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思想性与艺术性结合得最好的一部作品.它的卓越的艺术成就使深刻的主题思想得到充分的表现.而《红楼梦》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艺术成就,成为我国古典小说艺术的高峰,其原因之一就是作者曹雪芹具有进步的文学创作主张.曹雪芹的文学创作主张,和他的整个世界观一样,是封建社会走向全面崩溃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是当时社会阶级斗争,政治风云的反映,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特别是小说史发展到十八世纪中叶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我国古典小说形成了自己优秀的民族风格:以形传神,透过人物自身的言行,绘声绘色地刻划人物的性格特征。《红楼梦》当然也不例外。曹雪芹这位以《红楼梦》而举世闻名的艺术大师,不仅继承了这一塑造人物形象最重要、最成功的艺术手段,而且发展了它,将其推进到最丰富、最完美的艺术境地,使之放射出更璀灿、更绚丽的艺术光彩。本文所要着重探索的,就是《红楼梦》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对丰富发展我国古典小说的艺术传统所作出的伟大贡献,以及所达到的搜神夺魄、烟波无限的艺术造诣。  相似文献   

3.
贾宝玉是《红楼梦》头号重要人物,对他的评价众说纷坛,有人说他是封建叛逆者,有人说他是早期民主主义者。本文试图从社会学边际人格论这个角度来观察贾宝玉。一《红楼梦》的社会背景与边际人格产生的历史条件《红楼梦》这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历史背景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处18世纪上半期。当时中国正处在封建社会开始分解,资本主义经济因素正在萌芽时期,代表着资本主义关系萌芽状态的新兴的市民力量有了发  相似文献   

4.
高松寿 《南都学坛》2006,26(2):46-49
《红楼梦》里写了很多死亡的人物。他们的数量很多,身份多种多样,分布于社会的各个阶层;他们的身影无处不在,贯穿于作品故事的始终,所以死亡人物是《红楼梦》一书的骨肉和灵魂。如何安排和描绘死亡人物,是作品布局谋篇的关键。就作品人物死亡方式来看,作者主要选择了病死和自杀两种方式来安排人物的死亡。其中的贵族上层人物大多数都是病死,下层贫民人物基本上都是自杀。这种不同死亡方式的安排设计包含着丰富深刻的意蕴,既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又体现着中国古典小说艺术的发展变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俗学的记述有悠久的历史。在甲骨文、金文中已有民俗记载。在汗牛充栋的经、史、子、集等古代文献中零散的民俗记录更加丰富。而在《诗经》、《易经》、《礼记》、《山海经》、《风俗通义》、《搜神记》、《荆楚岁时记》、《东京梦华录》、《梦粱录》、《古今风谣》、《山歌》、《粤风》、《古谣谚》等书中更有着民俗资料的集中记录。古人对民俗的论述也不少,但较零散,尚缺少对民俗进行系统研究的专著。真正科学意义上的民俗学研究在中国是从五四时期开始的。因民俗学是对人民文化的研  相似文献   

6.
试析汉代《诗经》研究历史化产生的根源王硕民《诗经》是我国古老的诗歌总集。它内容丰富,其中有劳歌、恋歌、战歌、祭歌、颂歌、哀歌、怨歌等,接触到社会各阶层人物,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实为我国诗歌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然而,到了汉代人手里,这部为情造文,情采并...  相似文献   

7.
《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由个人创作的长篇白话小说,产生在明代隆庆至万历年间,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以极其细致入微的笔墨描绘出明代后期腐朽透顶的典型社会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从而揭示出这个社会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它的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对后来曹雪芹的伟大杰作《红楼梦》以及清代的其它长篇小说,都有勿庸置疑的深刻影响。有人说没有《金瓶梅》就没有《红楼梦》,如果从我国长篇小说发展逐步成熟的必然过程来看,这话也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视《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线索的说法,是牵强的。这种说法,既不符合全书的内容实际,也违背了曹雪芹的艺术匠心。是的,《红楼梦》反映出极为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也表达出曹雪芹对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的感受,有揭露、批判,也有赞颂和追求。但所有这些,都是以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轴心,历史地反映社会真实而得以体现的。在《红楼梦》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烟壶里的大千世界─—论《烟壶》的民俗美刘惠珍邓友梅曾经说过:“我向往一种《清明上河图》式的作品。”他说他的近作“都是我探讨民俗学风味的小说的一点试验。”他致力于这样的美学追求:“文学艺术本身,它也有它自己的任务,反映生活,塑造人物。从你的文学塑造中,...  相似文献   

