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改革开放、建设现代化的今天,作为新闻工作者应当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节目的质量,多出精品作为宗旨,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党和政府的殷切希望。创作新闻精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不仅需要新闻工作者有敏锐的感受力、丰富的想象力与深厚的写作功底,而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与日常的材料积累对创作精品更为重要。一、深入是新闻精品赖以产生的土还无论任何一种社会现象或一个人的形象都需要记者进行全面、深层次的了解,必须身临其境,才会感知事物,才能在更深层次挖掘事物本质。而近些年来,一些采编人员非但不“深…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总书记1996年9月26日指出:“《人民日报》编委会鼓励和组织大家钻研业务,多出精品,这是值得提倡的。”江总书记对《人民日报》“精品年”的肯定和赞同,极大地激励了全国新闻工作者。 精,精彩、完美也。精品的提法,古已有之。但象今天各行各业(包括意识形态领域)都来评优创优,讲名牌,“精品意识”如此强烈,却从来没有过。它是社会发展到今天,社会主义竞争机制的必然趋势和产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违抗的客观规律。 新闻也要出精品,尽管新闻这一精神产品有它自身的特殊性(如有的新闻为了赶时效不容许花过多时间推敲等),但新闻照样存在着竞争,没有精品,报纸、电视就要失去读者、观众,失去生命力。 一、何谓新闻精品 新闻精品是弘扬时代精神,唱响时代主旋律,记录时代风云,烙下时代印记,在时代潮流中推波助澜,受到读者好评,社会公认,在较大范围内产生较大影响和指导促进作用的优秀新闻作品。笔者以为,可以用五个字概括之:高、深、新、广、久。  相似文献   

3.
名物化结构广泛存在于各种语类,新闻是一种使用名物化结构频率比较高的语类,章主要根据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分析了英语广播新闻中的名物化结构及其功能。名物化结构是广播新闻书面语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名物化结构的使用使广播新闻语篇更具时效性、客观性;并通常被用来增强语篇的衔接,陈述本可用小句表达的背景知识和次要信息。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一些著名的英文报纸和广播新闻中各选取20篇语篇为语料,对其利用衔接与连贯理论中的指称衔接手段、逻辑联系语和词汇衔接手段进行详细分析。数据表明,广播新闻语篇中衔接纽带的总数要多于报纸新闻语篇的数量。广播新闻语篇中的指称和词汇衔接手段的衔接纽带的总数和直接衔接纽带的数量也要多于报纸新闻语篇的数量,而报纸新闻语篇中的逻辑联系语的数量要多于广播新闻语篇的数量。  相似文献   

5.
报纸作为重要的新闻传播媒体,在创精品过程中,近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表现在:新闻精品质量明显提高;名牌栏目光彩夺目;一批业务精、思想正、贡献大的中青年记者崭露头角。但是依然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新闻商业化倾向、新闻产品"易碎论"的影响以及新闻理论和业务研究的滞后等,成为制约新闻精品的因素。新闻精品生产的对策:一是进一步树立精品意识;二是要抓好各个环节的工作;三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新闻队伍;四是要建立切实可行的激励和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 ,把我们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各种新闻传播媒体之间一场没有硝烟的读者、观众、听众争夺战已经伴随着上个世纪的霞光悄悄拉开帷幕 ,并在新世纪的门槛里呈现出了白热化的态势。那么 ,作为以刊登新闻和评论为主的新闻纸———报纸 ,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扬长避短 ,立于不败之地 ,要适应“读图时代”的要求 ,就必须充分实践“图文并重 ,两翼齐飞”的指导思想 ,必须刊载大尺寸的精品新闻图片。可以说 ,大尺寸的精品新闻图片是报纸争取读者的一大法宝。1 报纸作为以登载新闻为主的新闻纸 ,离不开新闻图片 ,而新闻图片作为一种…  相似文献   

