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下身体拟像的出现在最大程度上展示出其"视觉公共性",缔造了一种表层的凸显视觉快感和感官享乐的审美化生存,也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大众的潜意识需求,使集体潜意识欲望在虚幻的拟像世界中获得替代性、镜像式满足,在同一个身体叙事的视觉空间中得到解放。与此同时,种种欲加实现的理想也最终转化成种种消费行为,建构出一种以身体为中心的生产加工逻辑。身体符号消费因此得以以隐秘方式成为社会再生产的一种强制性媒介。身体拟像的拟真特性和商品本性使得沉溺超真实世界中的受众对现实世界产生疏离,甚或产生身份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2.
3.
视觉文化中的身体叙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视觉文化是一种主体性文化,其中身体叙事是这种文化的主导性叙事符号,身体与影像的结合使这种文化独具特色,从而得以与以前的各种文化形态区别开来。同时,也因为影像技术的发展和视觉文化的大背景,使身体成为新文化形态中的强势叙事符码,也使身体叙事有了多层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5.
男男女女的身体处于特定的时空之中,符号编码赋予其活生生的意义。人是文化的动物,不同的文化逻辑下,身体呈现出不同的生存样态,也折射出各异的身份认同。大众传媒、消费社会孕育了泛滥成灾的娱乐文化,这一文化境遇生发出繁复的身体景观。消费的身体、享乐的身体、性感的身体、表演的身体愈演愈烈,同时,狂欢的身体、反抗的身体亦暗涌如潮。它们被纳入多重的意义体系中,生产出充满矛盾与冲突的意识形态综合体。  相似文献   

6.
虞卓 《理论界》2006,(10):122-124
转型时期青年的价值观建设是一个研究的热点课题,它与社会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我国现在的时代背景与美国消费主义时期有类似之处,本文通过与美国消费主义时期的社会背景比较,分析了我国青年价值观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并针对现状提出青年价值观建设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审美文化语境中,身体成为符号的集散地,其将自身打造成一道道亮丽的景观——"身体景观"。作为景观,身体需要进行表演,同时也需要被观看,但进行表演的身体似乎不具有主体性,其受到物的引诱和鼓动:一方面体现为个体对自己身体的自决权,另一方面是身体对意识形态的主动迎合。身体景观具有符号化、美学化和色情化的特征,从以上特征可以看出,传统形而上学对真理的无限追求之路被颠倒为对快乐的无限渴望,这是当代社会人类生存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8.
9.
视觉中心主义使得早期传播研究偏向于主体认知世界的分离,并在研究方法上强调量化、可观测、图式化,将人类传播行为图像化、类型化、简约化。在媒介—技术问题上,视觉中心主义忽视了传播中的其他身体知觉问题,局限了传播研究的问题与方向。当下媒介技术越来越强调交互式传播、沉浸传播,“元宇宙”近年来更成为显学,本文旨在通过身体现象学的理论视角反思传播研究中的视觉中心主义传统,重新发现身体知觉对于生活世界的交往价值,并从具身关系角度关注人—技术—世界的传播交往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中,社会文化发生了明显的转型,审美也呈现出消费主义的种种征象,审美对象开始泛化,审美动机趋于欲望化,审美机制越来越为消费逻辑和资本所操控,审美的价值倾向也发生了明显的位移。其实,这种基于消费主义文化语境的审美新变,正是美学突破自身限制,调整发展方位,承载时代担当,迎来自身勃兴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11.
消费文化中的身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消费社会的到来,人们的身体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身体的享受成为了生活的目的本身,通过身体的规划而达致的身体审美化成为现代身体观念的核心.然而,对身体的规划和重塑也使人们终究将面临我们的身体是否还是我们自己的困局.  相似文献   

12.
生成的身体与身体意象——影视传播中的虚拟人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为止人类传播界面中的身体可以分为三类:有机的身体、再现的身体和生成的身体。虚拟人物是数字技术催生的再生的身体。作为传播界面,再生的身体具有其独特的品质。身体意象在虚拟人物的设计与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虚拟人物传播的编码与解码过程中身体意象的渗透具有注定性,虚拟人物负载的身体意象具有综合性。  相似文献   

