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洁非、张陵在《作家》1988年第1期以对话形式发表对1987年小说创作与文学评论的看法:1987年,小说创作处于低潮,从艺术层次上考察,没有好小说,而评论却形成一次涨潮,好的评论比往年多。对话认为,新时期文学发展到今天,已经需要把艺术质量提高到首位,没有艺术创造的小说,哪怕思想再深刻,也不能称之为好小说。多数作家对此没有准备,仍按原有的方式写作,把小说艺术的探索仅仅理解为思想内容的调整,而不理解为艺术形式的建构,因而小说境界老是处于低层次。另外一些作家用一把玩、放浪的态度来对待严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现代主义小说的历史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现代主义小说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1979年到1984年为探索期。意识流、荒诞、象征、存在主义、结构主义等现代主义因素开始出现在当代小说创作中。这时还处在对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形式的借鉴阶段,艺术观念尚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异。从1985年到1988年为现代主义小说发展的高潮期。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各种艺术观念和形式技巧竞相登台,超新猎奇,各领风骚。许多作家的艺术风格在这一时期走向成熟。但也潜伏下疏离当前文化环境、受到读者冷落的危机。从1989年到90年代中期为现代主义小说发展的转型期。在危机中,现代主义小说进行了自我调整。减弱形式实验,中止文本游戏,重视故事情节,关注人物命运,追求价值深度,是转型期现代主义小说的整体特征。新时期现代主义小说是作为传统现实主义的对立面进入当代文坛的,以对个体生命体验的尊重和全新的艺术实践,冲破了当代文学封闭的格局,从而促进了审美意识、艺术观念和思维方式、感觉方式、表达方式的变革,扩大了小说的表现范围和功能。但也存在着把个人化体验推向极端、迷恋形式技巧、晦涩玄奥的局限。  相似文献   

3.
张斌 《齐鲁学刊》2000,(2):30-32
新时期现代派小说是一个对传统的美学规范及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不断的挣脱、发展、拓宽和背离的过程。它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大致经历了对西方艺术形式的借鉴探索期,多元化发展与繁荣期,文本实验的低谷期。在每个阶段的创作实践中,作家在审美观念、思维模式、主题内容及表达方式等层面各各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打上社会变革、文化思潮与时代精神的烙印。  相似文献   

4.
中国小说修辞模式的现代转型经历了一个渐变的过程,在外来小说影响下,清末民初小说家不断改进自己的修辞方式和技巧,从诸多方面突破了以章回体小说为代表的传统小说修辞模式。在这一进程中,苏曼殊的小说创作显示了自己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他在小说文本构成及诗性修辞方面的探索,成为五四后抒情小说创作可资借鉴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5.
言语反讽是构成鲁迅小说深刻思想意蕴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手法。反讽技巧的运用,使小说摆脱了语言实指意义的束缚,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入到语义之外更广阔的领悟空间。从小说文本叙述语言的反讽、人物自我语言的反讽、人物对话语言的反讽三个角度论述了反讽艺术给鲁迅小说带来的文本内涵的张力。  相似文献   

6.
先锋小说是形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种极具创新意识、拥有着鲜明的超前性特征的特立独行的小说创作形式,它深受西方现代文学思潮以及中国意识流小说、寻根文学小学的影响,体现着对传统创作方式的颠覆.它的发展与时代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基于九十年代社会文化环境的改变以及自身与生俱有的缺陷,先锋小说迎来了一系列的创作转型,文章针对当代先锋小说创作转型的多维化进行解读,在阐述了其历史发展流变过程的基础上,对其创作转型的原因与背景进行了分析,并从精神内容、人物塑造、艺术转型等维度深入探索了先锋小说创作转型的过程及特点.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7,(9):109-116
朝鲜士子在接受中国传奇小说文本过程中,经历阅读、模仿创作及传奇文体认知三个过程,传奇体小说逐渐发展为朝鲜汉文小说的主要文体之一。朝鲜传奇体小说艺术成就引人注目,其代表作《金鳌新话》被韩国学者赞誉为"打破了朝鲜操觚界的天荒"。传奇体小说在异域的突出发展,不仅还原了汉文传奇小说在朝鲜半岛的发展进程,也真实地体现了中国与朝鲜半岛文化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8.
刘明 《齐鲁学刊》2002,(4):97-100
新时期现代主义小说的生成与发展 ,呈现出较为复杂和特殊的表现形态。在融合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过程中 ,新时期作家的本土文化意识介入并影响了其艺术感知方式的转化和创作文本的哲学性超越。这里试以 80年代上半期的现代主义小说为对象 ,在与中国当代历史现实和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联系中 ,对其发展形态及其内在逻辑作一些剖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9.
西方流浪汉小说与中国当代流浪汉小说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经建 《社会科学》2004,(5):109-115
西方流浪汉小说与中国当代流浪汉小说既是相同的创作类型又是两种艺术呈现方式。本文先从母题择取、结构形态和叙述图式等方面论述了这两种流浪汉小说的共通性的艺术因素 ,又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精神品性和性格构成、文本的风格情趣、创作倾向和格调的把握来辨析两者的审美差异。从而试图在比较的视角中对流浪汉小说这种世界性的创作现象进行较为系统、较为全面的考察和观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小说人物对话中的方言使用,指出小说中的人物对话中的方言是一种语域,作者在小说中安排对话除了要构建人物关系,推动情节发展外,还要引导读者进入到文本构建的情形中,在宏观层面上与读者进行"交谈"。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一批以文本和个体生命感知为创作资源的小说称作非体验小说,这一命名也是基于和传统小说的区别而做出的。文章从表现对象、语言方式和结构手法等方面,详细讨论了非体验小说美感特征及其生成机制,指出这类小说在吸纳西方现代主义艺术观念和小说技巧的同时,也撷取了后现代的某些艺术手法,并在融入作家独特的生存感知的基础上,实现了创造性的艺术表达。  相似文献   

