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个人都是一个星座,都各有自己的天地。在社会学中,孔德发现了秩序与进步,斯宾塞发现了社会与生物有机体的相似:韦伯发现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关系,滕尼斯发现了公社与社会的区别,齐美尔发现了交往的形式,帕累托发现了“剩余物”和“社会精英”。那么,鼎鼎大名的迪尔凯姆呢? 我以为,作为近代社会学之父,迪尔凯姆的贡献是多方面的。迪尔凯姆一生著书颇丰,但使其名垂千史的杰出思想,在理论上,主要体现于《社会分工论》和《自杀论》里;在方法上,则蕴涵于《社会学方法论》中。这三部书,构成了迪尔凯姆社会学思想大厦的主体,其他一系列著作,不过是他在三部书里主要观点兴犹未尽的进一步发挥。  相似文献   

2.
“挑战正统:社会学的公共功能?” 2005年9月8 ~9日,英国利物浦大学社会 学、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研究系将在利物浦举办 论题为“挑战正统:社会学的公共功能?”的学术会 议,与会者将包括社会学家、社会学系的研究生以 及社区组织。 今年是利物浦大学社会学、社  相似文献   

3.
社会分层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上一世纪末社会学研究开始以来,社会分层理论一直属于社会学研究的核心部分。乔治·齐美尔早就致力干这个课题.埃米尔·迪尔凯姆的主要著作之一也是论述社会分层的.马克斯·韦伯虽然没有写出这方面的专著,但是,他所说的价值关系与生  相似文献   

4.
1 十九世纪末,西方社会学家的注意力渐渐从社会的宏观结构转向微观层次上的“社会互动”及其这种互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发生的作用。具体地说,社会学家们开始关心这样一些问题:社会与个人究竟是怎样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社会是如何塑造个人、影响个人的“自我”发展的?个人又是如何维系和改造社会的?G·齐美尔是最早研究“社会互动”的德国社会学家之一。他认为,功能主义社会学理论和冲突理论所描述的社会的宏观结构和过程,归根结底都是人际互动的反映。因此,只有充分了解人际互动的过程,才有可能解释和理解各种社会现象。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打  相似文献   

5.
书讯     
书中写道,法国共产主义哲学家路易斯·阿尔都塞的最重要、最有影响的著作多半发表于六十年代。著者认为,在政治上,这些著作可以看作是阿尔都塞参加法共党内和法共与党外各种左派思潮开展重大论争的主要成果。这些论争大半涉及西方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由于斯大林问题的被提出,和作为另一种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中国影响的日益扩大,这些论争的含意,就显得更加复杂。在理论上,阿尔都塞力图对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基本概念重新进行评价。阿尔都塞虽未公然地把自己列入结构主义流派,但他显然沿用了列维-斯特劳斯等法国结构主义作家在建立自己的“正统”马克思主义时所采用的一些论点。在这个重新评价的过程中推动了有关文艺批评、文化社会学、政治经济学、人类学、政治理论和城市社会学等学科的一系列结构主  相似文献   

6.
齐美尔的现代性:现代文化形态下的心性体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生命哲学和文化社会学的立场视角,齐美尔说明了主、客观文化走向分裂对立的"文化悲剧";从日益扩张的货币经济的文化意义,结合与之交织的劳动分工的发展,齐美尔揭示了"文化悲剧"在现代社会的展开即现代文化形态;从对货币经济所主宰的现代外部文化形态的顺应、反弹、逃逸等不同反应方式中,齐美尔描述了现代人的生命体验和心性结构.  相似文献   

7.
货币社会学     
货币是社会学中一直存在但又不居主要地位的课题。书伯、齐美尔和马克思等古典社会学理论家在观察工业革命和民族国家统一市场的迅速形成过程时,为货币这种社会变迁动因所吸引。社会学界对货币的兴趣的线索,曾由帕森斯等人拾起,并在最近由贝克(W.Baker)、科曼(L.S.Coleman)和齐里泽(V.Zelizer)等人所复兴。不过,现在还没有系统的货币社会学。本文叙述关于货币的社会学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并指出走上新的研究大道的途径。作为出发点,我们先将社会学家关于货币的谈论与另外两个群体——经济学家和人类学家的专业兴趣相比较。这一比较为我们考察货币社会学作出广义的限定。  相似文献   

