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我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设施农业和规模农业快速发展。但也存在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现代农业发展滞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结构不合理、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维持基础设施运转机制还不完善等问题。因此,我们要提高认识,树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的意识,探索投资主体多元化新路,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利用水平,探索农业基础设施经营管理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2.
随着农业基础地位的不断提高和农业倾斜政策的贯彻落实,农业银行、信用社开始注重了对农业的信贷投入。但是,农业贷款的质和量两个方面都还与发展农业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到89年底为止,以涟水县为例,农业贷款规模只占行社贷款总规模的10.6%,1990年新增贷款规模中,农业贷款不足十分之一,而且在农业贷款中,实际用于种养业的只占55.6%,其中还有用途虚假成份,农业中长期贷款虽然有少量增加,但效益低、风险大。探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现实经济生活中还存在不少抑制信贷向农业倾斜的不利因素,因此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农村金融工作的当务之急。一、信贷向农业倾斜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农业已成为最突出的“瓶颈”产业,因此,增加信贷对农业的投入似乎也就成了一项理所当然的选择或举动,并为不少的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所赞同和支持。然而,要增加信贷对农业的投入,必须具备二个条件:一、信贷有能力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二、农业有能力运用信贷资金。现在,这二个条件事实上都不具备。 一、信贷增加农业投入的能力不足 增加信贷对农业的投入,在目前的体制下,事实上就是增加农村信贷对农业的投入。农村信贷,按理应包括农村民间信贷和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大庆市肇源县的分析表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同时,通过对当地现代农业发展实践的几种模式进行归纳总结,金融支持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发展,应逐步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放宽民营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市场条件;创新农村政策性金融业务;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完善担保机制。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再三强调加强对农业的投入,并在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指出,农村金融机构要继续深化改革,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最近,我们对永新县农村信贷状况作了一次专题调查,发现农村金融机构农行、农信社信贷支农力度不够,农民贷款难的问题较突出,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信贷状况扫描永新县是个贫困落后的山区县,也是个农业大县,现有人口43万,总产值的72%来自农业,可以说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着该县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作为主要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农行和农信社在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6.
促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全面提升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落实中央“绿色”发展理念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题中之义.利用SBM模型的ML指数法测算各省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基于吸收能力的视角,结合面板门槛模型对贸易开放如何影响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产品国际贸易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贸易开放的绿色技术溢出存在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以及农业研发投入水平四种吸收能力因素的双重门槛效应.在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三门槛下,贸易开放的绿色溢出效应的动态吸收能力正向调节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绿色生产率效应.但在农业研发投入水平门槛下,农产品国际贸易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关系.据此,提出优化农产品贸易结构、推进产业对接、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提高农业研发投入效率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甘肃小额农贷对农业生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小额农贷大多数被地主劣绅获得,一部分农贷又转化为高利贷,而真正急需贷款的贫民却因不能提供担保得不到贷款.国家投入的巨额农业贷款却没有产生相应的效果,相反,农民对加剧"富者愈富"的农业贷款心生怨恨,直接造成民心的不稳定.  相似文献   

8.
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是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基础平台.基于湘中25个行政村的实证研究,发现当前我国散居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存在供给短缺、配置失衡、布局失当和可及性低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资源配置体制欠科学和资源配置机制不合理.加强散居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应着力优化公共财政投入体制和建立健全项目规划的协商机制、项目资金的筹措机制、项目建设的协作机制.  相似文献   

