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形"与"神"的统一——论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的翻译就是把原诗的形式与内涵用另一种语言忠实地再现出来,使目的语的异国读者能够从译品中尽可能获得与源语读者相同或相似的共鸣和美的感受.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凝练,形式整齐,内容丰富,韵律严格,修辞手段多样.因此,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灵魂,诗歌的翻译必须把握好艺术意境的传达.另外,汉字的特殊构词方式和字句的对仗本身具有直观的形象美.因此,在翻译时不仅要注意保持"形似",而且应深入其深层结构,挖掘语言的内涵,使译文具有同样的诗情画意,译形以求忠,译神以达众,从而达到译作与原作"形"与"神"的和谐统一,尽可能地再现原作的艺术意境和风格.  相似文献   

2.
东西方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的差异,使得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如何实现文化适应性,以达到传递文化信息的目的。英语诗歌翻译与不同文化传统之间有着不可或缺的关联。本文探讨了如何在英语诗歌翻译中实现文化适应性,以使诗歌翻译更能接近原作,生动再现原作的意境和诗情,实现不同文化传统中文化信息的传递。  相似文献   

3.
美是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是各类翻译追求的共同目标。翻译应对原文和译文的语言形式结构、音韵修辞、形象意境等方面进行美学再现探讨,将原文的形象美、形式美、音律美、修辞美、意象美在译文中得以最大限度的转换再现。  相似文献   

4.
诗歌翻译要求译文的内容、形式与音韵和谐地统一。文章通过对《汉英绘画木兰辞》的分析,列举译文中的一些实例阐述了诗歌翻译的基本原则。“信”,即忠实表达原文,是翻译的前提;讲究形式美,并非简单地对等直译;音韵美是诗歌翻译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文学的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翻译自然不是单纯技术性的语言外形的变易,而是要求译者通过原作的语言外形,深刻地体会了原作者的艺术创造的过程,把握住原作的精神,在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体验中找到最合适的印证,然后运用适合于原作风格的文学语言,把原作的内容与形式正确无遗地再现出来。  相似文献   

6.
诗歌的翻译不仅仅是把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而是把一种语言的诗译成另一种语言的诗,在不影响内容的前提下,应该尽可能使译文具有一定的诗歌格律,即"以诗译诗",体现诗歌的节奏和音韵.  相似文献   

7.
论文在等效理论的关照下,分别从形式、音韵、意义传递三个方面对邓恩卿b蚤》的三个汉译本进行研究,从而发现等效理论对诗歌的翻译同样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诗歌翻译应兼顾形式和内容,内容的传达应在准确的基础上考虑译文读者的感受,从而使作品的译作对受体的影响应与原作对受体的影响等效。  相似文献   

8.
翻译是自由的,但也不是任意的,而是要遵守一定的原则和方法的;而诗歌的翻译也有其特殊的原则。新的实用型翻译原则应是:先理解,再翻译,再理解。意思就是先博览群书,理解好了原作才能翻译;认真翻译完全文之后,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还要再进行全面的修改。错译的原因全在于译者对原文的理解不到位。据此原则理解好了原诗的三个层面的意思之后再进行翻译的话,才能将原诗的意思翻译到位。不仅要理解原文的深刻内涵,也要理解到原作的修辞风格、语言风格等。因此,除了要尽量翻译出原作的内涵之外,还要尽量做到译文和原文的语言风格对等。  相似文献   

9.
格律诗英译的三个层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音韵、词汇与修辞、意蕴三个层面分析格律诗英译中的翻译和变通问题.结合翻译实例论述翻译诗歌要尽可能保留原诗的音韵之美,格律诗中的平仄押韵等与英诗的音步韵格之间存在可译性,因此可在不损原意的基础上表现出原诗的音韵之美;中国诗歌的用词、文法和修辞要有适当的译入语与之对应;上乘的译品能再现原作的意蕴.  相似文献   

10.
从音韵、词汇与修辞、意蕴三个层面分析格律诗英译中的翻译和变通问题。结合翻译实例论述翻译诗歌要尽可能保留原诗的音韵之美,格律诗中的平仄押韵等与英诗的音步韵格之间存在可译性,因此可在不损原意的基础上表现出原诗的音韵之美;中国诗歌的用词、文法和修辞要有适当的译入语与之对应;上乘的译品能再现原作的意蕴。  相似文献   

