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从王维诗中有画起笔,探讨王维以诗人构思和画家布局的艺术特长使诗歌达到完美意境的因素,并仅从绘画构图方式之巡行移动式构图的角度研究王维山水诗通过布局、构图的艺术处理造成诗中有画的高境界。使读者能够充分了解王维诗画融合的艺术特色,对“诗中有画”有着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绘画史上,王维以独具神韵的水墨山水画作品被后世画家尊崇为一代宗师.后世学者认为,王维在绘画领域的历史地位,实际上比他在诗歌领域的地位更高.王维"空灵淡远"的水墨画风,几乎影响到中唐以后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全部历史.细读这位一代宗师的水墨山水画精品,人们禁不住为其中不尽的诗歌之美所吸引,为其中幽远玄妙的禅味所陶醉.  相似文献   

3.
笔者对王维诗歌山水诗四个向度进行论述。我们知道,王维以"诗佛"著称,将深奥晦涩的佛理禅意融合在山水诗中,借山水意象表现禅意和内心,禅境与诗境在他的笔下达到了美学高度上的统一,开创了诗歌的新境界。笔者认为具体有四个方面的向度:(1)闲适随缘;(2)追求空寂;(3)动静相宜;(4)无我之境。王维山水禅诗的创作,把自我、山水、世俗、禅理、诗味和哲理等诸多元素综合、开拓和通融,开创了唐诗的新境界,对当代古诗词的创作和文人情趣的滋养也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贬谪是唐代诗人仕宦生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每一次的贬谪都对诗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王维的被贬济州参军同样是他人生的一次重要的转折,从而对他的诗歌创作也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对于济州司仓参军这一职位以及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无疑可以透视诗人诗歌风格形成的因素,从而进一步理解王维的诗歌作品以及他独特的艺术特征,使我们可以不再仅仅停留在作品的外部分析之上。  相似文献   

5.
唐代著名田园诗人王维,是描绘"夕阳"美景的大师.诗人笔下的"夕阳",既是自然美的代名词,又是他思想与情怀的载体,还对应着他生命的西沉与归宿.他将诗、画、乐融为一体,创造了诗歌史上最具灵性的诗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6.
唐代著名田园诗人王维,是描绘"夕阳"美景的大师。诗人笔下的"夕阳",既是自然美的代名词,又是他思想与情怀的载体,还对应着他生命的西沉与归宿。他将诗、画、乐融为一体,创造了诗歌史上最具灵性的诗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
王维是一个在艺术上全面发展的大师,在诗歌、绘画、书法、音乐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各门艺术之间取长补短,互相融会贯通,是王维诗、画、书、乐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之一。宋代大诗人苏轼在《东坡志林.书摩话蓝田烟雨图》中曾说:“味摩洁之诗,诗中有画;观摩洁之画,画中有诗”。寥寥数语,深刻地揭示了王维诗歌创作的突出特色。在王维诗中,注重运用绘画中的色彩调配对比、虚实相生、经营位置的构图原则是其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8.
石头在长诗《献给鹅屋大山上的月亮——兼致王维》中运用"重复"艺术,记录其徒步跋涉中的所见所思,营造了独特的环境氛围,揭示了诗人的精神状态,建构了丰富的审美意蕴。本文将通过《献给鹅屋大山上的月亮》中的意象和句式的重复、意境的重复以及事件和场景的重复三类现象系统地探寻这首诗歌的内蕴。  相似文献   

9.
王维是隋唐一代的全能作家,其诗歌中所体现出的"诗中有画"的艺术特征,一向为后世学者津津乐道。他以画理入诗,融画技于诗情的高妙笔法,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这与诗人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造诣和人格修养是互为表里的。诗人徜徉于自然的灵秀之中,品味山水田园之乐,追求诗与画的完美结合,意与境的形神之美。  相似文献   

10.
石头在长诗《献给鹅屋大山上的月亮——兼致王维》中运用"重复"艺术,记录其徒步跋涉中的所见所思,营造了独特的环境氛围,揭示了诗人的精神状态,建构了丰富的审美意蕴。本文将通过《献给鹅屋大山上的月亮》中的意象和句式的重复、意境的重复以及事件和场景的重复三类现象系统地探寻这首诗歌的内蕴。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中国与日本的交往,大体以三国曹魏为界线。其前较少,中国正史对日本记载仅寥寥几笔;其后多起来。陈寿撰《三国志》首次为日本立《传》,当是重要证据。该《传》记载由中国前往日本的路线、里程,女王国的结构、物产、法制,日本人的服饰、发式、婚姻、丧葬习俗等,同时还记载了倭女王与曹魏6次使者交往及礼品、赏赐等。《倭人传》中某些记载需考证、辨别,但毕竟是研究早期日本及中日关系史的宝贵资料,在中日史学界都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倭人传》史料,大体来自王沈《魏书》和鱼豢《魏略》,前者为官修,故有条件使用大量官方史料。偌多官方史料源头,系曹魏赴日使者的两个《报告》和日本来华使者的提供。  相似文献   

