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浩然终生都有着求仕的强烈愿望。他求仕的主要目的是忠明主,孝双亲,济苍生,求显赫以及留名于后世。他求仕所走过的主要途径有终南捷径求仕,科举求仕,干谒求仕,交友求仕和献诗求仕。由于主客观的种种原因,孟浩然终其一生也没能进入仕途。  相似文献   

2.
孟浩然终生求仕,并且具备诸多入仕条件,但由于主观上求仕个性太强,求仕心态不合时宜,客观上时代用人不公和人际关糸网不强,因而最终未能入仕。  相似文献   

3.
以唐人神龙元年说为基点,对李白与孟浩然初识交游进行了新考探。提出了李白与孟浩然交游为: 开元十四年暮春初识, 作春日归山寄孟浩然,开元十五年作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4.
李白、杜甫、白居易堪称唐诗三杰,但就山水田园诗而论,则又不是最优秀的。这方面首推王维、孟浩然。李白虽亦擅长山水田园诗,但其诗傲气太盛,潇洒之风太浓,那天马行空的气势似乎蹈碎了山水田园那幽静之气,所以李白不能算上乘。而杜甫、自居易诗中的忧国忧民,诗之功利风气太浓,又似乎污染了山水田园诗之纯净,只有王维、孟浩然二人的诗作,无论从价值上,还是从意境上,都堪称唐代、甚至整个中国诗歌历史上的山水田园诗之最高峰。  相似文献   

5.
在盛唐求仕热潮中,孟浩然是一个极其独特的存在。当时儒道两种对立的文化精神以一种特殊的形态相互整合,共同建构了孟浩然的文化心态和价值标准,使孟浩然具有一种儒者和隐逸气质相混合的精神特质,形成了孟浩然既追求一定的社会功利又不以入世为首选目标的温和、拘谨的士人人格,也使他长期处于仕与隐的紧张和焦虑之中。仕与隐的欲调和及二者事实上的难以调和,让孟浩然陷入了仕与隐的两难抉择中,进退维谷,从而成了盛唐求仕热潮中的“多余人”。  相似文献   

6.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首句用了驾鹤飞升的典故,赞美孟浩然像仙人一样远去,次句暗用了“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的典故,含有以成仙和放荡称赞孟浩然的深意。唐代士人包括孟浩然在内多不谨细行,孟浩然当时又对前途充满信心,因此他与李白在黄鹤楼的相见和分别,是一次欢会和壮别。并且,李白的别诗甚少凄苦之句,而多豪迈壮逸之词。由此可见,李白此诗是以飞升成仙、富贵风流称赞孟浩然,情感的基调是开朗的。过去论者多以为此诗表达了李白送故人远行时的惜别怅望之情的说法并不准确。  相似文献   

7.
清淡是孟浩然诗歌的主要风格特色,历代论者无不以\  相似文献   

8.
人民文学出版社版刘文刚《孟浩然年谱》 ,虽然对孟浩然的生平事迹进行了较为具体的勾勒 ,但却存在着不少值得商榷与需重新讨论的问题。文章择其要者 ,首次对其进行了系统的考辨与订正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文史互证的方法 ,从李白与孟浩然的交游、孟浩然和韩朝宗的交游进行综合考察 ,并依据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诏令 ,结合诗文内容 ,重新考订李白《与韩荆州书》不作于开元二十二年 ,《赠孟浩然》诗不作于开元二十七年 ,而皆作于开元二十三年  相似文献   

10.
孟浩然是唐代的重要诗人之一。唐代在汉语语音史上有重要的地位,这一阶段的汉语语音有许多重要的发展变化。通过对孟浩然诗歌的用韵进行分析,并以之同《广韵》相对比,发掘孟浩然诗韵中所体现的独特语音规律,指出了它与隋唐音系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12.
论文论述了孟浩然诗歌的词汇、造句、修辞和语言的艺术特色与创造。认为孟浩然诗的语言风格是平淡而新奇,大巧若拙,善于运用词性的搭配和句式变化,使诗的语言随思想情感的跌宕起伏而出现舒缓紧凑平和激烈的变化。孟浩然诗的语言是以自己时代的诗的语言为基础,吸收唐代的口语和唐以前的优美语言为特色,抒情语言中带有鲜明的叙述性,将平淡型的语言与豪放型和婉约型等多种类型的语言相结合,达到了自然高妙的境界。孟浩然是一位语言大师,他是盛唐前期诗人,对唐诗语言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孟浩然的七言诗具有语言平易、诗风通俗的特点,抒情写景具有内在的逻辑顺序,并能在七言诗创作技巧方面进行探索与创新。但也存在气格纤弱、题材狭窄的缺陷。  相似文献   

14.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位大量从事近体诗创作的诗人。孟浩然的五律,不仅数量多,名篇多,并且因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与审美价值,而获得了"盛唐最上乘"的称颂。就风格言,孟浩然的五律既有阳刚之美的佳构,亦有阴柔之美的杰作;以技法论,孟浩然五律各"体"兼备,形式多样,为唐诗百花苑中一朵奇葩。同时,孟浩然的五律还给李白等人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参照王辉斌先生的《孟浩然年谱》 ,对孟集中的 2 0多首诗的作年进行具体考察 ,并依其年代的先后进行编年排列以证其行年 ,有助于全方位地研究孟浩然其人其作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孟浩然因仕迸无望而毅然走向山林田园隐居的独特生活经历和由原先“济苍生”、“功名遂”的用世之志到最终摆脱对功名的追求,走向超然的思想演变,以及前代诗人陶渊明,谢灵运等对其的深刻影响等方面,探讨了形成孟诗“冲淡、清旷、浮健”艺术风格的原因,并就此分析了孟诗的艺术风格及其相互间的紧密联系,在肯定孟诗所取得的艺术成就的同时,指出其题材与思想内容不够丰富和深刻的缺点。  相似文献   

17.
苏轼评价孟浩然的诗韵高而才短,历来认为是对孟浩然诗歌创作不足的批评。其实,苏轼的这一评价,是在高度肯定前提下而指出其不足。因为韵高是苏轼论诗的一个很高艺术境界。关于孟氏才短,向来解说纷纭,但多与苏轼的本意不符。本文通过分析认为,苏轼所谓才,主要指作家内在道德素养和诗歌创作表现有机结合的综合能力,是一个以学养为核心的诗学批评概念,持此以衡量孟浩然的生活与诗作,是有所欠缺的。因此,苏轼对孟浩然的评价,是深刻而客观的。  相似文献   

18.
吴荣光,清嘉庆四年(1799)进士,自入仕至道光二十年(1840)休致,在官四十二年,其中三次任官福建,在任期间,吴荣光改善福建的民生,关注福建的文化教育,其《后感遇诗一百韵》“誓以始终心,成此太平治”两句,可概括他履官福建的心态与为政目标。考察吴荣光福建仕履生涯,可发现庭训、师训、圣训对其人品性、言行的塑造作用,亦可对福建地方文史研究稍有助益。  相似文献   

19.
孟浩然、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中有画是王维诗歌的艺术特征,但孟浩然诗歌中的类似特色却较少为人注意,受到了不应有的忽视。其实,孟浩然诗歌的画意表现在情景交融、色彩素淡、构图巧妙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孟浩然、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中有画”是王维诗歌的艺术特征,但孟浩然诗歌中的类似特色却较少为人注意,受到了不应有的忽视。其实,孟浩然诗歌的画意表现在情景交融、色彩素淡、构图巧妙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