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婉曲又称婉转或委婉,是语言里的一种修辞手段,即故意不直接说明本意,而是将本意用曲折含蓄的话语表达出来。它的特点是“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司马光《迂叟诗话》)。婉曲语又称婉语,就是运用语言的婉曲修辞格说话。一、婉曲语的形成1.禁忌的需要在古代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对自然事物和自然力不能理解,认为自然是由神主宰的。而统治者为了愚弄人民,维护其统治,他们自诩是天上的星宿,因此,那些“神圣”的、“崇高”的事物不准一般人接触、言及,否则就要受到鬼神的降罪。而那些危险的、令人恐惧的、不洁的事物,人们又不愿…  相似文献   

2.
在言语交际中,人们总是利用语言本身所提供的各种表达手段简洁而有效地传情达意,于是常常运用“节缩”、“合叙”和使用熟语,锤炼字句,采用双关、婉曲、警策等修辞方式,以简短的语言形式表达丰富的内容,此外,运用“称代”也能收到  相似文献   

3.
衬托种种     
本文从系统论的视角指出过去和现在在辞格研究中存在着一些混乱现象,并从衬托说开去,对衬托、映衬、旁衬、烘托、婉曲、舛互、衬跌等修辞现象作了归纳分析,并指出,把映衬、烘托、婉曲、舛互、衬跌等同衬托并列是不合理的,是反逻辑的,应当理顺这种关系,以衬托为统括,以增强辞格的科学性、系统性。  相似文献   

4.
动宾式惯用语在惯用语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运用非常广泛,呈现出双层性、变异性、感情色彩的贬义性等语义特征。其构成的修辞手段主要有比喻、借代、夸张、婉曲等。  相似文献   

5.
动宾式惯用语在惯用语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运用非常广泛,呈现出双层性、变异性、感情色彩的贬义性等语义特征。其构成的修辞手段主要有比喻、借代、夸张、婉曲等。  相似文献   

6.
"复叠是把同一的字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的辞格",有复辞和叠字两种,是古代诗歌创作中常用的修辞方法之一。李商隐诗运用复叠辞格表达了细腻深沉、含蓄蕴藉的感情,形成回环往复、音声纡徐、脉络婉曲的美感效果,具有含隐美、交错美、情味美等多重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7.
《珠玉词》是宋初词人晏殊小令词创作的结集,也是我国词学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从修辞的角度看,其表现手法主要有三:一是既善于点化旧文,又能自铸新词,别开生面;二是既长于白描,又工于设色;三是婉曲与直说并用,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8.
谢枋得是宋代评点修辞史上的重要人物,其评点著作主要有<文章轨范>、<批点<檀弓>>、<唐诗解>等.其丰富的辩证修辞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初要胆大,终要心小"的作文主张、婉曲与质直的表达效果、繁复与简洁的词语变化,文章的正与反、粗与细、俗与雅、豪荡与纯粹及句子的长与短、整与散、抑与扬、继承与创新等修辞现象之间关系的思辩方面.  相似文献   

9.
论婉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婉曲因为没有固定的独特的语言结构形式,其作用也不是为了加强语言效果,因此不是一种辞格。婉曲是一种有别于直率表达的委婉曲折含蓄的表述方式,其作用主要是为了避免刺激,方法有同义替代、模糊语言、无效回答和侧面暗示等。  相似文献   

10.
“苦留后约将人误”是《圆圆曲》中展示吴伟业婉曲行文风格的极具代表性的一句诗,然而以往的评论文章中很少有人关注、分析之。本文认为,“苦留后约将人误”中的“人”不单指陈圆圆,还包括背后隐含的吴三桂、吴伟业、中原老百姓等对象。同时,该句还可看出吴伟业对吴三桂的情感倾向,即同情、讽刺互为交织,二者几乎平分秋色。  相似文献   

11.
韩愈主张“文”、“道”并重,散文创作在艺术技巧及表现手法上颇具特点,“发言真率”和“抑遏蔽掩”两种笔法各臻化境。韩愈散文中“发言真率”之作,锋芒毕露,雄辩劲拔,文势如虹;运用“抑遏蔽掩”笔法则含蓄蕴藉,意味悠然,婉曲尽情。两种笔法都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2.
英语修辞格“婉言”周华文英语里“婉言”(Etiphemism)是人们在运用语言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技巧。这个词源于希腊词“”,意思是“美好的言词”(goodspeech)。它是英语中一种修辞格,有时被称为“婉曲”或“委婉”。当要表达的意思因诸种原...  相似文献   

13.
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上一颗独放异彩的明星。他只活了45岁,却留下了大量不朽的诗篇。他的诗典丽精工,幽深婉曲,寄慨遥深,独树一帜。当人们读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样动人心魄的诗句时,谁不心灵震撼?毛泽东最  相似文献   

14.
委婉语被大量使用在日常交际和文学作品中。《红楼梦》中的性场面描写,大量采用委婉语。利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隐喻和转喻理论探析了“性”委婉语的生成机制,这些机制通过制造认知过程阻碍,婉曲提及禁忌语来实现委婉效果。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的重要的交际手段。一般说来,不论说话或写文章都要求语句简练,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故意不直截了当地表情达意,而是采用委婉曲折的方式,含蓄闪烁的言辞,流露或暗示本意,用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来代替当面锣对面鼓,是谓“婉曲”。  相似文献   

16.
修辞构造法是以语法构造法为基础构造成语的重要辅助方式。基于心理学的修辞构造法使成语获得了超出一般词语的表现力、感染力和审美价值。常言与句法化用、移用与代替变异、强调与语气直婉、音节与声韵调配等修辞构造法及其独特的构造心理是汉语词语构造法的缩影,也是汉语民族审美心理的典型反映。  相似文献   

17.
一 豪与婉 豪与婉是风格论和风格品评中最常见的一对范畴。 豪迈奔放,曰豪;婉转柔媚,曰婉。豪与婉相对举,始于评词。清徐(钅九)《词苑丛谈》说:”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王士稹《花草蒙拾》赞同词体豪婉说,但认为“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究竟以谁为宗、以谁称首,这是枝节问题,对我们来说无关宗旨。重要的是,他们都将豪与婉看作一对风格范畴。  相似文献   

18.
德国艺术家莱辛曾说,文艺家的创作“不是让人一看了事,还要让人玩索,而且长期地玩索。”①这就是说,任何艺术作品都要讲究含蓄、蕴藉。含蓄是一切文艺创作不可缺少的要素。绘画讲究画外之趣,音乐讲究弦外之音,小说讲究婉曲美就是这个道理。鲁迅是一位技艺高超的作家...  相似文献   

19.
杜甫诗歌对遗山词风的影响是全面的。遗山的那些描写登山临水、表现隐逸之趣的词作,疏快超旷,清丽淡雅,颇得杜诗高旷清婉之致;遗山词还有缠绵悱恻、婉曲深挚的一面,既体现了他重言外意、倡韵外致的词学观念,又可与杜诗婉厚深远之神韵相颉颃。遗山词之学杜,可谓渊源有自,堪称“词中老杜”。其词之学杜,与宋代周邦彦词的学杜又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晚清刘熙载的《艺概》是一部集古人修辞观大成的著作。它通论文、诗、赋、词、曲、八股文等多种文体的修辞特色,探讨了文体之间的关系,论及修辞理论、章法、句法、字法、“眼”及研究方法等多个方面。它既有对前人修辞观的继承,更有自己的众多创新。《艺概》应在我国修辞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