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晏子春秋》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短篇历史小说集,其成书过程相当复杂,并非一人一时之作,是小说家者流汇编而成,其成书不会晚于秦统一六国。《晏子春秋》的素材既有历史实录,也有传闻轶事,甚至是夸饰虚构,但从总的方面来看,是以虚构为主而非实录。该书中的晏子是一个文学形象而非历史人物。《晏子春秋》作为我国最早的短篇历史小说集,具有故事性强、人物性格鲜明突出、语言表现力强的特点,给后世文言小说以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晏子春秋》是后人托名晏子而创作的战国作品,它所展现的多是经过"改良"的晏子思想。儒家在晏子故事中阐释"礼乐"以及"事人、知生"的思想;墨家以晏子故事阐释"节用""爱人"等思想;纵横家将晏子故事融入游说的揣摩技巧。但这些作品并不意图对某家学说作深入剖析,而是结合相关思想创作出具有现实政治目的的议政作品。《晏子春秋》的创作者是在借晏子故事而模拟政治生活。  相似文献   

3.
袁海波 《21世纪》2010,(11):56-56
2500年前的中国古书《晏子春秋》里,有一个疑似现代“成功学”的故事。一个名叫梁丘的人佩服晏子的聪明和学识,对晏子说:“我恐怕到死也赶不上先生您了。”  相似文献   

4.
刘仰 《可乐》2010,(8):16-16
2500年前,中国古书《晏子春秋》里,有一个疑似现代成功学的故事。一个名叫梁丘的人佩服晏子的聪明和学识,对他说:“我恐怕到死也赶不上先生您了。”晏子立刻不失时机地给梁丘上了一堂成功学的速成课。晏子说:“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相似文献   

5.
《晏子春秋》是记录春秋末期齐国贤相晏婴言行的一部先秦古籍,书中语言呈现出幽默、诙谐的特征。晏子形象的幽默是对美的赞颂张扬,齐景公形象的滑稽则是对丑的嘲讽椰揄。这种美学特征的形成,除了晏子机智、诙谐、豁达的性格,其客观原因在于他处于庸君谀臣的夹缝地位,在不同场合斗争的需要,同时,也深受齐回开放、乐观、多智风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晏子春秋》是一部先秦典籍,流传到汉代后,经过了后人,如刘向等人的整理,带有了文人加工的痕迹,但是书中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章节内容来源于民间。因为,情节有明显的简单化和完美化的倾向,体现出真实性与传奇性的统一,类似于民间传说。书中重言重意章节,更是情节变异性的体现,这是晏子故事长期流传于民间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银雀山汉简本《晏子春秋》的抄写年代应当在汉景帝之前,所以它也应该是现存最早的《晏子春秋》版本。银雀山汉简本《晏子春秋》的出土可以帮助我们校订《晏子春秋》传世本的一些问题,但我们不应过分迷信简本《晏子春秋》,认为它一定优于传世本和《群书治要》本。事实上,根据其内容的思想倾向来看,银雀山汉简本《晏子春秋》很可能是墨家传本,而这一点对于我们认识《晏子春秋》与墨家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晏子春秋》校释补(节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自清代孙星衍著《晏子春秋音义》以来,校释《晏子春秋》者继踵。正误补遗,各有所获。吴则虞先生汇各家之说,并述己见,成《晏子春秋集释》,其功殊伟。笔者在这方面作了若干补充,对诸家之说,间有不同看法。当否祈予指正。所引诸说分别见于孙星衍《晏子春秋音义》、卢文弨《群书拾补》、王念孙《读书杂志》、顾广圻《晏子春秋》校本、洪颐煊《读书丛录》、苏时学《爻山笔话》、俞樾《诸子平议》、于鬯《香草校书》、黄以周《晏子春秋校勘记》、陶鸿庆《读诸子札记》、刘师培《晏子春秋补释》《晏子春秋斟补》、张纯一《晏子春秋校注》、郭沫若  相似文献   

9.
《晏子春秋》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子春秋》是一部以记载晏婴言行为主的专书。晏婴(?——前500年),春秋后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他是齐国历史上继管仲之后的又一位贤相,历灵、庄、景三朝,从政五十余年,并“以节俭力行重干国”。关于晏婴的材料较多、较集中地保留在《晏子春秋》里面。这部书虽然不能完全作为信史看待,但仍不失为我们研究晏婴这个历史人物的重要资料。《晏子春秋》在中国古代思想史、先秦文学史中应有一定的地位。可是,由于这部书的真伪问题长期聚讼不已,影响到人们对它的重视、研究未能达到应有的水平。它在思想史和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也还有待于我们重新作真正的认识。本文拟就《晏子春秋》的真伪问题,书中所体现的晏婴的政治思想及这部书的艺术特色作一点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刘文斌《〈晏子春秋〉研究史》是迄今为止第一部对《晏子春秋》研究历史进行全面系统梳理的学术史著作。该书的价值从三个方面得到体现:一是视野开阔,体系谨严;二是汇集大量《晏子春秋》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为今后的《晏子春秋》研究奠定了扎实的文献基础;三是不囿成说,力求创新。这是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研究著作。  相似文献   

