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先进文化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具有本质的必然联系。在当代中国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 ,才是真正的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必将指引着新世纪新阶段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抵制西方国家鼓吹文化全球化、同质化的必然要求,是确保中华民族文化特质性、认同性的重要保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我国传统文化中包含有以和谐为核心的文化价值观、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民惟邦本”的人本思想等有利于现代化的特质。我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必须坚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放眼世界,积极吸纳西方文化的优秀成分;必须改革文化体制与制度,积极主动地构建社会主义新文化。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地把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发展作为新时期党的主要任务提上日程,充分显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觉与文化自信。如何进一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发展问题,已成为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大课题。我们认为,一方面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思想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指导思想及理论基础的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它包括: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首先要坚持“三个原则”;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要一贯始终坚持改革开放;要处理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要注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宣传工作;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方法,培育“四有”新人;要注重政治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要注重加强和改善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要组成一个能取信于民、有希望的领导集体。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对文化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及发展规律的科学揭示与概括。试着从哲学基石、政治立场和价值目标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进行三维解读,是我们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有效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指导我国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现时期,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在我国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推进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重要动力,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重要支撑。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推进,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带来了深刻影响。一方面,市场经济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带来契机;一方面,市场经济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带来挑战。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辨证关系出发.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需要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紧密结合起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方向;坚持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基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红色文化,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又反过来成为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中国化的重要引擎。红色文化的传承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的过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应使红色文化得到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8.
一方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带来了新契机,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带来了新动力;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间的辩证关系看,当前,需要推进两者的统一.为此,需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以改革和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对文化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及发展规律的科学揭示与概括。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其哲学基石,具有突出的实践属性、批判属性和发展属性;以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其政治立场,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和人民属性;以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为其价值目标,具有解放人、塑造人和发展人的文化功用。从哲学基石、政治立场和价值目标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进行再次解读,是我们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有效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指导我国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现时期,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在我国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社会出现了思想变化发展现象。从原因看,思想变化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从本质看,思想变化的实质是思想文化的多样化发展;从整体看,思想变化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需要从思想变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间关系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加强马克思主义整合各种社会思潮的工作,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贯穿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全过程并起主导作用的基本规律。掌握并自觉运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规律,始终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一要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历史必然性;二要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回答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必要性;三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加强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党以来的历史证明,只有准确地把握时代的实践主题,才能成功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实现党的理论创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新时期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实现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并在新的实践中进一步发展、完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3.
在更加开放的全新的经济政治环境下,我国社会主导意识形态和非主导意识形态状况呈现出特殊性和复杂性。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主导意识形态,同时存在着并有着相当大影响的其他多种意识形态是非主导意识形态,要客观认识这两种意识形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坚持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必须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必须正确把握意识形态主导性和多样性的关系;社会主义主导意识形态应当与时俱进,推进理论创新,实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和手段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的持续必须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为前提,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遭遇了挑战。历史经验证明,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确保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吸取国内外政治风波的教训,始终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任务,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高度自觉,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新觉醒。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掌控舆论导向,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建设一支宏大的文化队伍。  相似文献   

16.
当前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性问题的研究存在着观点不够全面、论证不够系统的理论局限,即理性缺失。经全面系统研究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的一脉相承性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体现在二者对无产阶级立场的共同坚守上——坚持共同的阶级属性、精神指向、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二是体现在二者都具有的与时俱进的实践品格上——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本质层面上的同向建构和在逻辑层级上的经验升华;三是体现在其内部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内在统一上——坚持以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的创新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的一脉相承性表明,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立场和主导方向,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性引到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改革实践中,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提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理论指导,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7.
十七大提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1]十七届四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改革开放在经历了以经济体制为主的改革并取得巨大成效之后,在新时期进入了以社会建构和文化体制改革为主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成为推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个时代性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中国社会指导思想的基础,在新时期为适应理论、实践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其中国化的进程中日益凸显出文化诉求。以多种途径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文化诉求,有助于建立起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文化理论,开辟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之路。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的光辉历程和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重在思想上建党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主要包括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两个层面。90年来,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指导实践。这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辉煌成就的一个根本原因。党的思想建设的基本经验可大体归纳为: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并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服从和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和党的建设总目标;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不断推进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解决中国革命和发展的实际问题并将其经验上升为理论的过程。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前提是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从整体上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创造是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是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给予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以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给予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和判断中国革命和建设所处发展阶段以正确指导,给予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的道路选择以正确指导,给予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未来发展方向的确立以正确指导,给予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价值取向以正确指导。要进一步做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工作,关键在于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解决问题,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坚持人民群众是社会和历史发展主体的价值标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