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概述了改革的总背景和要实现的总目标,论述了实现改革的困难和途径,阐明科学技术与社会(STS)教育模式在实现工程教育的这种目标实现方面可能具有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物实施STS教育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晓丽 《南都学坛》1999,19(6):110-111
对STS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加以分析,提出了实施STS教育的必要性及几点改革设想,即从改革生物教学方法入手实施STS教育;从改革生物教学内容入手,提高其社会针对性,强调科学技术的价值观;通过劳动技术教育,培养实用性技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STS教育的内涵、高校开展STS教育的意义 ,阐明了高校图书馆在STS教育中的作用 ,并指出了高校图书馆在开展STS教育中需要做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大力发展和提倡STS教育是获得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本文从STS教育产生的背景和含义出发 ,结合STS教育的特点 ,对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等教育实施STS教育的必要性进行了讨论。并对在高校开展STS教育的模式、实施方法及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化学教育不仅是化学学科的教育,也是将化学学科作为载体的德育、科学和人文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STS教育的理论与高职教学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TS教育把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强调把科学知识的教学和当前的生产、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工作、生产、管理、生活中自觉应用技术的能力,特别注重科学技术的应用.其教育目的、目标、内容及方法正在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因此在高职教学的改革中,借鉴STS教育的理论作为指导,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模式、教学模式等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STS教育思想要求改变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和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要求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提高未来公民的科学素养。高中物理教育中,渗透STS教育的途径很多,主要有课堂探究和研究性学习两个大的方面。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社会(Science—Technology—Society由其词头缩略语为STS)是一门研究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交叉学科,而且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实践学科。STS的基本理论认为:科学是通过它的理论,更是通过它的应用被大多数人所认识,并在社会生活中普及的。学生在学校中学习,应当力图使他们在对实际问题研讨过程中认识和掌握科学知识,应尽量让学生在刨设的情景中去理解、认识科学概念和规律。科学教学中应该联系自然现象,结合生产、  相似文献   

9.
STS教育是目前生物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势之一。文章就教学中如何渗透本学科发展史的内容、新成果或研究方向的介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宣传和教育、科学意识的培养等四个方面,对实行STS教育的途径及方法进行了必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渗透STS教育改革大学物理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学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的目的,是要将物理教学与STS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大学物理的教学改革,使学生不仅学习系统的物理知识,同时能够深刻理解科学、技术本身及其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相似文献   

11.
对日本而言,STS是外生型学科.早在传入日本之前,日本社会中就已经存在着与STS研究相关的文化因素,为STS研究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从历史文化视角探析STS研究在日本传播的文化背景,不难看出:日本历史上注重吸收外来科技的文化传统成为STS研究传播的文化基础,而20世纪初对科学技术的理论研究为STS研究的传播作了理论准备;二战后,理科教育重心的调整由偏重"技术"教育向重视"科学"教育的转变--则是STS研究传播的内在驱动力.同时,20世纪60年代后,日本举国上下对环境教育的重视,从现实角度对STS研究的传播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12.
当今的科学教育是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教育,而"STS"(科学、技术、社会)的目标就是培养人文内涵和科学素养兼备的人才,在科学教育中渗透素质教育.文中提出在<遥感图像信息处理>的教学中渗透"STS"理念,对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改革.该方法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发展学生团结互助、勇于创新的精神、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实践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情况下,STS的主要研究是对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进行新探索,要通过通过STS研究明确社会主义的生产力特点,明确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特点,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重性的特点,促进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同时通过STS研究与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的有机结合,解决目前STS研究无心化、无向化、无序化、边缘化等问题,提高STS研究的学科影响力和竞争力,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STS研究理论纲领。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作用关系分析的基础上 ,对STS学科的研究内容进行了理论分析 ,并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提出了三种相互作用的模型和STS学科的理论基础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演变路径的考察,分析了科学和技术各自不同的历史形态,认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分别经历了技术主要影响社会的阶段、技术与社会互动的阶段、科学技术与社会双向互动的阶段以及三者关系进一步深化的阶段;认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一个逐渐演进的历史过程;并提出在现代社会中只有将人和自然这两个因素纳入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当中来进行思考和综合分析,才能深入理解三者间的关系及其本质。  相似文献   

16.
目前STS研究中存在的无向化、无心化、边缘化、神秘化等问题,为此提出中国马克思主义STS研究范式。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STS研究范式内涵是: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通过形成科技生产力、构建与当代科技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形式等同社会发生作用。要充分发挥中国马克思主义STS范式的解释功能,研究科学技术如何通过转化形成生产力;研究科学技术如何通过形成生产关系对社会经济形态发生作用;研究如何通过与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结合发挥科学技术对社会政治形态作用;明确通过“中国梦”的实现条件,发挥科学技术对社会意识形态的作用。通过这些努力,解决STS研究的“边缘化”“无心化”“无向化”和“神秘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