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序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是当前促进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在实践中,应加强政府引导,准确把握社区社会组织的概念、行动逻辑和政策要义;理顺培育管理机制,将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纳入社区治理整体布局;强化街道服务管理职责,以城市基层党建为引领,调动街道社区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完善公益创投等项目化运作方式,利用项目孵化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尊重基层首创精神,营造良好环境,增强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还要注重增强社区社会组织的自主性,引导社区社会组织主动自觉参与社区治理,使社区社会组织真正成为社区治理的参与者、受益者。  相似文献   

2.
政府在社区建设中从行政性管理向“社会性治理”的实践中主动再造了大量的社会组织承担社会服务,这类再造社会组织在实际运行中所形成的社会组织与国家的合作方式,具体表现为政府提供资金,民间组织提供服务的委托经营模式.社会组织的运作逻辑体现了社会转型期间国家社会化治理的尝试,社会组织以专业性、第三方性、贫民性、委托性等特点弥补了政府职能让渡出的空间,但这一类政府再造的社会组织运作过程中依赖政府,成为政府部门的延伸,表明国家权力在基层社会进一步加强.政府与官办社会组织的合作提升了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治理技术,进而促进了社区和谐.  相似文献   

3.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已成为多个学科领域重点研究领域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前人通过对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学理研究或实践总结,提出大量关于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历程回顾、研究范式、存在局限及未来发展方向的观点,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研究体系,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大量宝贵经验。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本质上在于政社关系,关键还在于社会组织自身的成长,尤其在灾后重建社区,社会组织自身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其参与灾后社区治理的深度,更直接影响社区灾后重建的结果,而要促进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实现基层社区的多元治理,则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摸索出一套合理有效的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再组织化是在推进社会治理过程中,基层社会重新组织的过程,体现社会自治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城市社区居民的再组织化,即在社区引导下居民自主、自愿形成各种组织的过程。浙江省社区社会组织参与治理揭示了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城市社区治理呈现出新特征,即社区社会组织蓬勃发展,丰富了居民社会生活,创新了社区互助服务模式,在参与公共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再组织化有利于促进基层社会的结构转型、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协调。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的良性互动是通过自上而下的赋权机制、自下而上创新驱动机制和基层社会整合的社会资本机制来实现的,并具有协调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5.
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措施,易地搬迁安置社区如何创新社区治理,以满足居民生产和生活方式变化带来的各种挑战与需求,是一个重大问题。实证研究发现,社会组织在社区中的社会资本建构至关重要,如社会工作机构、社区自组织等通过社区服务提供、社区公共性建设、社区参与促进以及情感能力培育等路径,可以助力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机制的实现。这也为破解我国当前基层治理的普遍困境提供了经验借鉴,当然其前提和基础一定是社会组织自身能力建设的持续跟进。  相似文献   

6.
政府与社区的关系是城市社区自治的核心问题,基层政府与社区自治组织的良性互动,对于促进社区自治、提升社会微观管理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应进一步理顺基层政府与社区自治组织的关系、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完善政治沟通制度等,构建城市基层政府与社区自治组织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7.
社区异质性与社区凝聚力的关系究竟是"同质相容"还是"异质互补",这一问题至今未有明确结论。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基于国内122个社区1 571份居民调查问卷数据,探究社区异质性、社区社会组织与社区凝聚力之间的关联机制,剖析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在社区异质性与社区凝聚力之间发挥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社区社会结构异质性、社区环境质量异质性以及社区文化异质性均有助于促进登记类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备案类社区社会组织参与仅与社区环境质量异质性正相关。社区社会组织参与有利于提升社区凝聚力,相比备案类社区社会组织,登记类社区社会组织在提升社区凝聚力方面作用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8.
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的模式创新与制度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国家社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证明,政府、企业与非营利组织是社区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三元主体.为充分发挥中国社区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有必要建立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的制度化模式.本研究根据我国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状况及其制度环境,提出了"政府主导、项目带动、网络联动、整合发展"的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的创新模式;并从登记制度、扶持机制、志愿参与、社工人才建设及评估机制、监管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的六项制度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
社区党建是我国基层党建的一个重点,本文主要从党的执政建设角度来研究社区党建问题,并认为社区党组织是发展基层民主过程中的领导核心,因此必须重视社区党建并重新构建社区基层社会自治组织,从而才能推进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的进程,更好地实现党对基层社会的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10.
美国社区非政府组织的运行情况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容提要 本文作者通过对美国社区的实地考察,介绍了美国社区非政府组织的主要类型、运作模式、政府扶持的情况和社区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并提出了进一步搞好国内社区建设的建议:要充分认识社区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加强城市基层的民主政治建设;健全社区非政府组织体系,积极开拓社区服务项目;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加强社区党建。  相似文献   