7.
开展并加强大学生新闻信息素养教育是信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途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在推进大学生新闻信息素养教育过程中,高校必须采取措施,加大实施新闻信息素养教育的力度;同时,地方媒体要积极参与,大学生自身也要增强提高新闻信息素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收听心理角度论述广播新闻导语写作,强调指出介播新闻是为“听”而写,其导语的表达不仅要遵循新闻写作规律,而且要切合听众的收听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9.
新闻背景指与新闻事件、人物有联系的材料。它是对新闻的衬托性叙述。新闻需要背景材料,这是由新闻自身、受众、时代等因素所决定的。新闻报道中背景材料对其产生巨大作用;运用新闻背景要紧扣新闻事实与主题,并与之相互揉合、穿插,以便更好地达到辅助说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一直以来,对广播新闻有一条不成文的评价标准——没有同期声的新闻就不是好的广播新闻。这种标准带来的后果是日益增多的“无效声音”对广播新闻播音节奏的干扰。“无效声音”过多,主要是由于我国广播新闻“有效声音”资源严重不足。不具有新闻性、不具备权威性和冲突性的广播新闻只是“无效声音”。它干扰和拖慢了广播声音的节奏和语速.使得本身以短小精悍、简捷明快著称的广播新闻拖沓冗长、毫无生气。再加上信源中存在的浓重的方言、口齿不清或者录音质量等问题,直接破坏了新闻播报声音本身的听觉感受,降低了广播新闻的宜听性。  相似文献   

11.
电视新闻同期声从它的运用形成风气后,涌现出不少运用同期声的精典范例,但更为普遍的是同期声运用的老套、呆板和无主题。造成同期声粗制滥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还在记者本身文化素养较低、职业嗅觉不灵敏。因此,要解决同期声运用存在的问题,还必须针对病灶,采取各种措施,提高记者素质,改变僵死的思维方式。只要人的问题解决了,同期声运用的质量,有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2.
郭沫若的《女神》是诗人主体精神与“五四”时代精神的完美统一,并成为开一代诗风的典范。从不同的角度用《女神》同中外文学作品及文艺思潮进行比较,将会更为生动、更为鲜明地表现《女神》的时代意义及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3.
中国作家杜埃1940年至1947年在菲律宾从事抗日文化工作,于此期间也开始了他菲华华抗日题材的文学创作;他的一些作品虽然成于以后的年代,却是以以往亲历的事件与真实的人物为基础的,因此仍可被视为菲华抗日题材的作品.诸如杜埃的该类题材创作,不仅重现了当年菲华两国人民并肩抗日的战斗历程,也显示着这些作家担负的时代责任,还使得菲华文学获得了历史的纵深感;显然,将它们纳入当前菲华文学研究的视野,不仅是资源的拓展,也是品位的升华.  相似文献   

14.
电视报道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行为 ,理应具有文化内涵和文化品格。文化的张扬与重塑是电视报道的神圣职责。强化报道文化品格的途径是求真与思辩。  相似文献   

15.
摘屈原作品中,其“美政”理想是一条贯通始终的红线。以“美”为政与以“美”为荣欲至“美”,从“善”如流和从“善”而居欲至“善”,“美”“善”之合流欲成“政”境之可达之途。诗人的知、情、言、行都紧紧围绕“美政”理想而展开,在诸多作品中屈原心中的“美政”大道成为了彰显个性、发抒情感,诉求旨归的诗歌创作的出发点与归宿。  相似文献   

16.
构筑文学本文的媒介和工具是语言,但是,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已经不是普通的日常语言和科学语言,而是具有着非凡的“陌生化的美”、“蕴藉化的美”和“形象化的美”的语言。这使文学作品的语言生成为一个完满的诗意空间,流光溢彩。  相似文献   

17.
宋词的音乐文学性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宋词属于燕乐歌辞,所结合的是燕乐系统的民间新声。宋人倚声制词建立了规范,创造了真正的律词,使中国音乐文学进入古典时代。宋人不断采用新声以丰富词的音乐性,但又出现模仿典范作品格律而创作的倾向,遂演变为依词调格律填词。这样,宋词发展为独立的民族文学形式。  相似文献   

18.
从作品标题保护的现实案例出发,阐述了作品标题的概念与特征。对于作品标题,我国法律并没有作出明确规定,而在国外,有的采用著作权保护,有的采用反不正当竞争法予以保护,有的则用商标法予以保护。在此基础上,笔者对我国的作品标题保护制度的完善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回族舞蹈艺术多元化发展路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族舞蹈艺术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振兴。21世纪的回族舞蹈艺术面临严峻的挑战,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是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树立现代意识,向人物性格的深层开掘,构建有地域特色的风格流派,创造具有时代特征、符合当代观众审美需求的作品,以多元化的格局,推动回族舞蹈艺术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20.
孔臧其人及其作品,史书记载语焉不详,其事迹及作品今存于《孔丛子》中,其中的四赋二书当是可靠的。他的《鸮赋》是纯粹的四言诗体赋,确为西汉早期的作品。而四言诗体赋产生也较早,非起于扬雄。从西汉初年到扬雄、刘歆,四言诗体赋呈现着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