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0 毫秒
1.
论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培养德艺双馨、“四有”大学生的主战场,它包含高校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及高校校园精神文化环境两部分。良好的高校校园文化环境是具有育人功能、校园文化的净化功能及社会文化的导向功能。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高校校园文化环境的硬件、软件建设,不断改造高校校园文化旧环境,创设高校校园文化新环境。  相似文献   

2.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能力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为 :优化校园物质文化育人环境 ,塑造校园精神文化 ,完善校园制度文化 ,丰富校园活动文化。  相似文献   

3.
在高校校园文化中发挥素质教育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校园文化是由大学生参与和创造的校园主体文化,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有利保障,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导向、启迪、熏陶和塑造人格的作用。因此,充分发挥高校校园文化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大力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姚申建  崔全会 《理论界》2006,(3):138-139
高校校园文化在高校建设和育人活动中发挥着教育引导、规范约束、凝聚稳定、陶冶激励和示范辐射等重要功能。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的协调发展,构成了完整的高校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5.
校园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随着高校校园信息化进程的推进,网络环境已广泛地影响着高校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在阐释校园文化与校园网络文化的涵义和特点的基础上,从校园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在网络环境下的新发展、校园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的社会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对校园网络文化的消极影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等方面分析了校园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也是先进文化创建和传播的重要阵地。高校校园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吸收着社会文化的精髓 ,同时又推动着社会文化的前进和发展。在当代建设中国先进文化的伟大进程中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学是文化的标志,是集合精英生产文化、传播文化的地方。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置身于社会文化大背景中的一种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形态,具有文化选择功能。在我国进行文化创新的过程中,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必须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文化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发挥好高校在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校校园文化的特质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凤宇 《河北学刊》2006,26(3):162-165
高校校园文化是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共同构成的相对独立的文化体系,呈现出学术性、前沿性、辐射性、创新性等特质。优秀的校园文化在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挖掘民族文化之根等方面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针对目前校园建设的诸多不良倾向,高校应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美育功能,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到学校长远发展规划的大坐标中。  相似文献   

9.
奚玲 《理论界》2009,(7):186-187
校园文化在高校德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作为无形的德育课程,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内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试图对校园文化的四个方面,即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网络文化的隐性德育课程建设进行全面的探讨,进而为其充分发挥育德育人的作用提供理论上的引导.  相似文献   

10.
浅谈高校校报的文化建设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校报区别于社会报纸的特殊功能之一。进一步强化校报的文化建设功能 ,引导和树立健康向上的校园先进文化主流 ,致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 ,是新时期高校校报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欲知明日之社会,先看今日之校园”.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同志今年在委属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研讨班上强调指出:高校要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是对学校广大师生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它不仅对高校的改革与发展能起到强有力的促进作用,而且还将对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进步,起到重要的示范、影响和幅射作用.本文就高校校园文明建设的有关问题略加论述.一、高校校园文明建设的意义及作用文明是指人类社会的开化程度和进步状态,它是人类改造世界的成果.高校校园文明,是指校园群体(师生员工)在校园环境中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相应的文化活动形式和物质文化形态.它包括观念形态层、制度层和物化层三个层次.其中,校园群体是校园文明的主体,校园活动是校园文明的载体,而校园文明的核心内容则是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校园制度是校园文明的保障,物质环境是校园文明的依托.抓好校园文明建设,是确保教育活动顺利进行,实现育人目的的重要途径.校园文明建设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学校的总体规划、各类建筑的维护和修缮、校园绿化美化、教学科研文化生活设施以及学校的校风、学风、政治气氛、舆论导向,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2.
校园文化作为社会大文化中的一种亚文化,它的建设必然要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诸多文化系统制约。我国目前正处在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关键时期,作为社会晴雨表的高校校园文化,其建设途径或方法也面临着转轨的问题。高校  相似文献   

13.
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孙淑英一、图书馆在校园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场所。首先图书馆是构成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有序系统中的一部分。教师、实验室、图书馆并称为学校“三大支柱”,支撑着学校教学、科研。所以有许多名人学者认为:没有一流...  相似文献   

14.
在弘扬区域文化的立场上,以岭南文化对广东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为切入角,文章解析广东高校校园文化的岭南特色:在校园物质文化上,校园建筑布局、校园人文景观、校园软实力载体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在校园精神文化上,体现了开拓创新、平等交往、个性风格、务实求是、开放兼容等岭南文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校园文化走区域性建设的文化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5.
自媒体以其强大的便捷性、交互性、开放性、易操作性等特点推动着高校校园文化的多样性、多变性、开放性发展。同时,也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高校应通过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业余文化建设等,充分发挥自媒体的正面作用,创新并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方式,寻求新的途径和方法,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国内外高等教育高速发展的文化大循环中,具有特殊社会性的高校校园社区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改革质量,加速高水准的教育发展进程,就必须提高自身的教育管理水平,在校园内形成共识,增强凝聚力;在教学改革中进行综合治理,实现校园整体优化,提高竞争力;对外要树立形象,提高学校的知名度。这就是说,高等院校必须以其特有的“校园精神”来显现和加速其发展进程。“校园精神”是体现高校校园群体先进意识的教学管理制度文化和校园群众文化的最佳结合,是校园文化的精粹,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形式。它具有校园文化共性基础上的个性特征,是高校校园的灵魂。校园文化是把教育活动与师生员工作为“人”的因素结合起来,把提高教育质量的重心放在提高人的文化素质、挖掘人的潜在能力上,  相似文献   

17.
"中国梦"与高校校园文化都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梦"是高校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的指南和方向,而高校校园文化载体建设则是"中国梦"发挥引领作用的重要手段。坚持以"中国梦"为引领,探索高校校园文化载体建设应加强物质文化平台建设、传统校园文化建设、校园制度文化载体建设,加大教育活动与学术文化活动开展力度,开展文体活动,进行网络阵地建设。  相似文献   

18.
高校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的弱化及提升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如何发挥校园文化物质环境、制度约束与激励及精神文化的德育功能,提升德育实效,既是当前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迫切需要。但近年来,由于受市场经济下多元文化负面作用及灌输式教育忽视学生主体性因素的影响,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明显弱化。必须营造优美的校园物质文化,完善合理的校园制度文化,培育高尚的校园精神文化,提升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9.
以育人为中心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高等教育环境中生长、发育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富有高校校园特色的一种团体意识和精神氛围,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以育人为中心。  相似文献   

20.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师生创造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校园制度文化的总和,虽然近年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受一些外来文化以及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变化的影响,对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问题,本文就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