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邾国墓及其青铜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枣庄市山亭区东江村古墓所出青铜器铭文与其它青铜器及相关传世文献的综合考虑,可以推测,小邾国第一代国君朱友父的被封约在周平王三年(公元前768年),而朱友父的儿子朱庆作为小邾国第二代国君,约当生活于春秋早期,东江小邾国墓地的第4号墓主可能就是朱庆,第1号墓则为其夫人;东江村第2、3号墓的墓主可能为朱庆的下代小邾国君(邾公子害)及其夫人;5、6号墓的墓主可能就是邾公子害的下一代,也就是《春秋》所载的犁来及其夫人。这样,根据东江村古墓及其中所出青铜器资料,可以复原出春秋早期小邾国的完整世系来。  相似文献   

2.
枣庄东江小邾国贵族墓地发掘的意义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江村古墓共六座,分两排南北向排列。出土有铭铜器24件。根据所出铭文等相关资料,可以对各墓墓主作出推测,并进而探讨小邾国的建立及其都城所在与疆域范围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燕国之燕,史籍皆作“燕”。西周金文作“匽”,或作“匽”。战国时期,“匽”字加邑旁,书作“郾”,这已由出土的燕国青铜器铭文得到确证。 燕国自燕易王十年(公元前323年)称王后,燕国的青铜兵器上,绝大部分都铸有燕王的名字,这对考证《史记·燕召公世家》所记燕之世系中失去王名者,提供了宝贵资料。 燕国自燕易王称王后,经历了燕王哙、燕昭王、燕惠王、燕武成王、燕孝王和燕王喜六代。过去出土的燕国青铜兵器上铸有王名的有:郾王职、郾王戎人、郾王(吅言)和郾王喜四代。这四王的青铜兵器出土不少,都散见于过去的著录中,如:刘体智的《小校经阁金文拓本》、《善斋吉金录》,罗振玉的《三代吉金文存》,邹安的《周金文存》,陈介祺的《(?)斋吉金录》,端方的《陶斋吉金续录》,方濬益的《缀遗斋彝器考释》,于省吾的《商周金文录遗》及《易水金石志》等。 解放后,燕下都遗址又出土了郾侯载戈、郾王职戈和郾王喜戈。1973年4月,燕下都第23号遗址南部又出土铜戈108件,其中铭文清晰的计有:郾王职戈24件,郾王戎人戈37件,郾王(吅言)戈16件,郾王喜戈8件,总计85件。 本文根据这批铜戈的资料和已发表的或见于著录的资料,对燕国的铜戈形制、名称做一初步研究,并对这四王的世系做一初步考证。  相似文献   

4.
徐子鼎     
<正> 1965年出土于费县城北上冶公社的台子沟.同时出土铜鼎两件,另一件无铭文.此鼎通高21.5厘米,两耳四股索纹,立于口沿之上.浅腹圆底,马蹄形三足,腹部饰变形蝉纹一周,重3.2公斤.纹下有铭文"余子汆之鼎百岁用之"阴文九字,为春秋时器."余"作地名则为"(余阝),邾国下邑;作国名则为"徐".徐子国,伯益之后.《路史》云:"伯益  相似文献   

5.
截至2015年6月底前,郑州地区已公开发表的商、西周及春秋战国有铭青铜器共计有210余件,其中郑州市区出土13件,荥阳出土20余件,中牟出土1件,巩义出土1件,登封出土8件,新郑出土170余件。商代铜器铭文中以族名为主,比较重要的是在荥阳小胡村发现的"舌"铭铜器群。西周铜器铭文内容丰富,多涉及封国贵族,主要出土于郑州洼刘、新郑唐户、巩义等地。春秋战国铜器铭文则以兵器铭文为主,涉及地名、官名、人名、纪年等信息,主要出土于新郑、登封等地。  相似文献   