10.
秦可卿是《红楼梦》中少有的一个"全始全终"的人物。她的一生扑朔迷离,令人难解。《红楼梦》旨在揭示大清王朝社会生活,其正文多侧面地揭示了满族的历史文化,人物设置也往往体现着满族文化意蕴。"金陵十二钗"正册之一秦可卿,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用笔较少而又意义非比寻常的人物。她的美丽,她的智慧,以及她的乱伦情事都是复杂而又矛盾的。分析秦可卿,分析她的悲情人生,也就读懂了她在整个《红楼梦》中所体现的深刻的人物内涵,同时对理解《红楼梦》的思想价值、美学价值,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百多年以来,《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被无限夸大、无限神化,抬高到了不恰当的地位,形成了对《红楼梦》的文学迷信和文学崇拜。作者认为,《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并没有红学家们说的那样高,曹雪芹也没有超出封建文人的思想水平。本文对《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进行了质疑。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是我国艺术宝库中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是我们中华民族值得骄傲的一部文学巨著。它自问世以来,其影响之大,超过了我国古典小说中的任何一部。正因为《红楼梦》在社会生活中有这样大的影响,所以各个阶级都想利用它宣扬本阶级的思想,都企图把自己的阶级观念塞进《红楼梦》的研究和评论中。封建地主阶级从《红楼梦》中钩索维护礼教的重要,资产阶级则欣尝温情脉脉的爱情,而林彪寻到了  相似文献   

13.
<正> 我国古典小说名著中,人与事如胶投漆,结合紧密,往往因人拟事,以事见人,不能把一个人的事情移之于另一个人.因此,写来情节独特,性格鲜明,两者天然浑成,不可分割,不能更易.这些情节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皆以人物思想性格为依据,有着深厚的社会生活内容和浓烈的时代特色,而且以塑造性格、反映主题为其终极目的,具有很强的典型性.而《红楼梦》的情节于此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4.
现在决定把《红楼梦》这部著名的古典小说,改编成电视系列剧,搬上屏幕,让更多的人从中懂得中国在十八世纪中叶是怎样的一个社会。这对振兴中华,建设精神文明,无疑会起有积极作用。当然,要把这样一部内容丰富、思想深邃的作品改编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自《红楼梦》传世以来,便有戏曲家把它改编为杂剧、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国际民俗营销学?为什么需要建立国际民俗营销学?它的研究范围和基本方法如何?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一、国际民俗营销学的含义及其研究对象国际民俗营销学,我们可以说它是民俗学的一个分支,也可以说它是国际营销学的一个分支。它是民俗学与国际营销学的一门交叉性学科。一般的民俗学单纯地研究民俗事象,面对形形色色的民俗事象应采取何种市场营销策略并不是它的研究内容;而一般的国际营销学  相似文献   

16.
明清两代是我国小说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儒林外史》、《红楼梦》是其重要的标志。它们各以其独特的风貌、精湛的造诣,称著于小说之林。如果说《三国演义》、《水浒传》代表着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的最高成就,《西游记》代表着神魔小说的实绩,《儒林外史》代表着讽刺小说的高峰,《红楼梦》代表着古典小说的终结的话,那么可以说,《金瓶梅》标志着小说意识的真正觉醒。它所萌发的小说新观念在中国小说史上无疑是一次巨大的变革。如果论及它在小说史上的贡献的话,笔者认为,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的根本转变,即从对历史政治的单向辐射到对家庭社会的全方位透视,从对天下兴亡的关注到对平凡人生的体察,从“文以载道”到文学对人本位的复归。这即是本文试图论证的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17.
周汝昌与冯其庸的《红楼梦》评点既有相同之点,又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将二者对曹雪芹的思想艺术成就、《红楼梦》本旨论、人物论、结构论、笔法论等方面进行更全面的比较研讨,应当有助于读者对《红楼梦》的理解和鉴赏,有助于读者对当代《红楼梦》评点的感受和评价。"周评"与"冯批"各自在《红楼梦》评点原则、政治历史说、思想艺术超前说等方面有着值得言说的话题内容和话题价值,比较研究其优劣得失,将有益于进一步探求《红楼梦》"四家评"的学术意义和鉴赏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我国古典小说达到成熟时期,由于纵欲、享乐的社会风尚及市民阶层成为文化消费的主体,使当时社会产生了数量可观的以写性爱为主要内容的艳情小说。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开始有学者关注艳情小说这一领域。台湾所出《思无邪汇宝》丛书,可称历史上第一次中国艳情小说的大结集,总计收录明清艳情小说共56种47册,它的价值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思无邪汇宝》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它使一批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保存传承;使"艳情小说"这一名称进一步推广应用并定型;使小说《姑妄言》面世,为中国文学又添一巨著,其价值与影响不可估量;为明清小说研究开辟了广阔的领域和空间。  相似文献   

19.
二月河清帝系列小说中的戏曲文化母题,有着丰富的民俗内容.二月河对于相关题材的反映,使用了民俗学田野作业的方法.正是这种视角的存在,清帝系列小说中的戏曲民俗,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异.二月河对于田野作业原理的自觉实践,不论是对文艺学叙事理论的丰富,还是对民俗学田野作业体系的完善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以日常家庭生活为主要情节却反映了广阔而深刻的社会内容的杰出长篇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似不多见。我国曹雪芹的《红楼梦》和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堪称这样的杰作,被誉为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世界艺苑的双壁。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以大量的篇幅写了许多“家常琐屑”和“儿女痴情”,然而正是从荣宁二府贵族日常家庭生活的描绘中,揭示了非常深刻的社会内容,反映了封建末世“外面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的社会现实,从而揭示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