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汉语用句子形式作主语的句子的俄译法》(载《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第3期)一文,提出了汉语用句子形式作主语的句子俄译时可供参考和选用的十二种处理方法。但有不少汉语句,既可采用这一种译法,又可采用那一种译法,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种句子的翻译呢?本文试着对前六种主要译法(附带涉及后六种译法)提出一些材料,进行一些比较,供选择译法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论汉语文言虚词的英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词繁多是汉语文言文的一大特色,对它们的英译不能以简单的省略来一省了之。根据汉语文言文的特点,结合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指出:对于文言虚词来说,语义翻译是应优先考虑的手段;另一方面,交际翻译的使用频率相当高,常用的手段包括隐性衔接、合并、句式转换等。  相似文献   

3.
虚词繁多是汉语文言文的一大特色,对它们的英译不能以简单的省略来一省了之。根据汉语文言文的特点,结合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指出:对于文言虚词来说,语义翻译是应优先考虑的手段;另一方面,交际翻译的使用频率相当高,常用的手段包括隐性衔接、合并、句式转换等。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英汉两种语言的句法功能及结构多有不同。在英汉翻译的过程中 ,应选择适当的汉语句式来对应英语原文的句式 ,以完整而清晰地传达原文的意思。含有定语从句的复合句是英语复合句中常见的一种 ,它的翻译应根据其本身所表示的意思及汉语的表达习惯 (语法规范 ) ,选用合译法或分译法。一般来说 ,含有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复合句多用合译法 ,含有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复合句多用分译法。在本文中 ,对含有定语从句的复合句的翻译主要是从这两方面考虑的 ;定语从句在汉语译文中的位置 ;定语从句的句法功能。二、含有定语从句的英语复合句与汉语句…  相似文献   

5.
我校高一语文组把课本上的文言文集中在上学期的前半期来教。我现在把文言文教学中所讲的“三言五字法”总结如下: [一]什么是三言五字教学法 高中语文课本上的文言文约占三分之一。通过教学,如果学生能把浅易的文言文用现代汉语翻译出来,那就应该说是达到了教学大纲的要求。三言五字法就是用三句话、五个字来翻译文言文,对学生进行“双基”教学。 这三句话就是:  相似文献   

6.
翻译文言文,有所谓直译和意译。直译,就是按照文言和现代汉语规律的对应关系来译,要求译文与原文词、句对号,做到字字有着落,句句相对应。这种译法,对培养或考查学生阅读古代作品的能力较有邦助,所以,在教学中或试题上,常常要求直译。直译不是原文字词的注释堆积,不能过于机械;机械地直译,译出的文字常常不文不  相似文献   

7.
文言文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高中生应“能把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文言时代毕竟距今天的现实生活遥远,文言形式不易为今天的中学生所接受,所以,一般的文言文教学大多采用教师先逐字逐句翻译,再分析归纳等常用做法。教师费了不少劲,学生还是学得不起劲。这是长期以来为适应应试教育的一套教法,与素质教育很不适应。 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呢?近年来,笔者作了一些尝试,概括起来就是“预、启、译、订、结”五步法,收到了良好效果。 …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 英汉两种语言的句法功能及结构多有不同.在英汉翻译的过程中,应选择适当的汉语句式来对应英语原文的句式,以完整而清晰地传达原文的意思.含有定语从句的复合句是英语复合句中常见的一种,它的翻译应根据其本身所表示的意思及汉语的表达习惯(语法规范),选用合译法或分译法.一般来说,含有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复合句多用合译法,含有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复合句多用分译法.在本文中,对含有定语从句的复合句的翻译主要是从这两方面考虑的;定语从句在汉语译文中的位置;定语从句的句法功能.  相似文献   

9.
在高考中,导致学生文言文意译的直接原因,主要是考生不理解得分点上的某个或某些词语、句式等,只能胡乱猜想其大意,而猜想的这个意义又不能和其他的自己可以理解的字词协调理解,只能改变能够理解的字词意义。怎样才能避免考生意译,本文从广泛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重视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学会依据语境和语法推断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对一句话逐字理解,对不理解的予以推断理解,对某些词语可以做多方面理解;反观文言翻译的规范性潜要求,看是否合乎答题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0.
<正> 古文中有一些常见的句型.研究这些句型和这些句型的英语表达方式,对理解古汉语乃至现代汉语和英语都很有帮助,对提高英语写作的能力就更不待言了.下面是一些古文惯用句型的译法.一、……者,也……这是一个典型的判断句型.主语后面的语气助词“者”表示停顿,起强调或舒缓语气的作用;“也”字置于谓语之后表示肯定的判断.这种句型有其他变体,如省去“者”的“……也”、省去“也”的“……者,……”、有两者皆省去的“……,……”,有“者”字起称代作用与“也”同用于句末的“……者也”,还有用“耳”代替“也”表示其他语气的句式.“者”、“也、“耳”在英语中没有特定的词语对译,整个句型英译时大多要增加联系动词.如:  相似文献   

