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卉 《当代老年》2006,(12):32-33
“让历史告诉未来” 雪山、草地、恶劣的气候、艰苦的环境、纷繁的战事、伤病的折磨…… 至今,没有人能够说清楚空间有多少年轻的生命倒在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更没有人确切地知道经历过长征的人们又有多少长眠在日后漫长的革命征服中,即使今天健在的老红军也已到了生命的暮年。英雄老矣,然而正是这些逝去的活着的英雄们,为改变中国的命运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书写了—部大气磅礴的红色史诗。历史不能忘了他们! 为纪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本刊特别策划:寻访健在的红军长征亲历者。让广大读者和这些老红军战士—起重温70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相似文献   

2.
作为红军后代,我曾多次听父亲讲过红军长征的故事。2014年是我的父亲诞辰100周年,抚今追昔,我更加怀念已故去的父亲,更加缅怀为新中国诞生英勇牺牲在长征路上的无数红军指战员。谨以此文纪念我的父亲,也献给与他一样把生命献给共和国事业的人。  相似文献   

3.
在举国上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全民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今天,为使我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达到更高的新目标,我们应该继续发扬红军长征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富民兴陇”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文中阐述了“红军的创建,红军长征和哈达铺在长征中的历史地位,长征精神永不忘和‘新长征,奔小康,让农民群众富起来’。”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前三部分颂扬长征精神,第四部分主要写要让宕昌人民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方法和路子。通过宕昌30万人民的共同努力。使宕昌农民群众与全国人民一道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4.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我慕名到河南省沁阳市西万镇西万村采访该市惟一健在的老红军李国平。李老今年虽然已经90岁了,但精神矍铄,每天还看报下棋。一谈起长征,李老长叹一声.说:“长征太苦了!如果没有战友的舍命相救.我早已牺牲在大雪山上了!”  相似文献   

5.
“我所经历的红军长征故事实在是太多太多,几天几夜都讲不完,但最让我难忘的是,我们在翻越夹金山时,一位战友那最后一笔党骨。”2006年5月11日,当笔者来到四川省地矿局红军院寻访老红军时,86岁的老红军杨建民激动地讲起了令他终身难忘的一幕。  相似文献   

6.
1934年10月,由于“左倾”路线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历经一年多苦战,未能打破敌人的第5次“围剿”,被迫走上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决定红军长征的因素固然很多,鲜为人知的是,有一份绝密情报,及时促使党的临时中央做出战略大转移的决策。  相似文献   

7.
王增勤 《老年人》2009,(4):44-45
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红军未能打破蒋介石的第五次“围剿”。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及后方机关8万余人,从江西瑞金、于都等地出发,开始长征。长征之初,红军很顺利地通过了蒋介石的粤北第一、二、二三道封锁线,但深入湖南腹地后,在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时发生了惨烈的湘江之战,损失惨重。红军为什么能几乎兵不血刃地顺利通过前三道封锁线?  相似文献   

8.
红军长征途经川西,在萝卜寨进行了土地改革,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虽然历时不到两个月,且红军走后被国民党政权反扑,但给萝卜寨留下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红军在广西境内经历的长征路,是两万五千里长征路上最壮烈、最英勇的一段历程之一,是长征路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工农红军在桂北地区浴血奋战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红色文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广西儿女奋发图强。如红军堂遗址、湘江烈士纪念碑园、光华铺红军烈士陵园等。这些红色文化的载体富含着崇高的精神内涵,如不怕牺牲,热爱国家,依靠人民,等等。在新形势下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以助推桂北地区乃至广西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陈旭明 《老年世界》2006,(22):18-18,F0002,F0003
金秋时节,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老干部局成功地举办了区直机关老干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型演唱会。自治区党委副书记、纪检委书记巴特尔自治区政府副主席郭子明,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包俊臣等领导同志观看了老同志的演出。  相似文献   

11.
长征开始时。受命为红五军团的中央代表。担负殿后掩护任务 1934年,在第5次反“围剿”斗争中,红军屡战失利,形势日趋严重。中央决定进行战略转移。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长征。  相似文献   

12.
长征开始前,当大规模军事转移的各项准备工作全面展开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符、中国共产党中央,中国红军总怀司令部——构成苏区指挥中枢怕宠大机构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快速运转。  相似文献   

13.
朱维冬  李自强  王斌 《现代妇女》2013,(12):316-317,314
红二十五军长征的胜利以其不容忽视的作用,广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有力地支援了党中央和主力红军的长征,而且作为最先到达陕北的长征队伍进一步巩固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落脚陕北和后来陕甘宁边区的建立以及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在工农红军长征的队伍中,有一位英国人,他的名字叫勃沙特。进入新时期,为寻找勃沙特其人,还费了不少周折。1984年,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为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专门来中国采访和搜集史料。在采访原红六军团军团长肖克将军时,肖克向索尔兹伯里介绍了传教士勃沙特帮助红军的往事  相似文献   

15.
人们通常以为,在红军长征时期,国共两党之间只有刀光剑影、炮火硝烟。其实,为谋划合作抗日,其间国共两党也曾派代表进行过接触和谈判。  相似文献   

16.
文中将1863年5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在大渡河边的安顺场遭清军围追、堵截而全军覆没,与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曾经强渡石棉县安顺场渡口和夺取泸定县城西横跨大渡河的泸定桥来进行比较,分析一下石达开的全军覆灭和红军强渡大渡河成功的一些必然原因。  相似文献   

17.
弘扬长征精神,汲取红色精神精华,坚定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是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本文以红军在长征中的革命纪律与群众工作为主题,从革命纪律与群众工作对红军长征胜利的重要意义、红军在长征中的革命纪律与群众工作内容和红军在长征中的革命纪律与群众工作的现代启示三个方面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8.
于都,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起点,红军告别江西的伤心地,于都河边见证了那场生离死别,也见证了苏区人民对中国革命的无私贡献。1.6万于都青年跟着红军走了,上万民工随军出征,安置和保护下1万多红军伤病员和老弱病残。又何止是一个于都,整个苏区有8万多青年在时机最困难的时候参加了红军,并为长征筹集军费150多万元,借谷84万担……这些公债,借谷单苏区人民再也没提起过。  相似文献   

19.
梅兴 《当代老年》2006,(11):30-31
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队伍里,有两位姐妹红军,姐姐叫蹇先任,妹妹叫蹇先佛,姐妹俩分别嫁给了两位叱咤风云的红军将领,一同走完长征路,用她们可歌可泣的战斗经历,写下了战地女杰的人生传奇。  相似文献   

20.
少数女战士参加过长征,能坚持到底的只有35人——特别引起我注意的有三个人。一个是贺子珍,贺子珍身上带着十多处榴霰弹造成的伤。她那表情丰富的脸上,还留有长征时备尝艰辛的痕迹。贺子珍的脸色苍白,体弱多病。这位身材纤细、性格温和的妇女,因为在长征途中妊娠的缘故,健康受到很大损害。她告诉我,在长征途中她把两个孩子交给农民代为抚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