12.
《文史哲》2014,(3)
20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女性小说创作出现了"以译代作"的文本,它是在中国近现代文学转型的语境中新文体诞生初期的一种文学产物。当时一些女性在创作时,受到西方文学作品中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表现手法的影响,自觉或不自觉地借鉴西方文学作品。这个过程经历了由摹拟西方小说到"以译代作"的过程。这种现象的出现与"西学东渐"的深入发展和女性作家对西方小说阅读的深入密切相关。她们以阅读、翻译外国小说为手段,经过移植、过滤与改造,生成一种新的文本,并表现出本土化的特点。"以译代作"在思想观念上对近代女性小说具有一定的先导性和启蒙意义。它拓宽了向西方文学学习的渠道,有利于本土文学/文化的发展。此现象也曾出现于五四时期的新诗创作中。如果再往前追溯,在近代早期一些史地著作中亦见端倪。"以译代作"现象的出现,既是中西文化交流中一代知识精英积极、主动地追求真理、学习西方的自觉的行为方式,又是在西方强势文化影响下拓展文化/学术视野、促进本土文化/文学发展的一种新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现代叙事学、文体学理论为依据,剖析张爱玲小说创作对具体叙事元素的独到运用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融会贯通,以此阐释其小说文本的叙事策略及其隐含的艺术意蕴。  相似文献   

14.
《复活》是俄罗斯19世纪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也是他世界观转变后创作的最重要的作品,是其晚年思想与艺术探索的结晶。运用“互文性”理论对《复活》(文本)和西方神话故事及《圣经》中伊甸园故事(前文本)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涅赫柳多夫的探索过程体现出托尔斯泰晚年探索人类命运的心理轨迹,是他晚年思想变化后思想的艺术的总结。这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小说与神话故事的相互指涉、互文,作家创作的意图由此得到凸现。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作协主办的权威刊物,《小说选刊》所选作品基本上代表了新时期中短篇小说的创作水准,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新时期小说创作的走向。文本从小说形态、叙事方式的演变两方面,解读1981~1989年《小说选刊》自身的发展及其为新时期小说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红高粱》从小说文本到电影,再到电视剧,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经典化。在两次传播的经典化中,由于叙事媒介的不同,其叙事话语、审美视角、审美方式等均发生了嬗变,呈现出差异化的审美特征。在从小说到影视的文本转换之间,"红高粱"这个"元故事"在不断的改编过程中,形成了多样化的阐释。从这个意义上说,改编事实上完成了对文本的一次艺术重构。  相似文献   

17.
燕华 《社会科学论坛》2006,(12):174-176
作为中国作协主办的权威刊物,《小说选刊》所选作品基本上代表了新时期中短篇小说的创作水准,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新时期小说创作的走向.文本从小说形态、叙事方式的演变两方面,解读1981~1989年《小说选刊》自身的发展及其为新时期小说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李茜茜 《理论界》2013,(2):150-154
梦之心理系统由人物心理矛盾、心理流程和性格系统的变动契机共同构成人物心理流程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文学作品中人物在梦境中的心理在这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令文本呈现出怪诞的艺术风貌。《聊斋志异》作为中国志异小说的佳作,对于中国小说的发展,尤其是文本以梦呈现怪诞性的书写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而沈从文的创作在此方面亦对传统文学有所借鉴。以《聊斋志异》、沈从文小说中涉及梦之心理系统的篇目为例,探究中国小说怪诞性的古今演变,并由此可以窥探到中国小说在古今演变中的新变特质。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不少作家返归中国文学古典传统,从方志、历史典籍、地方文献中吸收创作资源,创作出不少具有地方志元素的"类方志"小说。类型上有"志书体""条目体""嫁接体""副文本"几种形式。这类小说,因为打通了与地方史学、地理学等的联系,形成一种层累化的历史复合文本,构成古今的对话与话语激活关系,开阔了小说的审美空间。但是,因为作家处理历史文献的学力、才识有限,不少作品存在文献处理和创作转化上的严重问题,或随意肤浅,或泥古不化,影响到当代小说的创作品质。  相似文献   

20.
农民性是农村题材小说创作的核心问题,如何书写农民性,书写什么样的农民性关系到农民题材小说创作的价值取向,关系到文学与农民之间的对话与交流问题。因此加强农民性研究,重建新世纪农民性的价值尺度,有利于当下小说的创作和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