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从农业高校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特色发展的意义人手,阐述了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是高校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选择,寻求特色发展是农业高校繁荣人文社会科学的必然选择,推进学科交叉是实现农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特色发展的有效途径。剖析了华中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特色发展的实践做法,总结出四大特色:依托农科优势,不断整合提升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立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专家学者的对接机制,营造学科交叉氛围;设立学科交叉发展基金,建立人文社会科学特色发展的导向机制;瞄准经济社会重大需求,积极开展交叉学科研究。提出了进一步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特色发展的思考和建议:坚持以农业生产实践问题为导向,求解现代农业和“三农”问题的基本答案;进一步推进学科之间的深度合作,促使交叉研究跨上新的台阶;不断创新特色发展之路,增强学校人文社会科学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介绍国内外各学术图书馆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嵌入式学科服务研究和实践进展,概述嵌入式学科服务的主要内容和服务方式.采用问卷和访谈方法调研社会科学科研人员的信息需求特点.基于哲学科研领域开展学科服务的需求分析,构建面向哲学学科的嵌入馆藏资源建设、嵌入科研管理和嵌入科研过程的学科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受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制约,而传播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不容小视,对传播学研究成果的有效利用是思想政治教育学者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不能将视野仅仅集中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本身,还必须通过学科交叉研究,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新视角和新思路。思想政治教育与传播的交叉研究不是人为的撮合,而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属性与传播功能耦合的自然要求,并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推向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受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制约,而传播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不容小视,对传播学研究成果的有效利用是思想政治教育学者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不能将视野仅仅集中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本身,还必须通过学科交叉研究,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新视角和新思路。思想政治教育与传播的交叉研究不是人为的撮合,而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属性与传播功能耦合的自然要求,并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推向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5.
稿约     
正《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南京邮电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江苏省一级期刊,全国理工农医院校社会科学优秀学报。本刊立足学校信息学科特色,积极拓展多种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注重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的创  相似文献   

6.
稿约     
正《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南京邮电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江苏省一级期刊,全国理工农医院校社会科学优秀学报。本刊立足学校信息学科特色,积极拓展多种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注重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的创  相似文献   

7.
稿约     
正《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南京邮电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江苏省一级期刊,全国理工农医院校社会科学优秀学报。本刊立足学校信息学科特色,积极拓展多种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注重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的创  相似文献   

8.
国家重点学科是国家根据发展战略与重大需求,择优确定并重点建设的培养创新人才、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中居于骨干和引领地位。人文社会学科是复旦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文科"国家重点学科"不仅是学校人文社会科学水平的重要标志,而且对于引领和提升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整体水平,以及促进文科和其他学科的交叉、合作,发挥着  相似文献   

