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砖茶散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砖茶,一部浓缩中华民族关系史的书砖茶,是销往祖国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茶叶,所以亦称边销茶。从清代末年开始,为便于运输,将散茶发酵后压制成外形似砖的紧压茶。其主要品种有湖南的茯砖、黑砖、花砖,湖北的青砖、米砖,四川的康砖,云南的沦茶等。砖茶是一种特殊的物品,一千多年来,它不仅丰富了我国的茶文化,而且在还在中华民族融台、团结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祖祖辈辈生活在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以及绵延数千公里的丝绸之路两侧的蒙、藏、回、维吾尔、裕固、锡伯、哈萨克等二十多个少乏蔬菜,又主食牛羊肉和奶酪食品,因此,在…  相似文献   

2.
《民族论坛》2012,(2):26-27
被誉为“中国古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茶”的茯砖茶,约在1860年左右问世,是我国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一日不可缺”的日常生活饮料。当时用湖南所产的黑毛茶踩压成90公斤一块的篾篓大包,运往陕西泾阳筑制茯砖。近代,湖南安化白沙溪茶厂经过反复试验,1953年终于在安化就地加工茯砖获得成功。现在益阳茶厂有限公司的拳头产品,就是茯砖。  相似文献   

3.
《民族论坛》2012,(3):26-27
<正>被誉为"中国古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茶"的茯砖茶,约在1860年左右问世,是我国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一日不可缺"的日常生活饮料。当时用湖南所产的黑毛茶踩压成90公斤一块的篾篓大包,运往陕西泾阳筑制茯砖。近代,湖南安化白沙溪茶厂经过反复试验,1953年终于在安化就地加工茯砖获得成功。现在益阳茶厂有限公司的拳头产品,就是茯砖。  相似文献   

4.
湖南是全国边销茶主产区,益阳安化、岳阳临湘、常德桃源三地边销茶生产历史悠久,所产的茶也丰富多彩,可谓湖南边销茶的三个黄金产区。以湖南黑毛茶为原料制成的边销茶有黑砖茶、花砖茶、茯砖茶、青砖茶和湘尖等种类,主销新疆、青海、甘肃、宁夏等省区。湖南边销茶素有“三尖”和“三砖”之说。“三砖”是指黑砖、花砖和茯砖;“三尖”,是指天尖、贡尖、生尖。  相似文献   

5.
湖湘边茶行     
<正>益阳茯砖茶、安化千两茶、临湘青砖茶、白沙溪黑砖茶、"天尖"、"花卷"……如果不是因为策划这期《湖南边销茶》专刊报道的缘故,可能我跟绝大多数人一样,对我们湖南这些砖状饼状的紧压茶并不是很了解。虽然湖南边销茶千百年来一直在国家政治、军事、经济中担当着服务边疆与民族团结的重大责任,但它们一直没有被生活在中部省  相似文献   

6.
湖湘边茶行     
益阳茯砖茶、安化千两茶、临湘青砖茶、白沙溪黑砖茶、“天尖”、“花卷”……如果不是因为策划这期《湖南边销茶》专刊报道的缘故,可能我跟绝大多数人一样,对我们湖南这些砖状饼状的紧压茶并不是很了解。虽然湖南边销茶千百年来一直在国家政治、军事、经济中担当着服务边疆与民族团结的重大责任,  相似文献   

7.
茶马古道探黑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01年,中国台湾著名茶文化专家曾至贤出版了一部影响很大的茶书《方圆之缘——深探紧压茶世界》,对安化黑茶之"千两茶"推崇备至,称其为"世界茶王"。2005年2月14日,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对53年前产于安化白沙溪茶厂(原安化第二茶厂)的一篾篓重50公斤的天尖茶进行验证鉴评,专家评价48万元,轰动了茶叶界和收藏界。2008年,安化黑茶之"安化千两茶制作技艺"益阳茯  相似文献   

8.
边茶漫话     
我国是世界上种茶和饮茶最早的国家,素有“茶的故乡”之称,而形状多样、蒸压紧缩制成的紧压茶,又是我国最早加工的茶类。因为紧压茶多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所以也叫“边销茶”。茶古作荼,名见《尔雅》,另外又有“茗”、“檟”、“荈”等称谓。远在公元220年至280年三国时代,我国就有了饼茶加工;到了唐代,紧压茶已成为我国的主要茶类,并开始了有名的“茶马互市”。到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进藏的时候,茶叶传到西藏等边疆地区。由于紧压茶具有储藏、运输、携带方便等优点,适  相似文献   

9.
青海藏族饮食文化青海藏族,由于居住地域、生活环境及从业性质的不同,形成了独具特色而又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牧业区的饮食以肉乳为主,辅以面食、大米及茯茶等。肉食,主要食用牛、羊肉。食用法有煮“手抓”、做香肠及储干肉等。“手抓”是将大块生肉放进冷水锅里,加...  相似文献   

