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4 毫秒
1.
以词论词是用韵文论文学的一个重要形式,其源自于论词诗,后延伸至词学领域.论词词在清代较盛,尤以晚清民国为最.晚清朱祖谋的<望江南·杂题我朝诸名家词集后>集中体现了这种词论形式的发展和成熟.考察朱氏的论词词,可以看出其使用了知人论世、寻章摘句的传统文学批评方法,并有所新变,巧妙使用移花接木的手段把他人的论词序跋及诗词化入论词词中,照应了词体文学的独特体式并达到了论词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刘尊明 《学术研究》2012,(8):135-142
《望江南》是唐宋词坛存词数量最多的一个词调,在宫调上多属南吕宫,又入大石调,兼具多种声情特征。唐宋《望江南》歌词创作在艺术风格上丰富多彩,主要有感叹伤悲、风流蕴藉、清新俊爽、流丽疏快、诙谐滑稽五大特征,既与曲调的音乐声情特征相联系,也与该词调独特的形体结构特征及大量赋咏江南风情的内容题材有关。  相似文献   

3.
李清照《词论》在词学理论上的重大贡献至少有三点:1.《词论》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观点,使词第一次有可能自土门户,脱离诗而单独成为一大类别,这无异于词的独立宣言。2.《词论》系统地回顾了词的产生、发展、繁荣的历史过程,分析了自晚唐、五代至北宋时期的作家作品,提出了“声诗并著”的创作原则。3.《词论》还就词的创作方法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宝贵的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4.
李清照的论词专文——《词论》是词学史上的一篇重要文章,历来对它基本持否定态度.前人认为她"历评诸公歌词,皆摘其短,无一免者,此论未公".而今天的研究者则从词学发展的角度着眼,认为其词学观是"保守的","她说词的理论却大部分应当批判",《词论》"限制了她的创作成就","阻碍了词的发展".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中,学术界对《词论》的研究,往往缺乏辩证的观点,带有很大的片面性.近些年来,对李清照及其《词论》的研究仍然缺乏持平之论.而正确评价李清照的《词论》,不仅对于认识这篇文章本身,而且对于评价其创作得失,乃至如何看待词这种特定文学形式的发展、词坛上革新与保守、婉  相似文献   

5.
<正> 李清照的诗、词、文、赋并茂,隽永可颂,历代都受到人们的称赞.而她颇有气概有见解的《词论》,却常常受到一些人的异议.我们认为,像胡仔、裴畅那样对李清照及其《词论》不作具体分析,一味攻击和讥诋,不是文艺理论家的态度;像俞正燮、吴梅那样对李清照及其《词论》完全肯定,也难以令人信服.近年来,学术界围绕李清照《词论》"别是一家"说,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但都未能探本求源,抓住《词论》的实质意义作出有说服力的评论,因而感到还有待深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6.
李清照是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的女词人.她的《词论》是宋代第一篇系统的词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有关词的理论的批评文字.在《词论》中,她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主张,毫不隐讳地批评了词坛上不少的名家.为此,引起过众多的评论,褒贬不一.当然,其中不乏有很多精辟的见解,但是我认为,要全面地、公正地对待《词论》,必须对它进行实事求是的辩证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门外说词     
一偶见期刊《文学遗产》,目录上有故人吴世昌遗著《罗音室词札》(选录)而引起一阅的兴趣。吴世昌先生的《词札》给我的初步印象,觉是他论词、论词人和论词论的文风,都有直来直往的特点。他的《词札》给我的另一印象,似乎可以说是在褒扬婉约而贬抑  相似文献   

8.
《艺蘅馆词选》为梁令娴甄选抄录历代词作校编而成,其选词观受到清代中叶以来常州词派的影响,并有所发展.其选编体例包括词家简介、历代经典性论语、正文词作、页眉词论等几个部分,受《宋四家词选》、《宋七家词选》等词集编刻体例的影响.《艺蘅馆词选》带有集评性质,条目清晰,版式富于变化.校编内涵较为丰富,对词作流传过程中引起误解或错误之处,择要予以校释,对词籍版本、选词标准等进行评说,使该选趋于严谨.《艺蘅馆词选》保存不少词论资料,包括前人和时人对词作的精彩评论.梁启超论诗语较多,而词论却不经见,因而赖此选而得以流传.梁令娴所做的词学贡献是不言而喻的,《艺蘅馆词选》为后世词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文献文本资料.  相似文献   

9.
钱大昕作为乾嘉时期的一代通儒,不仅在经学、史学方面成就斐然,而且兼擅诗、词方面的创作与评论。《嘉定钱大昕全集》收其《潜研堂诗集》与续集,但未见词作与词论。现从汪棣《春华阁词》所附诸家同作、题辞以及《昭代词选》《国朝词综》等选本中辑得钱氏词作四首,存目两首;另从邵玘《花韵馆词》的卷首题辞以及《練川五家词》所附的评点中,辑得钱氏词论若干条。钱大昕填词清朗疏快,不堆砌典实;论词则持平两宋,兼收众美,体现出通达开放的思想特点。  相似文献   

10.
李清照的《词论》,是我国妇女撰写的第一篇文学批评专文,也是最早而不可多得的探讨长短句词学的论著。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卓然一家的女词人,根据其创作经验写成的《词论》,又旗帜鲜明地对词的艺术特点、艺术规律和艺术方法,提出了精辟的见解,对五代、北宋以来许多蜚声词坛的名手,作了尖锐的批评。因此,自南宋以来,《词论》一直受到人们的注意和重视。《词论》既涉及到对词这种艺术形式的理解,也涉及到对北宋词的演变发展的认识;既  相似文献   

