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督宗教的中国化问题近年来引起热议,探讨这个问题应当以文化传播理论为前提,要在中国语境中具体考察基督宗教在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基督宗教的各个派别在不同历史时期传入中国以后,已经为中国社会所接受,已经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已经中国化。中国政府坚定地认为,天主教和基督教在传入中国并与中国文化相融合以后已经是中国的宗教,天主教文化和基督教文化已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承认中国天主教和中国基督教从总体上已经完成了本土化或中国化的过程,中国天主教和中国基督教是中国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天主教和基督教在内的中国宗教应当为中华文化建设出大力,但中国基督宗教仍旧需要进一步中国化,需要深度中国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基督宗教一定能够与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深度融合,实现深度中国化。  相似文献   

2.
潘屹 《21世纪》2007,(7):28-29
乡村在中国多指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生活。在中国,乡村和城市构成了截然不同的地域、人口和社会生活。在欧洲,乡村和城市也不同,但是绝不像在中国,泾渭分明,差别巨大。同是美丽的乡村风光,中国农村尚存疮痍乡村在自然风光,无论在中国还是欧洲,都是很美丽的。如果比较,中国更胜一筹。因为中国幅员广大,  相似文献   

3.
介绍韩国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史的研究状况,对中国学者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韩国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来叙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外部内部条件、曲折过程以及中国特点。首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条件可分为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外部条件是巴黎和会与俄国十月革命,内部条件是新文化运动和知识分子运动;其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分为十月革命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知识分子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而进行的一些争论;其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是实践性、主动性、必然性以及民族性。  相似文献   

4.
歌剧是舶来品,但在歌剧文化的中国化过程中,在中国民族歌剧创作的成就中,依然可以总结出汉语文化自信问题。中国歌剧与中国古典文学的艺术传统有着紧密的关系,这是中国歌剧相对于外国歌剧所具有的文化优势。 黎锦晖、田汉对中国歌剧起到了奠基人的作用。黎锦晖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卓越贡献首先体现在中国流行音乐的创作与推广方面,将中国歌剧中的音乐发展至少向前推进了二十年。田汉开辟了中国歌剧“话剧加唱”的传统,这体现了中国民族歌剧与中国传统戏曲的共同优势,也同时体现了中国歌剧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5.
独立自主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全部活动中,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而得出的创造性的结论。毛泽东在1930年5月。《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说:“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后来,他在总结中国革命经验时又说:“中国这个客观世界,整个地说来,是由中国人认识的,不是在共产国际管中国问题的同志们认识的。共产国际的这些同志就不了解或者说不很了解中国社会,中国民族,中国革命。”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最初是反对教条主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是英语在国际化过程中与中国特有文化相融合的结果。通过分析中国英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提出中国英语中的中国特色是不可避免的,同时在跨文化交际中也是很必要的。中国英语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裴敏欣  张博 《中华魂》2012,(8):56-57
随着中国逐渐赶超世界各经济强国,外界对中国的想象和恐惧也日益增多,尤其是许多美国人担心中国会取代美国,成为21世纪的超级大国。但若要真正理解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角色,就应该重新思考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几个误解。一是中国的崛起蚕食美国在亚洲的影响力。诚然,中国在亚洲的力量日益增强,但中国在亚洲的崛起非但  相似文献   

