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混合溢出的概念,研究在混合溢出下同行业双寡头间的研发合作.采用博弈论方法,以AJ模型为基础.双寡头在生产市场上竞争,而在研发活动上可选择合作或不合作.提出了三阶段的研究模式.第一阶段,选择研发投资;第二阶段,选择可控的溢出水平;第三阶段,选择产量.采用逆向归纳法求解.并对双寡头在研发上合作和不合作两种情形进行分析.有以下结论:双寡头研发合作时会产生最大的溢出水平;双寡头单独研发会产生最小的溢出水平;研发合作时的研发成果、产量及利润都比不合作时要高.  相似文献   

2.
基于混合溢出的双寡头横向R&D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混合溢出的概念,研究在混合溢出下同行业双寡头间的研发合作.采用博弈论方法,以AJ模型为基础.双寡头在生产市场上竞争,而在研发活动上可选择合作或不合作.提出了三阶段的研究模式.第一阶段,选择研发投资;第二阶段,选择可控的溢出水平;第三阶段,选择产量.采用逆向归纳法求解.并对双寡头在研发上合作和不合作两种情形进行分析.有以下结论双寡头研发合作时会产生最大的溢出水平;双寡头单独研发会产生最小的溢出水平;研发合作时的研发成果、产量及利润都比不合作时要高.  相似文献   

3.
生产与研发成本差异下双寡头横向R&D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多种成本不对称,放松AJ模型对称假设条件,构建了生产与研发成本差异下双寡头横向R&D与产量水平决策模型,研究了完全不合作、半合作、完全合作和福利最大化状态下的企业均衡行为,分析了两种成本差异化程度及溢出水平对均衡的影响,并进一步对比分析了不同状态下的均衡结果。  相似文献   

4.
金星  汪斌  张旭昆 《管理科学学报》2011,14(2):19-28,70
围绕信息技术产业中的标准导向型技术,分析和比较了合作研发与独立研发的绩效.依据企业是否协调信息分享和研发投资两个纬度,将标准导向型技术的创新模式细分为完全的研发竞争、专利联盟、纯粹的合作研发和带专利池的合作研发,在AJ和KMZ两个经典模型的基础上发展了双寡头模型来研究4种创新模式的绩效.博弈模型得出了一些新结论:第1,...  相似文献   

5.
由竞争对手组建的竞争性战略联盟,正逐渐成为联盟理论研究的焦点。由于这类联盟的参与企业是同行业中的直接竞争对手,所以联盟对行业结构将产生重要影响。为了评价这些影响,本文首先讨论了竞争性战略联盟能够产生的市场效应的主要内容,然后识别和归纳了这些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利用国内企业的调研数据,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效应之间、效应与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竞争性战略联盟所处的外部行业环境显著影响着联盟结构模式的选择,并对其外生合作效应发挥着部分影响作用,同时联盟的结构模式对合作效应也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将期权博弈引入到企业专利投资研究中来,基于期权博弈的理论,通过建立不对称双寡头模型来考察两家企业专利投资的最优决策行为,具体研究了两家企业在专利投资方面期权博弈的情况和纳什均衡,并利用数值分析说明纳什均衡的状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在进行专利投资时必须同时考虑不确定性、不可逆性与竞争性的影响,不仅要考虑管理柔性的价值,还要考虑不同市场结构导致的竞争性所带来的战略价值,在这样一个整体框架中去寻找最优的专利投资策略。  相似文献   

7.
不确定环境下研发联盟成员投资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存在技术风险的不确定环境下,研发联盟成员在不同市场环境、联盟结构和利益分配方式下的投资策略,找出了不同市场环境下的最优合作研发模式,设计了研发联盟成员的投资激励机制.研究表明,技术风险较小时,研发联盟应采用集中研发联盟结构;技术风险和市场收益均较高时,则应采用并行研发联盟结构;此外,研发联盟应尽可能采用按投入比例分配的方式,激励联盟成员增加研发投入量,促进合作研发的成功.  相似文献   

8.
万光羽  曹裕 《管理科学》2022,25(7):41-60
高科技新产品的成功开发常常依赖于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多方合作,利用比较优势有效提高开发成功率.而在新产品研发早期建立合作关系时,合作将面临较高的技术和市场价值不确定性,难以达成一个具体的利益分配合约.灵活的优先许可权机制不仅允许双方在早期建立合作关系,而且使双方将利益分配决策延迟到不确定性较低的时机.本文建立序列新产品开发合作的博弈模型来研究优先许可权机制.模型包含一个负责前期技术研发的技术发明者和一个负责后期生产推广的市场者.双方围绕一个仍面临技术和市场价值不确定性的新产品进行开发合作.本文采用合同理论框架讨论优先许可权的作用价值,并考虑技术发明者关于新产品的潜在平均市场价值的信息不对称情形.研究表明:当双方合作可以降低研发成本时,优先许可权可提升技术发明者的研发投入,并提升双方合作的总收益.同时,优先许可权的价值随着新产品的潜在平均价值、市场价值不确定性、以及市场竞争程度的增加而上升.在信息不对称情形下,技术发明者可利用优先许可权建立一个筛选模型,使得高价值类型的市场者获得该产品.本文的研究为理解优先许可权的价值作用提供理论支撑,也为创新合作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Volterra模型的供应链联盟伙伴企业合作竞争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卓翔芝  王旭  王振锋 《管理工程学报》2010,24(1):134-137,133
为了研究供应链联盟中伙伴企业之间的合作竞争关系对联盟稳定性的影响,借鉴共生理论。分别就主体均势和主体非均势供应链联盟伙伴企业之间合作竞争关系建立了Volterra模型,通过求解,讨论了合作竞争的均衡解的存在及均衡条件,揭示了供应链联盟伙伴企业之间的合作竞争的动态共生本质。研究结果表明,合作与竞争的能力影响均衡值的大小;在主体非均势供应链联盟中,劣势企业在合作竞争中相对被动,对合作溢出的吸收能力较弱;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合作竞争能力决定在联盟中的合作竞争策略。  相似文献   

