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与画,是“本同而末异”的姐妹花。邵雍《诗画吟》曾发挥“诗言志”、“画存形”的传统观念说:“画笔善状物,长于运丹青,丹青入巧思,万物无遁形。诗笔善状物,长于运丹诚,丹诚入秀句,万物无遁情。”大意是说,诗歌以语言为媒介,长于抒情;绘画以线条色彩为媒介,长于造型。但这并不意味着说,诗就不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画就不能含不尽之意见于象外。从创作实践看,无论诗人或画家,总是情以物兴,物以情观,体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从技术效果看,无论诗歌或绘画,都是形依情则深,情赋形则显,两者合则兼美,离则俱伤。无怪有经验的诗人和画家,一面注意诗与画同中之“异”,力求扬长避短;一面又注意诗与画异中之“同”,力求取长补短,使诗情画意达到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2.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这是毛泽东同志《清平乐·六盘山》中的一句脍炙人口的词句。在诗词中,秋雁常常是诗人笔下的景物,唐代诗人孟浩然诗云:“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天。”大诗人李白涛云:“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诗人往往借助于这一典型的景物,勾画出一幅幅富有典型特征的画面,寄托着自己特有的思想感情。诗和画从来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北宋画家郭熙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所谓诗情画意,往往是艺术家们所着意追求的。且不论诗中之画,但仅就我所见的清代花鸟画家边寿民的芦雁画,对他的画中诗,  相似文献   

3.
诗与画,是“本同而末异”的姐妹花。邵雍《诗画吟》曾发挥“诗言志”、“画存形”的传统观念说:“画笔善状物,长于运丹青,丹青入巧思,万物无遁形。诗笔善状物,长于运丹诚,丹诚入秀句,万物无遁情。”大意是说,诗歌以语言为媒介,长于抒情;绘画以线条色彩为媒介,长于造型。但这并不意味着说,诗就不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画就不能含不尽之意见于象外。从创作实践看,无论诗人或画家,总是情以物兴,物以情观,体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从技术效果看,无论诗歌或绘画,都是形依情则深,情赋形则显,两者合则兼美,离则俱伤。无怪有经验的诗人和画家,一面注意诗与画同中之“异”,力求扬长避短;一面又注意诗与画异中之“同”,力求取长补短,使诗情画意达到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4.
谈题画诗     
诗与画,可谓是孪生姐妹。在我国文艺史上,就流传着不少“诗画合璧”的文坛佳话。不少画家,为诗人的佳作配画;不少诗人,为画家的优秀之作题诗。这样,“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的语言艺术与“画传诗内情,贵有诗中意”的造型艺术彼此配合默契,浑然一  相似文献   

5.
梁厚甫 《社区》2014,(35):34-34
有一次,我和一个朋友去看一个中国画家的画展。这画家是以画人物画知名的。其中有一幅画,画一个书生正在读书,其旁站一个女人,替他加上炉香。不用问:画题必然是“红袖添香夜读书”了,这幅画在我看来,没有多大的了不起,但了不起的事情却是这个美国朋友不断地追问,这一幅画的意境是什么,要把画的意境向朋友说明,那就是件大事了。  相似文献   

6.
陈毅同志脍炙人口的《梅岭三章》,评论解说甚多.其中“此头须向国门悬”的涵义,众说颇为纷纭,本文就此谈点浅见.在中学教学中,要使学生弄通这句诗的意思,关键在“须”,“向”二字要解释清楚.有的人望文生义,把“须”作“必须”之“须”解;“向”呢,或干脆作为无意虚字,阙而勿论,或作“在”字解.整句诗就说成是“这颗头必须挂在国门(国都城门)上”.似乎也妥,其实是含糊其词,经不住咀嚼的.首先,在这句诗里,“须”可释为“终”,  相似文献   

7.
黄拱烘:最近的一幅作品我画了很长时间,从去年到今年不断的进行调整,一幅画什么时候结束是每个画家都得考虑的问题,尤其是抽象画家。抽象艺术并不是把图像交代完整作为最后目的,所以总得去调整磨合,同一幅画当我每一次去看它部感觉没有问题的时候就会结束这幅画。通常情况一幅画今天看着很满意过了一天再看就觉得有问题了,或者头几天看着很满意看久了发现不好看,都会接着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8.
在太行山上把向往给了北京很小的时候,外婆家大炕正面墙上贴着四条屏年画,共有那个时代的北京名胜景物照片16幅。第三条的第一个是中国美术馆。我站在炕角的一叠被子上,才能用手指到这个景致。我对外婆说:“我长大了,就到这里画画。”外婆家的年画并不年年换,一张画要挂好几年。腊月用莜麦面擦一擦,春节还是新的。中国美术馆在我的童年陪伴了许多时日。我没有做成画家,但对美术馆的好感却没有丢,有机会就到那里看看。今年“六一”前后还带女儿去看了达利的画。同期的  相似文献   

9.
错用成语试看这两首山水诗,就可以管中窥豹,见其全部。(期刊) 说明:“以管窥豹,仅见一斑”是一句成语。用管子窥豹子,怎么能“见其全部”呢?恰恰搞反了。作者可能是想说:“从一粒砂子可以看到整个世界。”这两首诗是诗人的代表作,从这两首诗中,我们可以窥见诗人的全部诗作。但这是就语法上说的。从意思上考察,这么说也有问题,不可能读了一两首诗就能“见其全部”。因为一两首诗是不可能概括和代表作者全部诗作的意思和风格的。要了解一个作者的思想和风格,必须尽可能多地读他的诗作。  相似文献   

