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实践-历史--《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内在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新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其“新”就新在从人的观点、实践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相统一的基础上 ,科学地理解和解释了“人”、“实践”、“历史”各自的真实内涵 ,从而合理地把握和解决了历史唯物主义得以建立的真切前提、真实基础和真正本质 ,并自觉地形成了“人—实践—历史”相统一的解释逻辑。在它的视野中 ,“人—实践—历史”三者是相互阐释、内在统一的  相似文献   

2.
《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中的"赫斯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迄今为止,在对《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一表征马克思哲学思想最重要的文本的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非常薄弱的环节甚至是盲点,"赫斯问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甄别和分析,可以发现,莫泽斯·赫斯真正参与了这一著述的写作,理应归入这一文本的作者之列;作为该书第二卷批判对象的"真正的社会主义"思潮的理论奠基者的赫斯应邀参加有关章节的撰写,表明马克思、恩格斯当时与他仍然是一种思想合作的关系,而不可能是两种异质思想的彻底决裂.这一解释对于客观、全面地把握《德意志意识形态》丰富而复杂的思想内涵、改变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存在的简单化定性和划界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思想探索的阶段性重大成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新哲学"的形成。但这种哲学形态不是通过这一部著述就完成了建构的,其中相当多的思想是在马克思、恩格斯以后思想发展中、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变迁中得到拓展、深化、变革和修正的。从思想史的视角就"意识形态"的内涵变迁、"消灭哲学"的含义辨析、社会结构的整体把握、资本批判与"共产主义"建构等进行对照和梳理,可以从中凸现出《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当代价值。同时,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也提供了理解和评价《德意志意识形态》的重要参照系。  相似文献   

4.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标志性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在以下方面取得了理论突破:作为感性世界之基础的实践、人的实践生成、作为全部人类历史之第一前提的有生命的个人存在、人类历史的四个前提、分工的历史作用、唯物史观的提出和论证、世界历史思想、作为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的共产主义、作为实践之唯物主义者的共产主义者以及只有在共同体中才能实现的个体自由。这些理论突破构成了完整的实践唯物主义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5.
李群山 《创新》2010,4(3):25-29
《德意志意识形态》系统地阐发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新意识形态观。这种新意识形态观深刻地揭示了利益与意识形态的产生、发展、消亡、本质以及功能的内在联系。从利益视角来审视和考察意识形态对于认清意识形态"终结论"、"普世论"、"多元指导论"的实质以及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阶级性与科学性,驳斥虚假性责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反对脱离生动的实践活动的教条主义,不断把握和实现人民的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6.
《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唯物史观诞生的标志,是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源头。正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根据分工的发展阶段提出了"五形态"说的同时,还根据自然产生的生产工具与由文明创造的生产工具的差别区分了前资本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从而形成"三形态"说的初步表述。这一思想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形成了"五形态"说与"三形态"说的统一。这种统一是马克思社会历史理论基本原则——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原则的体现。只有回到马克思社会历史理论的起点,才能真正理解其社会形态理论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梁海峰 《日本学刊》2013,(1):140-150,160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世界》是日本研究《德意志意识形态》的"集体智慧结晶",是以岩佐茂、小林一穗、渡边宪正等为代表的日本马克思主义学者从文献学、理论继承性、基础概念解读等方面对《德意志意识形态》所进行的深刻挖掘和探索,代表了日本研究《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整体水平,在研究方法、问题思路等方面为国内学者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将人类社会的前提规定为四重关系:人与自然的现实的历史关系、物质生活资料的再生产、人类主体本身的生产与再生产、社会存在.他们认为在人对自然界的实践关系中,物质资料的生产与再生产构成了社会历史的前提;在人对人的关系中,体现出交往实践的发展.他们还提出生产与交往具有同构性;生产和交往的发展与人类历史社会化进程具有内在关联;任何实践都是社会中的实践,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是与特定的社会历史情境相关联的实践.  相似文献   

9.
梁树发 《浙江学刊》2003,1(1):50-58
世界历史是一个以物质交往为主导和推动力量的自然历史过程。普遍交往是这一过程的直接实现形式。从交往主体看 ,世界历史是一种普遍的民族、国家关系 ,但更是一种阶级关系。基于生产力与交往形式之间的冲突和以此为基础的阶级冲突 ,马克思得出世界历史条件下共产主义革命的结论。世界历史也是一个不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马克思揭示了世界历史条件下人的发展的规律。就普遍交往的内容来说 ,世界历史又是一个不断实现人的活动全面交往的过程。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全球化问题研究的一般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费尔巴哈的非历史性和施蒂纳的"唯一者"概念展开了批判,在这一批判当中,马克思恩格斯构建了作为解释原则的历史概念和作为人类历史发展前提的现实的个人概念,完成了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实现了自己的哲学革命.  相似文献   

11.
刘正国 《唐都学刊》2001,17(1):89-91
虚实的品质具有相关性特点,虚实之妙,存乎一心,艺术创作应该相题而作,不必度长絮大,厚此薄彼;虚实的美学结构具有相融性特点,虚实结合并非徒具外形的机械拼凑,而是审美内质的交融.  相似文献   

12.
13.
余红 《求是学刊》2004,31(3):48-52
功利主义哲学家西季威克关于功利原则的三大难题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讨论。文章从这三大难题入手,对常识道德和意识形态问题做出分析,试图表明:西季威克倡导的常识道德,以及罗蒂的"种族文化传统",其实质是一种意识形态。它们只在回避反思、回避理性的拷问中才能幸存,坚持不作反思地接受这些传统,就违反了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原则。  相似文献   

14.
孙欣 《社会》2003,(4):54-56
日本的人口现状 最近,惯以极端言行惹是生非的东京 市市长石原慎太郎,又因诬说女性不生孩子就是“老巫婆”等等,而被119名日本女性向法院提起诉讼。石原此次生事也是事出有因,其背景即来自本国形势严峻的“少子化”现象。  相似文献   

15.
16.
德国家庭政策的回顾与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德国在世界上最早提出社会政策和实施社会保险制度以来,历届政府始终将家庭政策与社会政策紧密相连.本文对德国自魏玛时代至东西德统一后的家庭政策进行了较全面的回顾与梳理,指出家庭政策作为国家的福利措施,不仅为家庭提供了生活保障,而且也旨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使家庭政策成为服务国家利益的有力工其.  相似文献   

17.
石晓博 《唐都学刊》2009,25(3):10-16
司马迁的《史记》既是一部伟大的史学巨著,又是一部文学巨著,同时还是一部有着重要教育论述的著作。《史记》在教育作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其教育思想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它的真知灼见,提醒我们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把育人成才放在首位。《史记》的教育思想和其他思想一样,都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8.
略论丸山真男的日本思想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学者丸山真男在日本思想史研究上的重要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以荻生徂徕为主要解剖对象,深刻分析了日本德川时代中“近代意识”的特殊萌生过程,其二,系统研究了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阐述了其思想及其方法的现代价值;其三,发掘了日本历史意识的“古层”,揭示了日本思想史中所隐藏的秘密(个性)。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