8.
张巍卓 《社会》2019,39(2):214-241
作为德国社会学的两位奠基人,滕尼斯和齐美尔奠定了截然相反的两种现代伦理生活格局。伦理世界观的分流源于他们各自对时代处境的体验以及对思想史的独特解释。从近代自然法的角度出发,滕尼斯的社会伦理的核心是重建政治社会的秩序与风尚,一切价值最终都要融入社会;与此相反,齐美尔的社会学思考从一开始就以对社会伦理的批评作为前提,他将超越社会的个体生命视作伦理的目的,对他来说,生命不仅意味着身处社会之中的个体具有饱满个性,而且从自身孕育出客观的、适用于他自己的伦理责任。从帝制时期到魏玛时期,德国社会伦理同文化伦理的分流、交织与合流为我们提供了一条理解德国社会学史的清晰主线。  相似文献   

9.
潘利侠 《社会》2022,42(4):1-30
“冒险”在齐美尔研究中一直未受到太多的重视。本文尝试在阐明齐美尔冒险概念意涵的基础上,以冒险视角审视齐美尔的核心议题和日常生活,揭示齐美尔思想和生活图景中的冒险内核。从冒险的角度看,齐美尔的“文化”实际上是精神生命的冒险,文化悲剧意味着冒险的阻断,绝对生命自我超越的本性表明生命的本质就是不断地冒险与更新,冒险在绝对生命的力量之下必然持续不息。齐美尔的研究方法和生活方式同样富有冒险意味。思想和生活图景的冒险内核让齐美尔成为了波德莱尔意义上的第一位现代性理论家、福柯意义上具有现代性态度的启蒙者。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 日前,在美国耶鲁大学社会学系戴慧思副教授那里看到了她订阅的《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由于邮程费时,我见到的最新一期是1983年第一期。我想就刊载在该期的王胜泉同志所写《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是如何使用“社会学”名称的》一文提点看法。这篇文章引用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五处,想用以说明马克思、恩格斯是“使用‘社会学’名称的”。但细读引文,五处引文中的四处仅仅提到了孔德的名字,根本没有提到“社会学”的名称,更谈不上如何使用。只有一处引文,即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一书序言的最后一段话,中译本是这样的:“因此,我们先发表这部论战性的著作,再各自分头在自己的著作里叙述自己肯定的观点,以及对现代哲学和社会学的肯定的见解。”这是王胜泉同志认为马克思、恩格斯“使用‘社会学’名称的”唯一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这段话,过去我在国内时就  相似文献   

11.
齐格蒙特·鲍曼的社会学著作中有大量关注福利国家前景、全球化影响下的人类生活、个体化以及“新贫困”的思考。被鲍曼称作消费者社会的当下社会,可被视作流动的现代性,强调流动性作为我们时代的标志。而全球化的概念完整地概括了这种资本与社会精英日渐增强的流动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赵妍 《社会福利》2011,(5):33-34
齐格蒙特·鲍曼的社会学著作中有大量关注福利国家前景、全球化影响下的人类生活、个体化以及“新贫困”的思考。被鲍曼称作消费者社会的当下社会,可被视作流动的现代性,强调流动性作为我们时代的标志。而全球化的概念完整地概括了这种资本与社会精英日渐增强的流动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周建国 《社会》2003,(4):8-11
乔治·齐美尔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他的学术贡献是广泛而巨大的。但与他的学术成就极不相称 的是,他生前几乎可以说是一个受冷落的学者,这一方面可能与他经常截取日常生活的“碎片”来透视现代社会而使他无法迎合当时的主流社会学有关,另一方  相似文献   

