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建国以来,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实际上走的是东西互动、有先有后的过程,认真总结建国以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东北地区市场化程度较低、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很深,这些体制性障碍导致东北老工业基地走向衰落.因此,深化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成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关键和突破口.文章在制度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的视域下,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缓慢的原因、政府职能转变在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中的重要性,以及加快东北地区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促进东北振兴的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壮大东北装备制造业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我国的一项战略举措,其关键是如何壮大东北装备制造业。因此,对东北装备制造业发展历史和现状、比较优势与存在的问题进行考察与分析,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高度,思考如何把东北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装备制造业基地,有利于推动东北装备制造业和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前30年,老工业基地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改革开放40年来,有一些老工业基地较好地完成了转型升级或者正处于这个过程中;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对市场变化难以快速适应,路径依赖惯性明显,缺乏应有的活力与竞争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至今依然处于转型之中。美欧等西方发达国家的老工业基地城市也曾出现过类似的情况,但近年来很多这一类的老工业基地城市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与产业创新,经济社会发展也逐步成功转型。对这些经验教训进行分析与借鉴,有助于实现党的十九大所强调的"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破除制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弊端,实现区域均衡发展,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我国早日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企业集群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北老工业基地实施企业集群战略是在中央政府提出“要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 ,走出一条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之路”的号召下的一项新探索 ,有助于培育区域经济的“内生”力量 ,发展比较优势产业。东北老工业基地应借鉴国外以及我国的浙江、广东等省发展企业集群的经验 ,构建起专业化分工协作、空间集聚、不断创新的企业集群。  相似文献   

6.
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人才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澍 《理论界》2005,(2):19-21
在党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决策推进下,东北经济进入了全面加速发展期。但人才发展战略上仍存在多年积累的体制性、结构性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在人力资源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甚至竞争劣势。以人为本,构建人才发展战略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之根本。  相似文献   

7.
9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问题。以此为标志,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号角吹响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如同当年建设沿海经济特区、开发浦东新区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一样,是党中央这一战略的实施,对辽宁  相似文献   

8.
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是我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过程中也需要坚持促进区域协调的原则,即以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为基本方向,针对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发展战略,并通过相应的财政政策、公共投资与投资管理政策、土地政策和人口管理政策推动东北各地实现符合自身情况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了特有的“东北现象”,其实质主要是第二产业结构与素质不优。经验证明,老工业基地第二产业结构与素质的优化程度极大地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辽宁中部城市群是辽宁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区域,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从产业的结构特征和素质特征两个角度探视辽宁中部城市群的第二产业,改善其结构和素质的对策是:合理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外向型产业;实行产业集群化发展,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正确选择支柱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区域产业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侯波 《理论界》2005,(3):18-19
知识经济时代,实施技术创新战略是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跳跃式发展的必然和必要选择。正确处理老工业基地技术创新中涉及的环境因素对于东北成功实施该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由于一系列原因,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始终未能摆脱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升级缓慢,地区经济出现衰退,调整和改造的任务迫在眉睫。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角度来看,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2.
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带动下,东北正在成为我国吸引外资的新兴热点地区。优化黑龙江省的投资环境,发挥黑龙江省的优势,搞好招商引资,是发展黑龙江经济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大力发展石油化工产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中,作为东北三省之一的吉林省,石油化工产业为其第二大支柱产业,其经济贡献无可替代.通过论述石油化工产业在吉林省的举足轻重的地位、未来发展的前景、目前存在的问题,指出在各种挑战之下我省石油化工产业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典型单位制”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社区发展的制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最具现实意义的推进方略,应包括以国企改革为核心的经济发展和以社区发展为核心的社会重建两项核心内容。建国以来,以东北老工业基地为代表的超大型工业社区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典型单位制,表现为空间分布上的集中性和封闭性,社会资源的单位垄断制以及浓郁的单位氛围和国营惯习,导致社区对企业的高度依附从属,使得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社区建设存在着推力不足,资源匮乏,社会公共空间形成缓慢等现象。由此,社区发展便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一大难点和关键。  相似文献   

15.
东北老工业基地信用缺失问题严重。而信用制度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东北老工业基地信用缺失问题,其信用制度的创新十分重要。东北地区只有构建良好的个人信用制度、企业信用制度和政府信用制度,才能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6.
东北经济区应被界定为包括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通辽、赤峰、兴安盟和锡林格勒盟等五盟市在内的经济区域,以取代传统的仅包括东北三省的东北地区。在产业结构和地域分工态势上,东北经济区各地区间具有一定的产业梯次,各专业化部门均具有以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为地域分工的特征,且地区间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非合意性的"趋异"和合意性"趋同"。以此为依据,在"地区互动"的战略方针指导下,东北经济区应选择核心与外围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及梯度推移的区域发展模式,以促进和实现东北经济区优势互补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可以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设开拓出新的发展思路.从建立创新体系、加强宏观管理和政策推动及增强研发能力三方面论述了如何加强大学科技园建设,加速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发展进程,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服务.  相似文献   

18.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一项重大的区域发展战略。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 就必须立足现实基础, 发挥原有优势, 加大开放力度, 综合运用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制度创新等多种手段。其中, 大力推进与周边国家, 特别是与日韩两国的区域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 为充分发挥东北地区与日韩的互补优势和地缘优势, 加强与日韩企业的经济贸易往来创造了新的机遇, 为中日韩经济合作筑起了新的平台。同时, 日韩企业参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一方面有助于中国东北经济的振兴,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日韩两国本身的经济发展———推动日韩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 促进其国际化进程; 缩小日韩两国国内各地区间的经济差距, 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增强竞争优势, 拓展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19.
“典型单位制”的起源和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我们把建国以来单位体制在全国城市社会范围内的普遍确立,视为是中国有史以来规模最为巨大的"空间重组"。就会发现在普遍、同一的"单位模式"的背后,实际上潜藏着不同单位类型的存在。因东北地域在1948年率先解放,加之"一五"期间重工业基地建设特殊的历史契机,遂使以东北老工业基地为代表的"超大型"工业社区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典型单位制",为单位制建立及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进提供了"典型示范",对东北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亦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精品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进我国的高等教育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围绕精品课程建设进行深入思考和积极实践,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