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案例笔者近日从一位朋友那儿得知:在一个青年学生群里,大部分非中高职贯通、非中本贯通专业的中职生计划毕业后考大学。有的同学憧憬着在“三校生高考”中“冲一冲”,考入本科专业,比如小C同学。可中职一年级的他一边憧憬着考取本科,一边又纠结“我要冲一冲吗”“万一考不进怎么办”……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起步之年,那么从个人层面而言,你对未来五年做好规划了吗?新年伊始,本刊收集了7名青年学生的"十四五"规划,希望能给你带来一定的启示。有两套方案我的"十四五规划",有两套方案。第一套方案是升学。作为中高职贯通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的学生,2022年9月,我将进入上海城建职业学院读高职。但为了在专业上更进一步,具备匠心匠艺,我不急着就业,而是希望在2024年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本科院校学习。在念书的同时,我打算注册一个微信公众号,撰写与文物相关的故事。公众号如果运营得好,或许能带来一些收益。  相似文献   

3.
《成才与就业》2011,(15):28-28
去年9月,我有幸进入上海市交通学校中高职贯通10111班学习。贯通班的最大特点是我们不仅要学习中专的课程,还要为将来大专课程的学习做准备。因此,我们的学习既丰富多彩,又相当紧张;同时,我们班级学习气氛浓郁,思维活跃,是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在近一年的学习生活里,我不仅学到了许多有益的知识,更有幸聆听了许多“优美的旋律”,它们有的热烈,有的温暖,有的欢快,共同汇成属于上海市交通学校的精彩乐章。  相似文献   

4.
中职三年,我是一个校内外活动的“积极分子”,不仅参加活动的数量很多,还得过不少世界级、国家级和市级奖项。然而,尽管自己从那么多活动中收获了诸多荣誉和快乐,如今毕业离校,我却高兴不起来——作为中高职贯通专业的学生,新学期我将进入高职继续学业,但我明显感到自己已经吃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老本”,而这正是自己目前的一个劣势。尤其是在英语这门科目上,中职期间我没有沉下心来认真学习,在词汇量、阅读、写作上进步不大。  相似文献   

5.
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研究高职学生"专升本"的态度倾向。研究结果表明:83%的高职学生对学历不满意,38%的高职生选择毕业后升本;高职学生对自己的发展规划显示出一定程度的迷茫性与积极的探索性共存的特征;相对于男生,女高职生更不满意自己的高职学历,认为自己需要更多的帮助,对外部世界的探索性也显著高于男性;大一高职生更不满意自己的高职学历,大二高职生对自己专业的社会适应性认同更高。针对此,应积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理性引导,鼓励其进行广泛的探索与体验。  相似文献   

6.
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本科阶段学习,是不少高职同学的升学目标。根据上海市教委的规定,英语四级成绩达到425分及以上是参加专升本考试的必备条件之一。我常听到不少同学抱怨,英语四级是难以跨过的门槛,使得他们与专升本考试失之交臂。那么英语四级考真的很难吗?我在高职阶段入学的第一年,就相继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在此有些复习备考经验与各位同学分享--.  相似文献   

7.
张旖旸 《成才与就业》2022,(S1):116-118
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以下简称“中高职贯通”)是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融合发展,使两个层次的职业教育有机衔接,一体化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近三年升入某本科院校的13个高职院校、17个专业、612名学生升本后每个学期的学习成绩、综合测评情况及就业状况的研究,发现专升本的学生学业基础普遍来说较正常录取的学生要差,并在后两个学期出现分化现象;专升本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正常录取的本科生相比还是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专升本学生的初次就业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教育实习对于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的职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实习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会面临诸多实习压力。本研究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法、访谈法调查其实习压力源及应对方式的特点。结果表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存在中等程度的实习压力。压力源按照均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教学经验不足、工作准备不足、专业能力不足、时间冲突(参加专升本考试与实习的冲突)、人际交往困难;应对方式以积极应对为主,与消极应对存在极其显著差异,且受报考意向的影响;不同压力水平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中重度压力的个体,其积极应对显著低于中度、轻度以及无压力的个体,而采用的消极应对多于其他三类个体。高职师范院校应注重教师教育课程的开设;强化学生职业认同感教育;加强教育实习过程中的人文关怀;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抗压能力。  相似文献   

10.
“工学结合”这一高职教育的有效人才培养模式给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想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在“工学结合”的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工作者必须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以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韩枫艳 《成才与就业》2022,(S1):124-125
学生资助工作对确保每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安心就学具有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重要作用。在落实资助工作的过程中,若把“育人”与“资助”有机结合,将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小E是上海市曹杨职业技术学校2017级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贯通班的学生,由于在新生军训中表现出色,她得到了师生的认可,成为班长。在之后的交流中,笔者作为班主任了解到,阳光、爱笑的她是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相似文献   

12.
“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高职教育中较传统教学有其独特的优势,为使“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顺利引入“GMP”课程,需要有一种充分考虑高职学生自身特殊性,且行之有效的考核方案。本文通过分析高职学生这些特殊性,对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各因素加权评价,进行“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考核方案的设计和探究,通过这一方案的执行确保整个做学教的过程有理有节,使学生在”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找到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和提高自我,使学生已经激发出的兴趣持久保持,创设出学生乐于学习的仿真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高职生专业英语教学的分析和研究,提出建构“以职业英语能力发展为中心(DCPEA)”的教学模式,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英语应用能力,实现高职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目标与社会需求的“零距离”。  相似文献   

14.
2010年,上海市率先试点了"中高职贯通"这一全新的教育培养模式,在全市7所学校、4大专业范围内小规模筑起了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之间的桥梁,意在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中高职贯通实行由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化学变化"后形成的五年期学制,学生在学习合格后可取得高职文凭,毕业后可就业,亦可继续升学。  相似文献   

15.
在国企成长     
<正>2020年,即毕业的前一年,我进入一家国企,踏上了实习之旅。在将近一年的实习生活中,我斗争、挣扎过,想过放弃这份工作,但最后还是选择留下,只因我明白,自己在国企的历练远远不够,还想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认真做好小事我毕业于上海信息技术学校、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中高职贯通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所在的这家国企里有很多优秀的员工。因为深知自己和别人的差距,我打定了主意“少说话、多做事”。  相似文献   

16.
去年9月,我有幸进入上海市交通学校中高职贯通10111班学习。贯通班的最大特点是我们不仅要学习中专的课程,还要为将来大专课程的学习做准备。因此,我们的学习既丰富多彩,又相当紧张;同时,我们班级学习气氛浓郁,思维活跃,是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在近一年的学习生活里,我不仅学到了  相似文献   

17.
《成才与就业》2022,(12):52-55
从2020年1月至今,新冠疫情给我们所处的世界带来了诸多改变,也让很多人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自己。对此,青年学生有着怎样的切身体会?这里,仅汇集7名同学的思考与感悟——拓展发展方向我是中高职贯通工艺美术品设计专业的学生,以前的职业目标是成为一名首饰设计师。  相似文献   

18.
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谈起,分析了目前高职生的主流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职学生工作中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三个代表’的要求,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坚持以提高素质为宗旨;要注意以正面教育为主,注意青年学生的特点,注意以人为本,注意高职的培养目标”。对于“两课”教育与学生公寓管理等薄弱环节,以及师资队伍与学生工作干部队伍的建设等也提出了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文章旨在探究高职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提出了“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的教学方式,通过论述“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及提出的理论依据,阐述了推行研究性学习对高职教育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职院校的创新性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学生潜力的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中,创新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各种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一句话,高职院校中的创新教育是高职院校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