14.
军事成为社会学全面而又系统的研究对象始于本世纪,确切地讲,是本世纪40年代。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形势(许多国家和部分社会生活的军国主义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紧张的国际形势、由于军事技术及工艺的发展和完善而导致的军事超越民事的状况,在60、70年代促使逐渐形成了一门专门的社会学学科——军事社会学。社会学把军事作为专门学科研究,不仅有助于对军事的科学解释(从过去社会学著作把战争和军事看成是投机行为转为具体的经验研究的  相似文献   

15.
《社会》1985,(5)
管理体制的改革是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厂长负责制”、“民主选举举”、“工人身上有多少油,干部身上(应该或不应该)有多少油”等等,是人们具体的话题。作为社会学,紧扣着这些具体提法或作法发表议论是好的,但还不够,科学必须探索日常事物深层的东西,这些东西要依靠一整套有分析效能的概念来把握,使之粗具理论的形态。本期我们在这方面作些尝试,想结合社会学对权力关系和社会控制的分析来探讨  相似文献   

16.
齐美尔论现代性体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小章 《社会》2003,(4):4-8
一 如果说,波德利亚尔(Jean Bandrill ard,1929~,法国当代社会学家、巴黎大学教授——编者注)是一位以敏锐的甚至有点神经质的感觉、尖锐的笔触捕捉现代性体验的当代社会学家的话,那么,在经典社会学家中,乔治·齐美尔(Georg Simmel,1858~1918,又译格奥尔格·齐美尔或西美尔——编者  相似文献   

17.
王利平  陈嘉涛 《社会》2018,38(6):91-124
本文着重考察齐美尔个性观在其生命哲学中的展开。以个性观在德国思想史中的演变为线索,追溯了自文艺复兴经十八世纪启蒙时代,再到十九世纪浪漫主义兴起之后的一系列重要变化,集中讨论了尼采--作为生命哲学的最初阐发者--的贵族理论是如何影响齐美尔的。尼采笔下备受推崇的个体,在与世界整体相剥离之后,失去作为类存在的归宿感,这也是齐美尔探讨现代个性如何持存的起点。齐美尔在现代资本主义劳动分工、艺术创作之形式的转变以及个体生命时间的展开(尤其是死亡的意义)等不同的层次上,对以生命为立足点寻求个体自我的统一作了深入论述。文章最后回应了韦伯和卢卡奇对齐美尔的批评,笔者认为两者分别从理性主义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传统反思了齐美尔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18.
新经济社会学的兴起和发展探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为经济社会学的最新进展 ,新经济社会学吸引了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本文通过对“新”“旧”经济社会学的比较和相关领域研究进展的介绍 ,分析了新经济社会学的学术背景 ,并从网络、组织和文化角度描述了新经济社会学的研究现状 ,以及新经济社会学的成果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社会网”理论述评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社会网研究是西方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领域 ,是一种关于社会结构的观点 ,是一套分析方法和技术。社会学从创始以来 ,社会结构一直成为社会学家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G.Simmel)在《群体联系的网络》(1992)中第一次在社会学研究中使用了“网络”一词 ,并把社会想象为相互交织的社会关系。二、三十年代 ,英国人类学家发现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社区与其他社区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社区的界限并不象主观判定的那样清楚。在这种背景下 ,社会网分析就应运而生了。英国人类学家拉德克利夫 -布朗(Brown)…  相似文献   

20.
名词解释     
反文化(来自拉丁语eontra[反]和cultura[文化])是现代西方社会学及政论文章中用以表示与占统治地位的文化相对立的社会方针、理论、价值等。本世纪六十年代反文化这一概念首先在美国新左派Th.罗扎克等人的著作中赋予了左倾激进主义的解释,作为工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某些社会反抗集团(部分大学生、嬉皮士、各类“公社”成员)的含糊不清的纲领和理想的表现。反文化的重点在于个人的“内在经验”,加以神秘的解释的“宗教革新”,仿佛这就是形成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