11.
现代朝鲜语词汇中,起源于汉字的词或可用汉字标记的词,俗称为汉字词。朝鲜语汉字词的大部分是借自于汉语的。如果把这些汉字词还原于汉字,与现代汉语词比较,其字形(包括字数、字序)、词义用法上完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甚多,这就使得汉朝翻译中的“读音译法”具有相对的普遍性和优越性。但是,另有相当一部分的汉字词,与现代汉语词比较,有的“形同义不同”,有的“形同义同用法不同”,有的甚至“形异义同用法同”,这就使得汉朝翻译中的“读音译法”又具有独特的局限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汉语中,肯定和否定的表达有多种方式。关于表示肯定,张志公先生主编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材《现代汉语》认为:“表示肯定,一般用肯定句式,有时也可以用双重否定的句式,还可以用否定的反问句式。”除此之外,究竟还有没有别的表达方式呢?吕叔湘先生在《现代汉语语法提纲》中提出了“否定作用的模糊化”,认为:“有些词语的否定形式跟肯定形式是一个意思。”(例如:好不容易=好容易;差点儿没/不=差点儿;难免不=难免等等)笔者认为,还有一种可以表示肯定的方式,那就是故作否定的句式。  相似文献   

13.
论科技英语翻译中的长句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英语和汉语句式的不同特点,提出了科技英语长句翻译的两个步骤──分析结构及调整语序,举例说明了四种译法──顺译法、倒译法、分译法及综合法。  相似文献   

14.
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转移文言文教学的重心.转移文言文教学的重心,就是针对文言文的特点----半门外语,把教学的重心从翻译课文、分析思想内客和写作特点转移到字、词、句的学习上来(学习字词句,也是新教材文言文教学的训练重点).这样讲,也许有人会说,翻译课文的过程不就进行了字、词、句的学习了吗?不一样.这里说的字词句,主要是指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不同的实词,文言虚词,以及文言句子的特殊形式.  相似文献   

15.
文言和文言文是汉语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中宝贵的软资源。应当高度重视文言和文言文的文化传播功能,做好文言资源的开发、继承和保护工作,使现代汉语学习、现代语文教育从继承和复兴民族精神文化的高度认识文言资源。  相似文献   

16.
文言文的教学有阅读、理解翻译等环节 ,其中翻译是对阅读与理解的加深和检验 ,而且翻译要将文言文转换为白话文 ,因而又是锻炼普通话表达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翻译的要求是准确、流畅、得体。没有对文言文及其语言规律的深刻理解 ,没有掌握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的表达方式 ,这个要求就无法达到。翻译和注释并不是一回事。注释可以是意义上的 ,也可以是词法句法上的。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 ,单纯的“意译”和片面的“硬译”都在避免之列。试以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于是余有叹焉”一句为例 ,课文中将“叹”注释为“感慨” ,这无疑是必要的 ,但…  相似文献   

17.
在中学文言文的教学中,文言虚词“之”的用法是常见的。因为目前存在着各家之说,所以有必要根据中学语文教材的实际,予以解说。 文言虚词“之”的用法,除了作代词、动词、语气助词之外,它在虚词上的主要用法就是作结构助词。“之”作结构助词“的”用法有三: 第一种常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结构助词的“的”,这种用法比较普遍,也容易懂,不作专论。  相似文献   

18.
70年代末以来,研究文言描写句的论著很少,几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本文对描写句给以界定,列举了文言六种特殊描写句式,并给予了解释,对文言描写句式与其它句式存在的易混现象也进行了辨识。文中认为文言描写句是值得深入探究的。  相似文献   

19.
一词多译是指在不同的上下文中赋予某个词语不同的译法。为了使译文富于变化,一词多译是翻译中很常见的现象。但有时候在英语中很难找到不同的词语表达汉语中的某些相关词语。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又不得不采用多词一译,即用一个英语单词及其变化形式翻译数个意义相近的汉语词语。  相似文献   

20.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古老而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文言今译作品越来越多。文言今译同其他翻译一样,是件不容易做好的事,需要不断努力提高。一方面,今译要忠实于原文;另方面,译文本身也需严谨。下面就从这两方面,联系一些译文,对文言今译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同大家讨论。1.正确理解词义古今汉语词义,有同的一面,也有异的一面,总的说是异多同少。所以,首先要注意古今词语意义上的差异。尽量从文言词语之间的联系上,掌握文言的词汇体系,切忌望文生义,也不可轻易用现代的意义来理解古书。如:①于是更为之圃,重畦植之。其地近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