11.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伴随着社区的转型升级以及政府行政、民生事务的大量下沉,社区自治组织内部出现了明显的科层化现象。与行政组织和企业组织权责分明、分工精细的科层管理模式不同,城市社区自治组织权力来源的天然缺陷与资源掌握的有限性,使其科层权力运作缺少坚实的基础。自治组织权力与行政权力关系的不对等性以及自治组织内部成员的低成本脱位性,亦导致社区自治组织的科层化呈现出特殊的形态。虽然社区组织的科层化有利于基层社会治理绩效的提高,但其行政化倾向却受到社会各界的批评。社区科层化现象是转型期中国基层社会治理改革进程中行政体与自治体之间复杂关系互动的产物,任何试图通过改革使社区组织走出科层化的举措,都将面临复杂要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2.
目前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呈现出数量多、范围广、覆盖面大的特点,但既有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整体效果与参与方式之间是否存在正向关系,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矫正的工作完成度是否达标、涉及领域是否完善、矫正效果是否明显等问题仍不明晰。为防止刑罚执行权滥用、提升社区矫正质效、保障矫正持续实施发展,需要对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矫正进行有效性评估。首先,围绕“组织投入—运行过程—实施结果”的成效评估逻辑框架,遵循多维度、多层次、多要素的总体思路,构建“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的有效性评估指标体系。其次,综合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科学构建由社会组织自身建设、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社区矫正对象改善、经济效益及环境适应性4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共同构成的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矫正有效性评估指标体系。再次,运用实证案例对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矫正有效性评估指标体系进行适用性分析。最后,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建议,旨在为我国开展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矫正的有效性评估提供参考,从而为政府进一步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矫正服务提供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一、开展社区建设势在必行 柳州是个国有企业力量雄厚的城市,计划体制下“企业办社会”体现得尤为明显,企业领导不光要管生产经营,还要操心职工的衣、食、住、行,力不从心。从当前和今后柳州发展的趋势来看,加强社区建设,有其特殊的重要意义。其一,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政企分开、政府职能的转变,迫切需要通过社区来承接从政府部门和企业中分离出来的社会管理职能,从而为改革、发展和稳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其二,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管理的任务愈来愈复杂和繁重,管理的重心正在出现向地区、街道下移的新趋势,只有通过社区建设的发展,建立和完善基层社会的组织管理体制,对基层社会内的各种组织机构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化和正确的功能定位,才能适应城市管理的需要。其三,坚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在经  相似文献   

14.
在基层社会治理的格局中,社区民警扮演着异常重要的角色。在强调将警务工作重心下沉社区的大背景下,社区民警嵌入基层社会治理的路径选择显得格外重要。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特殊身份的拥有者,社区民警嵌入基层治理的路径具有多元性。社区民警通过基于个体治理行动的关系嵌入,在街居空间普遍建立起警民间的信任关系,构建起了社区警务互惠规范,有效破解了基层社会治理难题,实现了社区平安治理目标。如果说关系嵌入往往呈现出个体性特点,那么组织嵌入则多是依托于基层社会治理制度安排而展开的,通过对社区网格绑定性参与、党员社区民警在社区交叉任职等组织嵌入方式强化了社区民警的社区嵌入。与此对应的,基于特殊视角下的空间嵌入则使得社区警务室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理空间形态嵌入城乡社区中,并呈现出一种新的空间治理格局。这些嵌入方式既相互联系又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区别,构成了社区民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多维嵌入体系。  相似文献   

15.
清代江南社区赈济与地方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着重讨论了清代江南地区的社区赈济活动 ,尤其对以都图里甲庄圩乡镇等为单位的小型社区的赈济加以时空上的勾画。在此基础上 ,通过考察社区赈济与地方仓储、交通水平、宗族、基层社会构成等之间的诸多联系 ,折射出清代江南地方社会职能的多元化倾向以及基层社会组织重新整合的大致轮廓。研究表明 ,社区赈济之所以在江南地区长期存在 ,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即在于它能够与地方社会各种资源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6.
“大政府与小社会”——街区权力组织建构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区组织建构的宗旨是“小政府与大社会”,即社区整合与社区发展的现代化。而我国目前街区组织建构的任务是承载社会分化的大量社会性职能以及带有问题转嫁性质的政府行政职能,街区权力组织要在“单位制”趋于瓦解的情况下,重新整合基层政权,政治性目标优于社会性目标,成了“大政府与小社会”,其直接后果是社区的“虚拟整合”与社会形象发展现代化目标的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17.
随着物业小区在城市近郊形成规模化聚集区,城市核心区居民人口构成发生重大变化,以"居委会辖区"为基础、脱离业主/居民最大房产利益,将物业小区排斥在外的街居制基层社会组织,事实上已经失去了基层政权组织的性质。社区建设最大的困境在于,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物业小区没有被纳入基层社会组织体系,处于一种事实上被"弃管"的状态,导致业主维权和社会冲突不断。面对社区类型、地理分布和人口构成的巨大变迁,基层社会组织应做出相应的变革。应该重新界定社区概念和社区的组织定位,承认居民的私人房产利益,推动以居民诉求为核心的新社区建设运动,重新建构以"居住小区"为基础的基层社会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18.
试论非政府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主体的多元化 ,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和企业将共同承担社会管理的职能 ,尤其是在当今社区建设的发展中 ,非政府组织以它特有的社会管理和服务优势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9.
刘迟  刘伟红 《兰州学刊》2008,(8):93-96,41
社区的自治状态是社区各类权力主体在维护社区秩序、促进社区发展的过程中通过相互之间的职能协作达到的一种自我维续样态。通观公共经济理论对社区治理与公共产品供给的边界讨论,政府、社区自治组织、营利性组织的职能边界在理论发展上日渐走向明朗化。但是,在我们对上海市的相关调查中,却发现社区自治的边界依然存在着种种模糊,这些模糊主要是由政府对社区、市场的介入引起的,而这种权力的入侵有其客观的社会、经济基础。对社区治理职责边界的改进,重点在政府。  相似文献   

20.
转型社会与城市社区组织建设的拓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 ,随着市场体制的推进和社会结构转型 ,城市建设出现了大量新情况 ,面临一系列新问题。为此我们以转型社会与城市社区建设为主题 ,重点对行政化社区组织的终结 ,社区组织结构模式的拓展 ,社区组织运行模式的超越等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索 ,我们认为当前城市社区的组织运行与管理建设应关注以下几个问题即 ,改革社区行政管理、推进社团建设、完善居民自治管理等 ,并通过这三者的有效结合 ,共同构成社区运行的良性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