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差异与语言学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文化的产物,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它反映着民族的全部文化,揭示该文化的一切内容,语言的构造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它的使用总要遵循一定的文化规约。在不同的文化里,相同的词语可有不同的含义,不同的词语可有相同的含义。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对语言运用及理解的正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有关文化的理解。本文拟从文化差异与语言学习之间的关系入手,揭示文化差异对语言学习的影响,进而探讨语言学习中克服文化障碍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一、确译中的文化差异及合作原则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而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这种文化形态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表现为语有差异。翻译之所以困难,乃是因为语言反映文化,并受着文化的制约。在不同的文化里,相同的词语可以有不同的文化涵义。例如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龙的概念。但长在英语文化中是没有地位的爬行动物,是可怕的恶的象征。在汉语中则恰恰相反。在我国古代.龙是天,具体而言就是皇帝的象征,后来又引用为高贵、珍异的象征,语言中也就相应出现了“龙须”、“龙袍”和“望子成龙”等等褒义表达法。所以在英语互译“龙”这个…  相似文献   

3.
现代语义学认为,英语词具有三种属于不同范畴的意义:一是词汇意义,二是语法意义,三是社会文化意义。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文化里,相同的词语可有不同的含义。因此,非语言因素诸如历史背景、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文学艺术等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拟从英汉翻译的立场出发,阐述非语言因素如何影响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4.
汉、英两种语言中对应动物词语的国俗语义的差异有下列几种类型:国俗语义基本相同;国俗语义部分相同;国俗语义不同或截然相反;国俗语义只在一种语言中存在。分析汉英动物词语国俗语义的异同,对跨文化交际和语言理解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词的理据性及其文化涵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语言中任何一个实同都是客观事物或现象的一个名称,词语和客观事物或现象的关系就是能指(signfier)和所指(signfied)的关系。词语都有它的语言形式和意义内涵,一般而言,词语的形式(form)和意义(meaning)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arbitrary),也就是说,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约定俗成的(conventional)——这就是现代语言学原则之一:词语的无理据性(non-motlva-tion)。词语的无理据性可以从共时、历时和泛时的角度得到证明。一、共时性:英语中卜i:吓一定指“树”,也可以是“鞋植”;二、历时性:古英语中对“树”的称呼并不是l…  相似文献   

6.
汉英两种语言的国俗性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词汇、习语及成语典故上.在词汇方面表现为,词汇空缺;指称相同,褒贬意义不同;指称相同,象征意义不同;特定的人名;地名;颜色词概念意义相同,所指不同;对数词的使用偏好.在习语方面表现为,喻体相同,喻义不同;喻义相同,喻体不同.在成语典故方面表现为,不同的成语典故反映不同的历史文化.语义的国俗性是汉英语言的重要特征,是语义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英汉词语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其意义与社会文化息息相关。本文将词语的意义划分为指称意义与蕴涵意义 (即词语的文化内涵 ) ,并对英、汉语言中那些指称意义和文化内涵都相同、指称意义不同而文化内涵相同、指称意义相同但只在一种语言中具有文化内涵、指称意义相同而文化内涵不同的词语分别加以对比分析 ,以期帮助学习者了解英汉词语间的差异 ,以便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8.
词语的联想色彩有明显的民族特点 ,各民族由于文化及心理的差异会赋予词语以不同的联想色彩 ,从而 ,各语言的国俗语义也各不相同。汉语中的萤火虫 ,其国俗语义有这样几种 :一、凄冷 ,荒凉的象征 ;二、喻苦读 ;三、尽绵薄之力服务于人的萤火虫精神 ;四、迷人的美  相似文献   

9.
直到目前为止,对跨文化教育这一概念似乎还没有比较权威的为人们所公认的解释。就一般的意义而言,跨文化教育是指在不同文化环境中实施的一种相同或相近的教育制度或教育内容。为了便于准确理解这一概念,有必要对文化的含义进行一番梳理。“文化”这个词,在中国具有多重含义。“文化”的第一种含义是指一般知识,包括语文知识,例如“学文化”中的“文化”即指此而言。这种“文化”的含义相当于接受知识,说谁“有文化”,就是说这个人接受过教育,相反则指未受过文化教育;而说谁“文化水平高”,是说这个人受过较高程度的教育,反之则…  相似文献   

10.
英汉民族文化的不同必然导致英汉两种语言按照各自的方式对主客观世界进行不同的观察和认知,形成不同的词汇系统。在翻译实践中,源语表达文化的独特词语在译入语中找不到对等或契合的词,这种现象就被称为“词汇空缺”(leal gap)。词汇空缺分布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构成了翻译活动的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1.
“盐(salt)”在英语文化中受到历史文化背景、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文学艺术等影响,有其特有的国俗语义,与汉语中“盐”的国俗语义相比,既相似又不同。充分了解“盐”在英汉文化中特有的国俗语义,有助于更好更有效地进行跨文化言语交际。  相似文献   

