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对发展生产力的认识不断深化,最终在中国牢固地树立了生产力标准.中国正一步一步向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2.
林语堂的美国观在三、四十年代的中国自由派知识分子中具有代表意义。他既懂得中国文化的要义,又深受西方文化熏陶,特别是美国文化。他对中国和美国的文化审视是两元的、双向的。一从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力量推翻统治中国267年的满清王朝到1949年的近...  相似文献   

3.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辛亥革命爆发110周年、孙中山先生诞辰155周年,南京市台办策划开展了中山文化"三个一"系列交流项目,包括一个《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人》专题文物文献展、一场孙中山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学术研讨会、一部《一张图 兴国梦》历史文献纪录片.旨在回顾历史、着眼当下、放眼未来,深挖孙中山关于国家统...  相似文献   

4.
饶宗颐先生是当今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师,他"动世界而垂久远"的学术成果已形成一门独立的学问.他的学术思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一是立足本位的民族文化史观.他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和推动民族文化在更高层面上的复兴.二是视野开阔、高瞻远瞩的世界性意识.他十分重视中外历史文化发展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求是、求真、求正的学术追求.他主张实事求是地依据材料作研究;提倡服从真理,敢于修正自己;倡导学术研究回归正轨,守正创新.  相似文献   

5.
不断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90年历史始终遵循的一条主线.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拉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幕.在实践层面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复兴道路.在理论层面上,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不断创新,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活力之源.  相似文献   

6.
《青岛画报》2011,(11):94-97
走进一段历史,感怀一代伟人。10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1912年,孙中山先生曾在青岛逗留三天,留下了珍贵的历史瞬间。虽然只有三天时间,但他在欢迎会、茶会、宴会、参观会、德华大学、基督教青年会等处,发表了激情演讲,影响了无数学子和市民,给青岛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7.
康维铎 《唐都学刊》2000,16(2):39-41
孙中山先生终生为中国的民主奔走呼号 ,匍匐探索 ,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和旗帜。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 ,其民主观呈现出明显的两重性。他一方面为民主而倾注毕生心血乃至生命 ,另一方面自觉不自觉地营造着专制的巢垒。具体表现在他全力倡导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之中  相似文献   

8.
孟英 《唐都学刊》2004,20(4):131-134
孙中山是 2 0世纪站在中国时代前列的一位民族伟人 ,他终结了中国的封建专制 ,推开了中国跻身现代化国家的大门 ;他倡行“三民主义”主张 ,开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先河 ,构筑了中国未来经济现代化的蓝图 ;他传承先进文化 ,推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进程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先生的主要遗产和我们的未来耿云志孙中山先生在世不满六十岁。有四十多年奔走革命救国。今年是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在纪念这位伟人的时候,回顾和总结一下他究竟为中国人留下了哪些主要的遗产,这些遗产同中国未来的发展是个什么关系?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中山...  相似文献   

10.
<正>"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中国很早就有清明时节插柳植树的传统。植树节作为节日正式确立,始于1915年,最初定在每年的清明。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植树节改为孙中山逝世的3月12日。辽宁地区因气候比较寒冷,适宜植树的时间略晚些,遂将植树日定在4月5日。张学良在辽宁时曾亲自参加过植树活动,并亲手植下纪念树。设立植树节纪念孙中山先生在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孙中山先生的故居中,至今还生长着一棵百  相似文献   

11.
晚清及民国初年的一系列社会变革证明"立国"的前提是"立人",而"立人"的首要任务是改造国民旧有的劣根性.继梁启超为代表的立宪派和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之后,五四新文化运动再次掀起了改造国民性的社会思潮.在这一主流话语的影响下,倡导"为人生而文艺"的文学研究会尤为致力于儿童文学的编辑工作,意在通过儿童文学来教育、塑造儿童的国民性.  相似文献   

12.
顾杭 《浙江学刊》2004,(3):124-127
第三共和国伊始,法国面临内忧外患局面,巩固共和制度与重振民族自豪感是首要任务.在这一过程中,以拉维斯为代表的历史学家发挥了积极的历史作用.本文即以拉维斯的教育活动和历史教科书为研究对象,考察史学与史学教育在愈合战争创伤、复兴民族自豪感和宣扬爱国主义中的重要功用.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在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口号,但他终生致力于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繁荣富强,目标乃是为了建立一个工业化、法治、民主、平等、自由的现代化中国,这可以说是贯穿孙中山一生思想事业的中心内容。因此,孙中山与中国的现代化问题,无疑是应该深入研究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4.
五四科学思潮中,以《新青年》及陈独秀为代表,把对科学的提倡同探求先进的社会学说紧紧联系在一起,从赞扬理性、倡导文化启蒙转化为寻找社会改造、民族救亡的理论武器,导向对马克思主义的崇奉;以《科学》及中国科学社为代表,坚持以更新民族文化为目标,大力宣传近代科学知识,介绍科学方法,倡导科学精神,开展科学研究,开辟了中国现代科学的发展道路,并从文化的形态引进了科学。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在从事民主革命的过程中对发展中国社会经济进行了探索,并形成了具体的经济发展设想。这些设想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众多第三世界国家发展本国社会经济的蓝图,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它们所实践。本文拟对此作些探讨。 关于实行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多种经济成分 并存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鉴于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社会经济十分落后,因而,孙中山先生主张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包括允许私人资本主义存在,以促进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但是,如果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受任何限制,则会发展成为垄断资本,操纵国民生计,以至出现贫富两极分化的严重后果。因此,孙中山先生认为必须同时限制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1912年他明确指出:要“将国内所有铁路、航业、运河及其他重要事业,一律改为国有”,大资本国有以节制私人资本,“一面图国家富强,一面当防资本家垄断之流弊”(《孙中山全集》第2卷第332、323  相似文献   

16.
10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不仅一举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延续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了民主共和国,沉重打击了压迫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而且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民主主义思想成为不可抗拒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他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祖国的独立富强,英勇顽强地奋斗了一生。在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之际,缅怀孙中山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的丰功伟绩,回顾他与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的历史,对于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振兴中华的宏伟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孙中山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实现的。正当孙中山革命屡遭失败,走投无路,陷入绝境时,他遇到了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给孙中山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力量。从此,他便决心以俄国为师,以中国共产党人为友,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与菲律宾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九世纪末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他开展革命活动的初期,就已意识到中国革命和当时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有着密切关系,并将这种关系提高到互相同情、互相支持和共同战斗的高度来考察。正如李大钊在《中山主义的国民革命与世界革命》一文中指出:“中山先生早已看清被压迫民族的革命运动及全世界的革命者,均有互相联合的必要。”早在一八九四年十一月,他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相似文献   

19.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作为这一事件的参与者,他对列宁的民族与殖民地问题理论、对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的认识和态度,在建立国共合作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影响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推动了中国革命形势的进一步发展。然而马林方式的国共合作是马林的殖民地工作经验在中国的翻版,这种"党内合作"的方式使中国共产党丧失了革命的独立性,从而在大革命中不得不放弃革命领导权,最终让蒋介石的反共阴谋得逞。  相似文献   

20.
杨丹娜 《探求》2013,(1):16-21,30
中国实现现代化为什么要选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什么,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关乎中国共产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探索民族复兴的历程中不断思考和回答这些问题。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同志代表全党对上述三个问题作了全面科学的阐述和回答,提出很多新思想、新概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