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七言绝句是清末民初诗坛的苏曼殊享誉最多的诗体.苏曼殊诗无论表达唯心任运的禅境诗心、抒写潭影疏钟里的国族关怀或描摹现代情僧"袈裟和泪"的爱情体验,都体现出"灵、动、新"的美学风格,其妙有韶秀的境界含有古典诗歌的审美特征,其推崇个我、关注主体的清新味又是现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审美共性.在这个意义上,曼殊诗成为晚清诗坛出于"古典"而入于"现代"的桥梁,其"现代性"意义也正是苏曼殊见称于新文学界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苏曼殊思想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轶 《中州学刊》2006,(6):192-195
由于苏曼殊思想的多维性,研究者多认定其为革命家、启蒙主义者或佛门高僧。其实,苏曼殊思想有一个渐进定型的过程。他曾是披发长歌的革命者,也曾试图以体现西方人文精神的浪漫主义诗歌启蒙民智,更努力向佛门高士的目标迈进,而他最注重文学家的自我身份定位,最终不是以政治、启蒙或宗教的力量,而是以艺术的审美的力量参与了中国审美现代性追求的文化工程,参与了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历史建构。  相似文献   

3.
苏曼殊与外国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著名作家郁达夫曾经对苏曼殊 (1884—1918)在文艺方面的成就作过这样的评价 :“拢统讲起来 ,他的译诗 ,比他自作的诗好 ,他的诗比他的画好 ,他的画比他的小说好”1。这种说法虽有可议之处 ,但至少肯定了一个事实 :翻译在苏曼殊的文学活动中占据了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 ,苏曼殊与外国文学的关系也就成了苏曼殊研究中的一个诱人的课题。本文拟就这一问题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以就教于方家。一、以翻译开始文学生涯苏曼殊最早翻译的外国文学作品 ,是 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师维克多·雨果的名著《悲惨世界》。190 3年 ,从日本留学回国不久…  相似文献   

4.
中国小说修辞模式的现代转型经历了一个渐变的过程,在外来小说影响下,清末民初小说家不断改进自己的修辞方式和技巧,从诸多方面突破了以章回体小说为代表的传统小说修辞模式。在这一进程中,苏曼殊的小说创作显示了自己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他在小说文本构成及诗性修辞方面的探索,成为五四后抒情小说创作可资借鉴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诗僧,自唐以来代有其人。到了清末民初之际,以诗人而兼和尚并卓然成家的,当首推苏曼殊(1884—1918年)。本世纪初叶,这位南社诗人曾以其流丽哀艳的诗文小说名噪于文坛,影响延及数十年。 曼殊诗歌成就在他的小说之上。据说他原来诗作很多,仅“无题诗”就有三百首(罗芳洲《苏曼殊的生平及其作品》),可惜绝大多数早已散佚。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曼殊诗的总数,只有百首左右,绝大部分是七绝。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苏曼殊是个有较大争议的南社作家。抹煞者认为,苏曼殊的小说不是“所记全是兽性的肉欲”,就“直是一篇胡说”“有何价值可言耶?”他的诗则“调子很低,有隐(?)出世、悲观消沉的情绪”,也“是应该加以否定的。”不满者在肯定他的“才气”、“天分”的同时,或批评“他的小说实在做得不好”,或批评他的思想“实在不大高明,总之还逃不出旧道德的樊篱”。推崇者则誉他为“歌德拜伦等一流人物”,“在他诗文中我们找到清末文人最完美的表现”。一个作家及其作品在不同读者的身上产生了非常分歧的反响,这是很正常的社会现象,它反映了人类思想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也反映了作家的思想及作品内容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苏曼殊诗在内容方面的时代特征是一反古典诗歌的传统主题,深刻地表现了近代知识分子在反帝反封建的洪流中抗争、昂奋、幢憬、失望后的孤独、迷惘、感伤心态。曼殊诗在艺术方面的时代特征是“以旧风格含新意境”,其诗虽多为七绝,也用典故,但却注重新意境的创造,艺术上显得深邃、完美。曼殊诗所取得的成就,是受近代资产阶级对文学理论的探索和文学创作实践影响的结果,也是近代文化开放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论苏曼殊的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曼殊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奇特的人物 ,文学创作不多但影响广泛。本文主要探讨苏曼殊小说创作的时间、主题雷同的原因及其小说技巧中的外来因素。  相似文献   

9.
苏曼殊筒介:苏曼殊(1854,9,28-1918,5,2),是清末民初著名的南社诗人、脍炙人口的小说家、独具匠心的画家,又是与严复、林纾齐名的“清末三大翻译家”之一。他是旅日华侨之子。出生不久,非婚生的日本母亲离去,由庶母日本人河合氏抚养。六岁,由嫡母携回原籍广东香山。十五岁,东渡日本留学。辛亥革命前,在日本、上海等地与冯自由、秦毓鎏、陈独秀、刘三、章太炎、柳亚子等交往密切,参加革命活动。民国初年,又结识了孙中山等,积极支持中华革命党的反袁斗争。但因个人“身世有难言之痛”,一生两度出家。民国成立后,又“眼见举世污浊”,日益厌世,竟在三十五岁的壮年不幸早逝。苏曼殊平生私淑英国的爱国诗人拜伦,因为“他是一个热烈的、真诚的为自由而献身的人”。他在长和旅居日本、飘流南洋时写的不少诗、文、书信里,始终表现了深切的眷念故土、关心祖国命运的爱国感情。他是一个天才隽逸、多才多艺的作家和艺术家,他的诗歌、小说、散文、绘画和译著,都是中国近代文学艺术遗产珍贵的一部分。现值曼殊诞生一百周年之际,特发表此文,以志纪念。—译者  相似文献   

