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对于繁美丰腴的文学史程本身而言,我们的文学史研究常常显得过于苍白单调,枯槁浮浅了。在单纯朝代标准的线性叙事中,在生平、内容、艺术三段论的模块堆垛中,在文学史天经地义从来如是  相似文献   

2.
山东新城王氏家族跨越明清两朝,诗歌创作成就斐然,其文学进程在总体上可分为准备、初建、鼎盛、衰落四个阶段。在家族文学传统的构建中,族人的仕宦是文学发展的前提和保障,而家族发展到一定时期产生的“家法始变”,促使相对稳定的家族文学传统建立,并形成了独特的创作理念,激发了王士禛辈族人对诗文创作的热忱。王士禛在对家族文学资源的汲取与改造中,形成了自我诗文创作的特征,从而在清初的诗坛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中国封建宗法制、家国一体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古今家族小说的发达和兴盛,也决定了家族小说相对于其他题材小说来说对中国文化、中国文学的重要性以及特殊意义。楚爱华博士的学术专著《明清至现代家族小说流变研究》(齐鲁书社,2008年10月版)正是以此人手,选题非常有意义。该书从家族内部人伦关系意蕴的嬗变、家族外部居住环境的嬗变以及家族小说本体的嬗变三个大的方面进行论述,抓住了家族小说由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主要因素构成的特点,以及家族小说与其他题材小说相比在艺术上的特异之处,打破古今界限,对家族小说的古今流变进行了深入探讨。具体来说有三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4.
文学的叙写方法,时时从丰富的文化创造实践中汲取营养。儒家经典的笺注,《汉书·艺文志》的分类与溯源,佛经的翻译,《四库全书总目》所代表的提要等等,皆对文章的表现手法以及与之相关的文章风格造成影响。受起源甚早的古代文学地域风格论影响的地域文学传统的建构,在明清的集序撰写过程中演变成为一种文学叙写方法。集序中地域文学传统构件的生成与运用,是南宋以来兴起的地方意识在文学创作中的创造性转化。地域文学传统构件可视为一种再造的语境,它出现在集序的前、中、后位置,产生不同的功用;对于集序的整体结构而言,它又有成型的功用。地域文学传统构件赋予集序一种历史深度和地方色彩,明清集部文献数量的迅速增长,意味集序的撰写进入规模化生产时期。地域文学传统构件较为普遍地应用,为撰序者在具有应酬性质的集序写作中提供一种程式化的便利。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述日本近年来元明清诗文研究的情况,显示日本学者在选题和方法上的特点,以及与我国学界研究旨趣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福州三坊七巷涌现出大批文学家族,标举风雅,引领一时文学风尚。其中侯官许氏一门绵延六代,至少十三人有诗集行世,其中不乏闺阁诗人,且大都善画工书,是当时相当有影响力的一个文化家族。这个家族的成员在创作中融入其独特的性格气质,其家族文学成就在福建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一向备受冷落的南朝帝王及其家族文学研究渐趋活跃,出现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有关南朝帝王及其家族文学的诸多重要问题如诗文创作、文学思想、文学集团等得到了深入系统的阐释和研究,但研究也存在着视角过于单一、观念陈旧、比较研究不足等局限。  相似文献   

8.
明清泉州陈埭回族丁氏家族伴随着科场上的频频折桂,家族性质也从重商的乡绅之家渐渐发展成为重文的士绅望族,拥有了具有家族特色的庞大文学梯队。中晚明至清初,自八世丁仪到十三世丁炜、丁兄弟,丁氏家族六代十余人皆有诗文流传,丁炜、丁兄弟二人更是文名远扬。清代中晚期,丁氏族人丁廷兰组织的具有浓厚文学色彩的社团鹏霄榭为家族文学的延续开启了新的模式。陈埭丁氏家族文学创作不仅绵延二百多年,而且有着自己的独异性:紧随文坛风尚,崇尚冲和平淡、清新自然的诗风,文学体裁多样化,凸形与线形发展轨迹并存。  相似文献   

9.
周潇 《东方论坛》2012,(3):102-108
诸城丁氏为明清望族,明末清初名人辈出,其中以文学巨匠、《续金瓶梅》的作者丁耀亢最为杰出,其诗文、戏曲、小说等无不带有浓厚的遗民情结。散曲为丁氏家族之所长,丁纯、丁綵、丁惟恕、丁耀亢皆工散曲,饶有文名。近年学者又提出,丁耀亢祖父丁纯、父丁惟宁与《金瓶梅》的创作还有着微妙的关系,或即为该书的作者。丁氏堪为明末清初的文学世家。  相似文献   

