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横渠四句”作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人格理想和道德追求,内含着认识论、价值论、方法论和实践论的多重道德要求。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当以“横渠四句”为志,竖起民族脊梁,彰显人生精彩。在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培育中,“为天地立心”重在解决认识论的问题,旨在以大格局、高境界、宽胸怀的道德品性求知求真、爱己爱人。“为生民立命”重在解决价值论的问题,要以掌握人类命运、指明人生方向为己任,为天下苍生确立一套生生不息的价值体系。“为往圣继绝学”重在解决方法论的问题,旨在以真、善、美的道德标准为现实社会生活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实现路径。“为万世开太平”重在解决实践论的问题,旨在以强烈的使命意识和自觉的担当精神承担起社会安定、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与民族复兴的重任。  相似文献   

2.
林闽钢 《阅江学刊》2023,(2):94-101+173
民生是中国独有的概念,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民生保障制度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组成部分,成为“中国之治”的制度优势。用自主构建的民生保障制度作为中观概念,上连社会建设,下连“民生七有”相应的制度和实践领域,新时代民生保障话语体系得以全面贯通。“家国一体”是民生保障话语体系的底色,可以进一步从家国同心来理解民生保障的目标、从家国担当来理解民生保障的原则、从家国温情来理解民生保障的管理及服务。民生保障话语体系继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人民性渗透于民生保障话语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之中,具有很强的凝聚作用,决定了其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瑶乡走出的革命家江华的精神品格主要涵盖:理想信念坚定,忠于党和人民;坚持求真务实,勇于担当奉献;坚守家国情怀,注重民族团结;坚持廉洁自律,不忘艰苦朴素。马克思主义是江华精神品格形成的“航标灯”;伟大建党精神是江华精神品格形成的精神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江华精神品格形成的传统基因;瑶乡革命先驱影响是江华精神品格形成的直接动力。江华的精神品格有助于我们在新时代弘扬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理想信念,是我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勇于担当奉献的重要精神食粮,是我们在走好新时代“赶考”路中坚持廉洁自律、艰苦奋斗的精神动力,是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中汇聚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邓小平的价值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经济建设价值观,其价值结构具有四个维度:其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建构;其二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实践指导;其三是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观念变革;其四是华夏之邦求真务实的精神培育。  相似文献   

5.
探索在新工科背景下,培养学生工程思维能力、工程基本技能和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程伦理意识形成的有效模式。构建工程认知、工程伦理、工程文化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利用过程学习、自主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实现以初步建立工程概念、培养工程伦理意识、引起兴趣和好奇心为核心的工程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服务国家、奉献社会的家国情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陈由辉 《生存》2020,(10):0205-0205
文章依据农村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分析其责任感的现状以及存在的原因。为此,为培养学生责任感意识和担当能力,本文从学校要从细节入手,培养学生担当意识;通过树立学生主人翁意识,培养其集体荣誉感;通过教育学生承担社会义务,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从而达成“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精义对建立现代企业文化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银娥 《唐都学刊》2005,21(1):51-55
现代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存在着某些共同的因子。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义 ,对于建立现代企业文化有重要的启示 :现代企业必须培养其奋发图强的进取精神 ,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爱国意识和崇尚道德的价值追求 ,恪守诚实守信的经商原则以及“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家庭、家教与家风的重要讲话,形成了新时代科学的家庭建设观。从生成逻辑来看,马克思恩格斯的家庭观、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家风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家风文化为其奠定了理论基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家庭领域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需要则为其提供了现实基础。从科学内涵来看,习近平总书记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三个层面详细论述了健康的家庭、科学的家教和优良的家风的重要价值。从实践指向来看,习近平家庭建设观旨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厚植广大家庭家国情怀;以培育新时代家庭观为主线,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法律为保证,推动完善支持家庭发展的法律政策。  相似文献   

9.
梅翠平 《探求》2023,(1):74-81
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培养具有强烈的文化认同和浓厚的国家意识的国际化外语人才是大湾区外语教育的首要目标。外语教育应坚持“国家意识”的价值取向,将承载国家意识的区域文化的教育贯穿在各课程和实践教学中,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辅以有效的评价手段,确保学生系统掌握区域文化知识,认知并感知其文化精髓,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优秀文化。在文化传播中反哺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构建国家意识。  相似文献   

10.
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相当严重,克服的根本办法是高扬社会主义精神的旗帜。全面弘扬儒学是不对的,但屁家精萃和一些儒士的人格精神,则大有值得继承和学习之处。如“大同”思想;杜甫的“仁民”(对平民百姓的平等的爱)、“爱物”(对山川花鸟如朋友的环保意识)的品格,就可引为反对资产阶级思想的借重力量。  相似文献   