9.
艺术学理论学科诞生于现代人文社会科学复杂的科际关联中,具有特定的语境渊源。其不但在与社会文化思潮互动中呈现出学科范式历时性转换的运行轨迹,而且在学科性上还带有跨门类艺术和门类艺术学的综合性特征,以及跨文化体系和跨相邻学科的特点。跨学科性既为艺术学理论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又为其学科发展设置了诸多障碍,造成了艺术学理论学科的现实困境。艺术学理论迫切需要厘清与美学、门类艺术学、文艺学等亲缘学科的学科界限,亦要解决人文社会科学方法和理论向艺术本体肆意"移植"和"入侵"造成的学科本性弱化之难题,同时它还要应对原有学科格局下传统学科势力的排斥和化解科学共同体难产的尴尬。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学前沿的不断突破,重大的原创性科技成果大多产生在学科交叉、会聚的过程中。学科交叉、会聚的跨学科研究已成为我国高校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开展学科交叉研究还存在制度和环境等制约因素。要化解这些制约因素,需要高校不断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环境,改革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机构,完善学术评价体系,汇聚创新人才和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11.
社会科学跨学科研究,是知识行动者基于特定的学科制度框架所从事的跨学科性的知识生产和知识创新活动。学科制度精神的惯性约束和学科制度结构的刚性壁垒,阻滞了社会科学跨学科研究的进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话语霸权以及现代学科疆界林立的大学丛林,则为阻力的生发提供了土壤和养份。为了推动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还需要多管齐下:开展跨学科联合培养人才,为社会科学跨学科研究培育知识行动者;在体制内和体制外推动多中心治理为特征的跨学科学术建制的建立;运用协作式或整合式方式推动跨学科研究计划、目标、概念的共识;扬弃传统科学思维方式,为社会科学跨学科研究提供意识形态支持;通过自上而下的渐进式改革,在体制内优化跨学科研究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2.
跨学科研究已经成为科学研究领域知识贡献的重要领域与热点区域,但目前对中国人文社科各学科间的跨学科研究的规律、趋势等还缺乏较为完整的梳理与研究。本文利用复印报刊资料转载的学术论文数据,从作者、机构、期刊三个层面对人文社科21个学科的跨学科研究情况进行了描述与总结,并建立了学科的对外贡献度与对外依赖度测量模型,重新解析了人文社科各学科之间的学术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科学不发达,引进西方科学是中国科学发展的必经之路。对西方科学,需将其知识合理地运用到中国本土社会中,将其文化有机地整合到中国本土文化中,从而使西方科学转变成一种积极自觉地促进中国科学发展的力量。这一过程就是科学的本土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社会学兼具科学与人文双重属性,但国内社会学理论研究相当程度地存在着重视科学功能而忽视人文功能的倾向。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迫切需要挖掘社会学理论的人文功能。基于社会化理论与传统修身理论的融合性,中国传统社会理论的借鉴与导入,可以有力地推动中国社会学理论的发展:既能够开拓人文教育的资源、视野与途径,强化社会学理论的人文功能,也可以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与更新,强化学科自身的思想内涵,促进社会学科学功能的实现。肇基于此,有可能构建融合"知识之学"与"智慧之学",协调"生态之学"与"心态之学"的社会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论语言学的跨学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讨论了语言学的跨学科研究,指出了跨学科研究对于现代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认为,语言学不仅在本质上是跨学科性质的,而且其研究方法也同自然科学息息相关。文中还对语言学与自然科学尤其与物理学的关系,以及科学隐喻和科学语言的作用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20年来,由于传统文化研究重新引起重视和文化产业的兴起,中原民间文化的研究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出现了一批论文和专著。从横向来看,这些论文从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交叉研究等视角进行了探讨;专著又分为资料型、本体研究型、跨学科研究型几类。从纵向来看,研究在主要倾向上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资料的收集、整理、考订,二是民俗的本体研究,三是中原民间文化和中原文化产业的跨学科研究。在各个阶段或各个层面上都有一些好的作品和一些研究成果突出的专家。但是对民间文化研究方法的运用、研究的目的、对民间文化的保护和利用等问题的研究都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7.
人文社会科学发轫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兴起之中,对于现代性的阐释与批判始终构成其经典传统,但同时,现代性无孔不入的渗透也使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面临着异化的危险.作为对现代社会科学之现代性的克服与超越,新文科是后工业时代基于知识高度综合化、信息化、数字化的一种文科知识生产与再生产的新形态,以交叉前沿、战略需求、现代技术、区域优势为建设动力,以专业及课程体系的构建、跨学科师资队伍的构建、教研评价标准的确立以及运行模式的形成为四大核心要素.在具体的建设实践中,探索国内外跨学科联合学位培养、建立以多学科集群为基础的现代书院制度、推动"新文科实验室"建设以及践行"传统文科+"可成为高校探索新文科建设的四种模式.  相似文献   

18.
从跨学科的角度,探讨了自然科学——特别是生物学、生理学对周作人人生观形成的潜在影响及其原因,探究了他在观察人生和社会问题时体现出的科学的求真精神和认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科研带头人的培养是发展地方高校科学研究首先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科研带头人是科学研究的核心,是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关键,是科研发展和科研特色培育的决定因素.地方高校应当以重点扶持为核心、以条件支持为先导、以方向整合为依托培养科研带头人.  相似文献   

20.
创建文化学科群是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遵循和把握问题导向、深化和强化文化学科建设的客观要求和时代呼唤.中国创建的文化学科群,是由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文化学为核心和灵魂、以社会发展领域的文化学科和学科研究范畴的文化学科为主体部分构成的“一头两翼”框架体系.系统创建并深入研究文化学科群,应努力把握其基本特点,运用其科学方法,并彰显其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