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近年来,为更好地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黄河流域各省(区)都围绕发展全域旅游做文章,不断推动文旅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全域旅游发展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充分利用域内的各种自然、文化资源,并将其转化为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最终实现经济和社会价值。作为黄河流域各区域内重要文旅资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如何才能借乘全域旅游的东风实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这不仅关系着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更重要的是涉及重要文化资源的盘活利用,也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意。  相似文献   

2.
江西是传统工艺类非遗资源大省,手工制瓷、传统制茶等是典型的江右文化资源,是赣鄱传统文化发展繁荣的宝贵财富,具有传承发展和永续利用的重要价值。传统工艺类非遗具有市场属性强、创造空间大、权利主体明等特点,通过保护其相关知识产权可以促进其高质量传承发展。当前,传统工艺类非遗从业者在知识产权方面仍然表现出资金投入不足、保护意识不强、专业辨识不高、权属界定不明等短板,需要各级政府主管部门、传统工艺行业协会等协同发力,加强从业主体宣传、强化知识产权培训、鼓励科研院所参与、引导公益主体介入、开展执法监督合作、增强非遗知识产权力量,构建适合江西传统工艺类非遗高质量传承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品牌文化是一种无形资产。品牌产品作为有形资产,它需要品牌文化这一无形资产的引导与升华。鉴于我国许多品牌产品尚未形成品牌文化优势的实际,必须加大力度,用先进的企业文化理念创造强势品牌。同时,创新企业文化,打造优势产业,并充分发挥品牌文化辐射企业文化的作用,将无形的文化价值转化为名品、名牌这些有形的产品价值之中。  相似文献   

4.
李萍 《创新》2022,(5):20-29
文章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嘹歌的传承现状为考察对象,对乡村文化振兴路径进行探讨,提出在非遗新乡贤推动下,壮族嘹歌文化在重返乡野的同时获得了创新发展。与此同时,乡村的休闲空间、秩序空间、信息空间、生计空间得以重塑。非遗新乡贤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所构建起的乡村文化新空间,既从共时性角度强调村落整体布局的优化,也从历时性角度深化村落社会与历史人文的衔接,充分彰显出承续性、整体性、开放性等特点,成为传统与现代、乡村与都市对话互动的有效媒介。结合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要求,以非遗新乡贤为实践主体、以乡村为实践平台、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为实践形式的文化空间建构模式,可以成为我国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薛峰 《唐都学刊》2012,28(2):76-80
中国传统造纸技艺源远流长,但是由于现代工业造纸技术的冲击,传统造纸术的保护和发展都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对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北张村土法造纸的调查研究发现,手工获艺的延续不仅是资金问题,也要与人类现代生活发生联系才能具有自我更变的生命力。手工生产的差异性可以简述人们多方面的需求,这是手工技艺在当今社会的价值所在。这是对传统造纸技艺这一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在五千年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留下了繁若星河的珍贵文化遗产,包括以物质形态保存下来的有形文化遗产如文物、典籍等,也包括主要通过“口传心授”方式传承下来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技艺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辉煌灿烂,异彩纷呈。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  相似文献   

7.
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现已成为世界各国和联合国日益重视的热点问题。文章分析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有关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的条文的问题根据和思想逻辑,集中探讨了文化遗产“有形”与“无形”兼具的特点,进而指出无形文化遗产保护的特殊性及其对于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技艺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传统技艺,成为当下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立足蜀绣产业发展现状,解读了蜀绣这项传统技艺产业化发展的新消费趋势和供给侧改革.研究认为,蜀绣的发展需要在新消费趋势下做顶层设计,从供给端出发,结合需求端共同发展,体现价值升级和文化传承.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蜀绣是现代技术与传统艺术的一体化表现,在发展领域中,全媒体传播有助于蜀绣产业的发展,立足供给端,打造蜀绣产业新消费增长点,无论是高端定制还是大众需求,全方位开发蜀绣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外延的价值,把蜀绣和城市发展、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提升蜀绣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和联动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9.
企业核心能力信息披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披露核心能力信息主要有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资本市场的要求、企业自身不断发展等三个方面的动因。我国上市公司核心能力信息披露具有对内外信息披露相结合、突出风险及风险管理能力、以披露无形资源信息为主的特点。企业核心能力信息披露主要包括企业战略管理能力、价值识别和分析能力、价值实现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创新管理能力、组织整合能力。企业核心能力信息披露方式主要有增加表内确认项目与表外补充说明相结合,编制单独核心能力信息报告进行披露和采用其他信息披露形式。  相似文献   

