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聊斋志异》(以下简称《聊斋》)以它奇诡靡丽的文采、曲折灵幻的情节及渊雅精深的意蕴,风靡天下,迄今近三百年,成为中国古典小说的一大奇峰。但《聊斋》究竟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它的写作原则是什么,有怎样的特殊体制,历来众说纷纭,始终未能弄清楚。近年来文学研究者又将它划人“短篇小说集”之列,并就其写作方法是浪漫主义,还是现实主义,抑或二者之结合进行了多番的争论,但也似未能得出很能说服人的见解。笔者研读《聊斋》有年,认为《聊斋》就其性质而论,不是现  相似文献   

2.
以前只是有人提到过,《聊斋志異》有二十四卷本。然書却从未为学术界所发現。所以,张友鹤先生輯校三会本《聊斋志異》,曾使用了国內許多重要本子,如半部手稿本、十二卷的鎢雪斋抄本、十六卷的赵起杲本等,却未見二十四卷本。  相似文献   

3.
<正> 《阅微草堂笔记》是继《聊斋忘异》之后出现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自问世后,它与《聊斋》一直并行不衰,被誉为明清笔记小说的“双璧”,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曾经拥有广大的读者。  相似文献   

4.
《蕉轩摭录》是一部沉湮百余年的奇书 ,是清代俞梦蕉编撰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它仿《聊斋》之体 ,写人情世相 ,抒情言志 ,内容多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 ,抨击官场的污浊 ;歌颂忠贞的爱情 ,向往婚姻自由。在劝戒世人 ,止恶扬善方面又多愤世嫉俗之作。是一部认识价值较高的作品。但语多讥刺 ,内容多离经叛道 ,以致流传不广 ,后人研究也见仁见智。  相似文献   

5.
<正> 一《聊斋志异》(下称《聊斋》)四百余短篇写的多是鬼狐仙怪,畸人异行。但作者却能做到“一篇一境界,一花一精神”,以咫尺之幅,使龙腾虎跃,海倒江翻,不给人浅直雷同之感。对此,清人评点《聊斋》多有精采之论。本文拟结合清人评点,对《聊斋》的情节结构作一初步探索。《聊斋》展示矛盾冲突的方法多种多样,其情节结构具有千变万化的特点。冯镇峦说:《聊斋》“每篇各具局面,排场不一,意境翻新,令读者每至一篇,另长一番精神。如福地洞天,别开世界;如太池未央,万户千门;如武陵桃源,自辟村落。不似他手,黄茅白苇,  相似文献   

6.
蒲松龄一生著述极多,据路大荒《蒲松龄集》,蒲氏著述除《聊斋志异》(下文简称《聊斋》)外,尚有文458篇,诗929首,词、曲IO2首,埋曲13种存世。后世学者于蒲氏著述几都有所涉及,本文拟以时代演进为序,侧重介绍《聊斋》的研究发展情况。一、发动期:清代《聊斋》问世后不久,即“风行天下,万口传诵”,①其时名家如王渔洋等纷纷为此书题辞或作序,直到本世纪初,这种评写之风仍未消歇。朱一直《聊斋志异资料汇编》收清人为《聊斋》所作序跋题辞42篇。而《聊斋》之评点者,总共也有十六七家之多。在文化传播工具并不发达的中国清代,…  相似文献   

7.
《聊斋志异》众多版本中,除现存半部手稿外,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当推铸雪斋抄本(简称铸本)和青柯亭刻本(简称青本)。比较三者远近亲疏关系,洵为聊斋版本中至关重要的问题。目前,聊斋研究界多认为铸本更接近手稿,笔者则以为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如手稿者即指现存这半部手稿,那么,情况恰与人们通常认为的相反,与现存手稿关系更密切的当是青本,而非铸本。  相似文献   

8.
20世纪20年代,郑振铎受新研究方法的启示,在《研究中国文学的新途径》一文中,对文体研究提出如下想法:“我们应该有不少部关于每一种文体之研究的著作”,并举例说:“关于戏曲,至少要有一部《戏剧史》,一部《戏剧概论》,一部《演剧史》,一部《中国舞台之构造与观众》,一部《戏曲及其作者》,一部《传奇的研究》,一部《皮黄戏之沿革与歌者》,一部《昆曲兴衰史》,一部《脸谱及衣饰之变迁》等等。”[1]一个世纪过去,他的设想仍未过时,而当时还未进入他“文体研究”视野的话剧,现已百岁,对照他的设想,我们做了什么?实…  相似文献   

9.
《聊斋志异》中有不少篇幅涉及到商人,其中有粮商、盐商、布匹商、珠宝商、水果商……他们构成了洋洋大观的商人形象画廊,给我们展示了封建社会后期的商业活动全景。他们以贩卖为主,以山东为中心,在全国各地调剂有无,靠商品的地域差价赚取利润。在《聊斋》里,坐店零售的商人并不多见,就连客栈主也多以陪衬的身份出现。这里我们着重从三个方面来谈谈这些商人形象的特点。 首先,《聊斋》里现实社会的商人和超现实的神仙鬼狐相始终,商业活动和神秘力量相纠葛,商人们的悲欢离合,成功失败大都掌握在神仙鬼狐的手中。一部《聊斋》,既根植于现实的土壤,又沐浴在绚丽多彩的超现实的阳光里,《刘夫人》中廉生的一举一动,亡魂刘夫人都一  相似文献   