10.
王晓春 《中国藏学》2002,(2):97-102
民国四川藏族档案,主要是指民国时期形成的反映四人藏区藏民族活动及藏族事务的历史档案,相对集中于四川省档案馆和甘孜、阿坝两州档案馆。不同载体的汉藏文档案史料,上起民国元年(1912年),下迄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内容可大致分为政务类、经济类、军事类、司法治安类、民族类、宗教类、文化教育类、涉外事务类等,多侧面展示了民国川西北藏区和康区(川边地区)的历史概貌。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期间,藏族民众以其特有的方式,如捐献财物、僧人诵护法经为抗战祈祷胜利、赴前线慰问、修建公路与机场等工程、参军等行为,与其他兄弟民族一起,为赢得抗战的胜利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为当今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历史借鉴。文章以抗战时期康区理化县军队创办的《戍声周报》为例,分析该报所刊载的内容及其抗战报导的概况,进而评述《戍声周报》中有关抗战报导在康南边地的影响及其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2.
《民族学刊》2014,5(6):2-F0002
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民族博物馆之一,现有经堂馆、藏族馆、彝族馆、羌族馆、白族馆、纳西族馆等六个展馆,已收藏国内30余个民族的文物12000余件。本期推介的藏族馆有手工艺厅、世界级文化遗产展厅和世界级自然遗产展厅三个展厅。手工艺厅通过18个工艺门类展示藏族手工艺的精湛技艺,其中包括泥塑类、铸造类、雕刻类、书法类、乐器类、车磨类、陶器类、马具类、纺织类、首饰类、家具类等手工艺品;世界级文化遗产展厅通过壁画和模型展示9个主题的世界级文化遗产,其中包括热贡艺术、天文历算、人类起源、藏族面具、藏族戏剧、藏医藏药、藏族木刻印版、《格萨尔王》文化、布达拉宫模型等文化遗产;世界级自然遗产展厅展示藏区的圣山、圣水、圣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湖北以茶促“融”,架起了民族团结进步的连心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坚持以茶为媒,促进边疆茶销区与内地茶产区、中东部地区与民族地区产茶区之间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坚持以茶富民,加强民族地区茶产区“三茶统筹”高质量发展,助力各民族共同迈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以茶载文,推进中华茶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坚持以茶润心,挖掘各民族创造中国茶的历史,有形有感有效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以茶弘道,宣传中华文明“和而不同”“合作共赢”的精神特质,推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助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现将《民族团结研究》杂志刊发的《湖北省以茶促“融”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一文转载分享。  相似文献   

14.
<正>边销茶是指以黑毛茶、老青茶、红茶末、绿茶为主要原料,经过发酵、蒸制、加压或者压碎、炒制,专门销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紧压茶、方包茶(马茶)。由于该类茶叶的大宗品种主要销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故于商业经营中称为边销茶。边销茶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同胞的生活必需品,也是事关民族团结和边疆地区社会稳定的民贸产品。  相似文献   

15.
藏族风俗对甘肃洮西汉族地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藏族,曾与周围各兄弟民族有过十分密切的联系,其众多历史遗迹遗物,至今仍有留存。仅从甘肃省洮河之西的今康乐县汉族地区来看,历史上藏族的诸多遗俗,如藏语地名、人名、语言构成方式、嘛呢石、诵藏文经和供奉家神等,业已融入汉族风俗。这就充分表明,对现今流行于汉族和其他兄弟民族中藏族遗俗的研究,是藏学研究的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因为这种研究,对当前的民族团结、民族教育工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主要以甘肃洮西,即今康乐县汉族地区流行的藏俗为例来陈述管见。  相似文献   

16.
在藏族卫藏、安多、康区三大传统区域中,康区被称作"人区"。对这一称呼的内涵及缘起,学界尚缺乏系统研究。称康区为"人区"始见于《汉藏史集》,"人区"实为"黑头人区"的简称。文章对藏文文献中3种有关"黑头人"的记载进行梳理和研究后认为,康区被称作"黑头人区"应与藏文文献中的"黑头矮人"概念及"四氏族"、"六氏族"起源传说密切相关,因为传说中的"四氏族"、"六氏族"大多分布于康区。康区被作为"黑头人区"的说法也反映出了13-14世纪藏地三区在文化整合及民族和地域认同上已达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7.
格勒 《中国藏学》2004,(3):99-101
本文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简要介绍了康巴人和康巴文化的形成.认为康巴人是以藏族为主体的人群,康巴文化自然是以藏族文化为主.作为藏族文化的一部分,康巴文化与安多、卫藏的文化有同根同源的共性.同时康区地处藏族与东部汉、羌、彝、纳西等民族交接的边缘,因而其文化又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和多重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藏族茶文化论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茶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伟大创造。我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尤其悠久、丰富。由于茶在藏族人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至关重要的地位,藏族的茶文化丰富多彩、饶有特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茶文化园地中一枝奇葩。为什么不产茶的藏区却创造了灿烂的茶文化?藏族茶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有哪些?本文拟就有关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9.
茶是藏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西藏民间谚语说:“加查惹!加夏惹!加锁惹!”(藏语:茶是血!茶是肉!茶是生命!)对于以糌粑、酥油、牛羊肉为主食的藏族同胞来说,茶可以帮助消化,清热解腻,真是“不可一日无茶”。但是西藏过去并不产茶。藏族同胞饮用的茶,一直是靠内地供应。历史上的“茶马互市”,正是反映了这种供求关系。茶叶何时传入西藏?据史书《西藏政教史鉴·附录》记载:“……茶叶亦自文成公主入藏土也。”其实,很可能早在文成公主进藏之前,藏族人民已经开始饮茶,文成公主正是为了满足藏族人民的需要,所以才带了茶叶进藏。文成公主不仅带去了茶叶,还带去了  相似文献   

20.
藏族先民在不断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经验、吸收区外先进技术、结合藏区实际,创造了独具藏族特色和高原特色的科学技术成就,它是中华科技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进步做出了贡献。解放后,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在兄弟省市和兄弟民族的支持和帮助下,藏族人民开始了新的建设历程,西藏科技事业的发展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