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然美作为美学上的难题,一直在不断地被阐释与定义,将其放在中国美学语境中进行历时性的梳理,总结自然美的内涵义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在生态文明建设时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自然美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其显隐程度在各个时期存在着差异。中国现代美学将自然美限定在“美的本质”这一问题之下,从而自然美陷入“失语”的困境。以生态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生态美学重视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自然美走向自我涌现的“澄明”之路。从“自然人化”到“生态系统整体性”,自然美的含义在生态美学语境之中不断延伸。  相似文献   

2.
重新认识中国当代美学中的自然美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生态美学是近年来国内美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这一讨论为重新认识自然美提供了理论助力,甚至长期困扰中西美学史的“自然美的难题”也会因此得到解决。但是,生态能否成为美学问题却是极易引人质疑的,因为生态美不能代替自然美,它缺乏自然美这一范畴在现象与本质之间进退自如的特点。目前国内讨论生态美学的意义不在于创建了一门新的学科,而在于可借此深化对自然美的认识,在于为重构一种新自然美学提供了哲学基础。这种新自然美学的“新”表现在三个方面:(1)自然美的范围得到拓展:生态、景观、环境共同构成了自然美研究的整体轮廓;(2)自然美的本质被重新界定:现代生态学的有机自然观为自然美提供了自我完成的审美本质;(3)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被重新确立:单向度的“人审自然”让位给人与自然对象的互动和互赏。  相似文献   

3.
作为美的重要形态 ,自然美是在主客对应的审美关系中生成的。在古代历史条件下 ,审美关系依附于功利实践 ,其重心着落于客体 ;进入近代以后 ,审美关系的独立性逐渐形成 ,其重心开始向主体转移 ,自然美的形态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动 ,内容从重真转向重善 ,形式从重善转向重真 ,古代自然美那种内冷外温的封闭结构 ,转换为内热外冷的动荡状态 ,而古代人通过自然美抒发的宇宙情怀 ,也转换为现代人来自社会人生的激情和理想。中国当代美学应提出和解决自然美历史形态的转换问题 ,否则将无法对当代艺术的浪漫象征倾向及其未来发展作出正确的阐释  相似文献   

4.
当代学术语境中的自然美问题(笔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美学界关于自然的美学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进展 ,其代表性成果就是生态美学、景观美学、环境美学的勃兴。但在这种种对自然的审美考察中 ,出现了一个相当令人困惑的现象 ,即自然美这一经典概念反被大多数研究者遗忘。有人甚至认为 ,生态美的出现已预示了自然美的死亡。为此 ,我们约请了几位长期关注自然美研究的学者就此问题展开讨论。发表的这组笔谈 ,试图解决如下问题 :自然美在当代美学中是否仍具有理论生命力 ,它进入当代学术话语时遇到的难题是什么 ,它和生态、景观、环境之美构成了怎样的关系 ,它怎样重构自己的哲学基础 ,生态学的发展将会昭示一种什么样的自然审美观 ,等等。这反映出国内学术界在寻求经典美学范畴与现代美学形态合理对接的自觉以及为重构一种新的自然美理论所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5.
浅析山地别墅区植物景观营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形地貌、水文、土壤、气候和植被等是山地别墅区的环境景观特征,目前山地别墅区植物景现营造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山地别墅区植物景观营造应遵循因地制宜与山地别墅区周围环境相融合、保留原生植被多层次绿化、充分体现植物自然美、充分考虑居民需求审美参与等原则,运用多种植物景观的营造手法,为山地别墅区营造优美的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6.
人类的审美历程,总是由发现、认识、欣赏自然美开始,进而通过艺术再现自然美的。中国人民在长期的自然审美和摹写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自然美摹写的经验。本文结合自然审美的艺术实践,介绍了一些自然美摹写的典型方法。  相似文献   

7.
就自然审美与自然美的关系而言,随着18世纪美学的主体性转向,自古希腊以来对"美"的客观本质的探讨让位于对主体"审美"的探讨,包括"如画"在内的"自然美"逐渐演变为"自然审美";到了20世纪,分析美学从对"自然美"的概念分析中,最后折中地使用了"审美品质"这一概念;而当代中国"人化的自然美"则从整个人类实践活动与自然历史的高度探究了美(包括社会美与自然美)的本质。就自然审美与艺术审美的关系而言,大体有三种基本形态:早期是自然审美统一于艺术审美,进而当代自然美学对二者做出区分,使其保持相对独立性,同时也出现了将艺术审美统一于自然审美的尝试。就自然审美与生态审美的关系而言,后者呈现了生态学等知识在自然审美中的具体运用,以及从认知到审美的独特路径,因而摆脱了艺术审美的束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然审美的真正自主。就自然审美与自然保护论的关系而言,二者是互动共生的。早期的自然保护论强调"自然全美"思想以及人类破坏自然美的事实,当代自然保护论深入思考了审美价值作为自然保护基础的可行性与优势,并对自然审美提出去人类中心、欣赏自然"环境"、欣赏要严肃深入、审美要具有客观性、要有道德的参与等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在对黑格尔自然美论进行唯物主义改造后 ,从新的理解基点上对其缺陷作深度透视 ,指出其深层失误是 :(1 )在自然美本质论中 ,撇开了社会实践的人的本质力量 ,认为自然美源于自然界本身 ;(2 )在自然美等级论中 ,撇开了审美自由的价值尺度 ,认为自然美等级取决于所谓“生气灌注”的程度。最后考察黑格尔自然美论与审美实际的种种错位  相似文献   

