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结合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最为重要的三大流派———新现实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对国际金融合作进行了宏观上的阐述。新现实主义强调国际金融合作中的权力与利益;新自由制度主义重视制度在国际金融合作中的作用;建构主义认为观念和集体身份影响着国际金融合作的成败。每一种理论对国际金融合作都有一定的解释力,但又都不能解释国际金融合作的全部。为了对国际金融合作有一个全面而理性的认识,有必要综合各派理论的长处,以弥补单一理论范式分析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非传统安全问题是由所谓“低级政治”因素引发的社会与自然、社会与人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上的一般性问题。它的出现使国际关系主旋律发生了变化 ,对其基本理论提出了挑战。诸如 :提出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问题 ;国家利益和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双重价值标准问题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间的新型关系和近期斗争新目标问题 ;用真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取代具有统一战线特征的国际斗争方式的问题 ;摒弃冷战思维 ,以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为国家的外交宗旨问题等等。加强此类问题的研究 ,对于形成国家科学的安全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把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概念分析框架运用到国际关系理论中,提出了一系列诸如:文化、认同、互动、规范等新理念,并运用这些核心概念,对国家、利益、冲突等国际关系基本问题进行理论分析,提出了国际体系与体系转换理论,共同体和平理论;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对认识和解决国际问题,如何构建国际新秩序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4.
20世纪70年代后期,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这种变化直接导致二战结束以来长期占据国际关系理论主流位置的古典现实主义不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这时,对古典现实主义进行理论上的修正与补救,乃至较大的突破,并融合传统主义与科学行为主义在方法论上的互补优势的结构现实主义理论开始崭露头角,并在与新自由主义的论战中很快发展成熟,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关系理论的主流学派之一。从理论上讲,结构现实主义对当代国际法,尤其是国际公法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或某种解释功能。当然,这种影响既有积极意义的,也有消极意义的。无论如何,对其进行探究是我们理解当代国际法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5.
美国国际合作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美国的国际合作理论研究起步较早,并取得了如下成绩:第一,出现了新现实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的不同解读,其中新自由制度主义的理论影响最大;第二,先后出现了海伦·米尔纳与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的两次学术总结。  相似文献   

6.
西方自由主义国际安全理论及其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西方自由主义国际安全研究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20世纪30年代始, 西方自由主义国际安全研究陷入低潮。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国际相互依存程度的增加,自由主义国际安全研究再次兴起。经济自由主义、制度自由主义及民主自由主义对国际安全研究的影响越来越大,并构成了当代自由主义国际安全思想的三大学派:经济依存安全论、国际制度安全论与民主安全论。经济依存安全论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国际安全形势的新变化, 实际上,国际相互依赖也可能招致冲突与战争。国际制度安全论是在相互依存安全论的基础之上产生的,国际制度有时也成为为少数大国谋利的工具。民主安全论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逻辑上都是难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7.
由于国际关系和现代性在近代东方共同登场,使得东方国家对于它们的反应-接受史呈现出不同于西方的样式。由于中国的现代化不是内生的,而是国际关系带给我们的,又由于中国加入国际关系不是在古代,而是在现代,所以,国际关系与现代化这两个议题在中国(以及其他东方国家)从一开始就紧密交织纠缠在一起。这势必影响东方文化对这两个领域的看法。或许这会使问题复杂化,但是这也能够有助于揭示事情的本相,有助于人们思考和沟通这两种学科。  相似文献   

8.
关于本位与过程建构:将中国理念植入国际关系理论(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年来兴起的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三大主流学派——结构现实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和结构建构主义——有一个共同的缺失,这就是忽视对国际体系过程和国际社会中复杂关系的研究。本文针对这一重要缺失,借鉴主流建构主义,将“过程”和“关系”这两个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理念植入国际关系理论,提出一个过程建构主义的理论模式。论文将过程定义为运动中的关系,论证了过程的自在性、过程动力和过程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过程的核心是关系。如果说西方个体本位的社会性质的核心理念是“理性”,那么中国社会文化的一个根本理念则是“关系”。将这个理念挖掘出来并进行概念化处理,依此确立过程建构主义“关系本位”的基本假定。同时,过程建构主义还认为,国际社会中的关系网络确定国家身份并孕化国际权力。过程建构主义是体系层次的进化理论,将分析重点置于国家之间的互动实践,强调过程的自在性以及对国际规范、国家身份和认同的建构作用。  相似文献   

