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天然林保护涉及到林业资源、水资源、野生动物保护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我国现有的天然林保护工程主要是由政府集中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易出现不同主体之间利益划分的不一致性,不能从根源上解决天然林保护与保护地经济发展的矛盾,因而呈现出无效化特征。本研究提出改变现存问题的突破点在于构建基于不同利益主体环境权益的管理制度,让第三方参与天然林管理的多级治理模式,从而实现我国天然林资源保护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2.
国外天然林保护概况及我国天然林保护的进展与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天然林是森林资源的主体。随着森林资源,尤其是天然林的持续锐减,许多国家通过实施保护工程、培育人工林、发展近自然林业、建立公园或自然保护区、实行禁伐或限伐措施等途径,加强了对天然林生态系统的保护。我国为恢复和发展天然林资源,于1998年实施了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将69%的天然林划入工程保护范围。此外,通过开展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建立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等措施,保护具有特定意义和作用的天然林。该文综述了国内外天然林的保护状况,并针对我国天然林保护工作的现状,提出进一步加强天然林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进入 90年代末期 ,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四川省民族地区乡镇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实施天然林“禁伐令”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使四川省民族地区乡镇企业的资源环境更趋严酷。四川省民族地区乡镇企业将经历一个艰难痛苦的成长期。  相似文献   

4.
正确处理和对待民族地区国家公园中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是构建民族地区国家公园利益分配机制的关键环节。普达措国家公园作为我国民族地区首个国家公园试点,研究其不同利益主体的诉求差异有利于建立利益均衡机制,实现民族地区国家公园体制构建与实体运营。论文运用问卷调查法和面对面访谈法对普达措国家公园核心利益主体的诉求进行研究。首先运用因子分析将园区核心利益相关者诉求归为4个大类,即经济收益、民族文化保护、环境和资源保护、旅游开发。然后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验证园区内不同利益主体诉求的差异,最后通过面对面访谈法确定影响利益主体诉求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对我国国家公园的建立和公园运营中的利益分配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沈国舫先生关于天然林保育思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林是重要的森林资源,天然林保护是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沈国舫先生作为我国的林学家、林业教育家,长期致力于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技术探索,是我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并对天然林经营的理论与方法有系统的阐述.他对天然林保护的认识经历了3个时期,形成了涵盖指导思想、经营管理方法(思路)、相关技术、政策及学科体系五大板块的理论体系.他认为,天然林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天然林保护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天然林具有不同于人工林的特点,如异龄、结构复杂、林木可改变自身以适应环境;天然林保护应以林业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借鉴运用森林培育与保护的一些基本技术,以多学科体系作为技术支撑,不能被动消极地保护天然林.这些观点对我国天然林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经济学基本理论 ,阐述了天然林资源的三大经济学特性。并利用单个消费者对天然林资源的需求曲线来推导整个经济社会对天然林资源的需求曲线。最后利用生产可能性曲线进行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与否的经济效益比较。  相似文献   

7.
海南省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影响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南省是我国最早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省份。本文通过一系列的调研工作,对海南省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森林资源、森工企业经营、企业职工状况、工程区居民生活改变等情况进行了详细描述,系统分析了海南省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的影响。文章认为海南省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取得了比较显著的生态效益,但对森工企业的经营、职工生活和社区居民生计方面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应采取措施促进企业后续产业发展,改善职工生活。  相似文献   

8.
:“天然林保护”工程从实践角度看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政策执行的探索过程。在甘孜州这样一个“木头财政”地区 ,因林业与当地社会生活存在密切联系 ,“天保工程”的政策执行就要涉及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的问题。其中既包括解决经济领域内的问题又包括对各种非经济性因素进行协调和引导。此文涉及到的非经济性因素有民族意识与地区意识的觉醒 ,居民思想观念的转变 ,多元的利益主体的利益协调 ,当地居民的生活、生产方式变迁等内容。正确观察已出现的这些现象 ,制定与“天保工程”相关的配套措施 ,是保证该工程有效性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环境资源的刑法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刑法在环境资源的保护方面较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依然在环境资源的形法规制、范围和环境资源犯罪构成要件规定等诸多方面存在不足。当前,我们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人类利益主义和自然利益主义相结合的刑事立法新理念,从环境资源的刑法规制体系、保护范围、环境资源犯罪构成的规定等方面进一步强化我国环境资源的刑法规制。  相似文献   

