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妇女》2009,(2):I0002-I0003
过去的2008年,资深剩女李嘉欣和刘嘉玲都嫁了,我们刚刚松了一口气,转眼一看却发现娱乐圈里的剩女军团正日益强大。这些剩妇女们之所以坚持着,不畏世人的眼光,坚决不嫁,是清高?是脱谷?NO!只是怕上一秒嫁给“委曲求全”,转瞬就碰见“真命天子”罢了。  相似文献   

2.
孙国文 《现代妇女》2014,(12):I0091-I0091
都市剩男剩女现象时近年来的热议话题,剩男剩女的产生与现代社会变革密切相关。本文从生产方式变革、思想观念多元化、社会交往方式网络化等现代化变革方面对“剩男剩女”现象进行成因分析,并指出男女青年择偶出现的困难和一些尴尬处境。  相似文献   

3.
王琴 《现代妇女》2010,(8):15-17
“剩女”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社会热点。剩男与剩女是同时出现的一对新词汇。但是从这对词产生以来,“剩女”这个词的受关注度就远远超过了“剩男”。从人口比例上考察大龄未婚男女的实际情况,可以发现:剩女是假象,剩男才是真相。剩男是社会人口结构失衡导致的“结构性剩余”,剩女则更多的是社会文化观念变迁导致的“观念性剩余”。大龄未婚女性群体的增多是当今世界很多国家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但是,中国将这一女性群体称之为“剩女”,却有明显的贬抑之意。在新的历史时期,女性的多元发展还需要社会给予她们更多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曾几何时,电视报纸各色相亲已经铺天盖地涌来,毫不夸张地说,相亲在这个时代已渐成一种风尚,更是当今社会许多“剩男剩女”们乐此不疲的话题——“今天,你相亲了吗?”  相似文献   

5.
蒋子龙解题     
曾昭安 《老年人》2011,(12):46-46,34
在一次中关作家联谊会上,美国诗人艾伦·金斯伯格给中国作家出了一道题:“把一只2.5公斤重的鸡放进一个只能装1公斤水的瓶子里,您用什么办法把它拿出来?”著名作家蒋子龙想了想,微笑着说出了答案。金斯伯格听后,大加赞赏道:“您是第一个猜中这道题的人。”读者朋友,您知道答案是什么吗?  相似文献   

6.
张楠 《金色年华》2009,(3):9-10
集体结婚不稀奇,5个美女拍婚纱照博客征婚有点意思了吧?最近,“80后绝版优质‘剩女’集体征婚”的图文并茂帖,正在各大论坛火热转载,引无数“青年才俊”竞折腰。本报记者昨天联系上了5名美女之一“假装潜水”,她却有些无奈地表示,这么多帅哥送上门,大家反而不知所措,这场轰动的博客征婚正式宣告“无疾而终”。  相似文献   

7.
婚恋网站百合网不久前投放的一则被“剩男剩女”认为是“逼婚”的广告引发了不少争议,甚至有网友在微博上发起“万人抵制百合网”活动。其实,绝大多数的未婚男女对“逼婚”并不会感到陌生,春节前网络上还流传着“每逢佳节被逼婚”的无奈调侃,那么为什么这则“逼婚广告”引发了如此大的非议呢?  相似文献   

8.
现如今,“剩女”已不再是个新鲜词。她们留给公众的一贯印象是高学历、高工资、高要求。她们是白领丽人,是小资的典型代表。虽然婚姻大事尚未解决,但就个人条件与生活质量而言,她们无疑是令人羡慕的一个群体。然而,这些镁光灯下的优秀女性并不能涵盖“剩女”的全部。在采访过程中,笔者发现了“剩女”的另外一个群体——她们没有很高的学历,没有令人艳羡的工作,更没有镁光灯投射于她们、关注她们,但她们却真实地存在着。她们在哪儿?  相似文献   

9.
马志国 《女性天地》2014,(12):32-33
“剩女”多半是“圣女” 落座心理咨询室的来访者是一名大龄女孩。女孩几经犹豫后终于脱口而出:“一个问题困扰我很久了,不知道该和谁诉说,希望专家您能帮助我,给我一些建议。”“感谢你的信任。”我尽力营造轻松的气氛。“是这样的,博士毕业后我工作快两年了。”女孩说了自己的学历和工作经历。“同事们都知道我是博士,看我都是异样的眼光,让我感觉自己很另类。  相似文献   