10.
纵向研发合作中的收益分配和成本分担机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针对有一个下游垄断企业和多个上游寡头企业组成的二层市场结构,对上下游投资、下游研发的合作模式提出了一种收益分配机制和两种成本分担机制。在收益分配机制中,采用逆向归纳法得到了产量、价格和收入的解;在成本分担机制中研究了研发资金的限制、联盟规模、成本分担系数等,得到最优的研发联盟规模为只有一个游企业等结论。最后对收入比例分担方法和固定比例分担方法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基于投资溢出的研发联盟成员投资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降低投机风险,提高联盟成员的资源投入量,是决定研发联盟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论文研究了存在投资溢出时,并行研发联盟和集中研发联盟中联盟成员在平均分配和按投入比例分配收益方式下的投资策略,并分析了投资溢出、联盟结构和利益分配方式对联盟成员投资策略的影响。研究表明,投资溢出能降低投机风险,提高联盟成员资源投入量;市场收益较小时,集中研发联盟优于并行研发联盟,按投入比例分配优于平分收益;市场收益较大时,联盟结构和利益分配方式对联盟成员投资策略无影响,联盟应采取平分收益这种简单分配方式,以促进合作研发的成功。  相似文献   

12.
基于知识溢出和吸收能力的知识联盟动态模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在分析了吸收能力与研发投入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基于知识溢出和吸收能力的知识联盟R&D两阶段非合作动态博弈模型,提出了纳什均衡存在的条件和唯一性的条件,探讨了知识联盟过程中吸收能力对研发活动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获取竞争优势,企业在资源和能力有限的条件下需要对创新模式作出合理的选择。本文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对企业的创新模式选择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内生溢出、R&D投入对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内生溢出与R&D投入对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效应是相反的:对方企业内生溢出的增大会导致本企业选择颠覆性创新模式的可能性增大,选择渐进性创新模式的可能性减小;而R&D投入的增大会导致企业选择渐进性创新模式的可能性增大,选择颠覆性创新模式的可能性减小。  相似文献   

14.
R&D合作与政府最优政策博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下,对国内和国外两个企业的R&D行为及政府的补贴政策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当企业间的R&D交流很少时,两个企业的R&D投资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而当企业间存在密切的R&D交流时,两个企业的R&D投资可以互相促进;(2)企业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是必要的,可以有利于整个社会福利的提高;(3)政府更倾向于补贴本国企业。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不对称双寡头期权博弈模型,研究了创新能力差异和先动优势对企业研发投资策略时机的影响,分析了抢先均衡、序贯均衡和同时投资均衡出现的条件.研究表明,当抢先投资的先动优势足够大时,创新能力强的企业抢先创新能力弱的企业投资;当创新能力差异足够大时,两个企业序贯地投资;当创新能力差异较小且不存在明显的先动优势时,两个企业同时投资.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创新能力越强,同时投资均衡和序贯均衡出现的可能性越小,抢先均衡出现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16.
It is generally recognized that the governance structure of an alliance has an impact on its probability of success.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 the choice between two alternative alliance governance structures: equity and non-equity. Drawing from 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 two sets of factors, namely alliance purpose (R&D or marketing) and cultural distance between partners, are hypothesized to influence the above choice. We further hypothesize that collaborative R&D alliances, where both parties contribute technical knowledge, are more likely to lead to the formation of equity alliances than non-collaborative research agreements, where only one partner may be doing the research work. Based on a sample of 2407 alliances formed in the global biotechnology industry, we find partial support for the hypothesized relationships. Specifically, we find that collaborative R&D alliances are more likely to be equity alliances, whereas non-collaborative R&D alliances do not have any impact on the choice of the governance form. We also find that alliances formed with a marketing purpose are less likely to be equity alliances. We did not find any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al distance and the choice of equity alliances.  相似文献   

17.
双寡头R&D合作与非合作时的最优溢出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本文考虑一个双寡头模型,其中两个企业都从事存在溢出的R&D活动。每个企业在产品市场上进行竞争之前,首先确定自己的R&D投资。根据在R&D阶段和产量阶段是否合作,讨论三种情况下使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溢出水平。在每种情况下,都讨论了溢出的变动对R&D支出、产量、利润、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基于技术融合的企业研发勾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技术融合的日益盛行,产业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显著,企业跨产业的合作屡见不鲜。这种技术融合推动下的新竞合动态,迫使企业重新思考创新战略:即,企业如何突破原有产业边界,通过跨技术领域的合作创新,来降低成本、增加产量、提高企业利润、增进社会福利。因此,本文针对目前企业采用最频繁的合作创新模式--研发勾结(R&D Cartelization),在D'Aspremont二阶段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相应的博弈模型,研究了不同的产品替代系数、技术溢出系数以及创新系数对合作企业均衡成本、均衡研发投资、均衡产量和均衡利润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关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9.
吸收能力、研发合作创新激励与补贴政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具有吸收能力的非合作研究与发展博弈模型,比较了有和没有吸收能力情况下的R&D投资影响,结果表明有吸收能力的企业R&D投资要更高,接着探讨了产品替代与互补关系下的技术溢出选择对产业的影响和社会最优选择的R&D投资水平及其补贴激励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