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区域金融创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政府法制又在区域金融创新中具有主导作用,所以明晰区域金融创新的制度需求,以及对应的政府制度供给可能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地方政府明确自己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定位,进而在现代法治理念的指导下,依法行政,创造一方经济繁荣与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
区域市场化制度与西部经济发展效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我国工业行业空间布局变动趋势和建立理论模型得出结论 :制度因素是造成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深层次原因。即地方政府提供的正式制度 ,包括要素配置市场化制度、产权制度、分配制度、对外开放制度以及行政管理制度是造成东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深层次原因 ,它对区域非正式制度的变迁起着巨大推动作用 ;而反过来 ,非正式制度又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更为深刻和长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企业制度变迁中的政府制度供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意在对企业制度变迁与政府制度供给问题进行理性思考。文中首先分析了企业制度变迁的诱因以及不同制度变迁方式下的政府制度供给问题 ;其次结合实际分析了目前我国制度需求与政府制度供给之间的非均衡 ,并在此基础上对当前企业制度变迁中的政府制度供给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越来越多的跨行政区公共问题对传统行政结构和模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区域公共品"问题的论述多限于区域公共品"生产"环节的技术性改进,而对其"供给"环节少有关注.对"供给"环节中地方政府的主导性角色进行重新审视并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的地方政府合作协调体系进行法制化制度下再造,才是解决当前我国区域公共品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姚莉 《理论界》2007,(1):28-29
本文从制度供给的角度探讨地方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范畴,以杭州“和谐创业”为例深入研究地方政府制度供给的意愿、能力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路径选择,剖析杭州“和谐创业”在政府角色定位等方面给予地方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发展视角:地方政府行为悖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但地方政府因追求自身收益最大化和社会产出最大化的双重目标,而产生计划与市场、区域间合作与竞争、可持续发展与短期收益等政府行为上的一些悖论。本文主要从地方政府的双重身份、有限理性、激励约束机制、囚徒困境等方面来分析地方政府在区域发展中的行为悖论产生的根源,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重塑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机制等措施以规范地方政府行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地方的制度创新实际上都要受到中央的约束,本文从制度经济学角度论述了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制度的垄断供给问题,并以微观经济学的供求理论阐释了中央对地方制度供给的原理及约束条件问题,提出了制度的商品观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成就引人注目.通过对5个样本部委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的梳理,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与政府网站绩效改善实证层面的联系.政府信息公开程度直接决定了政府门户网站的绩效水平.我国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应该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为基础,通过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建设,明确政府信息公开的信息内容.建立健全信息公开的领导机制、监督机制和考核机制.通过政府政务公开的制度供给,实现政务网站绩效的制度性保障,提高政务网站的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9.
论政府制度供给与西部经济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度安排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经济增长条件进而决定经济增长,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影响其增长条件进而能动地作用于制度安排。作者在论述有关政府制度安排与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剖析西部经济落后的表征与经济增长缓慢的根源,研究西部经济增长的保障,指出需要增大政府制度供给,为西部经济增长构造一个快速、稳定演进的平台。  相似文献   

10.
试论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作用的积极的、正确的发挥。其作用主要是:一、培养人们的市场意识和法律意识;二、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三、提供足够的公共产品;四、搞好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五、转变观念,提供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11.
陈玉娥 《云梦学刊》2007,28(6):70-73
现阶段政府和民营企业之间的关系类似于高校中的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即现阶段政府和民营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种“高校模型”关系。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通过分析政府和民营企业、高校与学生两种相互关系的特征,发现其相似性在于以下四个方面:首先,两种相互关系中以服务与被服务作为主流基调;其次,接受服务的一方在接受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一定的义务;再者,服务的质量如何和接受服务的主体的素质高低相关程度较大;最后,两种相互关系中都带有共生性的特征。因此,对于现阶段的民营企业和政府的关系必须以系统性的眼光,从辨证与发展的角度来把握。  相似文献   

12.
地方经济发展与地方院校法学本科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永红 《云梦学刊》2007,28(3):126-128
地方经济发展给地方院校法学本科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和全新的挑战,新形势下地方院校法学本科教育应做好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的转变,做到地方院校法学本科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法学本科教育应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社会需要的建设者,培养合格的高素质的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13.
杨丹  陈晓妆 《云梦学刊》2010,31(4):152-156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政府与新闻媒体都有着特殊的责任和使命。但是,目前我国政府与媒体的相处现状不尽如人意,政府向媒体提供信息不充足,甚至隐瞒、扭曲事实,新闻媒体职业道德缺失、社会公信力下降,这些都造成了政府与媒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如何构建政府与新闻媒体的和谐关系?一是政府要以民为本,主动搭建与媒体合作的平台,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不断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建设,提高政府官员的媒介素养,服务媒体,引导媒体健康发展;二是新闻媒体要通过矫治新闻职业道德缺失、创新政府新闻报道形式等手段不断完善自我,架起政府与公众互动的桥梁。  相似文献   

14.
教学实践表明:地方高校土建类专业大学生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项目化运作模式,对培养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增长才干,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家合 《云梦学刊》2010,31(6):77-80
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是地方政府的核心价值所在。比较而言,我国地方政府提供的总体公共服务水平还比较低,不能满足社会和公众的需求。以"公众满意"为焦点构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质量指标,可能为提高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提供有价值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6.
循环经济与循环经济学的当代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玉林 《云梦学刊》2007,28(3):69-73
循环经济的提出及其实践,启发了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的关于资源与环境的国际经济研究,拓宽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推动了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循环经济学的建立。循环经济学在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上都对传统的西方经济学提出了挑战,并在诸多方面推动了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但是,当前循环经济学研究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尚不够深入、全面。  相似文献   

17.
曾桂林 《云梦学刊》2003,24(1):51-54
19世纪末20世纪初,岳州、长沙相继辟为商埠。岳、长的开埠,使得湖南有了直接对外贸易的窗口,其对外贸易也呈现出若干鲜明的特征。同时,岳、长开埠对近代湖南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8.
自从党和国家把“创新”作为国家战略提出以来,创新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要务之一。创新人才既要富有创新意识、具备创新能力、充满创新精神,同时还要能在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中通过创新活动取得创新成果,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积极贡献。服务型政府是基于公民本位、权利本位和社会本位理念,在民主秩序框架内依由法律和公民意志进行治理,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服务责任的政府。在这种治理模式下,当今社会创新人才有三维生存空间,即自身空间、承载空间和社会空间,其开发有五重主体,即服务型政府、人才自身、教育机构、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创新人才开发是一个在三维空间和五重主体作用下的复杂系统工程,其中服务型政府具有主导作用,应该形成政府主导、自身优化、教育机构先行、人才市场搭桥、用人单位激励的系统机制。  相似文献   

19.
高碧云 《云梦学刊》2000,21(1):52-57
知识经济是一种以知识、信息为基础,涵盖世界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但它本身又是建立在发达的教育的基础之上的.它在我国已经兴起,而我国不发达的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国的教育必须树立知识基础产业的观念,走多种经济成份办学之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教学手段与方法,加大教育投入,才能经受知识经济大潮的考验.  相似文献   

20.
涂昊 《云梦学刊》2006,27(3):22-26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小说创作理论和创作实践的关系发展大致经历了压力下的修复(1980~1984年)、发展中的分裂(1985~1989年)、沉寂中的变异(1989~1992年)、喧哗中的深化(1993~1999年)四个时期,分别代表了两者关系的起步、发展、曲折前进和深化四个阶段。这意味着创作理论和创作实践不断融合,不断成熟,不断发展,两者的关系也由此逐步回归学术本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