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类”思维方式与马克思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思维方式是高清海教授思考“类哲学”的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高清海教授的研究思路是:以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揭示人的本质、人的生命存在方式,破除以往哲学以物的方式理解人的存在的思维方式,建立以人的方式理解人的存在的思维方式,这一思路实际上揭示了“类”思维方式与马克思哲学研究之间的这样一种关系:“类”思维方式的研究要求我们从一个新的哲学视野重新思考马克思,发现马克思哲学的现代价值;而我们只有从现代哲学发展的高  相似文献   

2.
背景的思考任何一个论题的提出,离不开对背景的思考。新的人才素质观问题的提出,是来源于下面的思索: 一、世界范围内的新技术革命扑面而来,要求教育适应这种需要。全世界都面临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都不可回避地要参加这个竞争中来,许多国家都认识到,未来的竞争,就是今天教育的竞争。教育问题说到底,就是人才的培养。“人才是  相似文献   

3.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构建粮食流通新体制─—对广东省粮食问题的思考董富胜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粮食流通体制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问题,已越来越明显地表露出来。其主要表现,一是对粮食是基础的基础,认识尚有反复;二是掌握粮源缺乏有效手段,国家定购面...  相似文献   

4.
屈文凤 《理论界》2008,(10):120-121
“什么是艺术”这是一个哲学的提问方式。探讨艺术的意义问题,首先要从否定“艺术是什么”这一传统的形而上学的提问方式开始;在中止这一提问的前提下,才能追问艺术之所以存在的意义;这种追问必须要建基于人的艺术活动之上,进而最后从人的心灵出发,将艺术的意义问题归结到对心灵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程国兴 《理论界》2007,(12):255-256
市场经济的建立推动了整个社会的经济转型,期刊的生存方式也同样遭到了严峻的市场经济的挑战。市场经济的确立对期刊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期刊也面临着重新定位的问题,即是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墨守成规、一筹莫展,还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主动进入市场,以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这是所有期刊人不能不深刻思考的关系期刊命运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张剑抒 《社会科学战线》2007,145(1):301-302
康德对人的理解包含着两个相互关联的基本方面。一方面,人是有理性的存在者。与自然物不同,人具有总是试图超越自然的必然性而追求超验本体的性格,人自身具有绝对完善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人同时还现实地处在时间、空间中,人的生存是有限的,人在现实中总是不完善的。这种人的二重性存在就是康德自由思想理论建构的逻辑前提。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和《实践理性批判》中主张,作为一个行动者,我应当遵从道德法则的要求。康德思考“我应当做什么”这样一个问题时,也思考了“我事实上能够做什么的问题”。康德强调人是一个理性的存在者,与动…  相似文献   

7.
论人的理想性本质及其实践论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志坚 《兰州学刊》2005,2(3):54-56
人的本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传统哲学关于人的本质的论断都有其逻各斯中心主义特征.对人的本质的正确认识必须依赖于对该问题的正确考察方法,描述性考察方法启示我们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上去考察和追问人的本质.理想性本质和现实性本质就是这种思考的基本结论,并且这种思考有利于人的本质问题的更好解决.  相似文献   

8.
怎样看待人的个性?如何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这不仅是人学研究中的一个理论问题,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向人们提出的一个现实问题。沈建国同志著的《人的个性论》(以下简称《个性论》)一书运用哲学思维,结合现实实践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和要求,力图对上述问题作出系统深入的探讨。 在现代科学研究不断综合和分化的今天,人的个性问题已成为许多学科的研究对象。《个性论》一开始便确立了自己的研究视角,即以哲学的思考方式去探究个性问题。哲学的思考方式的特点在于从整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动态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从世界观与方法论上指导如何处理人与世界的实践的、认识的、价值的关系。人是认识、改造世界的主体,但现实中并不存在一般的、抽象  相似文献   

9.
李成旺 《社会科学》2013,(10):125-132
康德撇开基督教以启示方式对自由及其实现问题所作的思考路径,指出了幸福论法则在自由问题上所必然导致的自我困境,因而完全从理性存在者自身所具有的善良意志出发,通过"理性为自身立法"的哲学革命完成了对自由及其实现问题的系统理性建构。由于康德把自由理解为有理性的存在者完全凭借自身的理性,自身为自身颁布"定言命令"这一普遍法则并将之表象化为实际行动,最终却公设"灵魂不朽"和"上帝存有"来保证自由的实现,因而呈现出在该问题思考上从"人—人"关系到"人—神"关系的基本思路。马克思认为,人的自由问题是一个现实实践问题,因而仅仅诉诸康德的纯粹形式法则不可能真正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0.
电子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为人类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生活环境——网络环境。所谓“网络环境”,是指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迅技术相互结合基础上构建的宽带、高速、综合、广域型数字式电信网络。这种网络通过网中设网、网际互联实现覆盖一国、数国乃至全球。在网络环境中,传统的信息提供与获取方式将彻底改变,分散于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以数字方式存贮,通过通信网络相互联接,人们可以借助网络上任一终端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源。这种信息网络不是一个单独的实体或信息存贮处,而是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虚拟的信息体系。在这个信息体系中,信息资源组  相似文献   