13.
生态学语境中的消费主义文化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主义文化视自然为人类消费对象的极端人类中心主义世界观和对地球资源无限的虚妄假设,给人与自然的关系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为了可持续发展,当代人需要在自己的观念和行为中先行植入生态学的语境,即超越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视界,从地球的有限性出发,在价值取向上完成从无限度的物质追求到以精神世界的丰富和道德修养的提高为取向的转变,建立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身体社会学、身体文化学、身体美学等与身体有关的各种学说不断涌现,这些新兴学科及其理论反过来又影响了当今社会.以此理论为基础,论述了电视剧作品中的人物总是通过自己的独特容貌和体形传递思想、感染观众,总会折射出特定年代的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没有对演员身体的喜爱就不可能观赏电视剧,受众的主动言说和评判体现了曾经出现的观看演员身体的各种欲望;各种媒体充分发挥演员的巨大号召力,吸引大家观赏电视剧.以上三个方面基本上阐释了身体学说、受众、电视剧传播、电视剧人物之间的特殊关系.  相似文献   

15.
符号消费和时尚消费是消费主义生活方式的两种标志。在大学生消费文化的自我表达中,符号消费和时尚消费都是消费主义的想象,大学生没有形成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大学生消费的自我取向既不是为了身份建构,也不是为了张扬个性,而是以传统的功能性为特征,有用性构成大学生消费的首要选择。在消费主义的冲击下,大学生开始难以区分真实需要和虚假需要,他们的消费功能从生存功能向发展功能过渡。  相似文献   

16.
消费主义视阈下主题公园空间设计的文化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主义既是“舶来品”,也是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内生”意识形态,消费主义对于包括主题公园在内的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的生产具有积极意义.消费主义视角下,主题公园的空间运作方式是权力与资本的结合,并且它的空间生产是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融合过程,必须坚持“文化精致原则”,选择恰当的文化载体和文化表达方法,才能更好地完成主题公园空间设计的文化符号创意.另外,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限制和传统文化等条件影响因素,需要批判地认识消费主义的积极意义,并维持主题公园空间设计中适度的非现实空间意象构造.  相似文献   

17.
论传播形态中的身体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大群 《学术界》2005,(5):183-189
传播学家麦克卢汉认为人类历史由三个阶段组成部落文化阶段;戈登堡阶段或个人阶段;新部落文化阶段或电子文化阶段。这主要是因为各个阶段的传播媒介的不同因而带来了不同时代的文化特征。本文拟从“身体”这一媒介与这三个文化阶段的关系中,梳理出“身体叙事”的特征、功能、表现、发展、流变,特别是在电子影像时代作为媒介中的媒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末叶以来,消费主义传入我国并迅速蔓延到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在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下,消费主义从消费物质到消费历史,历史成为一种异化了的消费资源,正日益失去其本真性、庄严性、严肃性.而这突出地表现在当前的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上,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反历史性代替了还原历史性;娱乐性代替了严肃性;商业性代替了宣教性,从而背离了历史题材剧的本质.要走出这种创作误区,应做到三个"相结合":艺术创作与唯物史观相结合;艺术虚构与历史真实相结合;消遣娱乐与寓教于乐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红色文化空间作为我国无产阶级政治文化的保存与传播场所,承担着传递红色历史文化、提升社会文化自信的职责。在消费主义推动下,红色文化空间的生产正从传统的传者中心向受者中心转变,面临着新的挑战。可参观性生产主要采用塑造真实感、以消费引导意义建构、拓展消费空间等策略来建设新时代红色文化空间,可为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20.
消费主义背景下生产与消费关系的历史透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从短缺走向丰裕,消费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消费与生产的关系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短缺经济时代,"生产决定消费";进入丰裕社会后,"消费引领生产".同时隐匿于其中的深层逻辑则是"生产对消费的控制".与短缺经济时代生产对消费的制约性支配不同,丰裕社会中生产对消费是一种引导性控制,即资本为了追逐利润而以文化控制的方式对消费进行操纵.为此,不能简单地用马克思关于生产的支配作用的观点来解释现代社会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但是马克思的深刻见解对我们今天把握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仍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