10.
德州卢氏是明清时期鲁西北地区著名的文学家族.科第起家于明中叶嘉靖初年,一直绵延至清中叶,六代有八位进士.又世代工诗,声名远扬,有卢宗哲、卢世 、卢见曾、卢荫溥等卓然作手.除乾隆朝主盟东南文坛的卢见曾外,明清之际的卢世也堪称文化鸿儒,作为清代杜诗学的奠基者之一,深得王士禛赞誉.他嗜书嗜酒,率真颓放;论诗主"墨气说",反对模拟蹈袭,追求神髓;酷爱杜诗,辑《杜诗胥抄》,作《读杜私言》,与钱谦益齐名;创作长于五律,感时伤世,清迥绝俗,流露了深沉的故国之思和侘傺之感.作为著名的刻书世家,卢氏藏书甚富,刻本精良,对地方文献之搜集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1.
明清家族小说由描写男性为主变为以描写女性为主,并开始对女性形象进行重新塑造,在男女性别关系上呈现男性阳刚的衰退与弱化,以及女性对男性的超越,可称之为阴盛阳衰的现象。这种对男尊女卑正统秩序的颠覆,不仅展示了文学发展的新风貌,而且预示着社会的演进和变化,反映了特定的时代生活背景与知识阶层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2.
明清两代文人具有鲜明的群体化倾向,地域性文学社团丛生成为一个突出的文化现象。这些地方文学社团努力守护心中的文学圣地,构建本地文学谱系,形成地方文学话语,光大地方基层的文学地位,留下了大量的作品。我们有必要将地域社团作为明清诗文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把大量的作家和他们的创作放到地方基层写作的语境中去考察,对具体地域空间的文学场景和版图加以还原,由此形成对明清诗文发展的某种特殊机制的认识。这不仅对明清诗文研究,同时对将文学史研究从重视时间维度、重视宏观、重视文本、重视主流发展引向对时间与空间、宏观与地域、文本与经验、主流与支脉并重齐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至今,家族文学这一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现象引起了学界的再度关注,但作为中国文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少数民族文学在该领域被关注得明显不足。少数民族家族文学研究的视角和价值具有双重性,既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充实,也是对中国多民族文学史的历史呈现。在充分借鉴汉族家族文学研究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少数民族家族文学需要在材料的占有和运用、家族文学生产、与汉族家族文学的关系等方面给予足够重视,从而凸显自身的民族特质。  相似文献   

14.
由吴志达主编,陈文新、阳海清、蔡靖泉、余传棚等任副主编的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中华大典.明清文学分典》,于2005年9月由凤凰出版社(原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该分典包含明文学部一、明文学部二、清文学部一、清文学部二、清文学部三,共5个分卷,计1 200万字。其编纂始于1994年,集30余位学者之力,整整用了11年时间,才告完成。这是一部系统汇辑明清文学研究资料的大型类书,本文就其文献使用等情形作了抽样分析。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重点论述明清社会转型的研究范式和明清社会近代转型开始的标志与时间,同时讨论明清社会近代转型的要素、过程、表现和障碍。认为从明代隆庆年间开始,以"边禁""海禁""银禁"等三禁开放为标志的中国传统社会近代转型进程已正式开启。至少江南区域社会已经出现从农业社会向早期工业化社会转型;从自给半自给的产品经济社会向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社会转型;从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和全球化社会转型的趋势。但整个转型在清代曲折迂回,端在障碍众多,其关键原因来自于当时内外环境的特殊性和农牧社会整合的缓慢性。  相似文献   

16.
<正>如果说罗时进先生以其《丁卯集笺证》《晚唐诗歌格局中的许浑创作论》与《唐诗演进论》三部力作,成功奏响了唐诗研究由微观、中观而宏观的点面结合之三部曲,颇具学术性与方法论双重意义的话,那么,近年出版的《明清诗文研究新视野》,则是他竭诚奉献给学界的别开明清诗文研究生面的第一乐章。其开拓创新之勇气,深厚扎实之  相似文献   

17.
明清江南文学家族女性群体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古代女性文学的发展尤为兴盛,学界多从女性文学理论、文体、地域、家族以及结社等角度对其进行研究,重点讨论了明清时期女性文学的家族群体化这一特征.但这些涉及明清江南文学家族女性群体的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我们对明清江南家族女性群体进行系统的梳理,勾勒出一个家族女性群体成员血缘和姻亲关系的网络图.在对女性作家作品进行细致研究的基础上,加强关于女性文学生成环境、文学生活、交游活动等理论问题的研究.同时,以开放的态度将家族女性放置于整个江南地域范围内,将家族与地域、社会联系起来,探讨不同文学家族之间女性群体的交游和联系,以及家族女性群体对地域文化、社会文化带来的影响等问题,从更加广阔的角度研究江南家族女性群体.  相似文献   

18.
19.
明清是云南经济、文化、教育大发展的时期,也是云南书院与文学大发展的时期。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对明清时期云南书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对书院数量、分布、教学活动、兴衰原因的考察,一是探究了几个代表性书院的沿革历史、兴衰原因、历史意义等问题。对云南文学的研究则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原始资料收集与目录建设,成果丰硕;二是在文献考订、作品笺注等纵深研究上还相当薄弱。梳理以上学术史,可发现云南书院与文学研究还有许多不够周详之处,有待进一步加强与完善。  相似文献   

20.
家族——政党(阶级)斗争母题模式,是通过家族生活世相的描写,在文本结构蕴藉社会变革中阶级斗争和政党斗争的历史情态,能使读者在文本解读过程中,领悟和建构出家族—政党(阶级)—国家之间丰富的象征母题意蕴.《三家巷》和《红旗谱》是家族——政党(阶级)斗争母题模式最为典型的文学文本.《为奴隶的母亲》《苦菜花》《古船》《丰乳肥臀》等作品不仅以家族生活表达阶级和政党斗争的主题,而且通过母亲形象蕴藉了家族-母亲-国家的象征意蕴,丰富和拓展了家族——政党(阶级)斗争的母题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