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科学研究》八二年第二期载刘友竹先生《李白的生地是“条支”》一文,确认李白的生地是条支,即“今阿富汗中都一带,其治所就是昔之鹤悉那,今之加兹尼。”我认为刘先生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在李白生地问题的研究上是一个新的突破,不失为一家之言。我完全同意这个观点。作者在论证这个观点时,不但从有关记载的原资料入手,引证、分析、推理、断定,而且还就李白有关诗章进行旁证,极有说服力地告诉读者:“李白的某些作品有助于使这个论点得以成立。”最近,我正翻阅李白全集,觉得除文中引《江西送友人之罗浮》、《千里思》、《赠崔郎申宗之》三首诗外,有一首也可以旁证李白的生地是条支。现录之于下:“鲁缟如玉霜,笔题月支书。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两个天资英特、想象非凡、最富有浪漫气质的作家,那就是庄周与李白。 庄子在《逍遥游》中,用他那奇特的想象与汪洋恣肆的健笔,创造了一个“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的大鹏鸟的壮伟形象。而在李白作品中,尤其是  相似文献   

3.
李白,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以其丰富的生活经历、独特的思想感受,用一支雄奇怒放、妙笔生花的如椽之笔给我们留下了近千首优秀诗篇,实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份珍贵遗产.自出现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以后,研究李白诗歌的各种诗话词话,可谓汗牛充栋,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历来研究李白的文章,言其艺术性者多,论其思想内容者寡;纠缠于某一篇文章者多,整体研究者少.而对李白乐府的研究,同样存在这个问题.有感于此,本文欲结合李白对汉魏乐府民歌的继承发展,简单分析一下李白乐府在思想内容方面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四年十月,李白研究会在诗人幼年生活过的地方—四川江油县宣告成立,并进行了内容丰富的学术交流。会议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对李白生平、经历的研究 李白的诗歌流传很广,但诗人的身世的许多方面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个“谜”。例如,李白的出生之地有西域、陇西、四川、山东、金陵等多种说法,迄今尚无定论。在这次  相似文献   

5.
何念龙 《江汉论坛》2006,(12):124-127
李白之“气”,充沛饱满、丰富多彩,但如果从最具个性色彩和最具影响力的角度看,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这就是才气、酒气、仙气和傲气,李白就是这充沛四气完美融合的凝聚体。“四气”各有特色,并具共性,共同展示了李白文化精神的主导方面:天赋才华、高标自我的自信精神;潇洒不羁、超尘绝俗的自由精神;卓然特立、傲视权贵的人格精神;率真任情、淋漓酣畅的诗酒精神,这就是一个具有异相特质的李白,一个融汇了先天超人和个性气质、精神风貌特异性的李白。由此,李白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绝无仅有的“这一个”。从文化背景看,李白的“四气”,鲜明标示出中国古代文化独特的内涵以及中国诗酒文化和士人精神所达到的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庞德对李白诗歌译文的分析,试图探讨其翻译中的独到之处与失误之笔,并进一步探究其翻译主张和诗学理论。  相似文献   

7.
李白写了大约一百三十多首有关妇女题材的诗,数量之多,大大超过了他的同时代的其他诗人。这个特殊现象,曾经引起人们的批评指责,一直到近代,还有人认为李白写了这许多妇女诗是犯罪行为。产生这些意见的历史原因是由于,一方面,在封建社会中,妇女的社会地位低下,美女等于骏马,《爱妾换马》这个诗题被视为饶有兴味的事,加以夸耀咏叹。另一方面,他们又认为诗歌有关风教,在诗歌中竟然大写妇女,岂不有伤大雅。据宋人在诗话中称引,王安石就曾对李白进行过抨击,认为“太白词语迅快,无疏脱处,然其识污下,诗词十句九句言妇人酒耳。”针对王安石的谴责,也有人曾经为李白进行过辩解,以为:“渊明篇篇有酒,谢安石每游山必携妓,亦可谓之其识不高耶?”其实,李白虽有咏妓的诗,但为数甚少,以此少数游戏之笔据以论其大量的其他类型的妇女题材的诗,当然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8.
自稗山先生在《李白两入长安辨》(《中华文史论丛》旧第二辑)中首次明确地提出李白两入长安之说后,郭沫若同志又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进一步肯定了这个说法。这对于李白生平和作品的研究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进展。它使李白作品中的一些疑点得  相似文献   

9.
一、大唐一诗侠 在李白“谪仙”、“诗仙”、“酒仙”等诸多美号中,我认为还应再加上一“诗侠”。在唐代诗人中,不仅是他所写的任侠诗篇最多,而且他本人就是唐代有名的一位侠士。且看诗人的自画像: 忆昔作少年,结交赵与燕。金羁络骏马,锦带横龙泉。(《留别广陵诸公》) 风流少年时,京洛事游邀。腰间延陵剑,玉带明珠袍。(《叙旧赠扛阳宰陆调》) 从李白自己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头戴高冠,腰佩雄剑,身穿珠袍,坐跨骏马的少年侠士,破纸欲出。这就是“诗侠”李白的自画像。 那么,在李白同时代人的眼中,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李白的好友“饮中八仙”之一崔宗之写道:  相似文献   