11.
刘师培对《晏子春秋》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校释了《晏子春秋》的文本,考证了《晏子春秋》的篇目,并对《晏子春秋》著作的学派归属进行了论争,为后人进一步研究《晏子春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晏子春秋》的宗教观(新加坡)陈来发《晏子春秋》所反映的宗教观,显示出作者的重民思想,含有浓烈的理性成分.这可以对书中天地、鬼神、祭祀、生死等方面加以分析。肯定天与鬼神赏罚善恶的作用《晏子春秋》所涉及的天,是一个有意志的天,不是自然的天,也不是儒家道...  相似文献   

13.
《晏子春秋》作为一部反映晏婴生平事迹的文学作品,对于书中人物形象的刻画,采用了多角度立体的方式,对于同一个人物能够选取多个材料来反映人物的个性特点,使得人物的形象丰满而富有感染力。本文从《晏子春秋》的结构入手,通过具体篇目的分析,论述了该书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常采用多样化的艺术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4.
关于《晏子春秋》的成书年代问题,前辈学者多有考辨,但未见有从词汇的角度进行研究的.词汇作为语言三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对时代变化的反应是最灵敏的.在考察多部先秦典籍的基础上,通过对《晏子春秋》一书进行全面调查,发现此书中诸如“布衣、诚信、夫子、酣、枯槁、履、身体、声名、树木、睡、学问”等一系列词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即:这些词语本身或其某个义项始见于战国中后期,“夫子”一词的用法也与战国中后期文献相符.因此,有理由相信《晏子春秋》一书很可能成书于战国中后期,这一结论也可以与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相印证.  相似文献   

15.
学术界有关于《晏子春秋》著作属性的“历史小说”“传记文学”和“传说故事集”三种主要观点,其实《晏子春秋》是“中国最早的独具特色的历史人物传记”.从刘向《列女传》《新序》《说苑》三部著作所采录的《晏子春秋》材料的性质来看,也证明《晏子春秋》是一部由后人搜集,通过大量古史和民间传说材料,反映重要人物生平和历史贡献的人物传记.  相似文献   

16.
演讲,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许多卓著的演讲家和关于演讲的著作。诸子百家争鸣,讲学论道析理,巳为演讲开辟了道路。孔子开设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其中“言语”就是孔子开的演讲学。子贡说,“出言陈辞,身之得失,国之安危也。”可见演讲学之重要性早为古人所认识。《晏子春秋·晏子使楚》记叙了晏子出使楚国,在强敌楚王面前,从容不迫,用巧妙的  相似文献   

17.
說“晏子春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晏子春秋”(或簡称“晏子”),是一部接近历史小說的散文作品。关于它的記載,最早見于司馬迁的“史記”。“史記”說: 吾讀“晏子春秋”,詳哉其言之也!……其書世多有之。(“史記”管晏列传”) “史記”沒有著明这部书的篇数,但我們可以知道,它在汉初时,已經广为流布了。稍后于司馬迁的刘向,曾对这部書作过一番整理,汰去重复的篇章,定著为八篇,二百一十五章。他說:  相似文献   

18.
《晏子春秋》中晏子利用替国君释梦的机会将自己关于“礼治”的政治主张融入释梦活动 ,这是其讽谏艺术中最有光彩的部分。晏子的据礼释梦 ,以对梦境内容的分析为起点 ,力图从人与人的关系中找到梦境产生的原因。这无疑反映了春秋时期神权意识的没落及礼治思想的抬头 ,丰富了谏议的形式 ,使解梦的人为色彩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19.
关于《晏子春秋》的文体性质,古往今来主要有四类观点。《晏子春秋》创作的时代正处于中国古代文体发展的萌芽期,其文体性质不是单一的。立足文本的具体特征考察,《晏子春秋》既有人物传记的记人属性,又有小说文体的虚构因素;既有诸子散文的思想性,又有叙事文学的故事性,是一部体制特殊的古典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20.
《管子》与《晏子春秋》中的社会福利思想主要体现在重视救济贫困者,减轻民众赋税,关心老幼、鳏寡孤独、残疾者和灾民等社会弱者的生活,重视民众教育等方面,反映了先秦时期我国的社会福利思想已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管子》和《晏子春秋》中的社会福利思想对后世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