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迅一生写了十多首政治讽刺诗。这些诗不仅具有很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且艺术上也有极高的造诣。他在诗中塑造的讽刺形象,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给人留下了经久不灭的印象。鲁迅的讽刺诗之所以具有如此巨大的艺术感染力,除了饱含着革命家深邃的思想以外,和他所运用的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也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
鲁迅一生写诗不多.但他的诗,含义精深,技巧园熟,战斗性很强,是革命斗争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锐利武器,是中国文学史上难得的艺术珍品.在鲁迅的诗作中,政治讽刺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已发现的鲁迅诗歌共五十六题七十一首,讽刺诗即占二十八题三十二首).这些讽刺诗,是一个伟大战士在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下,在反迫害、反“围剿”斗争中,奋勇冲杀的真实记录.在国民党反动派法西斯的黑暗专制和白色恐怖下,“为了杀开生路,消灭敌人,鲁迅不得不“借着笑的幌子”,哈哈地吐出胸中的“闷气”.这种“含泪的微笑”,深藏着对敌人的极度仇恨和蔑视,饱和着对党、对人民的无限热爱.他的讽刺诗,立足于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现实,总是作为阶级斗争和思想斗争的晴雨表和风向标而出现的.它是刺向敌人的匕首和投抢,是中国人民革命的一面战斗旗帜.  相似文献   

3.
在鲁迅的整个创作生活中,旧体诗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诚如他自己所说:“我平常并不做诗,只在有人要我写字时,胡诌几句塞责,并不存稿。”迄今为止,我们所见到的鲁迅旧体诗,只有48题,61首。但创作的时间跨度却较大,从1900年初春的《别诸弟三首(庚子二月)》到1935年深秋的《亥年残秋偶作》,绵延了36年之久。 大家知道,这36年,鲁迅的思想经历了从民主主义到马克思主义的飞跃。从世界观对创  相似文献   

4.
鲁迅新诗语言艺术片论江锡铨鲁迅传世的诗作为数不多,新、旧诗加在一起,还不到80首。其中绝大多数是旧体诗。没有“争议”的新诗,除未单独发表过的《(而已集)题词》之外,只有1918—1919年间问世的《梦》等6首作品[1]。这6首新诗虽然篇幅短小,用语平...  相似文献   

5.
鲁迅的旧体诗有相当一部分和屈原有关,它们或采用屈原诗里的一些辞句和语汇,或涉及屈原的创作和生活。这说明鲁迅对屈原的作品很熟悉,对屈原的研究工夫很深。《送O.E.君携兰归国》和《无题》(“一枝清采妥湘灵”)是其中的两首。这两首诗通常被认为是鲁迅的“夫子自道”;前一首的“兰”,后一首的屈原,都被说成鲁迅的自况。这样的理解合不合鲁迅诗的原意、鲁迅对屈原的评价以及鲁迅的思想和性格呢?  相似文献   

6.
现在传世的鲁迅早期旧体诗作共六题十三首,都是由周作人从他本人的日记中辑录出来,加以发表的。周作人其人,少于鲁迅四岁;鲁迅十五岁丧父时他方十一岁。鲁迅是一家的长房、长孙、长子,父亲去世时祖父还系囚未释,——即使后来在他二十岁时祖父遇赦回家,那时已管不了什么事了,四年后就病故;家务一直是由鲁迅的母亲操持的,而对外出头露面则必由鲁迅,——所以鲁迅的诸弟,一直都是在他的带领之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兄  相似文献   

