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女性主义批评是当代西方文艺思潮之一。它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对文学作品进行全新的解读,对男性文学歪曲妇女形象进行批判与拆解。女性主义批评以女性形象、女性创作为切入点,构建不同于男性的女性文学传统,颠覆男性中心主义传统对女性创作的误读,提倡一种女性主义写作方式。本文试图从男女作家对女性的写作角度,运用女性主义的批评观点去正确解读西方男作家笔下的女性意识观。  相似文献   

2.
运用自由女性主义和激进女性主义的观点对美国著名作家索尔.贝娄的小说《赫索格》中的两性关系进行分析对比,探寻当前女性解放时代两性问题的出路。自由女性主义和激进女性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女性受歧视的命运,但二者都只强调女性单方面做出努力,却忽视了男性在提高女性地位方面的积极作用。女性要想在不破坏两性和谐关系的条件下获得平等权利,必须争取男性的参与和支持。  相似文献   

3.
女作家张洁自新时期以来关于女性和爱情婚姻的书写被评论界认为是当代中国女性主义文学作家书写的先导和典范,但通过详细的文本阅读,文章认为张洁的创作并没有真正实现对传统男性话语的突围。其女性形象的塑造仍然采用了传统的男性审美视角,不仅没有强调女性的主体性地位,也没有构成对传统男性中心文化的颠覆与解构。批评界对张洁“女性主义文学”和“女权主义者”的定位,只是一种盲目运用西方理论因概念混淆而产生的误读。  相似文献   

4.
近期美国女性剧以一种绚丽的影像话语包装激进的女性主义话语,在文本内容上,它主要在建构女性主体意识、粉碎女性神话与身体政治三方面有所突破,形成了一个彰显性别政治的女性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5.
随着19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力的极大发展,逐步具有独立地位的女性开始寻求自己与男性地位的平等。同时,由于对工业化生产所带来的城市喧嚣生活的厌倦,许多女性开始回归自然,并渴望从中找到心灵的慰藉。这种生态女性主义的观点也开始渗透到女性小说之中。本文通过对19世纪的三部杰出英国女性小说:《亚当·比德》、《简·爱》和《呼啸山庄》进行分析,试图解读其中所流露出的处于萌芽期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阐释其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伍尔夫在书写女性生存处境和地位的同时,自觉地表现出对大自然的深切关怀。从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看,伍尔夫的《邱园记事》和《墙上的斑点》展示了其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对父权制文化将自然与女性"他者化"进行了批判,同时赋予自然和女性以主体性,使处于失语状态的自然和女性发出声音,并抒发了男性与女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7.
西方女性主义文化与中国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关系是互动的;一方面,新时期女性创作的繁荣促使政治文化界运用有别于男性文化的理论对其进行评判,扩大了女性主义的影响;另一方面,女性主义对“人类性”写作主题产生了积极健康的影响.同时开阔了女性创作主题,使“私人化”写作在争鸣声中表达了独特的女性话语。  相似文献   

8.
小说《白鹿原》堪称民族史诗,它描述了清朝末年至建国初期渭河平原五十多年的变迁历史,同时也描述了生活在男性世界中的众多女性,她们和其中的男性一起构建了"白鹿原"世界。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视角探讨生活其中的女性人物,分析其悲剧人物生成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9.
综观欧美文学史,男性作家对女性命运的探索与表现,应该是女性主义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些男性作家的文本之中,不仅可以研究男人心目中的女性形象,而且可以梳理男性作家对女性意识的认知与表达进程,与女性作家类似,它是循着历史发展,从“女人气”到“女权主义”再到“女性”的渐进之路。  相似文献   

10.
"女性主义"与"女性艺术"在中西两种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的差异性,决定了"女性主义"与"女性艺术"于中国文化语境中的特殊性界定.引论"女性主义"与"艺术"在中国实现的可能性空间,有助于中国当代女性艺术摆脱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走出女性主义的悖逆之境.  相似文献   

