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7 毫秒
1.
本文以杨宪益和林语堂的《卖花女》中译本为研究对象,借助接受美学中的相关理论,比较了不同译者对同一戏剧文本所做的不同的翻译处理以及取得的不同效果。研究发现,由于对译文读者的关照程度不同,两位译者在对剧本人物语体风格、隐含信息以及特殊词类的翻译上采取了不同的策略,由此产生了不同的戏剧效果。  相似文献   

2.
文本类型理论强调根据文本类型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根据此理论,旅游资料属于以感召功能为主的特殊文本。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适时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尽量在译文中再现源语文本的这种预期功能。  相似文献   

3.
影响人文社会科学论文摘要翻译策略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活动中译者在归化还是异化翻译策略之间的能动选择受制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以人文社会科学论文摘要的英译为研究对象,从翻译目的、译文读者对象、文本功能及类型和出版者因素四个方面可以建构出分析影响译者翻译策略选择的基本框架,得出译者应该采取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摘要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对戏剧文本中成语进行翻译不仅要考虑成语字面意义下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还要考虑戏剧语言可表演性、精炼和个性化等特点。语用等效强调翻译应该根据不同的语境,将原文的语用意义充分传递给译文接受者,使作品在译文接受者和原文接受者身上产生大致相同的效果。本文以《茶馆》英译本为例,对这部作品中的成语翻译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在戏剧文本翻译中应用语用等效原则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关于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的争议由来已久。译者在翻译实践中选择何种策略对于成品译文影响重大。随着翻译理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应当综合运用这两种翻译策略而不是把它们分隔开来看待。而在操作中何时应当选择何种策略,则需要结合具体的翻译条件来确定。《围城》英译本是汉译英文本的代表作,其采取了何种翻译策略,是否得当,需要结合当时的翻译条件来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6.
我国政治文献文本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体现着领导人的语言风格和价值观念,而意识形态在一定程度上总会影响着翻译过程的方方面面,左右着译者的翻译选择和翻译策略.因此,在政治文献文本的翻译过程中如何完整建构原文本的意识形态,如实地反映出原文的政治内涵和文化价值是译文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文章通过初步梳理意识形态和政治文献文本翻译间的相互关系,以《毛泽东选集》中的两篇摘文为例,探讨了我国政治文献文本翻译中建构意识形态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原语文本与译语文本在翻译实践中存在两种文本之间词项空缺、词汇非完全对应现象,给翻译用词的选择带来困难,影响译文质量。义素分析方法在翻译中的运用可以大大增强译文的准确性,提高译文的品质。在进行具体的义素分析时,可从语义溯源、语域和词汇隐喻三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自建的新闻标题小型平行语料库的基础上,对汉译和英语新闻标题原文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汉语译文标题意思更明确,更易于读者理解,即英语新闻标题汉译的外显化程度甚高.进而探讨了影响新闻标题文本翻译外显化的文本因素和译者因素,指出外显化是翻译过程的固有属性.既体现了翻译的创造性,又是翻译的局限性所在.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 翻译充分——评英若诚英译话剧《茶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论将"翻译充分"作为译文评价的标准。文章以此为出发点,从译文文本的功能,译入语受众的情况,译文文本被接受的时间、地点、传播媒介及其产生与被接受的动机等方面,试评英若诚英译的话剧《茶馆》,并认为其采用了灵活的翻译方法,达到了既定的翻译目的,是话剧翻译中的典范之作。从目的论出发探讨译作的成功之处,有助于进一步理解翻译行为的性质以及翻译策略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FIDIC(菲迪克)是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的法文首字母缩写。我国有关菲迪克条款汉译方面的研究还很少,而且菲迪克文献译丛中有些专业词汇的译法也值得商榷。功能理论对菲迪克条款的汉译具有很大的实践指导意义,它的许多思想、原则和翻译策略都可以指导工程技术词汇的翻译。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充分理解原文意思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和译语读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增加译文的可读性,实现原文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1.