7.
鲁迅曾说过:“我其实是不喜欢作新诗的,——但也不喜欢做古诗”①。的确,诗歌不是鲁迅的主要斗争武器,他也并非以诗人名世,除散文诗集《野草》外,未曾刊行过诗歌专著。但是,鲁迅在写作大量战斗的杂文和小说的同时,偶尔也写诗。鲁迅说:“我平常并不做诗,只在有人要我写字时,胡诌几句塞责,并不存稿。”②“胡诌几句塞责”,当然是鲁迅的自谦,但也可以看出鲁迅写旧诗的大概情况。许广平说,鲁迅对旧诗“虽工而不喜作,偶有所作,系应朋友邀请,或抒一时性情,随书随弃,不自爱惜,生尝以珍藏请,辄遭晒笑”。③所以,鲁迅后期的旧体诗除见于杂文中的几首外,几乎全部是应人之请而作的。鲁迅一生创作  相似文献   

8.
《我的失恋》是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中惟一分行抒写的诗篇.因其副标题是"拟古的新打油诗",一直以来都把它当作一首小小的讽刺诗而排斥在"真正的诗"之外.本文要说明的是,这首诗鲁迅采用了自嘲、戏谑的外在讽刺方式,掩盖其内心彷徨、苦闷、焦虑的复杂感情.在幽默、夸张和戏谑中,同自己恋爱中的彷徨、苦闷、焦虑和自卑感捣乱,从而也消解了鲁迅的彷徨、苦闷、焦虑和自卑感.其实,这是一首真正的爱情诗.  相似文献   

9.
老舍在一生的文学生涯中 ,除去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剧本、散文以及曲艺作品外 ,还写下了大量的旧体诗。本文对老舍一生中所创作的旧体诗数量进行了探讨 ,对目前所流传的老舍旧体诗的若干资料问题作了考释 ,同时公布了最新发现的老舍 1 3首旧体诗。  相似文献   

10.
鲁迅的旧体诗是他的余事之作,数量也不多。可是诵读之下,立刻会觉得有一种迥别古今的诗风。鲁迅的挚友许寿裳在谈到鲁迅的旧诗时,就三番两次地说鲁诗“自成风格”、“别俱风格”。①然而,这种风格是什么呢?许寿裳未尝深论。几十年间,在鲁迅旧体诗的阐释和研究上是有成果的。对鲁诗的风格,研究者也时有一些精到的见解,可惜的是多为只言片语,少有专题研讨。大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文学家的旧体诗创作并非是一个新问题。从新诗诞生以来,旧体诗就始终如影子一样紧随其后。鲁迅的旧体诗在形式上是过时的,充斥着大量的旧意象和旧词汇,但其内容整体上却无可置疑地是新的,荡漾着新时代的精神。鲁迅的旧体诗和他的小说、杂文一样具有无可争议的现代意识,甚至可以说他的旧体诗仍可归于严格意义上的现代诗歌范畴。鲁迅的旧体诗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批判精神和清醒的个体生命意识以一种无可漠视的强势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倾听他那孤傲的言说,从中我们能更深刻地体会到鲁迅式的荒原意识。  相似文献   

12.
星期天到古旧书市淘金,在一堆“文革”期间的旧资料中,偶得一本《鲁迅诗注》,让我喜出望外。鲁迅一生写过许多诗,他的诗与他的杂文一样,是匕首,是投枪,是文艺宝库中的珍品。但他的诗,生前没有编成专辑出版,除《集外集》比较集中地收录了新诗6首、旧体诗43首和《集外集拾遗》收录17篇早年诗文外,还有一些诗只见诸其他文章中。因此,对系统学习、欣赏和研究鲁迅的诗,带来了诸多不便,需要从不同的鲁迅著作中去查找。而1968年3月,由南京大学中文系编印的《鲁迅诗注》,不仅将鲁迅一生写的诗汇集在一起,而且一一作了注释。《鲁迅诗注》虽然是“文革…  相似文献   