11.
世纪之交,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对心理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等学校要主动适应这一新形势,研究对策,有效地帮助大学生早日成才,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刘康磊 《理论界》2006,(8):113-114
民间的私下调解在当下仍大量地存在着,其存在有着种种的原因。这种纠纷解决方式的场所选择,常常是以调解人牵头,纠纷双方及其他参与调解的人参加的筵席。虽然不能说所有的民间调解都以筵席作为平台,但不容否认的是,利用筵席(或有其他的称谓)的民间调解往往会出现较好的结果。这一地点的选择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体现了民间调解独有的美感和其剧场化的要求。其原因何在,是一个有趣和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与存在主义关于人的问题所做思考的分析比较,得出两者在有关人的重大问题上的思考存在着深层一致性,即思维方式的一致性,从而为研究和探讨马克思有关人的理论问题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4.
类哲学:哲学维度的思考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思想维度有不同的引发层面、不同的指向、不同的洞察视角.哲学维度的思考方式是人的反思的方式,这种思考方式不同于关于对象的意识的思考方式,其运思指向与维度是将对象意识与对象意识的意义加以区别,进而将对象意识作为反思的对象加以把握.从这一意义上说,哲学维度的思考方式表现在超越对象意识的限定,进而完成其反思过程.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 ,人们的思维方式、社会文化、生活方式、人文环境都有了深刻地变革 ,现代社会对人生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何以科学的方式优化人生以适应现代社会 ,已经成为当代人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优化人生的意义所谓优化人生就是为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对人生的结构要素提升组合 ,从而使人生质量达到最佳状态 ,这是主动改造人自身的过程。优化人生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根据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人生过程可以分为人生的自然过程和人生的社会过程 ,二者是既相对独立 ,又紧密联系、互为依存的 ,人生的社会过程是以…  相似文献   

16.
受个人经历的影响,阿伦特一生都关注罪恶问题。在她看来,罪恶与人的思考能力缺乏有关联;无思考可能导致作恶,而思考是一种抵制罪恶的能力;思考不断要求人们反省自己,不要轻易接受公认的价值和准则;苏格拉底的“思考”是“思考”的原型,这种思考是内心“我”与“我”自己之间的无声对话,从而产生良知,良知能抵制罪恶。  相似文献   

17.
几年来,《哲学研究》、《国内哲学动态》及其它期刊上,发表了不少有关人工智能与哲学问题的文章和发言。其中有些同志提出了电子计算机是“人工认识主体”并能进行思维活动;另一些同志还提出了“人—机系统”、“人—机系统认识主体”等说法。我对此有些不同看法,愿和大家进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民族院校学报发展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院校学报的特殊性,决定了民族院校学报办刊方式的特殊性.本文对21世纪民族院校学报发展的思路进行了探讨分析.迈入新世纪,如何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不断提高民族院校学报的质量,这是民族院校学报编辑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受个人经历的影响,阿伦特一生都关注罪恶问题.在她看来,罪恶与人的思考能力缺乏有关联;无思考可能导致作恶,而思考是一种抵制罪恶的能力;思考不断要求人们反省自己,不要轻易接受公认的价值和准则;苏格拉底的"思考"是"思考"的原型,这种思考是内心"我"与"我"自己之间的无声对话,从而产生良知,良知能抵制罪恶.  相似文献   

20.
语言研究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之后又发展出话语研究和批判话语研究。这种关注重心的变化和拓展深层地反映了人类认识过程的演变。发端于古希腊的西方哲学从思考自然开始,发展到思考人,笛卡尔的心物二元论明确区分了客观世界和主观认识世界,这种以"理性"为主要特征的认识方式在整个近代西方占据着绝对统治地位;之后,康德系统论述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但经过黑格尔、费尔巴哈,直到马克思才把认识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另一方面,与理性至上的认识方式相对,以强调人、批判理性、批判文化为主要特征的后现代主义认识论思想的影响从20世纪初开始不断壮大。梳理哲学认识论的发展脉络才可以明确从语言研究到话语研究演变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