11.
关于翻译标准 ,中外翻译理论家们提出了不同的主张 ,其中心要旨都是译文要忠实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 ,保持原作的风格 ,忠实反映原作的面貌。根据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及表达习惯 ,阐述了英汉两种语言结构的差异与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2.
意境是诗歌创作的核心,诗歌中的文化意象传达是诗歌翻译的关键。诗歌翻译的过程是译者在语言、文化、意境等方面的重建过程。语言文化差异和译者的文学创造力构成影响翻译中意境传递与重构的主要因素。异化策略、模糊策略等运用在翻译实践中能有效地传递和重构原文的意象。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徽州古民居厅堂联语体风格的分析,对照纽马克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原则进行了一系列的翻译实践活动,采取以重音音韵形式进行音形的移植、以形象移植转换法达到译文意境的传神和以语义翻译、注释法传递文化内涵等翻译策略,力求从音、形、意三个方面再现徽州楹联的语言特色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以<天净沙·秋恩>的两个版本译文--翁显良的散体译文和赵甄陶的格律译文为例·从语言象似性原则分析原文中"意象并置"所暗示的言外之意和空白意境,进而探讨诗歌翻译中形式对等的重要性及其带来的相关问题.认为对于意象并置这种句法以及诗歌的整个篇章而言,采取"形式对等"的译文既可以保留诗歌的形式,又可以传达其意境;并且基于人类同样的身体经验,意象并置的译文对于西方读者来说仍然在理解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5.
诗歌翻译中的形式与韵味的结合不仅是必须的,而且也是可能的。本文通过从音韵与句法两个方面的具体分析,说明了诗歌翻译只有抓住“韵味”这个关键,才能再现原作的风采。  相似文献   

16.
英汉两种语言隶属于不同的语系,在句型和语篇的构成方面有一定的差异。而文学文本及其翻译具有自身的特点,在文学文本翻译中注重英汉语序差异现象并适当的进行语序调整,才能使译文即能忠实于原作又能体现文本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17.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义学翻译是语言艺术的再现。再现不等于随原作的语言形式亦步亦趋,依样画葫芦;而是要用另一种文字把原作的精神实质和艺术境界重现出来。但是,两种语言的结构不同,其背后的文化传统、社会条件和思维方式也不尽相同,这就决定了文学翻译是克服两种语言结构、文化传统、社会条件和思维方式的差异,重现原作神韵的再创造活动。正如茅盾先生曾经指出的:“文学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境界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象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享受。”因此,文学翻译也就是语言艺术的再创造。《苔丝》的译文出自我国翻译界前辈张谷若先生的手笔,早在三十年代就已问世,后来张先生又不断作了修订。其译文既译出  相似文献   

18.
诗歌是一种文字高度集中凝炼的文学形式。在进行诗歌翻译时 ,我们要解决的不仅是文学翻译中如何运用本国语言传达外国文学作品的风格、思想的问题 ,还必须解决如何运用和原诗一样精炼的语言、巧妙的形式来传达原作的美感的问题。要把诗的美用另一种语言成功地传达 ,所涉及的不仅仅是语言的简单转换 ,即“形似” ,更为关键的是意境的复制 ,即“神似”。中英二种语言由于所属语系不同 ,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 ,逐步在文法、句式、修辞、格律等诸多方面形成各自的特点 ,这些不同的特点决定了中英诗歌互译的不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从决定作者、译者和译作读者不同的心理因素着手,分别探讨了它们对文学翻译过程产生的影响和制约。只有充分了解这些,译者才能在翻译原文时与作者心有灵犀并毫厘不爽地捕获原作的艺术意境,同时又能通过译文使读者心领神会,产生强烈的共鸣。  相似文献   

20.
从决定作者、译者和译作读者不同的心理因素着手,分别探讨了它们对文学翻译过程产生的影响和制约。只有充分了解这些,译者才能在翻译原文时与作者心有灵犀并毫厘不爽地捕获原作的艺术意境,同时又能通过译文使读者心领神会,产生强烈的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