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1985-2008年的统计数据,利用协整理论,对我国对外贸易与劳动就业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我国出口、进口和城镇登记就业人口之间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表明我国对外贸易与城镇就业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出口对城镇就业的拉动作用显著,而进口对城镇就业有抑制作用,并且出口对城镇就业的促进作用远大于进口对城镇就业的抑制作用.从短期来看,进口对城镇就业具有促进作用,而出口对城镇就业则产生负向冲击.研究结果还表明,进口与城镇就业增长之间仅存在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2.
对外贸易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利用1995—2007年黑龙江对俄贸易及GDP的年度经济数据,使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研究了对俄贸易在黑龙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在黑龙江经济增长中,对俄贸易的促进作用是显著的;进口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大于出口。  相似文献   

3.
后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形势分析与政策取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后遗症主要有:世界经济受到冲击;一些国家财政出现巨额赤字;一些国家经济损失惨重;世界经济市场遭到破坏;一些国家存在"二次探底"的可能:各国经济复苏缓慢.后危机对中国经济形势的影响有两种分析和判断:一种主张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原因是:从投资看,中国有投资减速的趋势;从消费看,2010年大幅度增长的可能性不大:从出口看,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的恢复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不大.另一种主张经济稳定发展.原因是:在制度方面,我国集中式的政治体制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是行之有效的;在出口方面,我国强劲增长,进口增速放缓,顺差大幅回升;从消费看,城镇居民家庭月消费增加;在外贸方面,随着世界经济复苏,2010年二季度对外贸易进一步回暖.各国经济在2009年深度衰退后呈现出复苏态势.基于此,我国应采取的政策取向为:调整结构;服务业应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调整财政和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4.
加快西部开发,缩小西部与东部的发展差距是一项具有全局战略意义的长期任务。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不能沿用过去旧体制和传统增长方式下的老办法,必须进行制度创新。近几年来西部结构调整步伐最快的四川省和陕西省,其工业和省域经济的增长率在全国排序比较靠前。党的十五大以后,陕西省大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仅1998年上半年城乡个体工业和私营企业新增注册资金就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84%和628%,实现总产值9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对全省工业增长率的贡献高达60%,充分表明了制度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制度创新是西部…  相似文献   

5.
中国对外贸易顺差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在引进外资和鼓励出口的政策导向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1978年至2005年的27年间对外贸易增长了68倍,为我国带来大量外汇收入,并逐步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然而,随着对外贸易的持续高速发展,我国贸易顺差基数越来越大并呈加速增长之势,引起了国际国内社会的广泛关注.面对巨额贸易顺差,要实施优化出口结构,促进对外贸易结构调整,加快完善"有促有限"的出口调节政策,变政策主导的过度出口为市场主导的适度出口;努力提高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促进不易产生贸易摩擦的知识密集型产品出口等一系列相关措施,调节顺差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解秀玲 《学术交流》2012,(6):118-121
外贸发展方式创新,是我国"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而关键的任务。长期以来,东北地区外贸发展主要依据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以出口数量扩张、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和低价格战略形成竞争优势。目前,面临后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大宗商品价格高企、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出口难度增加,更显露出其粗放性和难以持续性。东北地区外贸发展亟待打破原有传统贸易理论束缚,创新外贸发展方式,即从扩大出口创汇转向提高经济效益上来,从粗放式增长转向集约式增长上来,从出口创汇型转向依靠国际化经营能力上来。要遵循国际贸易规则,创新对外贸易制度安排;发挥东北地区优势,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积极引导产业升级;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促进外贸经济协调发展;集合各方力量,积极应对贸易摩擦。  相似文献   

7.
陈华 《社科纵横》2005,20(2):66-67
本文简要回顾了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历程,试图用经济增长理论结合中国改革开放2 6年的经济增长数据分析我国经济增长中制度的作用,并以此探讨西部大开发中利用制度促进西部经济增长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战后日本政府对外贸易管理,通过不断完善“官产协调”的管理体制,适时调整外贸政策和加强对外贸易立法等手段,有力地抓住了国际市场各个时期的有利时机,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大进大出”和惊人的大发展,从而成功地实现了整个对外贸易的良性循环以及“贸易立国”的基本国策。对外贸易管理的成功,不仅保证了日本经济在50年代的迅速“起飞”和此后持续十年的高速经济发展,而且也促进了7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的稳定增长。我们认为,日本外贸管理的某些历史经验,对于当前外贸已成为经济起飞“瓶颤”的我国,具有特别重要的研究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对外贸易取得耀眼成就,但有关是否实现外贸及产业升级的争议一直在进行.浙江作为外贸大省,其出口制造业产业升级既表现出了自身特征,也具备全国的共同特征,即浙江制造业实现了量的增长,质的增长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表现在制造业中传统产业的生产深度继续保持或有所提高,一般贸易方式占据主导地位,外贸竞争力较强,出口复杂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优势增强.但是存在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生产深度低于劳动密集型行业、高新技术产品对经济的贡献度不足等问题.为此,必须转变现有的出口导向型外贸战略,树立全球价值链产业升级观念,充分利用好国际优势资源.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国际贸易总额与服务业GDP增长正相关,货物进出口和服务进出口都对我国服务业增长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服务贸易对服务业GDP增长的贡献大于货物贸易对服务业GDP增长的贡献;但无论是货物贸易还是服务贸易,其进口对服务业GDP增长的贡献都大于其出口对服务业GDP增长的贡献.为了大力发展我国服务业,我国应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推进我国国际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提升服务贸易层次,优化服务贸易结构;促进货物贸易与服务业的互动发展,发挥货物贸易结构升级对服务业发展的拉动作用;正确处理商品进口与出口的关系,出口传统服务,引进现代服务,提高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论提高农民消费水平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孟秋菊 《社科纵横》2008,23(2):46-49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出口和投资的拉动,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足.而出口的拉动作用潜力有限,投资的拉动作用则需要消费来支撑,因此,消费需求不足尤其是农民消费需求不足就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最大症结.这种状况决定了提高农民消费水平应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而要提高农民消费水平.关键在于破解制约农民消费的"资金瓶颈"、"硬件瓶颈"和"软件瓶颈".  相似文献   

