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建设整洁、优美、文明、繁荣的社会主义新型城市,首先必须建立团结、和谐、秩序良好的社会环境,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条件和重要保证.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城市人民的精神生活领城还存在着一些消极现象,严重地败坏我们的党风和社会风气,污染我们的社会环境,这是进行全面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严重障碍。为了使人们能够团结一致,聚精会神地进行现代化建设,我们要通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克服精神生活领域里的消极现象。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社会秩序,从各方面创造一个和谐与稳定的社会环境,为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胜利提供支持和保证.  相似文献   

2.
<正>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不仅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思想领域也不例外.只有认识社会主义社会思想领域的矛盾,特别是了解和掌握了思想领域矛盾的新情况新特点,才能正确地进行思想领域的各项工作,有效地搞好思想建设和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教育经济思想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教育经济思想把教育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范围和宏观战略高度上,把教育摆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全局和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背景下,一方面突出强调教育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战略地位,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另一方面强调教育按照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要求改革和发展教育,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证明,不彻底纠正“左”的错误,不坚持改革、开放,就不会有今天的大好形势;同样,不认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不能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改革、开放就不能保持正确的方向,也不会有今天的大好形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共产党领导的。因此,改革、开放同增强党性、整顿党风、严肃党纪是完全一致的、统一的,社会主义是要建立在社会化现代化基础上的,它是一个改革的社会,同时又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改革、开放和增强党性、整顿党风、严肃党纪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都是要达到社会主义物质文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它不仅有助于深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认识 ,有助于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国政治体制的改革 ,有助于吸收和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而且有助于实现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一)在今天,有必要在全国广大干部和群众中进行一个以提高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的认识——即以提高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的觉悟为目的的教育。 ——要使广大干部和群众认识到: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之后,对已经形成了的社会主义的体制还要进行改革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要使广大干部和群众认识到:在我国今天不进行改革,把我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这个历史任务就不可能完成,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关键; ——要使广大干部和群众认识到:中共中央从三中全会起已经下了改革的决心,我们进行改革的决心是不会动摇的,认识到党中央对改革的决心和领导是我国改革胜利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90多年历史实现了革命、改造、建设、改革的逻辑演进;30多年改革实现了经济改革、社会改革、政治改革的逻辑演进;10年发展实现了"三位一体"、"四位一体"、"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逻辑演进。三个方面逻辑演进的集中体现是党的十八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成就了全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演进体现了主体认识论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以及中国共产党的科学执政规律。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有利于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有效地防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任务。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的精神文明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时期,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把我国改革开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发展70多年历史的角度,分析社会主义改造、改革与中国工业化、现代化内在关系的历史演进。由此认为,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革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经济制度逻辑。改造和改革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对所有制进行的两次深刻变革,改造是所有制的根本性变革,改革是在所有制根本性质不变的情况下根据生产力发展实际对所有制结构和实现形式的调整和完善。改造和改革都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目的就是加快推进中国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造和改革二者统一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历程中,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经济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0.
韦显寿 《学术论坛》2001,(Z1):84-86
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农村占国土面积的绝大部分,其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农村的这种特殊地位决定了它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农村现代化建设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指出:"十二亿人口,九亿在农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如果说,没有广大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就不可能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胜利和发展;同样,没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也不可能全面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也同样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展,一个几千年来被遗忘了的角落——厕所,越来越为社会各界人士所关注,在建设文明村、文明镇、文明街的同时,建设文明厕,也开始逐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成为改革开放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将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行。一、文明厕的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文明厕的建设,就是指现代化的厕所建设。《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  相似文献   

12.
<正> “八五”期间以至今后十年,我国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将面临着极其繁重的任务,改革有待于全面深化。但是,当前最重要的,还是在于必须进一步提高人们对改革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中历史地位的共识,自觉地把改革与社会主义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和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的世界政治格局,确立社会主义改革的大战略观点。  相似文献   

13.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进程中 ,邓小平始终认为 ,既要有稳定的政局 ,也要有稳定的政策 ;既要保持国内社会的稳定 ,又要促进国际局势的稳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中 ,改革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直接动力 ,发展是硬道理 ,稳定压倒一切。为了快速健康地发展社会主义 ,必须以“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的思想为指导 ,采取科学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为改革和发展创造稳定的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正沿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道路迈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带来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等一系列的改革,在上层建筑领域逐步建立起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各种新机制。在这一巨大的历史变革时期,文化工作必须深入思考自身的发展出路,探索改革创新的方法,积极适应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理论是全党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从三次考验可以正确理解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意义七十年代末期,转变工作重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拔正改革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九七年春至九八年夏,经受政治、经济、自然等考验,继往开来,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证明,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正确理论,能够正确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与命运问题.  相似文献   

16.
研究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问题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回顾总结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和对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等问题的研究成果,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科技革命、社会转型的崭新时代进一步深化对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准确判断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问题和矛盾,在集中精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同时,认真谋划和切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才能坚守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阵地。  相似文献   

17.
俞祖华 《东岳论丛》2022,(9):5-18+191
现代化话语与民族复兴话语是贯穿近现代历史尤其是中共奋斗历程的两大历时性叙事。革命时期倡导的现代化主要指“工业化”,即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过渡;建设时期提法从“工业化”过渡到“四个现代化”;改革时期提法从“四个现代化”过渡到“社会主义现代化”或“小康社会”;新时代提法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渡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民族复兴叙事经历了从革命时期的“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建设时期的“中华民族团结统一”、改革时期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到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演变,建构了以独立、富强、振兴、圆梦为核心的复兴话语。“两大叙事”相辅相成:生成同源,激发于鸦片战争后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创巨痛深,受命于旧民主主义革命屡遭挫折的危难之时,打开机会窗口于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与新的社会力量成长;目标同向,体现制度优越性——定位于建设社会主义强国,体现发展全面性——定位于国家的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体现定位高阶性——定位于赶超西方发达国家;道路同程,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个阶段。“两大叙事”又相对分立,现代化话语侧重现代性...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下称《决议》)中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就是说,现代化的建设,需要现代化的人。提高公民的素质问题,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改革、开放、搞活的深入,从思想认识到具体布局业已提到了事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我们应该把思维方式的变革,使其不断科学化、现代化提到应有的高度,这是保证改革获得成功的重要精神条件之一。这里讲的思维方式的变革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的变革,而是指随我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不断深入,要求人们不断变革与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的陈旧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0.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的探索与发展、贡献可分别概括为1、艰辛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思想的确立;2、继承与超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的全面拓展和完备;3、新的思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