12.
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是元朝在藏区设立的三大宣慰司都元帅府之一,治所在河州。对于元代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的机构设置学术界至今尚待深入研究。本文认为,元代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的机构设置实际上是由这样几部分组成:一是"掌军民之务"的宣慰司系统,如总管府以及总管府下辖的各州、县,这一系统是以行政管理为主。二是都元帅府所属的军事系统,如元帅府等;三是吐蕃等处宣慰司兼管的万户府等。四是招讨使司系统。二、三、四系统均以军事管理为主。五是管理藏传佛教、汉传佛教的宗教机构,但这一系统不在本文讨论的范畴中。一些论著中之所以未能理清元代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的管理体系,其原因就在于元代吐蕃等处宣慰司与都元帅府两大系统都兼有一定的军政管理职能,也都管辖着相应的行政与军事机构,只是吐蕃等处宣慰司更侧重于行政管理,而都元帅府则偏重于军事防务。  相似文献   

13.
明东胜卫位于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为防御北元—蒙古而设,地理位置重要,初设于洪武四年,因明朝军事失利,五年即撤。随着明朝军事力量加强,洪武二十五六年再设东胜卫。此后明朝有意南缩防线,永乐元年将东胜卫内徙河北。东胜卫的兴废典型地反映了逐渐形成的明蒙以长城为界南北对峙的情况。长期以来学界对东胜卫的设立时间和地点看法不同,本文做了新的考证。东胜卫旧地后来成为蒙古土默特部恰台吉的驻地,称妥妥城,本文进一步论证了妥妥城是以恰台吉的本名脱脱命名的,揭示了他的生平、驻地,以及他在明蒙关系等事务中的作用,认为他的名字被当作地名沿用了四百余年,是对这位历史人物的珍贵纪念。  相似文献   

14.
文成帝《南巡碑》可进一步充实对北魏前期以幢将郎卫制度为主体的禁卫武官制度的认识。《南巡碑》所见幢将有内都幢将、三郎幢将、雅乐真幢将、内小幢将等 ,内都幢将当为负责殿中宿卫的禁卫长官。《南巡碑》所见斛洛真即胡洛真 ,意即“带仗人”(宿卫者 ) ,斛洛真军将或即宿卫军将。雅乐真、胡洛真可能就是史书中常见之羽林、虎贲 (郎 )。《南巡碑》可见大量郎官———内行内三郎、内三郎、三郎 ,内三郎多兼将军号。北魏前期亦有左右卫、武卫、四军、骁游等将军 ,似亦为禁卫武官。左卫将军所兼之南部折纥真即南部下大夫 (尚书南部侍郎 )。文成帝时禁卫武官出身于五六十个家族 ,归附拓跋鲜卑的各部族几乎都有代表人物任职于北魏禁卫武官系统 ,主要以帝室十姓、勋臣八姓及素和氏、斛律氏等约十余个家族为主。高车 (敕勒 )族的乙旃 (叔孙 )、斛律氏与北魏禁卫军权的关系极为密切。禁卫武官的出身和来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魏前期政权浓厚的民族特色及广泛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5.
公元前119年春,卫青、霍去病各率5万精骑,出塞攻略匈奴。汉武帝希望霍去病能与伊稚斜单于接战,为此,曾经两次调整出攻地点。卫青也想建立大功奇勋,却两次被更改出发障塞。卫青既出边塞,捕捉到匈奴人俘虏探得伊稚斜单于所在位置后,临阵命令前部将军李广合并于东部将军,而与其曾经的救命恩人公孙敖一起去攻取伊稚斜单于。李广负气出行,迷路失道,后大将军期,含冤自刎。匈奴伊稚斜单于西北驰遁。卫青、霍去病、李广、公孙敖明争暗夺与匈奴伊稚斜单于接战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文章概述了作为语言学家的魏建功先生对民间文学的研究和学科建设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西平郡城考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对汉末魏初的中央和西平的军事政治面貌、需要(内外部因素)和可能(必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入手,对西平郡城进行了深入地讨论。认为汉末魏初在西平只建了三个小城。  相似文献   

18.
先秦至魏晋是桃文化的滥觞和形成期。古人对灵魂不死的信仰以及在生活中对桃的崇拜,奠定了桃为仙品的文化内涵的基础。而汉、魏、晋出现的大量的有关桃的神话、仙话小说推动了这一内涵的发展,而此时兴起并不断发展的道教更是强化了这一民俗信仰,使桃成为民俗生活中的仙桃。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新疆6所高校的维、汉族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基本现状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采用心理健康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试,并对维、汉族大学生身心健康情况进行比较。新疆维、汉族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基本情况总体无显著差异,通过参加体育活动能有效改善心理健康状况;维、汉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各具特点,在自我和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上存在差异;维、汉族男、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0.
<魏书>是一部皇朝史与民族史相结合的杰作.其史论中所包含的鲜明的历史文化认同观念、统一意识、门阀观念等特点,明确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民族纷争到民族融合,重新走向统一的历史过程,具有不可忽视的特点和价值.<魏书>史论对全面认识北朝的史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