12.
王少国 《学习与探索》2012,(2):85-89,163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短缺经济转变为过剩经济,经济增长的动力也由主要依赖供给推动转变为日益依赖需求拉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的力量也在不断变化之中,力量的协调与否直接关系到经济增长的持续性.中国以投资和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已持续数年,就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而言,这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增长有越来越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的趋势,消费率持续下降,“三驾马车”的力量分布出现了明显的失衡,削弱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持续性,需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来恢复投资、消费和出口之间的协调.  相似文献   

13.
"安倍经济学"的第一支箭即"大胆的货币政策",其核心内容是仿效美国采取量化宽松政策,以达到通过日元贬值刺激出口增长进而带动经济增长的目的。从目前情况看,日元贬值并未带来日本出口的实质性增长,反而由于其进口需求弹性小,使日本的贸易收支条件不断恶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J曲线"效应的作用外,还因为受到美国、欧盟、中国等日本几大贸易伙伴的经济增长放缓、进口需求疲软以及中日钓鱼岛争端等因素的影响。随着美、欧、中等经济体的经济复苏,以及"安倍经济学"相关政策特别是第三支箭实施效果的逐步显现,相信通过一年左右的调整期,在国内外因素的合力作用下,"安倍经济学"带动出口增长的效果会逐步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试论西部开发与甘肃旅游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 2 1世纪 ,国家确定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方针。实施西部大开发 ,意味着西部地区要在开发中超前发展。开发发展除奠定基础、改善环境性质的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外 ,具有实际意义的关键环节是产业结构调整 ,即产业创新。因为产业创新是资源在宏观领域的有效配置 ,是对经济增长制高点的选择 ,是地区经济大发展的具体体现和依托。而产业创新的立足点应是以市场为导向 ,以地区资源优势为依据 ,以建设具有发展前景的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为目标。从优势出发 ,既会使地区经济因为扬长避短而具有竞争力 ,又会避免重复建设。甘肃的优势不只是能源、原…  相似文献   

15.
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社会发展中经济和金融的关系日益密切,经济和金融的不断融合使传统意义上的货币经济转变为经济金融化趋势.经济金融化客观上要求通过金融深化来促进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这一发展更多的是依赖于高投资,金融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未能得到很好的发挥,使得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以提高经济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显得尤为迫切.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步伐,逐步缩小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从而全面推进我国经济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性决策.西部大开发,金融支持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建立和完善金融市场,充分发挥金融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6.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给日本的对外贸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导致日本的外贸环境恶化、出口大幅减少。日本政府在出台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应急的同时,对其贸易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日本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也配合采取了各种措施,对缓解日本对外贸易发展所面临的压力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日本的外贸结构失衡、区域合作面临困境、农业开放度低以及外贸企业融资困难等问题在短期内尚无法有效解决,导致日本为应对危机所进行的外贸政策调整的效果大打折扣,从而制约了日本对外贸易的整体快速回升。日本的对外贸易仍将呈现出在波动中继续调整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日本历届政府都强调“贸易立国”和“技术立国”的基本国策,并把对外贸易重点放在出口方面。政府和企业都提出“出口第一”的口号,把发展出口作为振兴经济的主要战略目标。战后日本的对外贸易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其他西方国家,其进出口总额由1950年的179亿美元,增长到1980年的2,703、4亿美元,增长了150倍,而同期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进出口总额则由787亿美元增长到26,991  相似文献   

18.
毛曦 《唐都学刊》2000,16(3):18-19
经济与文化是相互作用的。经济是文化的根基,经济的发展最终制约着文化的发展;文化是建筑于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文化对经济有巨大的反作用力,推动或阻碍着经济的发展。西部大开发是我国在21世纪缩小东西部差距、促进西部社会飞速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其中尤以西部经济的腾飞为核心。为迎接西部大开发的到来,为促进西部经济的发展,挖掘西部文化的优秀传统,建构新型的西部文化,无疑是非常必要的,必定会对西部经济的早日腾飞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另外,西部大开发是一项综合性的、全方位的立体战略和系统工程,包括了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9.
国营组织在对外贸易方面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在对外贸易市场上集中销售中小生产者的产品,其中包括成品与半成品,促进改善出口结构,增加外汇收入。国营组织在进口方面的迫切任务是,集中进口发展国民经济关键部门所必需的原料、机器和设备,并保证满足居民需求的最重要的粮食和日用必需品。国营部门实行限制进口某些外国商品的政  相似文献   

20.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高瞻远瞩、统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这是我国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部署,是扩大国内需求,促进国民经济的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增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和巩固边防的保证,是逐步缩小地区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实施西部大开发这个战略决策,不仅对于振兴中西部地区经济,而且对于促进21世纪中国经济更大的发展、实现我国现代化长远发展的宏伟目标,都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那么,应该如何看待西部大开发?如何实现西部地区的大发展?本期特编发以下4篇文章,希望能引起广大读者对西部开发问题的关注,并欢迎大家踊跃投稿,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