6.
“鼎”是所有青铜器物中延续使用时间最长的器类,其器型演化多样,形制随时代推移而多变。滕州前掌大墓地出土的两件扁足鼎形制特殊,为现存商周青铜鼎所仅见。两件扁足鼎上铸有“史”字铭文,结合前掌大墓地出土大量带有“史”铭的器物,探讨“史”族迁徙分布情况及大量出现于泗水流域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虢国墓地出土了许多精美的玉器,其中仅有少数刻有铭文,其中有3件小臣玉器、2件王伯玉器、1件亚■玉器。本文通过对亚■玉器研究,尝试管窥殷商时期新族氏的署名特征,并进一步辅证“武王灭商,宗室分器”的历史记载。  相似文献   

8.
<正> 关于墨子,我知之不多,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向大家请教。一、墨子的里籍问题自晚清以来,专治墨学的许多著名学者,认为墨子是鲁国人。但他在鲁国的什么地方,却一直没有弄清。近年来,学术界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确认墨子故里在鲁目的“滥邑”。滥,这个地方,原为商族的同姓目夷氏所建的“目夷路”,至周代变为小邾国(亦名郳国)的下邑。小邾,当时是宋国的附庸。到鲁昭公三十一年,此地合并到鲁国,战国时期又为齐国占有。学术界曾有人说墨子是宋国人,也有的说是齐国人,可能与滥这个地方的归属变迁有关。因此,我们认为:不论说他  相似文献   

9.
<正> 西周前期文献资料遗留下来的不多,其中有关莱国的则更少.自宋代至令,各地出土的青铜器铭文与莱国有关的,有些学者已做过不少研究.我们在前人研究的启发下,结合新发现的有关资料,对某些铭文试作些训释,并以此探索与之有关的问题.一据山东黄县王道新所撰《黄县志稿·金石目》载,光绪二十二年,在黄县归城鲁家沟古墓中发现青铜器十余件,其中六件有铭文,即莱伯鼎、旅鼎、?鼎、(辶禹)?、朿卣和戈盉.萊伯鼎:" ?伯作旅鼎:.关于"?"字,释者意见不一.柯昌济先生释"?",即古族名(《(韦华)华间集古录跋尾》);王献唐先生释"华",并谓华是不见经传的小国,华伯乃归城的主  相似文献   

10.
墨子世系考     
墨子世系考张国梁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墨翟,是春秋战国时期小邾国(在今滕州市)人。他是墨学创始人,我国科学鼻祖,中华民族三杰(孔子、墨子、老子)之一。墨学“晚出于儒学,高出于儒学”。①墨学异军突起,儒墨两家互相驳难,...  相似文献   

11.
杞,在先秦史中是一个小国,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小国,有其自身的文化特点,故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其记述,列入《世家》之中。《史记·陈杞世家》有杞国国君的世系,对其事迹则认为:“杞小微,其事不足称述。”而根据出土的殷墟甲骨文和西周青铜器铭文,以及其他先秦文献记载,杞国历史文化并非“不足称述”。自清朝末期以来,在今山东新泰市境内出土一批有关杞国的青铜器,其中有铭文者皆有“杞伯”之记载。于是引起学者们的重视,前辈学者虽然对其铭文作过一些考释,但未作过全面研究。为了更好地研究杞国历史文化,同时也为了促进区域…  相似文献   

12.
李学勤 《殷都学刊》2008,29(3):13-14
方[戈丮]乳各鼎属西周早期后段器,系器主为妻作器。铭文中“方”是地名,“[戈丮]”是爵或职名,“各”是人名。“[戈丮]”作为爵或职名,在晚商青铜器铭文屡见,而藏于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的商代晚期玉戈刻铭等均表明讯的地位很高。殷墟出土的跽坐执戈者以及西周较晚的铭文,也反映出称[戈丮]者可能是执戈拱卫之臣。  相似文献   

13.
张颔同志自太原寄示万荣县出土的鸟篆错金“王子(于欠)戈”照片,无论从文字之间装饰花纹,错金的艺术技巧和两刃棱厉的边沿,“援”脊明快的线条来看,处处谨严苟,是一件具有高度技术水平的精致作品。更重要的是,它在铭文提供了有关吴国历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4.
鄩仲匜是出土于春秋时期墓葬的一件有铭青铜器。对铭文所载撰内容,历来有诸多学者对鄩氏族存在持有较大争论。鄩仲匜铭文的正确诠释与解读对于研究商周墓葬中的青铜器组合演变、鄩氏的渊源、地望以及各方国的关系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1981年5月,在汉武帝茂陵东侧一号无名冢南,从葬坑内出土的二百三十六件铜器中,有十八件铜器上刻有铭文,学术价值较高,引起中外考古学者的重视。(厶贝)安志同志《谈阳信家铜器铭文》(以下简称(厶贝)文》),对这些铭文作了考释研究。我们读后深受启发,对一些问题试作如下补释。  相似文献   