11.
试析苔丝悲剧的心理根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心理"超我"建构角度分析了哈代笔下女主人公苔丝悲剧的心理根源.由于人的身份不是一个简单的自然存在的称谓,而是一种社会身份的指向,所以在父权秩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背景下,女性社会性别身份的确立必然要通过不断"内化"父权秩序的各种"规训"来完成.苔丝为了获得"作为女人"的社会身份经历了对父权统治秩序的身份认同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她最初失贞的生活经历和最终遵循父权统治秩序建构起来的心理"超我"使得她的悲剧命运成为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后,美国女权运动中女性内部差异问题凸显,表现为:有色人种、同性恋、工人阶级等女权主义者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作为女权运动主流的白人中产阶级异性恋女权主义者将自己的价值观泛化为所有妇女的价值观的做法进行了批判和质疑。她们认为,白人中产阶级妇女将目光过多地集中于性别压迫,而忽视种族、阶级、民族、性倾向,乃至年龄、地域、宗教、文化等因素对其他妇女的压迫。而这些因素的交叉互动构成了社会不平等的权力结构关系。因此,女权斗争的目标应是改造整个社会的不平等结构,而并非只是消除性别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13.
关于家庭暴力产生原因的社会性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暴力的产生不仅仅是因为特定个人、特定家庭的原因,而是有其深厚的社会文化传统的原因,这个原因从社会性别视角来看,就是一个由男权文化和夫权思想所制造出来的不平等的社会性别关系的存在。如果把家庭暴力的深层原因,停留在社会变迁、社会宽容、人的素质低下和女性自身的软弱,而不去进行更深层次的反省,反而会遮蔽家庭暴力产生的根源,不利于彻底去除家庭暴力这一破坏家庭平安、社会和谐的毒瘤。  相似文献   

14.
人是文明的创造者,土地是人的活动的载体和必要条件。人-地关系是犹太文明发生、发展的物质起点与基础,在其过程中既有地理要素对文化精神的嵌入,也有文化精神对地理要素的浸染。迦南地及周边地区的自然-人文地理要素对犹太文化的产生成长起到了广泛而深刻的潜在作用,后世犹太人的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思想意识、社会习俗、生活方式、文化品性均可从迦南地本身寻找到源头,也可从迦南地所处的特殊的地理位置找到源头。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赣西北S村闪婚现象的实地调研发现,由村庄父权文化基础、铝合金经济所形塑出的"再地域化"组织网络、父辈手中掌握的经济资源等因素综合形成的父权经济文化网络仍存在于当今乡村社会生活中。父权的延续,既是宗族社会父权文化结构和意识形态维持自身的需要,一定程度上也是青年农民工在市场竞争和生存逻辑驱使下寻求代际支持、发展事业的需要。只要子代不具备自主生活的能力,父权就可以与社会流动相互融合、相互强化,编织出一张无主体的权力之网,推动S村青年闪婚现象的发生并再生产出村庄秩序。  相似文献   

16.
柳永是封建社会第一个以市民意识对抗封建伦理道德的传统文人。他的词着力描绘都市生活、个人的感官享乐及妓女心态 ,有鲜明的世俗化特色。其词作和价值取向不仅背离封建正统观念 ,还体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审美价值的反叛 ,预示了后世文人走向社会、传统文化走向世俗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围绕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小说《到灯塔去》中莉丽.布里斯科这一形象展开论述,通过对莉丽十年前面对画布充满困惑,而十年后重返故地,触景生情,终于一挥而就完成画作这一线索的分析,认为伍尔芙在这部小说中塑造的莉丽是一个追求女性独立的"女儿"形象。她不仅反抗父权社会的压迫,同时要挣脱"母亲"的影响,以获得真正的自我;莉丽这一形象也体现了伍尔芙关于双性同体的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18.
阿特伍德的小说体现了女性的身体政治这一微观的性别政治:女性受压迫的根源在于男性对女性身体的统治。女性身体是父权制凝视、铭刻与规训的被动客体。但女性身体并非父权制文化所建构的那样表现为纯粹内在性和肉体性,并非沉默的,卑贱的。女性常借助无声而有力的身体来抵抗父权制权力。女性身体的觉醒和抗争体现了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先秦两汉的历史背景着手,具体探讨了在从“百家争鸣”走向“独尊儒术”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中的孝道观的嬗变轨迹,指出经过汉儒的整合,孝“德”无论是在内涵、外延还是社会功能上都较古代宗法社会时期有了大的飞跃,并对这一时期孝道观内在的三大矛盾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0.
浅议中国企业文化中的道德力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中心观点为:中国企业文化,有一个不可忽略的组成因素,即它不仅探求企业生存和获利问题,而且关心人的道德力量在企业生存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围绕这一观点,对传统儒学文化与现代中国企业文化的关系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