关于翻译的方法,中外翻译理论家们提出各种各样的主张,其中归化与异化一直是翻译理论界争论的焦点.实际上,归化与异化是相对的,两者之间相互联系,没有绝对的界限.文章通过大量的译例,探讨翻译的跨文化转向,译文的文本类型等因素如何影响归化与异化这两种翻译策略的选择,同时指出还存在一种归化与异化的综合体即归异相兼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归化和异化策略在汉英旅游翻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化和异化是文化翻译中常用的两大策略。从汉英旅游文化翻译的文本特点和翻译目的出发,通过翻译实例,探讨异化和归化策略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旅游翻译中的应用。纯粹异化或归化的译文是不存在的,任何好的译文都是两种策略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以中央编译局翻译出版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日文版)为研究对象,分析探究政治文献外宣翻译的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具体而言,《建议》(日文版)综合使用了增删词汇短语、整合重组句子、解释性翻译等归化翻译策略和直译、直译标音、直译注释等异化翻译策略,指出译文既保留了中国特色的语言表达和文化内涵,又符合译文读者的语言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14.
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框架,结合史实探索赛珍珠对《水浒传》的翻译,发现赛珍珠希冀“译有所为”,既以译文促进文明交流,也以译文针砭时弊。在翻译中,赛珍珠“译者中心”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1)对水浒的版本选择和文本操控;(2)对翻译策略和方法的选择;(3)对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的立场选择。赛译水浒是赛珍珠结合需要、能力和翻译环境对翻译行为不断适应/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讨论了意识形态的翻译与文化功能对等之间的关系,指出在典籍翻译中意识形态的翻译是否起到与原文中意识形态相同的文化功能可以作为翻译批评的标准之一。以《孙子兵法》两个英译本意识形态的翻译为例,认为译者对源文本中意识形态的理解与翻译,在译文中表现为文本内部和文本与副文本之间诠释的一致性。如果译文在意识形态的翻译上没有达到文本内部和文本与副文本之间诠释的一致性,则译文与源文本的文化功能对等也就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6.
超额翻译和欠额翻译是翻译中常用的策略和手法;译者采用此种方法以润色译文抑或实现某种特定翻译目的。以《茶馆》两英译本为个案研究对象,从目的论的角度出发,探讨戏剧翻译中此种翻译方法的实践运用,藉以证明翻译目的论在戏剧翻译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被动语态是科技英语中经常使用的语言现象之一.本文结合若干例证,在刘重德的“信、达、切”三字原则的指导下,提出了三个相应的翻译策略,即重视被动标记,保全被动意义;遵循语言习惯,顺畅被动表达;精炼译文字词,切合原文风格,以期对科技英语中被动语态的翻译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言语幽默概论及其延伸理论的视角,通过建立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的方式,对赵树理的中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及其英译本(戴乃迭1953)中的言语幽默进行研究,旨在探究该文本中包含修辞手段的幽默在翻译时如何进行转换以及采用何种翻译策略,验证言语幽默概论之延伸理论的有效性。研究发现:该文本中包含修辞手段的幽默在翻译时采用了同类转换、零类转换及异类转换这3种模式,且呈现出同类转换>零类转换>异类转换的趋势,其翻译策略共有直译、意译、省译、换译4种,不同翻译策略直接影响译文文本中幽默语段所具备的参数,决定译语语段的幽默效果。因此,汉语文本中言语幽默的效果能否成功传达到译文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翻译策略的选择,这也说明言语幽默概论之延伸理论对汉语言语幽默文本的英译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翻译文学”与“源文”之间的关系类似于“历史文本”与“历史”之间的关系,而“历史文本”与“历史”的差异性和阐释者的主体性是新历史主义文化诗学理论的基点.吸收新历史主义文化诗学这一独特的理论品质,确立了翻译文学的文化批评的基本策略——立足于译文与源文(或不同译文)的差异以及译者的主体性.从而,翻译文学的文化批评一方面从“差异”入手,基于文本的文化比较来“还原”源文中的历史文化元素,以及基于社会对源本的选择和对译本的接受来考察翻译文学与社会权力机制及意识形态的互动关系;另一方面基于译者对翻译源本和对翻译策略的选择来考察译者的主体性.这样的翻译文学文化批评是从翻译文学史的三个基本要素(译本、译者和翻译事件)展开的,有着鲜明的翻译文学学科意识.  相似文献   

20.
接受美学给翻译研究带来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译文读者接受之维。从接受美学来看,林译小说在晚清的成功主要归功于林纾古雅的文笔、合宜的翻译选材及其中国语境化的翻译方法,这使得译文不仅迎合了当时读者的期待视野,且提升了读者的期待视野。林纾翻译的成功也给当代翻译实践提供了借鉴:译者在翻译时,要站在译文读者的角度来考虑译文的"可接受性"和译文的"异质性",要根据读者期待视野与原文文本之间的审美距离来选择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