10.
搜神写世态谈鬼话人情——《聊斋志异》又一类主题述评赵金维对于《聊斋志异》,人们往往褒赞其主题在于揭露封建社会政治的黑暗、吏治的败坏,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考场的弊端以及赞美自主的婚姻、诚笃的爱情等。诚然,这些确实是《聊斋》一书的重要主题,也是《聊斋》的...  相似文献   

11.
《聊斋志异》是中外闻名的短篇小说集。但称《聊斋》为“短篇小说集”,不过是撮其要而言,集中有一些篇章实不属于小说,而应归之于散文中的小品类。这类文字大约占现存《聊斋》篇章的四分之一左右。《聊斋》中的小品文与小说之最大不同点在于更多实录和议论,针对性强,讽刺性强。这些小品文多没有曲折复杂的情节,没有完整的人物形象,或是随笔,或是杂感,或是寓言,或是日记等。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清初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2.
文言小说图像传播的历史考察——以《聊斋志异》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运鲁 《兰州学刊》2009,(6):176-181
插图艺术在白话通俗小说传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言小说的插图兴起于晚清刊行的《详注聊斋志异图咏》。《聊斋》插图的出现,对《聊斋》的出版传播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时代的进步,各种图咏本、绣像本、连环画,甚至邮票、剪纸都成了《聊斋》传播的载体,正是这些形式多样的插图本的出现和传播,使得《聊斋》能够同《水浒传》、《西游记》等通俗小说一样进入普通大众的阅读视野,成为妇孺皆知的经典名著。  相似文献   

13.
《聊斋》使用的是芳龄早过的文言,可是《聊斋》问世以来,却受到了中外读者普遍的赞扬,一下子轻取了“雅俗共赏”的桂冠。难道只是因为那些象莎士比亚式的丰富的复杂的情节构成的神奇故事吗?不见得,因为有时某些故事的细微末节我们也记熟了。可是还想三复斯篇。我们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聊斋》的语言耐看、耐读,吸引人,有巨大的魅力。不少《聊斋》的爱好者研究者已感到这点。当代的李厚基同志认为《聊斋》“处处显出语言的美”、“是历代文言短篇小说家所望尘莫及的”。早  相似文献   

14.
据粗略统计,从7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中期,发表有关惯用语的专论20多篇,有关论著和教材更多,还出版了多部惯用语词典。特别是陈光磊编注的《中国惯用语》和高歌东等人编著的《汉语惯用语大辞典》的出版,表明惯用语的研究已逐步深入。但是,对于什么是惯用语这个基...  相似文献   

15.
《耳食录》、《客窗闲话》、《夜雨秋灯录》等三种真本清代文言小说名著,最近已由吉林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这三部小说都是“聊斋型”作品,具有鲜明的进步性、人民性和独特的艺术成就。其中的象征小说更是别具一格。不仅学术价值较高,对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拙作《<聊斋志异>》探秘》之续篇。立论基础是:《聊斋》是一部用梦幻主义美学原则写成的文史哲一体的著作。“文”是指藻绘生动,形象诞夸;“史”是指大部分作品的内容具有实录事实的野史性质;“哲”是指这些诞夸的形象和实录的故事,立旨在图解儒释道义理,即“文以载道”或“托事说法”。因此,本文从文史哲一体的角度对《聊斋》进行宏观探讨,并集中讨论它的写作原则——梦幻主义的美学框架。  相似文献   

17.
吴九成同志的《聊斋美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我仔细翻阅了一遍,觉得它是近年来《聊斋》研究的又一重要收获。何以这样说呢?首先,它提供了一个新的审美视角。新时期以来,研究《聊斋》出现了新的热潮,介绍和欣赏的文章大量刊出,不少人还出版了专...  相似文献   

18.
唐修《晋书》是唐朝建立以后唐太宗第三次设馆而修的官修史书。当时,可供参考的史料很多。一是前人所修《晋书》唐时尚存。从晋代到南北朝时期,私人修撰的晋朝史书大约有20多种,唐初犹存于世的尚有10多种,一般被称为“十八家晋书”。二是晋代起居注唐初尚存一部分。据《隋书·经籍志》载,自晋武帝至隋开皇,起居注存44部,1178卷,这是有关晋代最为原始的史料。此外,还有史料杂著、野史杂史共17部,245卷,五胡十六国的国书30家及《十六国春秋》等。唐人重修《晋书》可借鉴的史料如此广泛,而《晋书》的编撰者却大量…  相似文献   

19.
《聊斋俚曲集》和《聊斋志异》同是我国古典文艺园地里的奇葩。俚曲在蒲松龄的作品中,同样应给予较高评价。但俚曲中涉及许多方言土语。理解这些方言土语,对于疏通《聊斋俚曲集》,对研究蒲松龄和《聊斋志异》,都是很有意义的一件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中华书局将出版《蒲松龄集》。由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特请路大荒先生把蒲氏的遗著重新整理。路先生所藏蒲氏作品最为完备,对蒲松龄研究有素。这部集子除将新近发现的《聊斋词集》全部列入外,其余《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集》和杂著等,很多以前从未发表过的作品。书前并附有《蒲松龄年谱》,把蒲松龄所处的历史时代与他的生活、作品按年排比,足供蒲松龄研究者和文学史写作者的参考。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同时还将出版《聊斋志异》的汇校汇注汇评本,为研究工作者提供一个具有较为丰富的参考资料的本子。《志异》过去流传最广的是乾隆年间刻印的青柯亭本,共431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