10.
读好诗歌,象是饮了虎跑水泡得龙井茶,清冽甘醇,香馥味美。宋代潘大临的一首没有完成的诗,就是这样的好诗。全诗虽然只有一句“满城风雨近重阳”,短短的七个字,却让人感到情景交融,诗尽,意无尽。真是字字皆珠玑,一点不多,一点不少,“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自然天成,恰到好处。 原来这句诗是潘大临构思一首诗的首句。潘大临作诗的时候,刚写出“满城风雨近重  相似文献   

11.
名不虚传     
“名不虚传”这一成语,意思是说名实相符,并不是只有虚名,而无实际。常用在亲身证实传闻正确的事物上。北朝时代,有一个叫薛道衡的人。他写诗,很受人们喜爱,名字就传扬开了。在他做官的时候,有一次齐王邀请他去游览观光。薛道衡是一位喜欢旅游的人,他整理好行装,就上路了。他到了齐国,住了半年。那天刚好是正月初七,那时的人,把正月初七称为人日。薛道衡就写了一首纪念人日的诗歌。诗的头两句是:立春才七日,离家已半年。齐国有人看到了他的诗,就批评他说:“大家都说薛道衡很会写诗,可是他的诗中所说的是什么意思啊!”有人说:你别着急,往下读…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自嘲》诗早为人们所熟知,尤其是该诗的颈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更是脍炙人口,是群众广为传颂的名句.然而诗有时真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即使是这样一首人们熟知的诗,在有些问题上,大家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例如鲁迅在1932年为柳亚子书写此诗时,有题跋:偷得半联,添成一律以请云,这“偷得半联”是什么意思,对此就有三种说法.这里想探讨一下“横眉冷对千夫指”这一句的解  相似文献   

13.
《新少年》2009,(6):44-45
有句常言叫:“秋风扫落叶”,意思是说,秋天到了的时候,树叶就会纷纷落下。现在,秋天的树叶为什么没有落下呢?请看看大家的奇思妙想吧!  相似文献   

14.
学生写好作文,审题是关键,如果审题有误,就有可能造成“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后果。因此,学生一定要在审题上下功夫。审题大致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弄清题目(话题及材料)本身的意思;二是弄清与作文题目有关的命题要求。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说过:“忘记是谁说的了,总之是,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诚然,把“画眼睛”理解为人物肖像描写的一种手法,这无疑是没有错误的。但鲁迅关于“画眼睛”艺术的意义远非如此。他强调要“画眼睛”,而反对“画头发”,就十分明确地告诉我们,要严格区分本质与非本质、典型与非典型,画出人物的个性特点。鲁迅提倡的“画眼睛”,就是指一种白描的艺术手法,即用最简练的笔墨刻划出人物的基本性格特征和主要精神特点。鲁迅以他的创作实  相似文献   

16.
忆闷令     
取次临鸾匀画浅,酒醒迟来晚。多情爱惹闲愁,长黛眉低敛。月底相逢花下见,有深深良愿。愿期信、似月如花,须更教长远。这是一首怀人词。上片写所怀之人。开头二句“取次临鸾匀画浅,酒醒迟来晚”中的“取次”,是随意、草草的意思。“临鸾”:照镜的意思,“鸾”为饰有鸾鸟形状的镜。“匀画”:匀粉画眉的意思。这二句说:昨夜喝醉了酒,今早很迟才醒来。于是,对着镜子,随便搽匀了脸上的脂粉,并浅浅地画了一下眉毛。由此可知,小晏所怀之人是一个女子。这个女子为什么不精心打扮自己,而是草草梳妆呢?歇拍二句“多情爱惹闲愁,长黛眉…  相似文献   

17.
诗中的绘画     
诗和画分属不同的艺术领域,各受独特艺术规律的支配。但是,它们之间又互相渗透互相沟通,体现了许多共同的美学法则。谢赫绘画六法中的“气韵生动”和顾恺之论画时说的“迁想妙得”,不但适用于绘画,也基本上适用于诗的创作。人们称赞一首诗,说“诗中有画”;称赞一幅画,又说“画中有诗”,诗情和画意,常常是密不可分的。在我国的艺术史上,诗与画的亲密关系,不仅表现在出现了许多象王维那样集诗家和画家于一身的艺术巧  相似文献   

18.
走进秋天,如同走进了一个快乐的乐园,它是一首诗,它是一幅画,它也是一个美丽的梦。 秋风习习,天高云淡。秋风在“走”动,它已经从树叶间走过,树叶变成了黄色,叶子也枯萎了。但是有的叶子很坚强,不愿意离开树妈妈的怀抱。有的叶子依然是绿色的,好像把它的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真是太顽强了!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句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相似文献   

19.
“诗画一律”是中国独特的艺术传统,这一艺术融合的最终形成是“诗向画的靠拢”与“画向诗的靠拢”双向运行的结果,题画诗是对“诗画一律”艺术观念的实践。通过列举中国现代画家创作的题画诗,证明中国题画诗从诗画关系上可分为三类:诗意大于画意、诗意等于画意、诗意小于画意。通过对中国画家题画诗新的类型分析,既能理解画家在创作题画诗时的“文本间性”,又能认识均衡艺术修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正> 全面与片面在话这个问题时,我引胡翔冬游牛首山寺诗的开头一句说:“到门一木桥。”有人认为平淡无奇,可是,且慢,请看他的次句:“山果下萧萧。”只此一句,不但看到山果下落的形象,而且听到下落的声音,顿然把山寺清幽寂寥的环境清晰再现了出来。一句平淡,一句振起,画出事物的两面,如说片面,只描绘山寺门前景物,谓其全面,却借助于富于表现力的典型景物,使人如见如闻,且独具风味。可知只取一面,漏掉另一面之非。杜甫《秋兴》八首之六,开头就说:“瞿塘峡口曲江头。”如果孤立地看,则语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