10.
现代大学特征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新生的大学在实践中逐步培育了自己的精神和理念,大学的精神和理念使大学拥有自身的特征。社会经济形态的变迁,促使大学从社会发展的边缘走向社会发展的中心,在大学凝练精神和理念的过程中,现代大学也在中世纪大学特征的基础上,形成了现代大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上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新诗同中国古代诗歌传统和西方诗歌传统有一个完全不同的特点,这个特点就是:它不是由一个伟大的诗人开创的,而是由一个不是诗人的人———胡适开创的。胡适不是一个诗人,但却成了一个诗人;冰心是一个诗人,但却没有成为一个诗人;郭沫若是一个诗人,但却是一个短命的诗人。文章以对诗,对新诗语言、情感的独特感悟和理解,回顾了中国新诗的发展历史,论述了胡适、冰心、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冯至、李金发、戴望舒、卞之琳、臧克家、艾青、穆旦、郑敏以及《七月》、《希望》、《九叶集》等诗人和诗派,提出了新颖而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下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新诗同中国古代诗歌传统和西方诗歌传统有一个完全不同的特点,这个特点就是:它不是由一个伟大的诗人开创的,而是由一个不是诗人的人———胡适开创的。胡适不是一个诗人,但却成了一个诗人;冰心是一个诗人,但却没有成为一个诗人;郭沫若是一个诗人,但却是一个短命的诗人。……文章以对诗,对新诗语言、情感的独特理解,回顾了中国新诗的发展历史,论述了胡适、冰心、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冯至、李金发、戴望舒、卞之琳、臧克家、艾青、穆旦、郑敏以及《七月》《希望》、《九叶集》等诗人和诗派,提出了新颖而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张尹炫 《东岳论丛》2001,22(5):109-111
苏轼论诗“以奇趣为宗” ,体现于其诗歌创作 ,形成了“长于趣”的艺术特色。苏轼尝言“出新语”、“寄妙理”当可产生“趣”。苏诗的尚趣可分为“理趣”、“奇趣”、“禅趣”、“谐趣”四个要点。  相似文献   

14.
李军 《江淮论坛》2007,(1):160-165
苏轼不仅诗词创作具有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而且还结合创作的实践经验,在诗歌艺术风格理论方面进行了科学总结探索,提出了诸如“自成一家说”、“天工论”、“清新论”、“枯淡论”等观点,既新颖深刻又有独到见解,对当时及后代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近代商人是慈善公益事业的积极支持者和参与者。他们从事了诸如施医、救灾、赈济等传统型的慈善公益活动,也从事了诸如开办学堂、学校等教育事业,开办阅报社,创办济良所等新型的慈善公益活动。后者对近代社会的发展无疑起了更大的进步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最初的译介(1918-1925);(二)象征派诗歌的形成(1925-1937);(三)衰落的挽歌(1937-1949)。它的兴衰既有艺术的原因,更有时代、社会的原因。它所走过的艺术之路告诉我们,不论任何艺术形式,只有生长在适合它成长的土壤里,它才会开出灿烂的艺术之花。  相似文献   

17.
论产品设计的现代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权华 《河南社会科学》2004,12(1):150-152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审美意识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逐渐由物质性的追求转向精神性、文化性的追求,人们选择产品的标准已不再是简单的功能物品,而是越来越多地渗透了审美的内涵。产品设计如何表现艺术性、高科技特征和人文色彩是设计师要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8.
近代市民社会团体在近代城市化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充当了官府与广大市民之间的中介。近代城市市政建设及公益事业的扩展,正是在市民社会团体与官方的共同推动下实现的。在此过程中,已具雏形的市民社会团体在城市近代化建设过程中进一步整合了自身的集团凝聚力,发展了自身的权限。  相似文献   

19.
现代消费方式批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长山 《河北学刊》2002,22(5):50-53
现代消费方式是以奢侈型为特征的消费方式,根源于片面的发展模式和享乐主义的价值观念。因此,需要对现代消费方式进行批判和变革,树立适度消费、绿色消费、更注重精神追求消费为特征的全新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20.
吕明灼 《文史哲》2003,(6):102-108
作为"八角亭学派"成员之一,孙思白先生在学术研究上的贡献侧重于对中国现代史的研究,提出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与区别的情况往往是复杂的观点,对研究中国现代史有重要指导意义;对民国史研究的开创,确定了编写民国史的指导思想;尤其对五四运动史的研究具有开拓意义,对其分期与转化,对其反封建主义,对陈独秀评价均有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