8.
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胜利。没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没有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的密切结合所产生的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就没有中国繁荣昌盛、光明的今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取得胜利的过程,就是它在中国日益传播并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本文拟对辛亥革命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初步传播,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化的模式与儒学:以礼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者们常倾向于把中国文化的特征与儒学联系在一起,把儒家看作中国文化特征的主要塑造者,却不能解释为什么儒学在中国文化中长盛不衰。本文提出一种新的角度来理解中国文化的模式及其与儒学的关系。儒学之所以在中国文化传统中长盛不衰,与早在儒家之前即已形成的关系本位或关系主义的中国文化的深层心理结构有关。文章以礼为例来说明,关系本位或关系主义的中国文化模式或心理结构,决定了在中国社会中,礼比法在社会整合方面更有效,也说明儒学在中国文化中有其根深蒂固的土壤。由于这一文化模式或文化心理结构至今仍然顽强地存在于中国人的社会里,可以设想,在未来的中国,礼治仍将是中国现代性的应有之义,这又进一步说明儒学的复兴在中国文化中至今仍有牢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民营企业文化的重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民营企业近几年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中国、甚至世界市场 ,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逐渐担当着重要的角色。但中国民营企业如要进一步发展 ,在世界市场上占有稳固的地位 ,不仅要在产品的竞争性上赶超世界水平 ,更要在企业管理文化上下工夫。可以肯定 ,企业文化将成为 2 1世纪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国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法宝。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民营企业文化现状的分析 ,提出重塑中国民营企业文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明清章回小说在形式上具有鲜明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明清章回小说在形式上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具体表现,论者尚各有所见;而明清章回小说在形式上为什么会形成如此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则鲜有论者探究,这是中国小说史研究中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2.
五四新文化运动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很大的选择空间,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奠定了现实的文化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同"理想是马克思主义能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思想文化渊源,而中国先进分子的传统文化素养和近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又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思想源流。  相似文献   

13.
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在中国的出场有其特定的思想文化背景,这使中国的后殖民批评打上民族主义印记。后殖民理论对中国的文学和艺术批评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促进了中国学界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和中国文论理论及其视角在中国艺术批评中的运用,同时也促动了中国文学界对西方文学经典和海外华文文学的后殖民解读,启发了中国翻译界在翻译实践中的文化转风吹草动,但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研究在中国仍存在许多不足,需要我们进一步推进。从而催生了众多学术研究新领域。  相似文献   

14.
在旧中国半殖民地历史背景下,美孚石油公司利用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获得一系列特权,同时利用中国买办和在华英国人以及西方传教士,在中国非法获取一些权益,为在中国拓展市场创造便利条件;美孚还与亚细亚、德士古公司争夺中国市场,联合扼杀中国民族石油业。美孚等石油公司在旧中国拓展市场的活动虽然客观上催生了中国民族石油业,但其活动所具有的侵略性和掠夺性,只能使中国民族石油业遭到被扼杀的命运。  相似文献   

15.
邝新华 《21世纪》2010,(3):55-57
德国人埃乌和沃姆斯都有同样的经历:早早来到中国,说流利汉语,买中国房子,娶中国老婆,在中国创业。不过,他们对在中国创业的想法并不一样。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模式"的关系,是中国社会发展中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模式"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模式"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模式"成功的主要因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模式"继续发展的关键。因此,在"中国模式"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哲学传入中国已七十年了。回顾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发展的历史,对于推进当代中国马克主义哲学的发展无疑是有益的。本文主要从马克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角度回顾、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发展前三十年(1919—1949年)的历程。一、马克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的理论准备要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发展的历史,首先应了解中国的先进分子是在  相似文献   

18.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背景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从报刊活动入手,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程,这一历程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中国化的过程。本文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是如何被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传播并逐步中国化的,认为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中国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第一,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知识分子的舆论斗争和新闻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第二,苏联社会主义的成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第三,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践的结合促成了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在一定程度上早已关注到中国社会到底是怎样,即中国也有自己的话语资源。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积累,中国学者应从中国的背景、中国的材料出发,寻求历史资源作为人类学中国话语的最初源头,构建出人类学的中国话语。人类学的中国话语必须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不能盲目排外,二是在此基础上要有自信,这样,建立人类学的中国话语才能丰富世界人类学的宝库。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中国即将崛起为世界性的大国,这是不争的事实。与此同时,国际格局也将肯定进入一个调整期。中国与国际格局的关系以及中国在国际格局中的位次也必将发生重大的变化。因此,正确分析中国与国际格局的互动关系,找准中国在国际格局及其变化中的位次是确立中国新的国际战略的基本前提。本文拟对当代中国在国际格局中的角色进行定位,进而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应采取何种国际战略进行深度分析,以便为中国国际战略的主动性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