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迄今为止,北京大学已在9个国家承建了10所孔子学院,其中,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是德国首家孔子学院.十余年来,柏林自由大学孔院的成长倾注着中、外方院长的无限精力和深情.眼底日月,胸中经纶,对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罗梅君教授来说,孔院工作是事业、是情怀,更是生命中不可剥离的一部分. 罗梅君(Mechthild Leutner)是一位德国汉学家,毕业于德国波鸿大学,获汉学博士学位,1978年起任教于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她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是北京大学海外知名校友,也是《北大史学》《中国研究》等多本杂志的编委会成员,《柏林中国研究》丛书(Berliner China-Studien)的主编.罗梅君自2006年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初建以来一直担任孔子学院外方院长职务.  相似文献   

2.
Hinger始终坚持着,以最本真的心态,最宽容的胸襟去看待这个世界,去感受这个世界。Stephanie Hinger,一位始终热情乐观的德国老太太,在一年前闯入了我们全新的大学生活,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乐,却又在突然之间,在我们这一群刚接触德语的美妙的孩子们措手不及之下,笑着告诉我们,她将离开中国,去厄瓜多尔的一所学校任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的约翰与凯瑟琳·麦克阿瑟基金会特聘教授,最近3年,我每年都会花相当多的时间在上海交通大学从事科研和教育工作。我第一次访问中国是在1982年。30年来的数次访问之后,2012年我决定加入上海交通大学。当年我是被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优良的科研和创新传统深深吸引,1983年受邀加入这所美国学校。现在,我则是被上海交大的创新和改革所吸引。在校长张杰院  相似文献   

4.
2009年,随着德国考古研究院和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谅解备忘录"的签订,位于使馆区亮马河大厦的北京代表处应运而生。办公室的气氛自由,陈设雅致,一座落地书架上摆得满满的都是汉语、德语和英语书籍,甚至还有关于中国道教的著作。我们对王睦教授的采访便在轻松的氛围下开始。王睦(Mayke Wagner)教授作为德国考古研究院北京代表处负责人,既是汉学家,也是考古学家。2012年  相似文献   

5.
1997年,当时的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美国,与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会面,双方同意要加强中美法律领域的交流。作为领导人会面的成果之一,美方4所大学法学院的院长应邀于次年访问中国,同中国的法学界展开交流。我当时是密歇根大学法学院院长,有幸成为那4所获邀的大学法学院院长之一(其他3所分别是耶鲁、哥伦比亚、斯坦福)。  相似文献   

6.
在南京大学的浦口和鼓楼两个隔江而望的校区,总会闪现一个金发碧眼、苗条得有些单薄的忙碌身影。她总是背着那只白色环保布袋,嘴角上挂着一丝不经意的微笑,辛勤地耕耘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严谨而又不失温和。这就是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1999年推荐到南京大学外语学院任教的年轻的德国专家阿奈特(IsabellArneth-Yang)女士。 阿奈特毕业于德国著名的慕尼黑大学,主修DaF——对外德语教学。她来中国做德语专家,可谓名副其实。在南大,阿奈特是所在教研室唯一的外教,所以,她的授课对象囊括了本科的四个年级和研究生的三个年级。…  相似文献   

7.
从新近出版的《中国古代房内考》和《秘戏图考》中人们知道有个研究中国古代性文化的荷兰人高罗佩,孰不知,他对中国的诗、书、画、金石、琴道、小说亦有很深的造诣。大多数西方汉学家只是把中华文化当作研究客体,高罗佩则连身心都投入其中。1910年,这个不寻常的荷兰人出生于祖芬。他本名叫RobertHansVanGulik,“高罗佩”是他到东方后取的中国名字。高罗佩幼年时曾随其父在荷属东印度住了九年。1923年返荷兰,在尼梅根的一所中学读书。1929年,他进入当时荷兰的汉学中心莱顿大学学习政治与法律,同时接受系统的中文训练。1933年,又进…  相似文献   

8.
1991年至1993年,我在德国埃森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进修,兼做该院的客座医师,与德国朋友朝夕相处,留下如烟的回忆,信手拈来,以释怀旧之情。 中国医生成了圣诞礼物 初到德国,人地两生,德语不灵,加上听说德国人生性冷漠,刻板孤傲,还有新纳粹,光头党等,不免有些紧张。虽然以前也曾背井离乡插队在外,初尝磋跎岁月,略感人间冷暖,但那毕竟是在自己的国度。而此番要和那些高傲的外科医生、教授共事两年,体验洋插队的滋味,心中暗暗发怵。 是日,如约去见主任。女秘书是位金发碧眼的中年人,倒也慈祥。未等呈上名片,她已唤…  相似文献   

9.
从1950年进入列宁格勒大学东方系学习中国文学专业算起,李福清的汉学岁月已经走过了整整60个年头。在这期间,李福清来访中国27次,出版了200余篇相关论著,为海外汉学研究与中俄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生活开心果     
郭新 《人才瞭望》2010,(4):40-40
搭火车 我搭火车穿越德国,去探望被派驻在那里工作的哥哥。 列车长非常友善,虽然他不会说英语.而我不会说德语,但我们两人指手画脚相谈甚欢。  相似文献   

