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4大类18项25类指标,截至2006年底,江宁区江宁街道已有18条指标达标,但还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市化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百户家庭电话、电脑拥有量、居民文教娱乐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以及恩格尔系数等7条指标尚未达标,且完成有相当难度。达标的部分指标还时有波动,需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相似文献   

2.
《金陵瞭望》2007,(1):13-14
全力以赴打好攻坚战,确保全市总体全面达小康 对照省定四大类18项25条指标,南京还有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环境质量综合指数4个指标尚未达标.要进一步找准问题、制定方案、强化责任、合力攻坚。确保高质量达标。针对五年目标.全面建立达标的工作机制。对区县和部门建立起推进进度的分类考核方案.要在增加农民收入上取得明显进展.要巩固和提升郊县作为全市工业发展的主战场地位.提升郊县开发园区的竞争力.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集群。坚持规划引导.充分发挥南京主城对镇村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农村“新八件实事”为抓手.加快农村公益事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双培、双带、双创”活动.推进基层民主和新风工程.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加快平安乡村、和谐农村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3.
施农轩 《金陵瞭望》2006,(18):72-72
雨花台、栖霞两区现在已经站在“小康”的门槛上。市统计局上半年监测数据显示:到今年底,栖霞、雨花台两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上半年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分别超过8.4%和2.1%,就将实现核心指标达标前提下的全面小康,成为我市郊县实现小康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一、加快全面小康建设,必须审时度势,充分认识任务的艰巨性和紧迫性 在江苏省政府规定的4大类18项25个全面小康各项指标中,丹徒有19个指标进展顺利。其中,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镇登记失业率、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等14个指标已经达到或超过省里规定要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市绿化覆盖率等5项指标已达到或超过序时进度,有望年内完全达标。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978~2007年福建省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前期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数据,运用OLS方法对影响福建省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成正比;前期消费支出过高会使当期消费支出减少;消费者物价指数与农民消费支出成正比,但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提高只是增加农民消费支出金额,并不增加消费品数量。因此提高福建省农民人均消费水平应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  相似文献   

6.
《金陵瞭望》2007,(16):10-10
今年上半年.下关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59131亿元,增长15.3%:全口径财政收入又创新高,达10.02亿元.增长31.3%:一般预算收入达5.24亿元.增长36.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873元,增长24.4%。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涉及我区的四大类17项18条指标除2项外.其它都已达标或达到序时进度。  相似文献   

7.
发达与非发达地区农户收入与消费的水平虽然不同,但根据实际资料,运用非参数统计方法对两类地区农户的人均纯收入与人均生活费用支出进行分析,表明:两类地区收入与消费并无显著差异,收入与消费都呈上升趋势,收入与消费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1978-2007年中国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经验研究,结论表明:中国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之间有正相关关系,财政支农支出冲击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具有正向影响;财政支农支出冲击后的第8年,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的正向影响达到最大,对其波动的贡献份额也呈上升趋势;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冲击对财政支农支出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第10年的影响最大,对财政支农支出波动的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9.
《金陵瞭望》2007,(16):6-6
比照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大类18项25条指标要求.玄武区城区重点指标在2006年底达标的基础上.今年1—7月.经济社会主要指标继续达标或达超序时进度要求.标志着玄武全面小康社会的总体实现。为加快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玄武区提出全力打造“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先行区、  相似文献   

10.
黄煌  张瀚月 《调研世界》2023,(10):71-79
本文以我国30个省(区、市)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人均商品房销售额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影响,并通过门槛模型对两者的关系进行探讨,得到以下结论:(1)人均商品房销售额的提高可有效提升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从区域异质性分析来看,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人均商品房销售额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影响的显著性不同,说明人均商品房销售额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影响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关。(3)从门槛模型来看,人均商品房销售额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在总体上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在不同阶段其影响程度有所差异。根据以上研究,本文从定期分析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多举措减轻居民购房负担和完善住房供应结构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金陵瞭望》2007,(19):61-62
2002年 确立南京“两个率先”发展目标(2002年11月) 11月23日,中共南京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召开第五次全体会议,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贯彻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的部署,提出了南京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奋斗目标。第一步,到200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争取超过4000美元。基本达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目标要求,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别以人均财政卫生支出和单位GDP卫生财政支出为衡量指标,对1997-2010年我国政府地方财政卫生支出的区域差异进行测算和结构分解.研究结果发现,财政卫生支出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人均财政卫生支出的差异逐渐缩小,同时单位GDP财政卫生支出的区域差异波动上升.各区域泰尔指数的测算发现,不论是按照三区域还是八区域的划分标准,财政卫生支出的总体差异都主要源于区域内差异,东部地区尤其是北部沿海地区是缩小财政卫生支出差异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各地区最低工资标准与当地低收入户家庭基本消费支出、平均工资和人均GDP等统计指标之间协调性进行了评估研究.评估结果显示,2016年,大多数地区最低工资标准与当地相关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较为协调;最低工资标准实际增速与同期人均GDP增速差距有所缩小;但最低工资标准与主要相关指标的协调性存在较大程度的地区分化.  相似文献   

14.
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对1996--2009年间安徽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年度数据进行了相应的分析,表明安徽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之间存在长期密切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安徽省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有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科技服务业试点对于推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利用2005—2021年29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中介模型研究科技服务业试点对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科技服务业试点能提升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人均消费支出在科技服务业试点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发挥中介作用;科技服务业试点可以通过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间接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因此,应进一步发挥人均消费支出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促进企业加快技术创新,科技服务业试点政策要支持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社会保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本课题借鉴欧盟社会保障统计体系,对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和初步测算,结果显示我国社会保障支出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速度处于高位,社会保障支出构成与欧盟相似,但人均水平与欧盟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7.
《金陵瞭望》2007,(14):9-9
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柄霞区今年要确保实现总体全面达小康。对照省定全面小康18项25条指标.我区达标基本没有问题,关键就是看群众认可度。为此.今年以来.我们把提高群众认可度作为全面达小康的重中之重.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努力使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成果惠及全区广大群众.使统计指标与群众实际感受相一致。  相似文献   

18.
我国国民的患病人口数逐年上升,人均医疗支出不断增加,对医疗保健系统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导致医疗资源紧张等后果。不同年龄段人均医疗支出差别很大,尤其是老年人的人均医疗支出比其他年龄段人口超出很多。因此,人口年龄结构的改变以及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将对我国未来人均医疗支出产生较大的影响。应对人均医疗支出的增长趋势,需要从人口年龄结构方面入手,认清我国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的趋势,提前做好应对医疗保健系统压力的准备,引导医疗卫生事业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廖进 《金陵瞭望》2007,(19):25-25
据统计,2004至2006年,是南京全面小康进程最快、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水平最高、产业竞争力提升最大、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最多、城市特色塑造最突出、生态环境改善最见效、协调发展格局最明显的时期之一。与2003年相比,2006年南京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分别达2774亿元和603.9亿元,年均增长15.6%和19%;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000美元,对照省制定的全面小康四大类18项25个指标,已有21个指标达标。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综合实力城市”评比中,南京位居第7名;经济总量在副省级城市排名由第9位上升至第6位;可持续发展能力在长三角16个城市中排第2位;投资环境位居全国“百佳”城市第5位。  相似文献   

20.
    
为克服目前国内关于流通对消费作用研究的一些不足之处,文章利用2003—2012年的流通业相关指标、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和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数据,引入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回归模型,对影响居民消费支出的流通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从流通业规模、流通企业效率以及流通业组织化三个层面定量描述了流通发展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模型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均对消费支出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发展流通业能有效拉动居民消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