11.
传统文化中的“和而不同”思想,对法治的文化认同具有许多有益的启示。它要求关照各种不同的利益需求,形成和谐的利益关系,这有利于形成法治文化认同的合理的现实利益支点。“和而不同”思想对提高公众的民主与法治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合格的法治文化认同的主体,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和而不同”思想还有利于建立合理的法治文化认同的内容体系,形成全面的法治文化认同:从“和而不同”思想的视角出发,我们要创造中国特色的法治文化,形成中国特色的法治发展规则,正确认识法律的作用,进一步促进国家法律对民间规则、习俗的认可、接纳力度,使法律成为公众内心习惯的一部分,增强法律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2.
充分认识广州“三农”工作的现状,是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做好广州“三农”工作的前提。以全会精神为指导,发展广州“三农”有四策:农村城市化;统筹城乡发展;强镇富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四个文明一起抓。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列宁“最后构想”提出的背景,概括了蕴涵在“最后构想”中的关于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思想,尝试以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方法评析列宁的文化建设思想,以发掘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以“躺平”“佛系”等为代表的当代青年的消极价值取向,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其社会根源较复杂,包括阶层分化、内卷化竞争、个人主义与精神至上、消费主义文化、经济发展与福利制度的逐步完善、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等。消极文化与价值观的蔓延对国家、社会和个人都有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与这种消极价值观相对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出现的铁人精神,其所展示的“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干事创业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奋发图强,对受到消极文化影响的当代青年能够起到价值引领的作用,对于消极文化中的置身事外、空虚安逸、个人主义、消极无为等价值观能够起到价值重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校辅导员》2021,(2):F0002-F0002,F0003
山东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刻理解“国之大者”精神内涵,以政治方向领航育人导向,以育人品牌擦亮工作特色,以制度建设激发育人效能,优化内容供给、创新工作载体、改进工作方法,坚持“五育”并举,完善“十大育人”体系,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崇实品格、担当精神、创新素养”山大基因的时代新人,打造更具特色、更高标准、更优质量的育人模式——山大样板。  相似文献   

16.
我国神话传说源远流长、精彩纷呈,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库,其中蕴含着最基本的“信”理念,如为民造福---对民众的信、自强不息---对自己的信、承诺必兑---对他人的信等等。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应当进一步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挖掘它的精髓。神话传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根植于生产、生活的土壤,非常有研究的价值。尤其是我国神话传说中的“信”特色显著,其丰富的内涵,以及守信者“好人有好报”、失信者受到惩戒等,对今天弘扬“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亦有所启示。我们有必要准确把握“信”的多重内涵,加强守信教育,重视增加失信者的失信成本,同时对于守信者在物质和精神层面都要加以鼓励。  相似文献   

17.
李二曲对“人心”有着极为深刻的研究、认识和体悟,他倡导“悔过自新”说和“明体适用之学”,对于培养和弘扬现代人的道德意识与主体精神,以及寻找人的终极价值具有不可忽视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陈德玺 《阅江学刊》2014,(5):92-100
现代国家治理是当前亟需破解的重大现实课题,国家治理不能疏离于文化,必须彰显文化精神,体现民族价值情趣。“文化”介入国家治理能有效规避人治和法治的诸多弊端,需要在继承中激活传统文化基因,在创新中展布现代文化精神,在对接中开辟后现代文化路径,在引领中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行政文化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  相似文献   

19.
徐魁峰  任民 《社科纵横》2006,21(12):20-21
一个国家要进入法治状态,培育公民的法治精神必不可少。邓小平在弘扬与培育民族法治精神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即通过摒弃传统的“人治”模式及其文化价值导向,树立与法治战略要求相一致的法治观念;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民族法治精神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通过加强对公民法治意识教育、法律文化的建设来培育民族法治精神;通过提出依法办事,树立法律最高权威的思想,帮助人们提高对法律的信仰。  相似文献   

20.
曹明 《唐都学刊》2014,(4):45-51
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业素质的过程或活动,它需要体现有机性与整全性文化精神并内在地蕴涵着文化精神的价值维度,文化精神是指注重自身价值和自由意志,关注人的意义世界和伦理价值世界的自觉意识以及对人的终极关怀的精神自觉.然而,文化精神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精神空场或稀缺资源,却构成高等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基于过程哲学的视域,创业教育实践所遭遇的文化困境根源于传统“实体”思维和“原子”式教育理念、科学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内在张力及其现实分裂、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现代性背离;不仅异化了教育应力图构建的价值和意义世界的本义及其社会功能,也为我们回归文化精神的创业教育模式的设计提供了哲学依据,其可能性就在于实现由“本体思维”式教育理念向建构主义和生态教育观的过程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