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各地区发展严重不平衡的状况。为了更好地有针对性地采取发展措施,我国“七五”计划确定了东、中、西部分别为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地处承东联西,南北交流的重要区位,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所以,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将有赖于欠发达地区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然要求。目前,全国总体经济发展较快,但西部地区发展则相对滞后,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经济发展落后问题还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少数民族地区乃至全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笔者认为,这些制约因素必须通过加大经济发展活力来解决。  相似文献   

3.
关于我国房地产业宏观调控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晓峰 《理论界》2008,(9):42-43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中,房地产业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房地产业发展的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因此,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成为整个经济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本文针对我国政府关于房地产宏观的现状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我国政府房地产宏观调控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发展中小企业的几个认识与实践问题张沛一、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到1994年,全国乡及乡以上的工业企业53.18万个(其中国有大中型企业1.37万个,...  相似文献   

5.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与体制改革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长江三角洲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的两大区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两个三角洲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对两个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重点在于比较两个三角洲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差异,以及在市场化进程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一)搞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对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研究、制定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合理利用少数民旅聚居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物产资源,是使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  相似文献   

7.
人力资本理论是西方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和重要组成部分,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我国当代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本文从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及主要观点、人力资本理论在我国的实践探索、充分认识人力资本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升我国人力资本的理念和制度建设等四个方面,论述了西方人力资本理论在我国的应用。旨在凸显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以达到学习与借鉴西方人力资本理论为我所用,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正>民族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也是整个民族问题的重要内容之一.现阶段我国业已形成的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基本特征和总原则具有长期的稳定性,但其具体内容以及形式、结构正在或已经发生着变化.研究和探讨民族关系发展中的这一新态势,对正确把握当前民族工作的重点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影响我国民族关系的几个问题一、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问题.经济非均衡发展是个世界性的问题,不仅存在于发展中国家,也存在于发达国家.我国民族地区由于受历代统治阶级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和近代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加之某些民族内部固有的自然经济结构的阻碍,使得各民族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在五十年代前基本上都处于前资本主义时期.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  相似文献   

9.
到本世纪末,我国要实现小康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两个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在牧区.如何发展牧区经济,缩小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距、城乡差距、农牧民收入水平的差距,是“九五”期间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仅对“三牧”的基本概念及有关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巍  闫薇 《理论界》2006,(12):85-86
产业结构趋同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阐述了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不良影响,剖析了形成我国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的主要原因,即市场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的双重体制缺陷,然后又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和体制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1.
如何统筹我国发达与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中部地区(本文指晋、皖、赣、豫、鄂、湘六省)的经济发展水平,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与中部作为东西部经济发展的联接中轴地位很不相符,不利于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发挥承东启西的作用.加快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中部经济崛起,是我国实现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湖北是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同时又是煤炭资源比较贫乏的地区。因此,燃料问题解决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湖北的经济发展和四化建设。解放以来,湖北煤炭工业发展很快,煤炭产量从1949年的年产23万吨发展到1978年的643万吨,国营矿生产能力达115对——570.7万吨。据统计,目前地县以下的地方工业,煤炭自给率达80%,目前湖北已有47个县办了煤矿,这些矿大多在交通不便的山区。通过建设煤矿,一矿带多厂,对山区的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  相似文献   

13.
粤西地区作为广东省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翼,其经济发展对广东省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校毕业生,粤西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依然严峻,贫困毕业生的压力尤为突出。要解决粤西地区贫困生就业问题不仅要依据毕业生个人经济情况、心理倾向等方面分析,其就业信息资源、就业环境也值得探寻。本文旨在找出影响粤西地区高校贫困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并对此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赖青 《天府新论》2000,(4):37-40
中小企业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在剖析我国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状况与特点的基础上,从六个方面阐述了促进我国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一、我国的贫困问题及其经济特征我国的贫困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然贫困落后,经济发展水平居于世界后列;二是从区域经济角度看,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发达地区与不发达或贫困地区并存;三是在同一个地区内亦存在贫富差距.1.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仍居于世界后列1983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有300美元,只相当于美国的1/47.同社会主义各国相比,我们不如苏联(4710美元)、南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宗旨是合作共赢、互利互惠,对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发挥着积极作用,加强区域合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依靠地区优势提高国际竞争力,成为当前世界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依据区域经济发展的层次和程度,提出了推动我国区域经济整合的两种模式,即由下而上的市场驱动模式和由上而下的政府推动模式,并对珠三角、长三角、京津环渤海地区以及西部地区的发展实践进行了评述。我国区域经济必须实现重新整合,这也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不仅决定了我国内部统一的大市场能否形成,而且决定了我国未来能否实现健康、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增长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是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之一。对FDI与出口贸易影响程度进行实证研究,将我国各省市根据区域划分为东、中、西三个横截面,利用2001至2009年九年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集中对我国FDI与出口间关系,东、中、西三地区FDI与出口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比较不同区域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路径上,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环境、贸易争端、可持续发展、消费支出比例过低等问题使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成为长期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相关统计数据,从产业结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产业结构对经济规模和要素效率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简要分析,认为我国在第二产业方面要想与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缩小差距是相当困难的,我国能够缩小与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差距的最优路径就是使自身经济更开放,突破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建立以第三产业为核心的经济发展体制。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源,特别是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问题,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日益显著.特别是在信息经济时代,经济发展已从以物力资源开发为中心转向了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中心,人力资源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和关键因素.就我国而言,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在于资源的贫乏,而在于对这些资源的开发的技术水平太低.所以,就民族地区而言,在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上有所突破和提升是促进民族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正>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是关系到这一地区民族繁荣昌盛、社会安定团结的大问题。因此,从实际出发,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几个问题进行认真哲理性的思考,这对于更好地把握本地区发展战略,把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尽快搞上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