11.
我第一次见到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俄罗斯汉学家协会主席米哈伊尔·列昂季耶维奇·季塔连科是在新中国成立45周年前夕,是陪同人民日报驻俄罗斯联邦首席记者前去采访时见到的。那段时间里,他特别忙,几乎每天都要出席各种会议,还要经常外出做报告。我们事先打电话同他的秘书取得联系,希望他能在百忙之中抽出10一15分钟来接受采访。我们的要求很快就得到了满足。“在中国朋友家作客应该讲汉语”这位身材高大,风度浦洒,会讲一口流利的北京话的俄罗斯汉学家有着难解的中国情缘。这些年来,我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每次举办盛大的庆祝活…  相似文献   

12.
已经不记得是从哪一年开始,国内很多“托派”就瞄准了加拿大,而数不清的加拿大留学中介机构也像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于是,加拿大留学热在中国大地上不断升温。加拿大何以能吸引大批中国学生来这里留学,其中到底有何深层次的原因?为此,我一一走访了加拿大大学联合会和10所著名学府。 加拿大目前共有93所大学,他们组成了一个加拿大高等教育团体,在国际国内提供广泛、丰富的教学课程,非常活跃。加拿大人重视教育,把教育作为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所以,加拿大人拥有双学位的人很多。在18-65岁的成年人群中,加拿大是OCED国家中平…  相似文献   

13.
汉学是一门研究中国、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学科。如果从世界史意义上讲,汉学又可以说是西方关于中国的一门学问。当16、17世纪的欧洲人越来越多地接触到中国这种异质性文化时,他们出于或好奇、或崇敬、或陌生的心理以及了解中国的现实需要,开始对中国文化进行较深入的研究。今天,我们称之为"汉学"的这门学问已然蔚为大观,成为一个囊括了中国哲学、历史、文学艺术以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内容的庞大的知识体系。汉学的内涵和外延也越来越丰富,开展汉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他的祖父是清朝大官,父亲曾和周恩来一起到法国勤工俭学,他的前半生扎根于中国,后半生移植到德国,在德国找到了他感情的归宿。关愚谦,一个生长于中国,扎根于德国的学者及时事评论家。海用春,一个秀外慧中的德国女子,沉浸于汉学的研究,比中国人还中国。当东方遇到西方时,来自文化上的冲击,可能是融合,可能是互斥。而洞悉时局的关愚谦和热爱汉学的海纸春相遇时,却进出爱情的火花。从关愚谦在星洲日报开辟的专栏《德国传真》所见,他对东欧、俄罗斯政局的制度了若指掌,有独到的见解与评析,神来之笔,令读者拍案叫绝。一个人的思…  相似文献   

15.
德国精神病专家克莱特曾是德国精神病康复中心主任。精神病康复工作的艰辛与劳顿使他立誓退休后不再从事这一职业。1986年他作为德语外教到中国武汉任教。在武汉,他看到我国精神  相似文献   

16.
德媒称,严谨、准确、努力,正是这些老生常谈的德意志民族美德把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吸引到德国企业驻华分公司里。最近,他们可以在那里完成双元制教育,之后或许也可以到他们十分向往的德国工作。颁发德国—中国文凭,是德国企业试图提高在华机会的多项战略之一。因为就像在德国一样,中国也对熟练劳动力展开了激烈竞争。这种文凭给德国公司带来很多好处:其在华分公司的培训将变得更有吸引力,因为这给年轻人才提供了在全球谋职的前景。未来公司  相似文献   

17.
正如果让中国人用一句话向世界表达自己,他们会对世界说些什么?英国摄影师阿德里安·菲斯克通过这种有趣的方式了解中国。"我所遇到的那些中国人,他们是谁?他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活?为了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找了16至30岁的中国人,给他们一张纸,让他们写下想说的。然后让他们握着纸,我再把他们拍下来。我记录了46个人,拍下46张照片,将这组图命名为‘我说中国’。""当每一个平凡的中国人站在镜头前,手里举着  相似文献   

18.
对于寒窗苦读的莘莘学子来说,大学是他们理想的去所,大学是他们成就梦想的殿堂,大学是他们历练自我的场所。在实现大学梦想的过程中,脑海中不断闪现出对大学幻影。当我跨入了大学的校门,就可以实现我的远大理想。  相似文献   

19.
10年前,来德国的中国留学生总数不超过1万人,可是从这两年开始,每年来德国留学的人数都超过1万人。为什么人们会选择德国呢?上大学免费、德语门槛不高、签证有优势、毕业后就业前景好是大家公认的因素。有特殊留学项目现在,我国有极少数的中介机构与德国的高校合作,获得了一种特殊的留学项目,其特殊性是:德国一些高校,经过学校所在地政府教育部的批准,允许它们招收一定名额的中国高中毕业生,作为实验项目到该校就读。为了支持这种特殊项目,学校所在地的州政府和州教育部会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予以保证。如果德国高校取得了这样的特…  相似文献   

20.
1978年12月,她第一次到中国内地访问即被那春雷般的声音所吸引。由此,在内地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合资企业;在以后的岁月里,怀着对祖国的挚爱,她穿梭于内地与香港及世界之间,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四处奔波、不遗余力;她还与霍英东、李兆基等13位著名实业家成立了香港培华教育基金会,为内地培养了近万名高级管理人员;而今天她则思考着如何为了祖国的全面小康、中国的和谐社会尽心尽力。她就是全国政协常委、香港知名爱国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伍淑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