12.
不同的语言蕴含着不同的社会与文化,因此要想学好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这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文化cu lture一词是一个含义极其广泛的词语。它狭义指文学,音乐、美术等,而广义讲是一个社会学术语,按照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对“文化”所下的定义,我们所说的“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从另一方面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  相似文献   

13.
从比喻的视角出发研究英汉“人体器官及部位”词语 ,可见英汉语言存在着大量的体喻 ,它们或是喻义相同 ,喻体不同 ;或是喻义不同 ,喻体相同。受历史渊源、文化背景、宗教信仰诸多影响 ,英汉体喻各具民族特征和民族精神。体喻研究 ,是对语言修辞、语言心理、语言文化的学习 ,也是对人体、人类的一次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4.
词语直接反映社会生活,并与民族文化和社会历史背景密切相关,承载极大文化负荷。在词语概念意义基础上增添附加的民族文化含义,读者要了解民族文化背景才能理解,这种语义称之为国俗语义。由于文化差异,一种语言的词汇在另一种语言中找不到对应词汇,这种现象称为国俗语义词汇空缺现象。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和中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是造成英汉语国俗语义词汇空缺现象的重要原因。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出发,探讨英汉国俗语义空缺现象,指出认知语言学中的体验主义和隐喻理论是解释英汉国俗语义空缺现象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世界各民族语言中有大量有关动物的习俗语和谚语,这些语言背后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反映不同民族对动物相同或不同的情感态度。文章在前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十二生肖动物及其它动物词语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对汉语和英语语言中有关动物的成语、习俗语和谚语进行对比分析,从有关动物词语的字面意义出发,探讨挖掘他们的比喻意义、联想意义.寻找出英汉语言中动物词语的共同点和差异,揭示两种语言中动物词语在语义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指出英汉语言中包含动物名称的词语语义形成的基础,两种语言中运用动物词语进行语义表述的对等性特点,以及这些包含动物的词语所蕴涵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记录和反映着文化的发展状态。透过语言,总能看到隐在背后的不同的文化特征、文化价值和文化含义。词汇,作为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责无旁贷地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社会制度、风俗习惯、思想观念,等等。通过分析“我们”的含义、探寻“工”、“力”、“功”之间的关系和“论”、“轮”、“抡”、“沦”、“伦”隐含的共同意义,得知“我们”之所以有两个意思,是因为中国人有强烈的宗族观念,而“工”、“力”结合即为“功”,是因为中国人认为,要想成功或建立功劳,必须讲究方式、卖大力气,“人伦”最重要的是要有次序。  相似文献   

17.
语言学习和语言交际不仅涉及语言系统,而且涉及到与语言系统密切相关的文化系统.研究表明,语言内部诸要素中受文化影响最大的就是词语.词语的文化负荷深深地打上了民族的烙印,表现出地域的特征.作者从以下几方面对其进行了探讨1)价值观导致的词语内涵差异;2)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而表述上存在的差异;3)不同文化的特有词语;4)对语言翻译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有人认为翻译很容易,只要懂语法,有一本双语词典,谁都会翻译。事实并非这么简单。我们这里讲的翻译不是指课本练习中某个词语或某个单句的翻译,而是真正的交际中的翻译。在交际中,每个句子都不是孤立的,都处于一定的上下文之中。因此进行翻译时首要的是要理解全篇讲什么,然后才能正确译出每一句的含义。一个词语在不同的句子里,在不同的搭配中往往有不同的含义,所以在查字典时要根据上、文选择适当的词语。下面谈谈个人的体会。一、首先要注意不同语言的特点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不同的两大语系,不仅在语法上有不同的结构(如英语中…  相似文献   

19.
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归化”与“保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管轨,翻译是跨文化的传通。语言是社会现象,也是文化现象。语言反映文化,又受文化的制约。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注定了翻译与文化的关系。①杨宪益先生认为,“在文学中有许多其他的因素构成原文的某些含义,要是把这些含义传达给文化不同的人则是根本不可能的。”这里,杨先生提出了一个文化意味的不可译问题。所谓“文化意味”即超语言信息差异,其意义是文化中的意义。这种文化意义对本文化群体是不言而喻的,但对另一文化群体来说,则是陌生的。因此,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的文化人。②Theid…  相似文献   

20.
英语中许多副词有两种形式,一种与形容词同形,另一种是由该形容词加-ly构成。这两种不向形式的副词,有些含意相同,即都与形容词在词义上有联系,如副词slow和引slowly与形容词slow同义。但也有不少这类副词,他们的两种形式在意义上没有或很少联系。如在“Latelyhehasoftencomelate”.这句中lately(近来)和late(迟)的含义就没有什么相同之处。而在“Therewashardlyadaywhentheydidn’tworkhardattheirlesson”.这句中hardly(几乎没有)和hard(刻苦、努力)的含义更是截然不一样。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时特别加以注意。下面举出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