9.
农村资金外流原因及其回流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和农业自身弱质性的特点,客观上造成农业农村资金严重外流。创造条件建立资金回流机制,以提升农村对资金的有效需求、增加农村金融有效供给,无疑是当前的合理选择。有效引导资金回流,应完善信贷投入机制,推进金融创新,提供产业支撑,调整农村金融体系,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建立多元监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农村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从投融资体制的角度看,农业、农村基础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投入不足,基础教育、公共卫生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或缺失,是影响农业生产力、农村发展和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原因。新农村建设丰富了财政支农工作新的内容,也赋予了财政支农工作新的任务,为财政支农工作明确了重点和方向。财政支农要紧紧围绕支持新农村建设这条主线,从建设现代农业的高度来调整支农思路,更新支农观念,创新支农政策与机制,把财政支农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1.
两宋时期,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形成了由国家农贷和民间农贷双重结构组成的较为完备的农贷体系。该体系内各组成部分自发地产生了较为明确的分工以相互补充,从而形成了广泛的支农惠农范围和较强的支农惠农力度。虽然两宋农贷体系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但基于政府与民间的双重构建,两宋时期的农贷体系依然为两宋农业社会的长久维持和稳定运行发挥了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未来粮食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从影响粮食安全的潜在威胁来看,无论主体因素还是客观因素都会对生产主体的行为选择施加影响,并通过其行为表现出来。粮食生产主体的行为选择既是理性的,又表现出非理性。因此,需要从建立粮食价格保护制度、完善粮食补贴方式、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增加农业设施建设投入、建立多元化的科技长效投入机制、建立健全农业人才队伍整体培养机制等方面对粮食生产主体加以理性引导和激励。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农业生产效率评价——基于DEA方法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DEA方法分析了重庆市40个区县2000—2006年农业生产效率的变化。研究表明,重庆市大部分区县处于规模递减阶段,而纯技术效率有效的区县所占比例偏小;重庆市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与竞争力建设,必须逐步改革和完善现行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大对农民文化素质教育的力度,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发展农业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4.
自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指导方针以来,全国各地纷纷结合自身的情况制定了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规划,而金融资源的配置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区位商指数作为农业产业聚集度的衡量指标,能够客观地反映农业整体及其子部类产业发展的联动情况,为决策部门提炼出涉农信贷区域支持重点,发挥涉农信贷资金在农业生产本身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分配作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一、我国农业投资机制的构成 三十多年的经济建设过程中,特别是农村改革开始以后,我国农业形成了国家、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共同投入的三元投资机制。 国家投资主要是国家财政预算中用于发展农业的支出和国家通过银行对农业发放的各种贷款。这部分资金主要用于农用科技的开发、农用工业的建设、大型农业基本建设以及对地方兴修农业设施的补贴等。另外,国家对农业的投资还应包括国家通过提高粮棉收购价格而使农民直接受益部分和对贫困地区的支援与救济。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保费收入持续增长,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服务"三农"的能力显著增强。但在发展过程中农业保险仍然存在保障水平低、保险理赔难、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缺乏、保险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加强农业保险的基础建设,积极推动农业保险产品和服务不断创新,建立农业巨灾保险制度,完善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农业产业结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山西农业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关系的深入分析,认为:促进山西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需要进一步采取提高产品竞争力、强化市场意识、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法验证财政支农支出增长和农民收入增长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并进一步运用计量回归测定当前财政支农结构的合理性,分析得出:财政支农投入仍然不足;为提高财政支农资源的配置效率,必须优先增加农业科研投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财政对农村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的投入.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家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已把农业提交到重点支持的第一产业,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而目前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现状十分令人担忧。为此,必须从农业内部寻求办法,实现各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重新组合。我认为,可以从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建立农业投入法制体系,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这里所说的投入不仅指农资、农机、农贷、劳力等方面的“硬件投入”,而且包括优惠政策、文化教育、科技应用、智力开发等方面的“软件投入”。在  相似文献   

20.
放款时间与期限是考察农贷时效性的两个重要因素。抗战时期的川省农贷的放款常常背离农业生产的时间规律与农民的实际需求,这不仅影响了农贷的正常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放款期限不仅以一年以下的短期贷款为主,且常在推行过程中偏离国家的农贷政策,对提高农业生产力也帮助不大。时效性差影响了农贷的正常使用和效力,致使其未能在四川农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