10.
基于J市湖泊型湿地纵向案例,系统分析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农村生态资源如何利用及其多中心治理机制如何演变问题。研究发现:第一,农村生态资源多中心治理机制是动态演变的,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所构建的外部环境导致差异化治理目标,并且治理主体的角色定位和相对优势存在较大差异。第二,快速工业化时期,各治理主体利益联结松散,农村生态资源更多服务于经济赶超目标,价值实现程度低。第三,资源环境规制时期,政府引导各主体采取保护为主的资源治理策略,主体间利益关联趋紧,但农村生态资源价值相对而言仍未实现。第四,农村生态资源价值实现开启了耦合经济发展与生态治理的新阶段,并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政府、村集体、市场主体、村民等主体有效参与的一核多元治理格局,缔造了新的利益联结机制,价值实现程度较高。由此,唯有构建与经济发展阶段相匹配的治理机制,考虑外部环境、治理主体和治理工具等影响因素,促成多元主体达成共同目标,方可实现农村生态资源的多维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现有关于徽州林木的研究大多注意到徽州山林经营、林木保护及地方社会应对等问题,但难见对明清徽州林木盗砍现象及原因的系统考察,对文书资料利用也很少。系统梳理了契约文书资料后,揭示了徽州文书对林木盗砍现象及原因研究的独特价值。资料显示,在明清徽州的农村社会,林木盗砍对农家经济、生态环境有深远影响,其原因值得深思。明清徽州林木盗砍既有人口激增的背景,也与人口流动趋于频繁有关,并且,在明清时期徽州逐利民俗的大背景下,徽州人的贪图小利以及棍徒横行等因素也加重了徽州林木盗砍现象。这些问题在以往研究中并未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2.
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需求日益增加,海岛作为海洋经济中重要的空间资源要素备受关注。我国目前尚未建立系统的海岛空间资源价格评估体系,使得对无居民海岛估值认定缺乏规范性,进而影响估价的准确性。因此,为体现自然资源的市场价值,促进海岛使用权市场化交易进程,亟需建立无居民海岛空间资源估价制度,从评估管理、评估理论、评估技术三个层面构建我国无居民海岛空间资源估价体系框架,为无居民海岛使用权有偿出让提供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13.
河北地处华北,按其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而言,应以旱灾为主。但是民国38年间,河北的水灾竟超过旱灾,打破了传统"南涝北旱"的说法,成为对河北危害最大的灾种。文章通过对民国38年河北水灾情况进行简单梳理分析发现:民国时期河北水灾的发生多是由于连降大雨、河流溃堤决口造成,这除了与河北的地形条件、季风气候特点、河流的分布状况等自然因素有一定关系外,主要还与民国时期政府不重水利、战乱年代对水利设施和森林植被严重破坏等社会因素有重要关系。所以,预防灾害并非难事,只要国家稳定,注重水利建设和自然环境保护,很多灾害是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14.
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很快,已成为我国林业发展中的一个重点领域。该文通过对日本吉野林业核心地带川上村的实地考察,收集整理了大量资料,介绍了吉野林业的自然条件和森林资源概况。并详细论述了吉野林业的借地林业制度、山守制度、组合制度等经营特色和集约经营的育林技术模式。文章最后指出了吉野林业对我国非公有制林业经营在集约经营、森林保护和经营组织等方面带来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5.
陈云较早地认识到了治理环境污染和保护自然资源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提出应将环境污染的防治作为政府工作的重点加以重视,并主张通过制定长远的规划、宣传教育、责任落实等手段来保证这些工作的实施;同时他要求保护森林、水力、矿山等自然资源,实现它们的可持续利用。研究陈云的环境保护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总结建国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制之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是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维系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环节。保护、发展扣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自然环境,促进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意义重大。虽然我国1988年我国通过《野生动物保护法》,并于2004年进行了修改,但是野生动物保护依然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薄弱环节,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民族植物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澜沧江自然保护区周边村社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进行调查研究,旨在说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通过研究认为,传统文化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有重要影响,建立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基础上的现代自然保护管理体系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知识体系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中的特殊功能和作用,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相似文献   

18.
浅谈少数民族生态文化与森林资源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少数民族有大量保护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的传统观念、法制、规定和习俗。这些内容是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生态保护特征,反映了我国少数民族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进行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情况,同时也体现了文化对森林资源保护和经营管理的影响和作用。该文从文化推动社会发展的视角出发,对我国少数民族生态文化及其与森林资源管理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挖掘和借鉴少数民族生态文化,促进我国林业建设,是林业工作者的紧迫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