11.
张伟 《阴山学刊》2014,(5):112-112
今人之所谓“议论”,在刘勰《文心雕龙》里,是分而论之的.《文心》有《议对》篇和《论说》篇,如所周知,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议、对、论、说,乃四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及文体.对、说略去不表,特拈出议、论释之.  相似文献   

12.
接受南京师范大学、学苑出版社的联合委托,为《增订注释全宋词)}中的王安石至陈偕诸人的词作增订及注释。其中王安石词仅29首(《清平乐·留春不住)}一作王安国词),却注出一身冷汗。首先是“大谈禅宗的哲学和心理学”(钱钟书语)的11首:《雨霖铃)、《诉衷情)、《南乡于》(之一)、《望江南》,要注几乎离不开《宗教词典》、《佛学大辞典》。有的看起来很普通的词语,注起来却颇费踌躇,如《雨霖铃》中“贪他眼花阳艳”之“阳艳”,起初把它看成与“眼中之花”同一性质,认为如“太阳之艳”,后来读书偶见“阳炎”一词,解作“即…  相似文献   

13.
李清照《论词》与曹丕《论文》张进西安联大师范学院曹丕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第一篇专论,对后世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李清照是否受到曹丕的影响,我们虽无文字材料直接证明,但作为词学批评史上第一篇系统探讨词作的专论,她的《论词》在对作家所采取的...  相似文献   

14.
<正> 张炎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祖籍西秦(今陕西天水),后寓居临安(今杭州),生活于宋末元初,是当时著名词人。有词集《山中白云》八卷和词论专著《词源》。《词源》分上下两卷,上卷十三节,下卷十五节,上卷论乐下卷论词。对于张炎的词论,研究者多持贬低、卑睨的态度。或斥之为形式主义,或看作是逃避现实,或判定是宋末词风之弊在理论上的表现。这种评价失之简单化,有进行辨析的必要。认为张炎的词论是形式主义的研究者,主要根据《词源》下卷用了相当的篇幅讲“音谱”、“拍眼”、“制曲”、“句法”、“字面”等有关词的形式问题。我们认为,讲形式问题未必就是形式主义。任何艺术作品都是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研究者可以着力于艺术作品内容的研究,也可以侧重于其形式因素的探讨。仅从研究对象不能判断研究者立论的高下。李清照在其《词论》中强调词“别是一家”,在维护词的形式特点方面就很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5.
关于调的起源问题,自宋代以来一直在进行探讨。有从时代或作者立论的,以为词起源于梁武帝的《江南弄》或降损帝的《望江南词》;有从体式上探源的,把词追溯到诗经和楚辞;有从音乐上探索的,认为词源于汉魏乐府。到了近代。有人提出了词“源于民间”的说法。新中国成立后,这种说法一直兴盛不衰,成为词学界在词的起源研究上取得一致的看法。如:建国后所编著的几种较为通用的文学史教科书,都主张词“源于民间”。另外,本世纪初敦煌藏经洞的被发现,以及随着敦煌曲子词的整理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词“源于民间”的说法也起到了极大的影…  相似文献   

16.
“话语立场”即出场言说的角度和取向。女性意识是李清照《词论》话语立场的基点 ,《词论》是词体建构发展至该阶段的对词体内部音乐性和文学性这一矛盾的一种共时性把握 ,其词体本质论的思想基础也正是女性意识。今人对《词论》话语立场两种截然相反的阐释取向出自相同的阐释策略 ,均未能切中肯綮以至于南辕北辙。阐释视角的转换是为了拓展阐释的空间 ,将被取代和遮蔽的言说声音还原于历史主义的阐释链条  相似文献   

17.
詹安泰 ( 1 90 2 1 1 2 3- 1 967 4 6)字祝南 ,号无庵 ,为朱祖谋和陈洵的词学传人 ,有《无庵词》、《花外集笺注》、《中国文学史 (先秦西汉部分 )》 (主编 )、《李景李煜词》、《离骚笺疏》、《宋词散论》、《屈原与离骚》、《无庵词·鹪鹩巢诗合集》、《詹安泰词学论稿》、《詹安泰诗词集》、《古典文学论集》等著作 ,而以词学名世。2 0 0 2年 1 2月 1 5日在广州市中山大学举行纪念詹安泰教授百年诞辰暨词学研讨会。来自上海、香港、武汉、广州、澳门、汕头等地学者 90余人出席了会议 ,中山大学副校长李萍、广东中国文学学会会长管林、…  相似文献   

18.
孙其芳在《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0年第四期发表《敦煌词与唐宋词论略》一文,从燕乐源流和表现形式、敦煌词与唐宋词的作者、词调词体、题材内容、风格等方面,论述了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一宋代胡寅在《题酒边词》中已经注意到了与传统词风大相径庭的所谓豪词,但他还没有明确使用"婉约"、"豪放"这样的概念.最早以婉约、豪放论词的,是明代学者张綖.在《诗余图谱·凡例》下,他说:"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与他同时的徐师曾也有相同的议论(参见《文体明辨·序说·诗余》).但他  相似文献   

20.
祝南(詹安泰)先生离开我们将二十年了!先生讲授诗学,以高迈之识运宏博之学,考证、评论、深揭诗歌的底蕴,读者从《论屈原的阶级出身、政治地位及其在文学上的作用》(见《古典文学论集》)略可知之。先生在治诗的基础上治词,词学学术深造自得,于词的源流正变、风格流派乃至技法韵律,条分缕析,对词的内部规律、词的特性和特点有较全面较透彻的认识。今所刊行的《宋词散论》、《詹安泰词学论稿》、《李璟李煜词》、《古典文学论集》中有关部分,以及将刊行的《花外集注》,可以见到先生的词学修养和业绩。可惜的是,先生的词学讲稿和著作在十年动乱中大部分散失了。今仅据当日先生讲学的笔记残编并参以现已刊行的著作,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