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汉、英连词的句法功能虽然相同 ,但从语义功能来看 ,两者在关系范畴的分类上有很大差异。对汉、英连词关系范畴的比较有助于揭示两种不同的语言在体现各种语义关系时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在比较诗学领域中 ,对不同文化和文学传统中的中心范畴进行研究的重要性已日益凸显。本文深入探讨了中西诗学中“道”与“逻各斯”这一对支撑性范畴 ,从其确立和延伸的方式论及其文化内含。作者认为比较研究的有效方式之一是对中心范畴进行深入探讨而非表层的比附  相似文献   

3.
英汉语中都有数字缩略语。它们有时结构一样 ,有时结构不同。一般来说 ,汉语中的数字缩略语更多一些。将英汉数字缩略语的结构进行比较 ,对英汉语研究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英语中taboo一词的由来,分析比较了英汉语中种种禁忌语表现,归纳了禁忌语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在英汉语中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并从语用学的角度阐述了在跨文化交际中对于禁忌语的使用和理解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探讨英汉两种语言中有关五官习语的分类、价值取向、数量关系以及习语的层次方面的特征,比较英汉语中五官习语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在多个民族共存的国家中以各少数民族义学为对象进行比较研究,是比较文学跨文化、跨民族、 跨语言研究特点的具体体现。本文归纳总结了我国少数民族文学比较研究的范畴。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各国的文化中 ,颜色词作为常用的一种文化限定词 ,能反映一个民族、社会的文化内涵和特征。本文拟从英汉文化比较这一角度 ,归纳分析英汉两种颜色词的不同文化内涵及使用上的异同 ,探讨灵活处理颜色词的汉译英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8.
英、汉语言中“光”概念隐喻性延伸的一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认知语言学理论,深入考究了英、汉语料中以“光”概念作为源语域的隐喻概念的具体表达及其映射方式,剖析了英、汉两种语言中“光”概念的隐喻延伸和范畴化过程。发现英、汉两种文化中“光”所隐喻映射的概念范畴是相似的,而这种相似性是基于人类对光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对光的普遍经验与人类普遍的认知及形成概念的能力相结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动物习语在英汉语中有广泛的应用,英汉语中的文化异同之处也同样反映在其丰富的动物习语中。文章对英汉动物习语中蕴涵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全面地比较,归纳出其中的异同,并探讨了它们产生的根源。最后强调:英语学习者应重视英汉动物习语中的文化差异,并在跨文化交际中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0.
英语属印欧语系日尔曼语族西语支,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本文主要对英彝两种语言的族源关系和语音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探寻英、彝语言文化内涵的差异,从一个侧面反映中西方民族文化不同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主要研究区间数互反和互补判断矩阵的集结排序方法。在区间数互反和互补判断矩阵概念的基础上,给出了区间数互反和互补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定义。根据一致性的定义,提出了基于线性规划模型的区间数互反和互补判断矩阵集结方法,并通过实例说明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高中生自我接纳的特点及其对社会比较的影响,采用自我接纳问卷和社会比较倾向量表对370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自我接纳因子与社会比较、能力比较、社会比较呈负相关;(2)自我评价因子与社会比较和观念比较呈正相关;(3)自我接纳与能力比较呈负相关;(4)自我接纳、自我评价因子对社会比较的回归方程显著,可以预测高中生社会比较14.1%的变异量。得出高中生自我接纳和自我评价因子对社会比较及其两个因子有一定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评价的比较逻辑学是比较逻辑学学科理论体系建构的初级阶段,它基于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逻辑之间的纵横比较、同异比较为基础.评价的比较逻辑学的根本属性在于它的跨越性.这也是比较逻辑学学科理论体系的根本所在.这种跨越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地域、不同文明以及不同学科之间对于比较逻辑研究的诉求.评价的比较逻辑学的这一特性延伸了比较逻辑学研究的深度并拓宽了比较逻辑学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14.
原因力比较在侵权法上用于“多因现象”中的责任划分,现有理论没有对原因力的含义及其比较作出合理解释。某因素的原因力,是指由于该因素的存在而使结果发生的概率增加值。过错比较从属于原因力比较。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于中国革命并作出了许多重大的理论创新.比较分析是毛泽东考虑问题、作出决断和理论创新的基本思维方法,这也正反映了他独特的思维艺术魅力.毛泽东比较思维的基本方法包括阶级比较、国情比较、历史比较、敌我比较、正反比较等.毛泽东比较思维有其独特的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16.
异质比较是借助常见比较句型对事物两种不同属性进行对比的一类非常态比较,它涉及形容词、名词等语类 探讨这一语言现象应根据不同类别的形容词,主要从句型入手,从语义及句子内部逻辑特征着眼,归纳比较范畴这一次范畴的各种句式表现,可以看出同质比较与异质比较两者在句子结构、词义特征、逻辑关系等方面存在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比喻是“比德”自然审美的基本观照方式。比喻的三种不同形式分别构成了三种不同的“比德”审美观照方式:明喻构成了说明性“比德”审美,暗喻构成了摹态性“比德”审美,(整体性的)借喻构成了象征性“比德”审美。比喻修辞的转换表明,随着“比德”审美观念的演进和深化,自然物象与人物特征在结合方式、结构位置和关联程度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表现出了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董春华 《东方论坛》2007,(1):112-118
作为比较法方法之一的功能比较方法产生于19世纪后期的德国.二战及前夕,欧洲诸多法学家逃往美国,促进了美国法学的发展,却大大影响了欧洲法学的发展,功能比较在德国的发展也基本停滞.二战后,美国法学各学派的繁荣发展支持了功能比较在德国的复兴.功能比较的繁荣和发展与注重现实的社会法学与现实主义法学有密切联系,它弥补了规范比较的很多缺陷,应在比较法的方法论中占有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9.
刘怀荣 《东方论坛》2004,(6):28-34,50
赋、比、兴经过汉以前三个发展阶段,至汉代终于从感性的巫术、宗教仪式中分化、独立出来,开始了其作为艺术思维方式的发展历程,但汉人从修辞手法或诗歌表现手法着眼,混同比、兴,其所谓兴,实即是比;唐人合比、兴为一词,重视的是诗歌讽谕性的内容.因而,他们对比兴思维的艺术审美特征,都还缺少明确的认识.明、清以降,比兴艺术思维的自觉和深化呈现为三个明显的演进阶段,即陈沆、张惠言等人以比为重心、重情意与形象相融的比兴观,周济、谭献和陈廷焯等比兴兼重的比兴观,及况周颐为代表的以兴为重心的比兴观.从中可以看出,越到后来,比兴艺术思维的艺术美学特征越得到了完美的显现.  相似文献   

20.
在苏雪林的文学批评中,比较手法的运用是极为显著且常见的。中国古典文学深厚的积淀,西方文学文化的深刻熏陶,使其比较之法不仅仅涉及到同时期、同流派作家之间的平行比较,更有以古典文学为借鉴的古今比较,及以西方文学为参照的中西比较。这种多层次、多方面的比较,使中国现代文学在苏雪林的评论中处于一个广阔而又立体的环境中,这一方面突显了苏雪林的敏锐观察力,同时也折射出了中国现代文学在中西纵横交错中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