10.
李白从璘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安史之乱期间李白从政,以作李磷幕僚始,判长流夜郎终。历时虽短,却是李白一生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在封建社会,论者各执所据,或说李白助璘为逆,不足为训;或说李白被胁入幕,身不由已。解放后,对李白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但在这个问题上依然众说纷纭。分歧在于对李璘事件性质的认识:一说李亨、李璘是王储之争,无谁正谁逆可言;一说李璘不顾国家民族利益,挑起内战,咎由自取;独郭老的《李白与杜甫》认为李白从璘东下用兵,为的是北上抗敌,结果反成李亨阴谋的牺牲。至于对李白从璘的思想动机,上述诸家的看法却是一致的,认为在于平息战祸,统一祖国,因此无可厚非。为廓清事实,以有助于全面地认识诗人李白,笔者仅就管窥所得,对李璘事件的性质及李白从璘的思想动机浅作辨析。  相似文献   

11.
李白在四川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白在四川研究综述(1949─1993)王辉斌方兴未艾的区域性李白研究,是建国以来李白研究的一个突出特点。所谓区域性李白研究,是指研究者截取李白在某一主要生活地作为研究对象的一种综合性课题,它包括对李白在这一时期的生平、作品、思想等多方面内容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李杜同游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李白对杜甫的思想与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杜分手之后,二人交往主要表现为杜甫通过诗歌创作怀念李白,本质上则是杜甫对李白进行解读。这一解读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二人初逢洛阳、共游齐鲁时杜甫对李白从激情的崇拜到冷静的反思、规劝;二是困居长安时期杜甫在求仕的屈辱中逐渐感悟到了李白自由人格之可贵;三是乱世飘泊时期,杜甫日渐贴近李白的心灵,在心灵的共振中自觉在人格上追随李白。杜甫对李白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二人人生经历的趋同过程,杜甫经历了与李白相似的人生,最终完成了对李白完整而深刻的解读。从这一角度出发,对李杜友谊及杜甫的心灵历程可以有更清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正> 据耿元瑞先生考:"李白寓家鲁地至少十六、七年"①;又据郑修平先生考:"李白寓家任城(今济宁市)的时间,计二十三年"②.无论是十六、七年还是二十三年,总算是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可能正因为寓家东鲁时间这么久,杜甫才有"山东李白"之说,元稹更有"山东人李白"之说.到了后晋的《旧唐书》,李白干脆就是今山东济宁市"市民"了:"李白,字太白,山东人.……父为任城尉,因家焉".这里李白父亲李客也连带着荣任为今济宁市"市长"了.  相似文献   

14.
"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诗人气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怀远 《甘肃社会科学》2003,(4):123-125,143
自信、天真、狂傲、仗义是李白性格的主要特征,而性格又表现为某种气质,李白的诗人气质主要体现于自信、天真、狂傲和仗义.李白的气质造就了他的诗仙地位,同时李白的气质也导致了他政治上的失败.作为诗人,李白登上了一个时代的高峰;参与政治,李白每每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15.
袁晓薇 《江淮论坛》2003,1(6):124-130
唐代与杜甫处于并尊地位的李白,在宋代受到较多的贬抑与冷落。但有宋一代并非自始至终只有一种声音,宋人对李白及其诗歌的评价呈现出较为复杂的情况。李白在宋代的地位有一个升降起伏的变化过程,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不同阶段的宋代诗坛对唐诗的接受角度和接受程度,与宋诗创作的发展和宋代诗学的演进轨迹呈现出相一致的走向。  相似文献   

16.
在历来评论李白的文章中,人们十分赞誉李白对贵族的"轻蔑"态度.其中最有代表性者,如杜甫的《饮中八仙歌》曰:"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看来,李白连天子也不放在眼中.任华在《杂言寄李白》中则说:"平生傲岸,其志不可测.数十年内为客,未尝一日低颜色.八咏楼中坦腹眠,五侯门下无心忆."足见李白真是"平交王侯"不屈己、不干  相似文献   

17.
李白、杜甫、苏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这除了他们都创作了不朽的文学作品,而且还以其独特的人格精神,受到后人的崇敬.笔者以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心态上,他们分别代表了三种理想人格精神. 一、真--率性任情的李白 人称李白是诗仙."仙气"源自何方?源自他的浪漫豪放、率性任情.诚然,李白的思想被公认是个杂家:他身上有儒士气、道家气、隐士气、侠士气,甚至还有些酒徒气,但这所有的气质均出自一个本源一"真";浪漫是真,自负是真;追求是真,消沉是真;入世是真,出世是真…….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庄子·齐物论》及《庄子》中相关文章中的"齐物论"思想出发,考察李白对庄子"齐物论"思想的接受及"齐物论"对李白诗歌的影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李白的"人生如梦"思想与"齐物论";李白的"及时行乐"思想与"齐物论";李白的强烈自我意识、自我肯定与"齐物论";李白的万物平等思想与"齐物论"。总之,庄子的齐物、齐论思想,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李白的思想,成为李白思考世界、认识自己的重要思想资源和认知途径,甚至在很大的程度上塑造了李白的个性和气质,而这一切又深刻地影响了李白的诗歌内容和风格。  相似文献   

19.
欧洲对李白诗歌的翻译兴起于法国,而法国对于中国诗歌的广泛接受源于李白。在中国古典诗词西传的历史上,李白的地位是其他中国诗人无法替代的,在法国读者眼中,李白是唐诗乃至中华文化的一个表征。  相似文献   

20.
酒使人产生幻觉 ,诗激发人的想象。李白的饮酒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纵横驰骋想象的审美空间 ,陶醉在诗的境界中会体会出尼采所概括的“酒神精神”。这些诗歌既是李白极端的自我表现 ,又是他本质生命的展示 ,借助它们 ,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李白 ,体验李白的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