9.
景观设计从一开始就汲取了艺术的设计语言。尤其是西方现代艺术对景观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推动,使人们的审美意识不断发生变化,影响了景观设计的建设和发展,并出现景观多元化的局面。从艺术学的角度,阐释动感在园林建筑、雕塑、绘画、舞蹈等方面的艺术表现及其在审美中的重要性,进而分析现代景观设计中动感元素的形体、空间、色彩、材质及其运用,从而建立景观新样式。  相似文献   

10.
流行的社会历史学派的文艺学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阐释 ,忽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重要思想。在自然生态危机空前严重、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空前尖锐的今天 ,在从实践论人类学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进行重新阐释时 ,有必要深入理解马克思的生成本体论中的关于人与自然的全面生成关系的思想 ,在文艺学中重建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学理内容 ,包括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文艺的生态本性、把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文艺的重要内容、重视自然美的特殊审美功能和从自然美学习艺术美之道。为此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就必然提升为生态论文艺学。  相似文献   

11.
当前在美学理论中,关于自然美的实质问题,存在着自然美是“已经改造”和“未经改造”等不同意见的分歧。这种分歧的实质,是对“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这个美的共同本质结论的肯定与否定。自然美的一切审美对象是否都经过人的改造,这的确是比较复杂的问题,同时也是对这个美的共同本质结论的检验。要弄清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化自然的具体内容以及自然美的审美关系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本文对此谈些初步看法。一、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美在审美对象中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审美形态。它既不同与经过劳动加工改造后的工  相似文献   

12.
对于景观艺术而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会形成不同的时间观念并在相应的作品中予以呈现。以当代西方景观设计中时间的审美特性为研究主题,在现代时间美学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将"景观之美"置于时间审美的角度加以运思,介绍了历史质感的介入、多重线索的叠合、变幻无常的镜像等呈现形式,以期对当代西方景观艺术的相关作品进行时间审美意义下的阐释。  相似文献   

13.
从审美的角度,由美与善(审美心理)、美的多样与统一、建筑美与自然美的关系入手,探讨了武汉市江汉路步行街美感的产生与营造,指出建筑功能的完善、“母体”的运用、对自然美的依存与萃取,是营造其美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一 新闻所反映的一切事实,大多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而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和探索自然奥秘紧密相连的。正是由于人类不断接触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才不断地闪耀着自然美的光辉。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说,人类的社会实践,为挖掘自然美,开辟了广阔的天地。由此,我们也完全可以推断:作为反映社会实践活动的新闻,不可能和自然美无缘。介绍和再现自然美,是新闻传播的重要内容。 过去,也许是太强调新闻的功利性了,导致人们的欣赏视野相对集中在新闻内容的社会美方面。尽管自然美大量存在于新闻作品中,但却很不起眼,无人问津。我们认为,强调新闻的政治性和功利性无可厚非,因为新闻毕竟不同于文艺,但我们不能顾此失彼。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视野的开阔,自然美必将成为新闻受众欣赏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本文依据马克思主义美学观点,借鉴中国传统的自然审美经验,联系自然美欣赏、反映和创造的实际,论述了自然美的实质及自然审美中客沐与主体的辩证组合和双向交流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审美活动中,由于审美对象不同,主体与客体关系不同,其审美的特征也不会相同。花鸟画的审美是以花鸟为对象、以花鸟为客体。花鸟画画家所描绘的东西,基本上属于自然美范畴。而且唯有花鸟画是这样。所谓自然美,指那些大自然中未经人们加工、改造、修饰的美。  相似文献   

17.
从审美的角度,由美与善(审美心理)、美的多样与统一、建筑美与自然美的关系人手,探讨了武汉市江汉路步行街美感的产生与营造,指出建筑功能的完善、“母体”的运用、对自然美的依存与萃取,是营造其美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以马克思的“劳动创造了美”与“自然的人化”和“人化的自然”的经典命题为逻辑起点 ,以人类的社会实践为路径 ,从自然美的产生、发展、人的审美能力的获得和形式美的生成三方面探求自然美的本质。结论是 :自然美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辩证统一 ;实践 ,是求解自然美本质的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19.
作为当代西方美学三大主流之一的自然美学(包括后继的环境美学、生态美学)对如画的极力批判,揭示了后者对前者所构成的理论挑战。当代西方自然美学对如画的认知是纯然的误判,如画既是一种自然审美经验、西方美学中介于优美和崇高之间的第三范畴,也是美学的一个基本命题,其美学内涵是从"自然美必然显得像艺术"的角度揭示了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同一性。如画作为当代西方自然美学的一个理论挑战,揭示了自然美学的理论误区和思想盲点,对国内外自然美学在自然审美和艺术审美、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关系问题上的思考,以及自然美学的体系性建构乃至当代美学的重建都有重要的理论启发。  相似文献   

20.
水不仅在形态、色泽、声音、质地等方面有自己的独立自然美,而且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着丰富的审美意象。水与其他造园要素一起,营造生境,形成画境,生成意境,构造丰富的生态景观和审美意象。园林水景是园林要素最富有审美意蕴的造景元素,是自然美和人文美结合的最佳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