10.
“张三(化名),您好!我是司法社工小黄,没有打扰您工作吧?”“是小黄啊!没有打扰。”“上次听说您感冒了,现在感觉如何?”“基本上康复了,谢谢关心!”“对了,之前我听说有一些人出事后社保账户被冻结了,司法局也十分关心大家的社保情况,我打电话给您,是想了解一下您现在的社保是否正常。”  相似文献   

11.
当今社会,“剩女”现象日益突出,引起了媒体和大众的关注。在笔者看来,“剩女”群体是社会转型时期的产物,媒体和大众对她们的关注,反映了这一时期,人们对以家庭为基础的传统社会结构渐渐解体的焦虑。要缓解这种焦虑,除个人的配合外,更需要社会规范的改变和社会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2.
剩男剩女     
《中国社会导刊》2011,(33):F0003-F0003
2011年11月13日,上海,首届婚恋博览会吸引2万余人参加。“剩男”、“剩女”现象再次吸引眼球。  相似文献   

13.
2月14日情人节在即,很多单身女或许觉得自己与身边充溢的甜蜜气氛格格不入;社会为她们贴上“剩女”、”败犬”的标签,将她们视作需要关怀的“弱势群体”,这些都有意无意间给她们带来压力。然而,单身女的情人节注定要成为可悲的日子么?为什么不可以享受一个人的快乐,昂首挺胸做主宰自己生活与心情的“女王”呢?  相似文献   

14.
工作伊始的交际之道陈大明果您想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话,那么您一开始走上工作岗位,就应该学会如何交际。因为失礼常常会影响您的形象,甚至会毁了您的美好前程。那么,刚刚参加工作应如何与同事交际呢?用“您”称呼同事刚刚共事,您应用“您”称呼原来就在单位工作的老...  相似文献   

15.
提起孟凡贵,您能想起啥?著名相声演员?高英培先生的得意弟子?还是《教子》、《买驴》等一些相声段子?不过,孟凡贵还有一个外号叫“馋人老孟”,这您可能就不知道了……  相似文献   

16.
1.大雾伸手不见五指的大雾中,汽车一辆紧跟一辆行驶着。突然,前面的一辆刹车停了下来,后面那辆车撞到了前车的车尾。后面那车的驾车人跳下来大吼:“找死吗?这么大的雾,怎么可以在这里急刹车?”前车的驾车人回答:“请让我先请问您一下,您的车开到我的车库来干什么?”2·追车的人在一辆载满旅客的公共汽车后面,一位个子矮小的人在奔跑着。但是,汽车仍在下坡路上高速行驶。“停下吧!”一位乘客的头伸出了窗子,冲小个子喊道,“您是追不上它的!”“我必须追上!”小个子气喘吁吁,“因为我是司机!”3·职业关系有一位保险公司…  相似文献   

17.
初识“您好”,是二十多年前在山沟破庙里的小学接受启蒙教育的时候。认识是认识了,可那时很难用上。山里人老早就有了现成的一套问候语言:“您吃了没有”,“您到哪里去”,“您做啥呀”;要么干脆点点头,用体态语言表达。不知这套语言从何而来?见面问“您吃了没有”,并不请人吃饭,您道怪也不怪?问“您到哪里去”,“干啥去”,似乎给您出难题,往往弄得您不好回答而答非所问;点头简洁含蓄,可点多了,人家以为您摆臭架子或有意“扎势”。莫非过去人们总关心吃饱肚子问题现或有了解他人行踪的益好?不得而把叵正人g几辈都这么回,…  相似文献   

18.
甥舅道白     
甥舅道白欧秋成“舅舅,昨天您到哪去了?”“我在老张家打牌。”“今天上午您又去哪)L了?”“在李家屋场打牌。”“白天找您不着,我只好晚上来。过几天就是姨妈六十大寿了,我们一起去贺寿。巴?”“这几天我都不空。”“你不是说退休了没事干吗?”“我已约了人打牌...  相似文献   

19.
张志松 《老年世界》2008,(10):24-24
母亲出院后,隔三差五地还要上医院去检查。好在离医院不远。父亲就买了一辆轮椅推着母亲去。 那天,我在父亲家里吃过饭,父亲慢条斯理地对我说:“我明天想买辆三轮车,是那种小小的、红色的三轮车,你看怎么样?”我一愣,问:“您买三轮车干什么?”  相似文献   

20.
傅宁 《现代妇女》2010,(8):22-24
“剩女”群体的出现,原本是多种社会原因综合所致。但社会舆论将针对“剩女”的一系列讨论,变成了一场文字游戏。本文拟运用“标签”理论,分析“剩女”一词的成因,并深入剖析女性“被剩”这一话语背后的男性语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