13.
在鲁迅的诗歌中,有四道属于“剥体诗”。为了现实斗争的需要,鲁迅以古代的名人名篇作母体诗,“活剥”,百制作出肃体诗。母体诗与剥体诗之间的共同性和可比性,是产生新的诗篇的必备条件;在相同中求新异,更是剥体诗的创造性所在。鲁迅的剥体诗现实针对性强,语言上白杂糅,通俗、诙谐、讽刺锋芒逼人,它兼具杂和政治讽刺诗的特点,是众多诗歌品种中颇有风格的一类,鲁迅未曾料到,他的某些诗篇成了被剥的母体诗。  相似文献   

14.
关于写旧体诗,鲁迅说过:“我平常并不做诗,只在有人要我写字时,胡诌几句塞责,并不存稿。”(《鲁迅书信集》638页)只在《日记》上记了下来。鲁迅的旧体诗在《集外集》出版之前,极少先经发表。《鲁迅全集》十卷本注释本所注旧诗最初发表  相似文献   

15.
张明源 《中华魂》2012,(20):39-40
鲁迅先生的作品以杂文和小说为主,诗歌虽不是很多,但都是精品佳作,艺术水准很高。特别是他的政治讽刺诗,融辛辣嘲讽和幽默风趣于一体,形象生动、入木三分。1925年6月,北洋军阀镇压学生运动,鲁迅同情学生、伸张正义,借曹植《七步诗》之意作《替豆萁伸冤》一诗:  相似文献   

16.
韩的《寒食》诗,在近半个世纪里被指认为讽刺诗乃至政治讽刺诗,但根据相关的历史事实、改火制度、民间习俗和作者个性特点等多方面的材料考证,它其实是一首描摹社会风情的诗篇,而对这首诗的误解有20世纪中期特殊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7.
旧体诗在新文化运动后作为一种边缘文体被排斥在现当代文学主流之外,鲁迅与瞿秋自的旧体诗创作虽是他们从事革命活动之余的戏作,却也充满了革命的气息,并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大变革时代革命者丰富的心灵世界。文章从论析二者地域与文化上的分殊为起点,进而审视二者在诗歌理论与具体创作实践上的异伺,并指出蕴藉于文体变迁中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 鲁迅的诗歌和他的杂文一样,是暴露黑暗、歌颂光明、宣传革命、打击敌人的锐利武器,具是强烈的战斗性和深刻的思想性,是鲁迅留给我们的丰富、灿烂的文学遗产的一部分。鲁迅曾说:“可以宝贵的文字,是用生命的一部分,或全部换来的东西,非身经战斗的战士,不能写出。”(《〈毁灭〉第二部一至三章译后附记》)鲁迅从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青年时期,就开始写诗,主要是写旧体诗,也写一些白话新诗和民歌体政治讽刺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诗歌是他文学创作中常被忽视的一个部分,实际上无论是他的新诗还是旧体诗,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都具有很高的价值。文章从人本主义的角度解读鲁迅的诗歌可以引领我们发现他诗歌创作的独特内涵:亲情、友情、爱情;在感知生存中体现的对生命的珍爱之情;自由精神与现代意识的全新人格。  相似文献   

20.
鲁迅早年在南京求学期间的诗作,共六题十三首,即1900年的《别诸弟三首》、《莲蓬人》,1901年的《庚子送灶即事》、《祭书神文》、《别诸弟三首》、《惜花四律》。对于这些诗篇的注析,分歧颇多。笔者认为,把握鲁迅当时的思想倾向,是正确理解这些诗篇的关键。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他求学于南京,就是为了“去寻求别样的人们”;在《朝花夕拾·琐记》中,又说,“总得寻别一类人们去,去寻为 S 城人所诟病的人们,无论其为畜生或魔鬼。”许寿裳先生回忆说,鲁迅早年最爱诵《离骚》中的四句:“朝吾将济于白水分,登阆风而(纟枼)马。忽反顾以流涕分,哀高丘之无女。”许先生认为,“这四句大有求不到理想的人誓不罢休之意。”(《亡友鲁迅印象记》第7页)换句话说,“寻别一类人们去”便是青年鲁迅思想倾向的集中反映。“诗言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