9.
现实主义在国际关系理论界始终保持着其地位。但是 ,其理论贡献和缺失并存 ,给予其他学派生存的空间 ,并使国际关系理论走向新的综合成为可能和必要。  相似文献   

10.
现实主义在国际关系理论界始终保持着其地位.但是,其理论贡献和缺失并存,给予其他学派生存的空间,并使国际关系理论走向新的综合成为可能和必要.  相似文献   

11.
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中,关于国内政治及其对国际政治的影响等问题的研究方兴未艾。本文考察了国内外学者对国内政治概念的界定,并分析了现实主义、自由制度主义、建构主义等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国际政治因素。  相似文献   

12.
梁媚 《创新》2010,4(3):34-37
建构主义是国际关系理论当中一种比较新的理论,它不是单纯的政治学理论,而是同时吸收了许多学科的营养。建构主义关注文化和人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与中国和谐发展的理念有着很多的交集,比其他理论更适合中国国际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13.
14.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法学跨学科合作的勃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本源上看,国际关系与国际法之间联系紧密;在学科发展史上,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法学相互依托、互相促进。正因为如此,即使两个学科的互动在西方学界被割裂近半个世纪后,学科本身的发展需要以及世界政治经济局势的变化给予了它们重新联结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应奇 《浙江学刊》2002,9(2):81-89
在 19世纪末和 2 0世纪初开始成为政治学的分支学科的政治理论史研究的嬗递演变不但是政治学研究自我更新的动源和触媒 ,而且是透视西方政治传统和政治文化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理解的一面镜子。纵观其整整一个世纪的发展 ,以邓宁 (W .A .Dunning)和萨拜因 (G .H .Sabine)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现代性范式 ,以列奥·斯特劳斯 (LeoStrauss)和汉娜·阿伦特 (HannahArendt)为代表的前自由主义范式及以波科克 (J .G .Pocock)和昆廷·斯金纳 (QuentinSkinner)为代表的后自由主义范式是政治理论史研究的三种主要范式  相似文献   

16.
王公龙 《日本学刊》2002,40(5):18-31
对于日美同盟在冷战后的“再定义” ,孤立地运用一种理论进行解释和分析存在明显缺陷 ,而选择性运用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进行多角度观察 ,则可以看到 :追逐权力是日美安全关系强化的首要动因 ,同时 ,价值观和制度因素、日本作为行为体对自身身份的认定以及对其他行为体身份认定的变化 ,也是推动日美加固同盟的重要因素。而且 ,有选择地运用不同的理论 ,还可以使我们摆脱单一理论分析产生的困境 ,有助于全面深刻地认识冷战后的日美安全关系。  相似文献   

17.
冷战结束后,以日美同盟为代表的当代同盟历经了再定义和不断调整,展现出一系列新内涵、新特点.本文综合运用国际关系理论中的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的三维棱镜,全面透視曰美军事同盟"再定义"、运作和调整等微观特征,以求提升同盟理论研究的层次,拓展理论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西方公民资格的主流范式与美国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公民资格传统通常划分为两大主流范式:一是以权利为中心的自由主义范式;二是以美德为中心的共和主义范式。两大范式后面都隐含了平等的前提和自由的目标。但考察十九世纪的美国公民资格,它似乎表现为一种完全不同的"另类"。那一时期的美国公民资格以对印地安人、黑人、奴隶、妇女等"二等公民"的排斥作为基础,以社会不平等作为前提。在内容方面,它以奴隶的生活作为参照点,以获得社会大众的承认和接纳作为目标,与主流公民资格范式的自由追求相去甚远。美国公民资格传统不仅为分析公民资格的发展范式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为美国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相似文献   

19.
20.
武寅 《日本学刊》2016,(4):1-11
中国关于国际关系的新理念概括了中国选择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及具体实现途径和方法,给纷繁复杂、被难题困扰的国际社会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中国国际关系新理念有两个中心词,即和平和合作,其新意体现于内含的时代性、实践性、自律性。这一新理念完全适用于中日关系。习近平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以来,多次发表重要讲话,阐明了对日政策的基本立场、基本原则和基本态度。这既是国际关系新理念在中国对日外交上的具体体现,又鲜明地展现出中日关系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学习研究中国国际关系新理念及其实践,对于凝聚共识,提高研究质量和资政水平,把日本研究不断引向深入,将起到非常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