16.
出土了青铜面饰的西周早期燕侯墓位于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墓号为1193号,该墓随葬的青铜面饰有4件人面饰与5件兽面饰,该墓还出土了青铜重器克罍、克盉,其上面都发现了重要的铭文。这些青铜面饰曾被认为是用做盾饰,该说法至今仍有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该墓地出土的同类青铜面饰的考察,并结合边疆民族学调查资料来论证该西周早期燕侯墓所出土青铜面饰实际是用做面具的,应是墓主生前主持祭祀礼仪所使用。周初最高统治集团的迷信程度十分严重,甚至直到春秋时期,祭祀仍为国家的重要规制。西周早期燕侯墓随葬的青铜面具既是艺术珍品,也是神权之象征。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12月28-29日,陕西宝鸡石鼓山西周墓地考古,从8壁龛西周墓M4中提取出48件精美青铜器,其中包括青铜簠、球腹簋、乳钉四耳簋、牺尊和铭文方鼎等罕见青铜器。这次发掘的墓葬(M4)与2012年出土稀世铜禁的墓葬(M3)仅有十几米的距离,这两座墓葬大小、形制、结构、等级及重要性、基本相似。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王占奎说,牺尊在商末较为流行,这两件基本一样的牺尊是商器,它们出土于周墓正好说明此墓出土青铜器的来源较复杂,应是伐商胜利后分配的战利品之一。结  相似文献   

18.
山西翼城大河口墓地M2002出土了一件鸟形盉和一件盘,盘、盉的器主为霸姬,故将盘、盉称为霸姬盘、霸姬盉。盘、盉铭文所记为同一事件,均与诉讼案件有关,内容涉及西周时期的诉讼程序,铭文中首次出现"曾誓",表达对誓约中所立誓词的加强和重申,起到强调和约束的作用。文章对霸姬盘和霸姬盉中的特殊字词进行辨析,对铭文内容的理解作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9.
1990年春天,淘金农民在湖北省郧县五峰肖家河处发掘了一座古墓,出土的随葬器物计有铜二件,铜鼎二件,铜缶二件,铜盘一件,铜一件,铜剑一件,铜箭簇三件,玉鱼二件,总共器物十四件,铜器纹饰主体以蟠螭文带和细密的蟠纹带组成,上下边缘以陶索纹界之。铜鼎深腹高腿,三足细高,中部向内弧,足尖外撤,足跟饰浮雕兽头。这里原是春秋时代麋国都城所在地,古称锡穴,因此认定这是一座春秋麋国贵族古墓。在一个青铜篮的上盖和下底均有铭文,经过中国社会科学院古文字专家张亚初先生辨识,上盖铭文是:“缰王之孙叔姜,自乍食,其眉寿无…  相似文献   

20.
眉县新出青铜器与西周王室世系、年代学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林昌 《文史哲》2003,(5):5-13
2 0 0 3年 1月陕西眉县杨家村出土了 2 7件氏铜器 ,其铭文具有极其珍贵的史料价值。按铜器铭文内容与器形 ,可分为 3组 8篇 ,并应与 1985年在杨家村发现的另一组青铜器做综合考察。这些资料叙述了单氏家族 8代世系与西周王朝 12代世系的对应关系及相关史事 ,其中的 12位周王与《史记·周本纪》所述西周王室 12位列王的次序与称名完全一致 ,将 1976年出土的史墙盘所未列的西周王室后半世系全部补上 ,从出土文献的角度第一次全面印证了《史记·周本纪》等书面文献的可靠性。同时 ,还为西周年代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考古依据 ,证明了夏商周断代工程所列“西周年表”的基本框架可以成立。另外 ,还有助于我们对西周历史文化有关问题的辨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