10.
李萍 《创新》2018,(4):101-109
西部少数民族曲艺除了具备表演艺术本身所特有的审美价值,还在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播展示上发挥着独到的作用.综合当下时代背景以及民族学、传播学、经济学等理论研究分析,可以通过创新曲艺传播展示路径——举办标识性、常态化曲艺会展和建设主题化、多功性曲艺博物馆,借助传播展示的价值桥梁对西部少数民族曲艺资源进行保护传承和合理开发,以推进曲艺文化与社会经济的良性互动和共赢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外合资企业,DA公司由"三国五方"共同出资组建,回顾其12年来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所彰显的功能与价值主要表现为:实现了"产品零缺陷"的价值取向,精诚铸就的品牌强化了市场辐射力;"技术领先"的卓越追求,实现了引进吸收与自主创新的完美融合;"管理三菱化"的经营理念提升了管理水平和管理绩效;致力人力资源培育,使绩效考核与人才津贴产生互动效应;劳动光荣与热爱生活互映,充分展示了DA人的豪迈风采.鉴于其存在的不足与缺憾,实现企业文化创新应采取的举措为:企业家必须切实发挥创新的旗手作用;制定企业文化战略,为创新增效定位导航;调整产品结构,肩负引领未来的使命;创建学习型组织,保证文化转型落地生根;确立幸福的最大化是企业发展终极目标的理念,提升员工职业幸福感;合作各方要求大同、存小异,创造性地实现中外合资企业文化和谐;确立科学的评价主体与评价方法,将企业文化创新效能纳入考核评价体系.DA公司企业文化创新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对其进行个案研究,将为我国中外合资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与创新提供有益的参照.  相似文献   

12.
对乡村集市休闲旅游资源开发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逄爱梅 《学术交流》2008,(2):126-129
我国乡村集市浓缩了当地的历史变迁、文化传统、民风习俗等,在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中,乡村集市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其可用于开发休闲旅游业的潜在资源也非常丰富,包括街头杂耍表演、特色风味小吃、民间传统手工技艺、当地聚居建筑等.我国体闲旅游产业刚刚起步,发展乡村集市休闲旅游不仅有着广阔的市场,也能够极大丰富我国的旅游市场,并对繁荣我国农村经济、推动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开发乡村集市休闲旅游也是我国发展旅游业的一项新课题,在理论研究领域,亟须加强对乡村集市休闲旅游的市场定位、资源类别、产品开发等方面的探讨,以引导和规范乡村集市休闲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个城市的发展 ,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内在的文化传承关系 ,人们只有尊重这种传承关系 ,才能保护好城市的风貌。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建设的灵魂 ,既要保持文化上的传承 ,又要尊重城市自身的发展规律 ,具有保护与创新的双重任务。北京地区的古代建筑在文化上、经济上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其所具有的经济开发潜力 ,也是十分雄厚的。而这种文化资源的价值 ,是不可再造的 ,一旦遭到破坏 ,将是不可挽回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蓝武 《创新》2018,(2):37-44
2015年中国"土司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昭示着中国土司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各土司文化资源富集区在积极推进土司文化遗产保护的同时,将在更大范围内、更深程度上推进土司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资源与经济优势,实现土司文化价值的最大化.新形势下,市场引导,品牌引领,创新驱动,差异化发展,无疑是实现土司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社科纵横》2017,(4):148-151
在悠久的人类文明史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却是人类文明的最好见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不断地前进,对于前人创造的精神财富也在愈加珍视。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解读、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的职能与优势等方面论述博物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必要性,认为民俗博物馆对于非遗的保护更具专业性、基础性与可持续发展性,同时对传承人、传统技艺的保护与发展有着关键的作用,并结合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在保护非遗的专业工作经验,阐述新时期博物馆如何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许志强  王雪梅 《创新》2019,13(3):48-56
"一带一路"建设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活态传承,非遗反哺"一带一路"发展。文章首先分析了非遗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其次探讨了非遗在多维融合发展中的机遇以及"挖出来、带起来、走出去"的构建模式,然后探讨非遗在"一带一路"视阈下的"点·线·面·体"活态传承生态体系,最后从政策、产业、推广、发展等多个维度深层次揭示了非遗产业未来发展的优化路径,旨在为非遗的活态传承提供"一带一路"视角的理论支撑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背景下,我国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但做好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创新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一带一路"战略的文化内涵,概述了赣南红色文化内容,并提出基于赣南红色文化资源,强化校园学风建设;依托高校课堂教学形式,培养文化创新精神;利用网络媒体传播手段,丰富文化传承方式的具体传承创新策略,旨在发挥赣南红色文化的综合价值。  相似文献   

18.
“非遗旅游”文创产品设计本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在创意上的融合,强调非遗的可生存性,以文创产品为载体,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多个角度寻找非遗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使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展现当代价值,使非遗“活”起来、旅游“火”起来。以山西“非遗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为切入点,通过梳理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分析山西省“非遗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现状,结合现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打造特色“非遗旅游”文创产品,创新非遗保护传承模式,推动文旅融合走向纵深,助力山西省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吸引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求是学刊》2018,(3):82-88
近些年,我国加大了对文化资源产业的重视,也在文化资源产业的各个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我国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在世界上还处于低层次水平,仍有许多不足之处。通过对我国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现状的研究,构建了以文化资源为基础,以文化创新为动力,以文化科技为手段,以文化保护为核心,以文化传承为目标的"五位一体"文化资源产业创新开发机制,并根据我国国情提出五点关于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创新的对策,希望可以对我国文化资源产业开发、保护和传承方面提供一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张月爱 《社科纵横》2012,(7):116-119
乡土文化传承状况的变化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但其中的决定因素是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乡土文化的传承产生了危机。我们必须注重对传统乡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探究传承和保护乡土文化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